第3章 30岁之前,一定要去小公司折腾一次
01 有一种自卑叫“小公司”,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公司”
方正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一个广告,说的是同学聚会的事情,大概是:第一年基本是抱怨,抱怨工作不好了,老板不好了;第二年基本是比较,谁的工资多一些,谁出差的机会多一些;第三年很多人干脆就不来了……
这个广告很接地气,很抓人,现实的确是这样的,每当同学聚会,那些在小公司就业的童鞋望着那几个在500强、大型企业集团工作的童鞋,手上划着Surface,嘴里蹦着Fendi、Prada,都羡慕不已,心生自卑。
其实,供职于小公司并没有必要自卑,也许现在看来你所供职的公司没有他们的好,你所获得的福利待遇也可能比他们少,然而,你也真的应该为你自己供职于小公司而感到自豪,因为你在小公司所拥有的东西,是那些供职于大公司的人无法得到的。
你比那些在大公司上班的同学多了什么?
①踏实的工作态度
让事实说话。我们大学同学里面如今混得最好的两个都在国家机关任要职,但他们都是从基层小单位出来的。一个曾在乡镇上的司法所,一个在县法院研究室。刚毕业时,他们在闭塞的小地方,领着三五百的工资,面对着基层百姓各种各样的小案例。比起一二三线城市同学的见闻、光鲜亮丽的生活,也曾有过深深的落差感。但越是那样,他们越是勤勤恳恳地投身工作和学习。做革命的一块砖,立足基层,多读书,多思考。
他们不停地考证,专研,有机会就往上考。最后抱着无所谓的轻松态度考了一下国家公务员,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据说这些年国家部委选录公务员特别喜欢从基层选拔,因为基层员工工作踏实认真,不虚浮。
不光在国家机关,在任何一家组织,都喜欢踏实的职员。所以,去小公司,如果你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你比任何人都幸运。
②更多锻炼机会
在小公司供职的你往往可以得到接触不同工作种类的机会,比如一个行政助理很可能会偶尔接触人事或财务的工作,甚至还能接触销售的工作。也就是说,你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接触自己不知道的工作内容以及得到许多不同的锻炼机会。当你想换工作时,自身已然拥有了许多工作经验值。另外,当你成为一名什么都会的多面手的时候,你的职业境地便不再被动,这时候的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的公司会为你加薪,另一个是换一个公司获取更高的工资及职位。
③升职更快
小公司的人事竞争压力远不及大公司。在大公司,升职可能需要三五年或更久的时间,而在小公司,如果你足够努力,也许只用花费两年的时间就能变成部门负责人。
④随着发展而发展
许多小公司都是刚刚成立或成立时间不长的公司,这种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公司员工自然也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直到有一天,当公司发展壮大成超级大公司之后,曾经的普通职员很可能变成股东之一哦。
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单位”!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华为的员工,觉得华为现在很迷茫、没有前途,公司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所以准备跳槽去阿里。
于是他向阿里的朋友打听阿里的情况,阿里的朋友说了很多坏话,阿里的领导层水平太差,基本都靠马云,马云一松懈公司全玩完,他自己都准备辞职去腾讯了。
于是他又给腾讯的朋友发微信,腾讯的朋友说,腾讯加班超厉害,管理层太狠了,业绩压力大,晋升又困难,听说百度很轻松,他已经准备跳槽去百度了。
他只好给百度的朋友打电话,百度的朋友说,百度的价值观迷失,就差卖假药了,你说这样的公司能有啥前途?他想去华为,因为华为的营业额是BAT总和的两倍了。”
事实上,我们的身边的确时常发生这种事情,许多人对于习惯于这山望着那山高,从而忽视了自己脚下的风景。
大公司的机制与工作方法均成熟完善,所以许多人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而成为人才;而小公司也可以出人才,虽然许多小公司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都不够完善,但是小公司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了无限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这就像那句职场金言:“跟随严格的领导可以出人才,因为严格可以约束你;跟随仁慈的领导可以出人才,因为仁慈可以让你学会自我约束。”
所以,生活在这个城市,谁都不用去羡慕谁,也不用去瞧不上谁。只要你改掉抱怨成性的恶习,任何平台,都是舞台,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也都是成正比的。
外部环境只占你成功要素的30%!
根据研究统计,一个员工在工作中有多少收获、未来有多少发展空间,公司和领导的影响最多只有30%,而其余的影响因素均来自自己,也就是说,你是否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你的未来是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有超过70%以上的决定因素在于你自己。然而,把自己不成长、不成功的原因归结到公司与领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宁愿为了那至多不超过30%的部分而吐槽公司与领导,也不愿意仔细反思来自自己的超过70%的因素。
许多人自以为换个公司、换个环境、换个老板之后的自己一定会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然而,如果你一直心存抱怨,无论到哪里都会永远抱怨;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到哪里你都会逃避;如果你是因为身心懒惰而想要换个公司,那么无论到哪个公司,你都会懒惰。
所以,不要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上,而是应该着力想想自己那70%,少抱怨环境那30%,如果你是真的踏实肯干,多小的公司都不会埋没你,如果你永远心存抱怨或侥幸,多大的公司都留不住你。
02 毕业5年,是什么让你和同学拉开这么大差距?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这种现象到处都在发生:空气中的灰尘因为气流而相互碰撞,由于力学的关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一次撞击都会因为方向不同而使一颗灰尘的速度、方向等做出改变。
同样,人类也在做这种不规则的运动:
①人和花粉颗粒一样,水中是人类世界,在这里我们比喻成职场的一个简写。
②人在生命中遇到某些人、某些事、某个工作机遇大多数看似是随机的,和花粉粒一样,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
③花粉粒的撞击和运动轨迹是因为力学的作用,而人类不仅是遇到某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人对此事的心理反应和主观努力。反应越大,就像花粉粒一样,改变人生的轨迹的力度就越大。
大公司和小公司,好工作和孬工作都是你迎面而来和你产生碰撞的“颗粒”,至于经过这次撞击后你的走向如何,你的思想和行为起主要作用。
来看一个案例:
A和B是从小一起成长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后,B进入了外贸公司,高薪还经常出差,工作以外就攒钱旅游、吃喝享乐。而A却在小城市找了一家小公司做广告。后来,外贸行业发展不好,B的工作前景黯淡,工作出现了很大的瓶颈,而A却在小城市的小公司锻炼了过硬的销售能力,来北京应聘到四A广告公司,当上了销售总监,过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如果把A和B比喻成花粉颗粒,那A的小广告公司和B的大外贸公司,都是“力”,在人生的布朗运动中,外力所起的作用远不如个人在受力后自身所起的心念变化产生的作用大,效果明显。A正是对于自己高要求的努力,才使事业生活逐步走向正轨,并且薪酬、社会地位双丰收。B却在该吃苦的年纪享福,领着高工资吃吃喝喝,别人享福的时候再吃苦却也赶不上了。
所以,一毕业就进大公司未必一定是好事。起点高,未必就是结果好。
人生的“布朗运动”一刻不停!
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布朗运动”中,不过在刚毕业不久,效果不明显,五年后,是一个特别明显的阶段,甚至是一个分水岭。正像女人的相貌三十岁之前是靠基因,三十岁之后靠自己一样。人的命运,毕业五年前靠老本,五年后就靠自己了。毕业时,有人靠着家庭关系进了大公司,好单位,这种有利的“力”顶多可供你受用三四年的时间,接下来如何要看你自己了。有人靠自己应聘进了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可是,经过个人的努力,三四年后,势能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扭转乾坤。这个时候,谁是黑马,谁是人才,谁有本事,基本可以下定论了。
活着永远别幻想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是众多毕业生找工作时的追求,然而,人生哪有那么多“一步到位”的事情,更不会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这就像“布朗运动”,我们不会知道自己下一刻会遇见什么,因而,无论我们进什么公司,都是看得见开头,看不到结束。任何我们所追求的东西都必须一步一步地去积累。所以,作为找工作或正在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你,永远都别幻想一步到位。
假如你毕业后进了大公司——
假如你一毕业就被父母或机遇安排到了体制内、国企、银行等大公司,你千万不要像有些人那样混日子:每日正常上下班,从来不用加班熬夜,过着钱多事少离家近堪称“完美”的生活。这只会让你堕落成一文不值的人。
相反,你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大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人法则,为以后到更高的平台施展或到小公司锻炼积蓄力量。
假如你毕业后进了小公司——
假如你毕业后进了小公司,更不能懒惰,试想一下,无数比你优秀的人都依然在发奋,而资质平平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贪图安逸,只能让你被甩在后面,并且被越甩越远。
另外,千万不要被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所定型,因为你完全可以比自己想象得更出色,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想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优势的地位,就必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因而,小公司的“小”绝对不是一个人无法让自身强大的理由。
身处小公司,你自己可以搭台子唱大戏。有时间就学习一门外语,考一个证书,读些有用的书,去培训机构进行突击,甚至哪怕连兼职都会令你更有收获。
因为除了努力,你一无所有。
毕业后五年内如果没有努力,五年的差距才刚刚开始,后面的时间差距将更大。所以,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03 刚毕业,最怕你眼高手低,自不量力
很多年轻人对工作不满,对老板不服,是因为总感觉自己“下嫁”了,不进个世界500强,不给个一官半职,真配不上自己那一纸学历一身才艺。据调查,有75%的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这种心态会让你一直处于悬空状态,更加怀才不遇,无所成就。
套用一句印度民谚:毕业后,无论你进了什么公司,都是好的公司;无论你遇到什么工作,都是适合你的工作;无论你遇到什么人,都是对的人。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收收心,好好干。
别太拿自己当盘菜了。
邻居家小孩大伟大学毕业后被某企业录用,上班一个月后,他“自愿失业”成了“坐家”一族。问其原因,大伟说:“每天辛苦工作近十个小时,每个月才拿千把块钱,这样上班有什么意思?”像大伟这样宁可失业,也不“屈就”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
真服了这些小鲜肉们,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还这么“甲方”!
这些宁肯啥都不干也不到小公司上班的牛人都活在幻想中,认为自己是有几分身价的。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总有种出身名门的优越感。这种心态很不合时宜。您要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而是普通的高等教育接受者。身份转变了,其就业的定位也应该随之改变。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只要劳动,都是光荣的。只要能学到东西,都是难得的。
你根本不像你认为的那么牛。
你的专业被吐槽了吗?前不久,一组领导与员工关于专业问答的搞笑对话在微博热传:
“小唐,听说你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
“是的,领导。”
“那好,去帮我把那堆砖搬过去。”
“领导,请你尊重这门专业,土木工程是……”
“请你谈谈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理论。”
“领导,砖在哪?”
很快,这则奇葩的“领导问专业体”被开发出了生物、环境工程、医学等几十个专业的不同版本。曾被自己专业狠狠虐到的工科技术宅,入错行无法学以致用的文艺女青年,为找工作天天海投赶场的应届生们,都从对话中看到了满满的无奈和笑点。各位亲,看到此对话后您有什么感悟?有没有心虚的感觉呢?你总觉得自己读了个一本二本的学了个热门专业就很了不起了,或者你又读了个硕士博士就高人一等了,你货真价实吗?真给你确切考核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你就真腿软了。
据调查,仅15%的职场人认为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就业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既然如此,就别再拿着科班出身在职场上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了,别再对领导安排的活挑三拣四了。
实际上,再底层的工作都有成全自我的可能。
实际上,不管是卖猪肉也好,“端盘子”也罢,无论在什么行业、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踏实肯干,都能发挥出专业特长。如果期望值过高,有业不“就”,对工作挑三拣四,只能是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一位名叫王纯的名牌大学应届研究生,在就业屡次碰壁之后,他选择了到一家四星级酒店当“行李员”实习生,每天5点起床,帮客人开门关门、接送行李。然后又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客房部实习,每天打扫房间、更换床单、清洗马桶。3个月的实习生活后,他的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最终为他赢得了五星级酒店的录取意向,随后很快被升任为行政助理。大学生如果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妨像王纯那样,退而求其次,放下架子,从底层做起,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即使真的怀才不遇,也是你自己的问题。
许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而事实上则是其在工作上没什么建树。既然在工作上没有建树,如何让别人认可你?换句话说,别人没有看到你的“才”,你又如何让别人去“遇”呢?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你应该努力把才华施展出来,亮出来。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情形是现在的公司暂时用不上未来才能用上的才,那你需静下心来研判:未来是多长值得我去等待吗?如果值得我去等待,我该如何从当下出发做好现在的工作呢?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后,也许就会静下心来安心工作,不会动不动就感叹怀才不遇。
无论如何,我一直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因为你的才能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你现在的老板或许能忽略它的存在性,却无法磨灭它的存在性。假如你既不反思,也不分析,只是一味地抱怨怀才不遇止步不前,那你自己就磨灭了它的存在性。
04 想高升,少数人适合做鹰,多数人适合先爬行
巴尔扎克有句成功学名言: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做鹰,或者做爬行动物。升高就是指成功,而鹰是指那些天赋异禀的人,爬行动物是指那些没有良好的天赋,却很努力,坚持的人。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天赋,那么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样可以成功。
大部分人都资质平平,爬行到一定程度自然飞行。
人中龙凤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资质平平的人,想飞黄腾达,就要从爬行动物做起。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岗位上,一点一滴,不停磨砺自己。实现职业理想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它就像盖房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基打好,然后再一块砖一块砖地垒实,然后再一层层地盖下去。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一座大楼已经在不经意中一天天地盖了起来,那时候你会欢呼:啊!原来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样简单的道理,从古到今,智者一直在不停诉说。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早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很多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人生愿望的人都是从头做起,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彼岸。
野田圣子是日本的邮政大臣,出自名门望族,但她刚参加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更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上司竟然把她安排到宾馆的卫生间受训——让她洗厕所。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擦洗马桶,当她趴在马桶边洗马桶时,几乎要呕吐了。
这时,一位前辈正好看到了她的狼狈相,这位前辈走过来接过她手中的清洁器具把马桶仔仔细细地洗了一遍。然而,接下来让她更没有想到的情境出现了。前辈洗完马桶后,竟然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
前辈的这一举动让她十分震惊,从此,她真正明白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就在受训的最后一天,野田圣子清洗完马桶后也盛了一杯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
许多人都会因为自己被安排在底层而觉得委屈,认为在底层的自己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从而永远被埋没。事实上,产生这种想法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一个基本的事实:职业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职业的高低之别是来自人为的划分。
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条件是拥有一线的工作经验,拥有基层磨炼的经历,没有这些,即便成为管理者也必然会不称职的。所以,想要成功的人不该抱怨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奇,更不该因为自己做着基层的工作而闷闷不乐。俗话说得好,即使是人中龙凤,不接地气,也无法稳固江山。
我还想多加一点,即使你是鹰,也需要伏地而行。在古代,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才能制定良好的治国之策。企业管理上也是一样,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喜欢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喜欢做小事。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
唐骏在微软,就喜欢做小事。从1994年进入微软一直到1997年,唐骏在微软总部所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一名软件工程师。后来,因工作出色,他才被委派到上海成立了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此时,唐骏仍然秉持刻苦勤奋、从底层做起的精神。到2002年3月,仅4年半时间,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便从最初的27人发展到了400多人。随后,3月20日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高群耀辞去总裁职务,唐骏便于3月26日正式被微软总部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我在进入微软之前,其实已经拥有了3家公司,但我还是决定从微软的软件工程师做起,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要应聘总裁的职位,比尔·盖茨肯定认为我脑子坏掉了。”这是唐骏的自我认知。
除了唐骏以外,刘强东每年也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亲自送快递,你看,人家都成鹰了,还不忘每年“爬行”一下呢,咱们这些小人物,更不该高高在上了。不要看不起底层的工作,不要看不上小公司,不要对小事情避而远之。
05 为什么那么多创业英雄都败走麦城?因为他们积淀不够
现如今,自主创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的青睐。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成就的只是一小批,大批的创业青年都在创业这条路上撞得头破血流。
大部分的创业失败不是因为点子不好,而是因为积淀不够。
许多创业者都天真地认为,只要有个好的点子,能拿到投资,外加激情与运气,都可以变成下一个马云或马化腾。因而,许多创业者都是在毕业之际便走上创业之路,殊不知,创业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团队、经验、执行力。
创业者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要有多方面的经验,懂得专业技术知识还不够,还要懂管理、运营、市场。许多失败的创业者都是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对管理、运营、市场一窍不通,从而在创业大军中昙花一现。
另外,创业团队非常重要。乔布斯说过创业的成功在于团队,尤其是创业者是否能找到5~10位聪明勤奋、三头六臂、彼此互补的团队。而一个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往往无法吸引这样的一个团队。有一位年轻创业者,有着很好的点子,但是无法吸引一个团队,陷入招聘的泥沼中。后来一个比他有经验的人很快地找到团队,做出产品,抢到先机,最后他只有面临倒闭的命运。
最后,在创业期间,执行力比点子更重要,而执行力只能经过参与来学习,因此再聪明的毕业生也不可能一毕业就一步登天。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微软的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不都是大学还没毕业就实现一步登天了么?事实上,他们虽然都没有毕业,但却都是有经验、有执行力甚至有团队的。先来说说盖茨,作为编程天才的他,发明了世界上最快的排序算法,他还有着极高的商业天赋,早在高中时他就创立了盈利的Traf-O-Data公司。并且,他不是自己创业,而是和保罗·艾伦一块。而扎克伯格则更是电脑天才了,他从11岁开始就研究如何用C++编程,在中学时期,扎克伯克便已经能够制作出让微软和美国在线愿意以几百万美元收购的音乐播放器,而在大学期间,扎克伯格也曾创建过多款与社交相关的网络产品,这些都为其日后打造Facebook打下了基础。另外,扎克伯克也并非自己单打独斗,他的创业团队有四位优秀的哈佛学生,他们分别负责市场推广、资金筹集等。因而,盖茨与扎克伯格的成功表面上看来十分容易,实际上这些成功依然得要靠不可缺少的经验、团队及执行力。如果你也拥有盖茨或扎克伯格那样的才学、团队、执行力、经验,那么也许你也会成为下一个盖茨或扎克伯格,否则还是不要毕业之后就去创业。
先去小公司打工参与创业,再开始创业。
虽然才学、经验、团队和执行力都不如盖茨或扎克伯格,但是还是想去创业怎么办呢?许多人会说:先就业,再创业。这个想法的确值得参考,你也的确可以加入一个“未来你想要创立”的公司,从中学习运营之道与成功之法,经过几年的磨练的确可以进步很多。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多在大公司里做了三五年的优秀员工,刚入行的时候抱着充电的小计划,但是慢慢地,当他们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和提升,也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的同时,也失去了小的激情和动力。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确定你要创业,也许你应该找一个更好的培训场所。
这样的培训场所就是一个初创公司,我的建议就是: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你可以去咨询那些公司有生气勃勃的创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经验又值得做你的楷模的领导者,业内被认可的产品和方向,优质的投资者。创业公司的步伐很快,每个人都需要参与公司的各个环节,因此,学习比较有针对性。或许短短的一年,你就可能学到在大公司要好几年才能学到的东西。
该加入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学习呢?越小越好。
记住,最好进入小于100人的公司,因为这样可以确保你能学到初期创业的氛围,并且也不会成为一个螺丝钉。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为了给大家提供这样的“参与创业”机会,曾开启了目标150人的校园招聘计划,想要招募的就是想先参与创业,先做工程师,学习创业,然后再主导创业的社会新人。
那么,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呢?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公司,在一个适合你发展的小公司中,你甚至会为自己的成长速度感到惊讶。在规模较大的公司里,爬到领导层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在小公司里学习历练,你也许只用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够在经验、团队、执行力方面都达到可以独自出来创业的程度。曾经有个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女研究生进入创新工场投资的“魔图精灵”团队时,是一个青涩但是充满激情的助理产品经理。六个月过后,她学习了许多知识、掌握了许多能力,这是在学校所无法完成的,她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不但在产品设计上学到了很多,并且拥有了用户体验、海外推广及商业谈判的能力。很快,她便成为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但愿类似的接地气的成功案例能够唤醒那些在假想的蜜罐里做梦的年轻创客,让他们选择回到苍白的世界里看到清晰的现实。
06 真正有本事的人,绝不介意去小公司玩一次“深潜”
你把一条项链分别送给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当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穷人会大发雷霆,富人却不会。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因为穷人不够自信,底气不足,内心孱弱,好面子,才会耿耿于怀;而富人有自信,不心虚,也不会猜测别人有恶意。
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形,真正有本事的人有刻在骨子里的自信,他们对境遇,公司大小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全然不在意,他们在乎的是学习,随便把他们放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能造成一个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殿堂。
能人眼里没有逆境。
我认识一位大哥,一直在省内各层级的电力部门任一把手。在父老乡亲眼里,他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去年,他突然主动离职卸任,跑到北京当北漂,在一个小投资公司打工。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多数人认为他是不合格被撸了,还有一部分腹黑论者认为他是贪污法办了。其实完全不是,他已经年过五十了,他只是想换一个领域试试水性,重燃激情。
这位大哥的转型,让我想起了腾飞的企鹅。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大哥就是这只上岸的企鹅吧。
有魅力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善于深潜,以退为进,在“退”与“隐”中内向、内省、锻造灵魂,于无声处听惊雷。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毕业后一直在中建某局北京办事处任职,从工程师开始做到高管,去年被降职去了济南一家小建筑公司,众亲们都为他表示惋惜:工作换了,地方也换了,这些年真是白熬了。唯独他自己总是乐观地说:“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哪都行,干啥都无所谓。”
他并没有对降职一事耿耿于怀,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欣然接受。现在,他又被调回北京分公司这边任“老大”了!
这次“下放”后的“高升”不是他争取来的,而是在这次“下放”过程中,领导看到他不仅做事到位,尤其在济南历练这一回,做人也更成熟了,完全可以胜任“老大”的职位。他自己也说,不到济南府沉淀一回,根本不懂得人情世故这么重要,也完全意识不到过去的这些年自己的苦恼是因为不会有效沟通。现在,他技术有,沟通会,管理懂,当然堪以重任了。
通过以上这两个熟人的成功案例,我就想,情场上,有能力幸福的女人,嫁给谁都幸福;职场上,有本事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都能创造奇迹。
“深潜”也是最伟大的管理智慧。
在商界,通用电气的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堪称是最伟大的老板之一了。他的管理智慧最著名的就是“深潜”领导。
若干年前,在读《杰克·韦尔奇自传》时就对第十四章“深潜”,印象非常深刻,在以后的职场生涯中也受益良多。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次深潜经历和对深潜的理解。
第一次深潜是在我刚加入口腔医疗机构做策划总监的时候。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医疗服务行业管理经验的外行,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总是碰壁,被指为不切合实际,甚至被嘲笑。有一段时间,我甚至非常沮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领导建议我去小诊所办公,多去了解我们的医护人员,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我们管理者最终的客户,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客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所有的文案和推广计划也才能有的放矢。
那一次,与其说是深潜,不如说是被发配,因为开始的时候,我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多少还有点被逼的成分。开始的半个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对照X光片读病历,那段时间我总共看了五百多份完整客户病历。慢慢地,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牙科医生,已经开始主动用医生的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了。
接下来,我利用所有时间和医护人员交流,尤其是我们的资深医生,和他们探讨如何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如何与患者沟通。所谓“无知者无畏”,我什么问题都问,包括他们认为浅显得不得了的问题。
后来,我开始做起了兼职前台客服,主动和主任、护士长和前台主管讨论就医的流程和改进方案,探讨我的烦恼和困惑。到此次“发配”结束,短短的3个月时间,我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客服兼职人员。这次与其说是深潜,还不如说是在接受我们一线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经过这次深潜,我了解到了客户的想法和需求,为此后制定推广方案和管理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次深潜,有了老板和众多同事的帮助和再教育,我才从一名策划人员成了一名从事医疗服务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那是我打工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所有我们过去的辉煌既可能成为我们的财富,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这也就要求我们放下身段,随时深潜。做个小学生,从头学起,唯其如此,才能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特殊性和本质,才能够取得成功。
07 5大原因说服你,30岁之前一定要去一次小公司
朋友的女儿,才华横溢,从杜克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她不进像摩根斯坦利那样的名企,也不进老爸的家族企业,而是进了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
朋友们都说她疯了,老爸老妈都觉得她是在耍酷玩个性。可是一年后,当大家看到她非但没有荒废所学,反而练就了更专业的技术,不禁开始钦佩她的睿智。以下是她自己总结的30岁之前要去小公司锻炼的五大原因。我想她已然切中了要害,所以拿来与大家分享。
我承认这里面带有偏见,同时我也确信加入成熟大企业一样会有很多好处。如果你恰好想要加入一家刚起步的公司需要一点过来人的鼓励,我希望下述观点能给你一些启发,也可以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放弃一个看似前途无量的职位并不愚蠢,你不是一个人在坚持。
第一、小公司会充满激情!激情是神赐的竞争优势。
我是受激情的感召来到小公司的。
激情是命运的火种,人没有激情一事无成。
什么是激情?我特别喜欢Steve Blank在费城大学的毕业致辞中的定义:“是求知欲和热忱令你为人瞩目并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It's your curiosity and enthusiasm that will get you noticed and make your life interesting.)”我认为这就是激情的真谛和魅力。
当我还在华尔街实习时,环顾四周的办公室我不由得陷入沉思:“我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精明干练而且兢兢业业,不是吗?”我很快发现那些胜任本职工作的人都对金融市场充满了激情。虽然我觉得金融是有些意思,但跟同事们相比我对它并没有足够的热忱和求知欲,所以在华尔街的世界里我并没有竞争优势。但对技术和小公司我是有激情的。如果可以在一家正在成长的公司工作,我将会用它作为我的优势。
一个验证你对现有工作是否有激情的绝妙方法就是玩自问自答游戏:你很盼望周末吗?你下班回家后会把工作彻底扔到九霄云外吗?当听到别人讨论某个相关问题时你的耳朵是否马上就竖了起来?你是否感觉强迫症似地发问并认真倾听答案?这就是激情,它承载了你的竞争优势,并且驱使你工作,哪怕在并不需要这么做的时候;驱使你思索新招儿来对付顽固问题,哪怕是当别人都在关了手机和亲朋好友忘情地欢度周末的时候。
第二、小公司助你成长。在小公司干俩月,胜过在成熟企业干一年。
在刚起步的公司干上一年相当于在其他任何地方工作七年。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中写道:“你可以通过加入小公司来将你的整个职业生涯经济地压缩至几年。与其浑浑噩噩地撞四十年钟,不如全力以赴地打拼四年。”对于一个摩拳擦掌的年轻人来说,小公司可以为其职业发展提供难以匹敌的机遇。很自然的,在高速成长的小公司里,工作总是比员工多。这就必然造成大量的员工“伸展”成“长鼻猴”,长成“巨人”。我的意思是说你会被安放在一个也许你还没准备好的位置上,而这却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公司频繁变化总是发生在其最初阶段,而当其步入正轨后则会按照既定的模式运作。所以,作为公司的早期员工,你将会在这种演进的前排就座。对于你来说,无论是职位还是在公司中的角色地位都会在快速的步伐中做出调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小公司供职总能够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第三、大企业的职业惯性绝对会让你慢慢麻木。
许多人认为有大企业任职经历能够降低自身的职业风险,也就是说有了在大公司工作的经历,就相当于给自己的简历镀了层金,即便以后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在大公司继续工作,也可以很轻易地被小公司“抢走”。事实上,职业的变换是个十分复杂的事情,一个人在一条路上走得越远就越难转向。最终,职业惯性会压倒一切,会让从业者变得麻木,从而很难到其他领域中去,并且是双向性的,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愿接受参与到其他领域,而其他领域的公司也不愿意接受你。
第四、先参与再自主创业!小公司是最佳学习场所。
我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定位,就是创造有“我”的记号的公司。这种向往能够借助在小公司工作将抽象变为现实,但工作在小公司所带来的影响却着实难以描述。在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之前,我一直琢磨着创立一家公司,但无非是一种“纸上谈兵”,我所考虑的所有事情都仅限于理论。而在一家刚起步的公司里工作,可以让我观察这家公司的日常运转,同时帮助我从具体的视角来审视如何创办自己的公司。什么样的员工值得重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兼具激励和人性功能?如何令新员工高效上手工作?对这些问题我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这些问题却困扰我多年。在加入公司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该问些什么的。
在一家小公司中,你拥有近距离观察甚至接触创业团队的一举一动的机会。而这是在大企业所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大公司的你与公司创业团队相隔好几个管理层。任何人在工作中所学到的东西多半来自近距离的观察与亲身的尝试。所以,一个无法与将公司塑造成型的人接触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
第五、丰富阅历!小公司里有多样而丰富的历练。
在一家成熟大公司,你的岗位和角色是已经设定好的。你的工作习惯和步骤与走掉的那个家伙所执行的完全一样。但在小公司却不一样,很多时候都是你来定义自己的角色,而且没有两个人会有同样的经历。如果你看到一个问题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你很可能也就全权负责处理这个问题了。而这正是关键所在:你将全权负责,没人会精确地告诉你,你的工作该怎么做,抑或是拉你一把。在大企业的相同位置上,职场菜鸟们就不大可能会获得同样的职责历练了。这种观念对一些人来说是令人无比兴奋的,而对那些终生混迹在巨擘名企中的人来说则是超级恐怖的。
如果这些想法激励到你,那么它将带给你难以置信的回报,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