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水性聚氨酯的成膜机理
(1)成膜的条件 水性聚氨酯成膜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①充填过程。水挥发,微粒相互相靠近而达到密集充填状态。
②融合过程。微粒表面层破坏,微粒相互接触。
③扩散过程。分散体粒子间的分子链互相扩散,形成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均相膜。
Brown在建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成膜条件公式:
G≤35(σw/a)/R
式中,G为分散体粒子的剪切模量;σw/a为水/空气界面张力;R为分散体的粒子半径。
可见,分散体的成膜能力与分散体的粒子剪切模量及分散体的粒径成反比。
为了获得连续涂层就必须降低分散体粒子的粒径或降低粒子的粒径。亲水成分多,乳液粒径小,分散性较好,成膜性好,但不利于胶膜的耐水性。如果粒子内已形成交联结构,则粒子的剪切模量较高,不利于成膜。
(2)成膜性能 乳液的成膜性能是指乳液涂到底物上,干燥后在底物的表面形成均匀胶膜的能力。聚氨酯乳液的成膜性能不仅和聚氨酯的分子量、乳液中残存溶剂的种类和数量、粒子的平均直径和乳液的黏度等密切相关,还和乳液的固化速率有关。若易挥发溶剂的残存量较大时,乳液的固化速率快,固化后的膜易产生气泡,收缩,起皱。若在这种乳液中加入少量的高沸点溶剂,既不影响固化速率,又能得到平展无气泡的胶膜。粒子直径的大小也会影响固化速率。直径越小,固化速率越慢,但成膜性越好,固化后得到的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也越好。对乳液黏度的要求取决于具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