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香气
3.1.1 香气的定义
香气是指物质通过味觉和嗅觉传导到人体的意识形态。香气是食品特性中最重要的品质,香气具有一定的感官价值和生理价值,能刺激食用者的感官和心理,对食欲和消化系统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所有的香气中,植物花香与果香最受人们青睐,果香因可带来一种愉悦快活感而更受欢迎。
3.1.2 影响香气的因素
(1)浓度 影响香气的因素很多,首先要提及香气物质的浓度,浓度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同一物质因浓度不同而香臭各异,有的香精浓度大时是臭的,但稀释后就成为香水了。如酸浓时为腐脂臭、汗臭,稀薄时有良好的水果香气。β-苯乙醇在40μg/L时呈蔷薇的香气,75μg/L为甜香,100μg/L为化妆品的香气。
(2)温度 既然香味与物质的挥发系数有关,而温度就是一个限定因子。呈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其强度不同,口感不一样。同样浓度,当温度高时,苦味、咸味比温度低时强:温度低时,甜味、酸味强。所以清凉饮料要冷饮,而白酒品评以15~20℃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品评结果。
(3)介质 介质是指香气物质所处的环境,介质不同,呈香呈味不同,一些呈味物质,溶于不同溶剂中,其呈味也不同。如有些氨基酸溶于水中微甜,溶于乙醇中则呈苦味。同时溶剂不同,味浓度也不同。如乳制品中鲜蘑菇香气的辛烯化物,溶于水中的阈值为1μg/L,溶于脱脂乳中,阈值为10μg/L,溶于奶油中阈值为100μg/L。同一物质溶剂不同,呈香程度能相差1万倍。也就是说所处的环境不同香气的作用就不同。
(4)易位 易位是从人类对不同食品的要求来讲的,同样是一种物质,在一种食品中是必需的好东西,而在另外一种食品中作为危害来认识。同一物质在某种食品中是重要香气,而在另一种食品中即成为臭气。如双乙酰是白酒中的香气之一,也是奶酪的主体香,卷烟及茶的重要香气,但在啤酒、黄酒中却要限制。硫醇是臭的,但却是酱菜香味的主要来源。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却是清香型白酒的杂味,香型不同要求不同。
(5)复合香 复合香就是集合了所有香气后所体现出的整体香气作用。不难想象,两种以上香味物质相混合时,与单体的呈香有很大变化。如香兰醛是饼干味,2-苯乙醇则带有蔷薇香气,两者相混合时,却变成了白兰地的特有香气。又如乙醇微甜,乙醛带有黄豆臭,两者相遇却呈现出新酒的刺激性极强的辛辣味。
两者以上香味物质相混合,不但改变了单体所特有的香气,有时并呈现相乘作用或相杀作用。如糖是甜的,盐是咸的,在10%糖水中,加0.15%盐试验时,可使其甜味增大。在味精中加5%~10%的5′-肌苷酸、5′-鸟苷酸,可提高鲜味几十倍,这些就是相乘作用。甜味因添加少量醋酸而减少,加量越大,甜味越少,这是相杀作用。还有一些自身无味的物质可影响其呈味物质,常被作为掩蔽作用进行了研究,掩蔽作用对味的影响可使刺激的变为柔和,增强调和效果。了解呈香物质的复合作用对白酒勾兑意义重大。
3.1.3 水果香的概念
水果香是水果在成熟过程中,由酯类、醛类、有机酸类、内酯类、萜类、醇类、羰基化合物和一些含硫化合物、氨基酸等所组成的复合型香气。水果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约2000种,这些香气成分能客观地反映不同水果的风味特点,是评价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
根据人对不同化学结构香气成分的感官效果,果香型化合物是指那些有成熟水果香气且伴有甜气味的物质,如各种酯类物质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内酯类物质如柑橘中的香柠檬油、甜橙油等;成熟水果释放出的怡人的香气主要为果香型,且每种水果都有其特征香气成分,如成熟草莓的特征香气成分是己酸乙酯、2-甲基酪酸乙酯,苹果的特征香气是乙酸丁酯、酪酸乙酯、3-甲基丁酯。表3-1列出了水果香气物质种类及其特征香气成分。
表3-1 水果香气物质种类及其特征香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