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湘乡县人。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很有争议的人,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自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长达30年的翰林院和从军打仗生涯,约1500封,是历史上家书遗留下来最多的一位,基本涵盖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本书精心选了近三百篇家书。上至祖父母、父母,中对兄弟,下及子侄,内容多为家务、劝诫,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读书、写字、作文的理念。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仅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通过《曾国藩家书》,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在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本书中,我们精挑细选最具代表性的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曾国藩家书》按劝学、励志、齐家、读书、人才、军事、理财、为政编写的形式,以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
京宦生涯——1840年—1852年,收录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到咸丰二年的家书,这时期他官运亨通,名扬京师;
窘困的团练大臣——1853年—1859年,收录曾国藩从咸丰三年到咸丰九年的家书,这时期他身份尴尬,处处受制,屡败屡战;
人生巅峰——1860年—1864年,收录曾国藩从咸丰十年到同治三年的家书,这时期他节制江南,平定太平军,名垂青史;
余晖残照——1865年—1872年,收录曾国藩从同治四年到同治十一年的家书,这时期他剿捻无功,名毁津门。
本书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此外,本书还具有四个特点:
一、每一封信的标题,为选编者所加,基本能表现该封家书的主题;
二、旧时中国用皇帝年号纪年,为能让读者轻松了解每一封书信的写作时间及对历史事件的把握,本书在皇帝年号后添加了对应的公元纪年;
三、每一封信后都配有点评,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曾国藩家书的思想;
四、每一封信后的“经典格言”,提炼信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可谓曾国藩家书中的精华,亦可称为曾国藩的名言警句,是他做人做事、为官、为政思想的高度浓缩。
没有谁能轻易让人奉为圭臬,没有谁能轻易在历史碑记上刻下名字。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做人做事绝学,才使得他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就其他人难以建立的功业。这些绝学是他人生智慧谋略的深刻体现,这些绝学既体现了他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又展示了他对于人情世故的创造性见解。这些绝学不但是每一个想达到“内圣外王”之道的人所应遵循的道路,也是每一个想建功立业的现代人应学习和掌握的智慧。
尽管曾国藩离我们的时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的绝学仍不过时,它们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来源和处世瑰宝。“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曾国藩《治兵语录》)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十六字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