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02
记忆的工具:记忆体系的验证过程与结果
认知记忆的方法与途径来源于因果关系,但“因”与“果”的实际关系并不是很好把握,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很难对实验条件的方方面面进行把握。但是,即便现实对我们有太多的不利,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将“因”把握好。而“因”的重点就是实验条件的准确把握,在实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不难,难的是能证明这个结论是哪个具体原因造成的。因此,从实验中认知记忆的时候,重要的是实验前的条件准备。
我从来不关注实验结果是否会印证我的假设,我相信的只有数据,因为只有数字才是最客观和最真实的东西,这也就是我特别关注记忆量化的原因之一。基于数字,我又制作了保持曲线,一是为研究记忆量化提供了方便,二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记忆规律,从而找出可以使记忆长久保持的最佳方法。
1.记忆的工具与方法论
在自然科学领域,常常会根据因果关系本身的内部构造获得比较精确的实验数值。从数量上得到准确数值的方法把握住了事物的性质,一般而言是非常可靠的。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一直被大范围地应用,为人们探索和实验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方法被当作研究自然科学独有的东西,甚至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种方法的本身属性可以使它们普遍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和现象。可以这么说,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在研究任何一件事物的时候,只要把证明这一切因果的条件固定下来,并根据实践对现象作出准确的分析和阐述,就是初步建立了对事物研究的基础。
研究记忆也可以用此类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就是证明一定的因果关系,然后将它们联系到一起,按照一定的条件固定下来,再将综合起来的各种条件一一分离开来研究,并把这些因素尽量以数量化的形式加以转变,最后用计算和度量的方法确定在效果方面产生变化的程度和数据。就像我们研究记忆用的音节组,用字母把背诵能力量化,并尽可能地细分。
但是,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一般的问题并不难,但要研究心理现象或者记忆现象的因果关系就复杂了,这其中存在两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困难。
第一,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将大量实验因素和条件加以固定。实际上,在研究物理现象或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时,这种方法屡试不爽,但研究记忆这样的心理现象就不容易控制了。因为心理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人在一分钟前可能喜笑颜开,一分钟后如果想到什么,就有可能转为抑郁。
第二,记忆转瞬即逝,用内省的方法也很难分析心理过程,即便我们能够自由感知它的到来与结束,但如何将它量化?这是一个很难办到的问题。在下面的章节,我首先要着重分析记忆量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