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刘邦是这么干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从平民到皇帝:企图决定版图

从古至今,皇帝不可谓不多,但是自草莽而起,终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屈指可数。而汉高祖刘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以一介平民起家,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之间的路程。

1.正视出身,布衣也可成霸主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山上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了一枚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一起在草丛里捉虫,一起在地上刨土,不会飞翔。小鹰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它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别的什么。

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就像一枚枚被放在鸡窝里的鹰蛋一样,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和勇气。

“我的父亲就是这个样子的,做一个小职员,每天工作,赚一点薪水。我的祖父也是这样子,这个样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问问自己,是不是每天有这样的声音,在心里一点点吞噬着你残余的理想和抱负。如果是,那么你的状态就很危险了!

原本是奴隶的傅说(后来成为了殷商王朝的宰相),给殷商王朝带来了“武丁中兴”;拿破仑也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出生在贫民窟的罗纳尔多,今天的身价早已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想象的……

鹰,终究是要飞翔的,即使环境没有给予它雄壮的翅膀,它仍然具有内心的力量!

做一只鹰,还是继续做一只平凡的小鸟?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关键就取决于你如何认识你自己。

刘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是一个地地道道从草莽之中登上皇帝宝座的人。他斩蛇杀吏,操戈击秦,迈着一双泥腿子,径直踏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所创下的历经四百年辉煌的汉家天下,让平民的革命性在位高九重的皇冠上首次放射异彩。在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乱世之下,把王侯将相之种烹上了餐桌。

从刘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平民色彩。

古时候,凡是有地位的人,那些贵族,都是有名有字的。现在我们说某人的“名字”,好像是一个意思,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在我国古时候“名”和“字”是有区别的,而且是大有讲究的。《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各有各的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还要有谥号。所以《礼记·檀弓上》讲:“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别号”“谥号”等。比如刘邦的死对头项羽,他的大名叫作项籍,字羽,有名有字,这才是一个有身份的人的称谓。

可刘邦的父母亲却什么都没有。别说“字”“号”了,就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名都没有,连一个叫得出口的官名都没有。刘邦的母亲在史书上被叫作刘媪,刘邦的父亲被叫作刘太公,其实,换成现代的叫法也就是“刘大妈”“刘老汉”的意思。实际上也就和乡下人相互称呼“刘阿婆”“刘老爹”差不多。

而刘邦的名字就更有意思了。他原来叫刘季,“季”也不是一个大名,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的兄弟排名是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叔”是老三,“季”就是老四。为什么现在孩子管爸爸的兄长叫“伯伯”,管比自己爸爸小的人叫“叔叔”,就是从这个“伯仲叔季”来的。刘邦原来叫刘季,实际上就是“刘老四”的意思。这个名字就和现在有些孩子叫作“阿猫”“阿狗”也差不了多少。这和项羽的大名是没法比较的,平民和贵族的差别从这里也可见一斑。

刘邦大概也知道“刘老四”这个称呼的确有点儿不大雅观,实在是有损皇帝的尊严,所以,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才改为了刘邦,大概是取“定国安邦”或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吧。而且他还将自己二哥刘仲,也就是那个“刘老二”的名字改为刘喜,大概是自己坐上了皇位,心里高兴,所以让自己的哥哥的名字叫作“喜”吧!

出身和名号都成了刘邦平民身份的一种证明。名字虽然改了,但是终究改变不了自己的平民出身。大概刘邦也就没有想过要改变。由此可见,刘邦的平民色彩确实比较浓。

而另一个平民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朱元璋也是出身贫寒,甚至比刘邦还要凄惨一点儿。历史评书中说过他曾经做过和尚,卖过酸枣。早年的贫苦生活,尤其是做过和尚的经历,给朱元璋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有点心理变态,所以肆意屠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将,大兴文字狱,凡是有“光”“亮”“贼”等字的人,统统“咔嚓”了。有位大臣林伯瑾所写奏章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很是得意了一阵,不幸被朱元璋认为里面的“则”是“贼”,这句话说自己是“垂子孙而做贼”,于是林伯瑾糊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还有一位徐一夔大人,所写奏章内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本来是拍朱元璋马屁的,却被朱元璋理解成“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做贼”,徐一夔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估计到了阎王殿还觉得自己冤呢。朱元璋这点就多少带点儿小家子气了。

同朱元璋比起来,刘邦的平民色彩就显得可爱多了。刘邦虽也是出身于平民,不过境况应该比朱元璋好一点儿,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懒是懒了点儿,然而既然还要“生产作业”,说明他也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出身,至少在年轻时没有饿过肚子,没有做过和尚,倒是很善于结交朋友,为人仗义,所以,也就比朱元璋可爱多了。

如果以一个人的出身和目前的现状来评判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一种迂腐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相信自己,也许正是因为你的穷,才让你看清楚人的本性,领悟到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也许正是因为你的穷,才让你看透了生活的实质,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不要觉得穷是耻辱,穷就是错,堕落才是罪过。千万不要在意别人怎样看你,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看得起你自己。

曾任美国副总统的亨利·威尔逊写过一本自传。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当时我们家很穷,当我还是个小小的婴儿时,贫穷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我知道穷的滋味,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连一点面包屑都没有。我承认穷,但我不甘心。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我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才10岁我就独自离开了家,给人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不过每年我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11年艰苦的学徒生涯,为我换得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的报酬,价值几美元。我21岁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刚过完我的21岁生日,我就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那地方人迹罕至、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我都在太阳出现之前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这样一个月后,我获得了六美元的报酬,六美元在当时对我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每个美元就像月亮一样闪闪发光。

我从来没有忘记要摆脱贫穷的诺言,我决不会做贫穷的俘虏,所以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我要竭尽全力地摆脱贫穷。你知道吗?在我21岁之前,我想方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我做到了。

辞了伐木工的工作后,我步行到100里之外的内笛克学习皮匠手艺,整个旅途我只花了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我已经是内笛克一个辩论俱乐部里的佼佼者了。

后来,我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又过了几年后,我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一同进入了国会,再后来,我成为了美国的副总统。此时,贫穷早已离我远去。

我所面对的贫穷不是选择,而是命运,父母的结合注定了我穷困的开始。但我得感谢我的贫穷,它催我奋进,我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它。我感谢我的父母,当然,我的父母也为我感到骄傲——一个穷孩子终于梦想成真。”

常言道“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无论你现在有多么贫穷,也无论别人现在有多么富有,谁又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

所以,不要因为穷就怨天恨地,抱怨父母,同样是贫穷的父母,为什么有的穷孩子就能成功、就能成为富翁,而你为什么就一事无成呢?照此推理,你的父母是不是应该抱怨他们有个不争气的孩子呢?所以,穷不是你的错,同样也不是你父母的错,抱怨只会让你穷得可悲,还不如从实际出发,用心去改变生活。无论你的起跑线是用华丽的丝带编结的,还是用卑贱的草绳替代的,决定你最终成绩的是你奔跑的速度和耐力!

2.有企图心,高起点成就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企图”和“企图心”两个词语,似乎成了为人所不齿的贬义词。其词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不求回报等是相违背的。“企图心”也经常被人暗指含有“狼子野心”“图谋不轨”“居心叵测”等恶意。

其实,大多数人的这种看法是颇失公允的。“企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图谋,打算。词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延伸到:计划、追求、希望、努力、目标、付出、回报、争取等,所谓按劳取酬,付出多少,努力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回报多少。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企图心”更是成功的保障。一个没有企图心的人,他的精神品质或许是值得尊敬的,是高尚的、伟大的。但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巨大成功,没有企图,没有谋略,会导致盲目。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讲回报,又何来前进和拼搏的动力?

有一次,刘邦到咸阳,刚好碰到秦始皇的车驾出宫巡游,这下可让刘邦开了眼了:那一排排五彩飞扬的旌旗,那一对对手持戈矛斧钺的金甲卫士,实在是威风八面,让人肃然起敬。秦始皇身穿黄袍,头戴王冠,端坐在镶金嵌玉的銮辇之中,神色凛凛,不怒自威,臣民都跪伏于路两旁,不敢仰视,那种气派,那种阵势,使出身平民、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刘邦从心底里感到震撼,不由得从心里发出了感慨:“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子呀!”

这次亲眼见识了皇帝的尊贵和气派,使刘邦感触颇深。也许正是这次深刻的心灵感受,激发了刘邦内心对于权力的渴望,一股激情在这个时候慢慢在他心里萌生,为他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一颗种子。

任何持久不衰的激情都是需要理由来支撑的,那么想要成功的激情的理由无疑就是对事业的野心。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一个富人的创业者是不会获得大发展的。

野心是成就一个人的前提。一个成功的人是心胸宽广不计小事的,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发展有宏伟的志向和野心,没时间在意那些小事。

野心是成就一个人的前提。野心够大,你也就有了容天下的胸襟,于是你更能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广得人缘;野心够大,你也就有了不懈奋斗的动力,于是你可以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吞下别人不能忍受的泪;野心够大,你也就有了鸿鹄般的志向,于是你可以把握趋向不断前进,向着掌声和鲜花不断努力。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要成功首先就要拥有一颗宏大的野心,你所有的成功都是源于你那颗不安分的心。

三国时期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均有实力竞“标”。曹操的“标”是:一统天下,坐领江山;他自称“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的“标”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虽然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盖世英雄。孙权属“继承父兄遗产”而得国,但也并非泛泛之辈;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士民富庶,足与魏、蜀鼎立,偏安江东。反观河北袁绍就差多了。袁绍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点高,名声大,拥数十万之众,谋臣无数,战将如云,也曾有兴汉灭贼之志,但徒有虚名,属“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之辈,被称为“羊质虎皮”“凤毛鸡胆”,为后世所唾笑。刘表则领荆襄之地,地沃利广,豪杰众多,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甘为井底之蛙,本有进取中原的绝好机遇,但他却以“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而自足。

可以看出,众人之中,曹操的目标最远大。正如史官赞诗所言:“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正因为曹操的野心,才有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目标远大,才能充分发掘你的潜能。高尔基说:“目标愈高远,人的进步就愈大。”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当确定路程有10公里的时候,走到七八公里处便会因松懈而感到很累;但如果要求走20公里的路程的话,那么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所以说,目标远大,才能充分发掘你的潜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快餐业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快餐公司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店称霸全美,大名鼎鼎。但1969年,从小就喜欢吃汉堡的哈克杰里文在美国俄亥俄州创办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汉堡餐厅,并用女儿的名字为店起名为“温迪快餐店”。

汉堡餐厅规模小,且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但哈克杰里文毫不气馁,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制订了一个高目标,那就是温迪快餐店要赶上快餐业老大麦当劳!

激烈的竞争中,为保住并稳固自己快餐业老大的地位,麦当劳花费了不少的心机,温迪快餐店很难有机可乘。起初,哈克杰里文走的是“隙缝路线”。当麦当劳把自己的顾客定位于青少年时,温迪快餐店就把顾客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吸引顾客,哈克杰里文增加了汉堡肉馅的分量,在大部分汉堡上,他将牛肉增加了零点几盎司。这一不起眼的举动为温迪快餐店赢得了小小的成功。

1983年,美国农业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麦当劳号称有4盎司汉堡包的肉馅,重量从来就没超过3盎司!趁此契机,哈克杰里文请来了著名影星克拉拉为自己拍摄了一则享誉全球的广告,为温迪快餐店问鼎快餐业霸主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温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得到了飙升,营业额一下子上升了18%。广告内容为:一个认真好斗、喜欢挑剔的老太太,正在对着桌上放着的一个硕大无比的汉堡包笑逐颜开。当她打开汉堡时,惊奇地发现牛肉只有指甲片那么大!她先是疑惑、惊奇,继而开始大喊:“牛肉在哪里?”美国民众对麦当劳本来就怀有许多不满,适时而出的温迪快餐店广告马上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共鸣。一时间,“牛肉在哪里?”这句话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

1990年,温迪快餐店的营业额已达到了37亿美元,同时迅速发展了3200多家连锁店,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上升到15%,直逼麦当劳。温迪快餐店凭借执着于目标的不懈努力坐上了美国快餐业的第三把交椅。

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毫无远见的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富有理想与有远景规划能力的人,喜欢不断地思索刺激进步的措施,并懂得将它们沉淀为某种特别有力的机制。

将人生的目标锁定在高位,这是一个富人都会有的思维;相反,庸人胸无大志、自甘平凡,他就将注定一生平平。气魄大方可成就大,起点高才能至高远。

3.变废为宝,平民个性的另类优势

在现实之中,我们不能不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确不如人”,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这种现实的差距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低能儿”,更不应把这种差距变为给自己低点定位的借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人的出身同样如此。比如,刘邦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其实也正是由于刘邦这种平民心态,这种平民心态使他在待人接物时更具有亲和力,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甘心为他卖命。

刘邦坐上皇帝宝座后,有一次在宴会上问大臣:“为什么我能够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了天下呢?”高起、王陵对刘邦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而陛下能够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邦虽然待人没有礼貌,经常侮辱人,甚至是张口就骂,但是他能够和大家有福共享,能够公平地赏赐众人,所以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而项羽则恰好相反,他虽然对人很有礼貌,带着贵族家庭的良好修养,但是他总是嫉贤妒能,也不愿意赏赐众人,所以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刘邦“善于用人”,连他自己也说:“夫运筹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起来,张口便骂,抬手便打,就是刘邦因平民出身养成的习惯,能够团结众人也是他少年时期爱结交朋友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所以,刘邦很谦虚地说,他觉得自己谁都不如,但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善于用这些人才。你看,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小官,而张良原来是韩王的手下,后来都能够为刘邦所用,这说明刘邦在结交豪杰方面很有一套。

刘邦最大的特点是“知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知人”。他懂得人情人性,能够深刻地把握人性中的优点为我所用,也能够利用人性中的缺点,这样刘邦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来为自己服务,又能够抓住敌人的弱点,各个击破。

刘邦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和他平民的出身分不开。他从小就好交友。后来,又做了十五年的亭长,也就是一个比村长略大的地方小官吏吧,就是这种市井的磨炼,使他对于人性的认识入木三分,和人打起交道来如鱼得水。能够采纳最好的计谋,能够利用最为卑贱的人为自己服务,甚至与能看门的小卒和最基层的小兵一见面就成为好朋友。

刘邦在攻进咸阳城后,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百姓的心,使老百姓都争相拿着牛羊酒食到刘邦的军中犒军。刘邦这时候又摆出一副善人的面孔:“我们军中的粮食还多着呢,一点儿也不缺乏,怎么能够要你们的粮食呢?”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就是出身底层的刘邦知道老百姓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怎样做更能抓住秦朝百姓的心。他此招一出,立即获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唯恐刘邦不能在秦地为王。

韩信在蒯通的再三劝说之下,为什么没有造反,就是因为他忘不了刘邦对自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恩德,这就是刘邦善于知晓人心的结果:自己的肚子饿了,要想到别人也要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让给别人;自己冷了,就要想到别人也要穿衣服,就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别人;自己想要当皇帝,就要想到别人也想要光宗耀祖,弄个大官当当,就要慷慨地赏赐,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戴。

正是由于刘邦出身平民阶层,使他有了许多那些贵族所没有的一种特殊气质。在他身上,就没有贵族——例如项羽——身上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气。他善于接纳各色人等,倒也成就了他的功名。

劣势的定义是什么?是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不,恰恰相反,劣势是你独有的东西,只是在此时此刻,它还不能创造价值,不能成为对你有用的一部分而已。

这样说来,在这样一个讲究个性、独创性、独有性的年代,有劣势大可不必皱眉头,你要做的是换一个角度看待劣势,想办法将其化为优势!

林艺师李声余以一名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于2005年年初来到阳新龙港镇阮家畈村扶贫。这个村子虽然有三百多亩橘园,但由于多年疏于管理,橘园内已杂草丛生,病虫害相当严重。而且橘子价格几年来持续偏低,长期以来,橘园里的橘树仍丝毫不能创造价值。

考察完以后,李声余总结出造成阮家畈村贫困的几点原因:强壮的劳动力多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只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农业生产搞不起来;村民对果树的嫁接、修剪技术等一窍不通,无法靠经营橘园致富;许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连自己吃的粮食都是买来的。

在村民大会上,村民们普遍认为现在橘子价钱太低,种橘子不划算,不如干脆将橘树砍掉,重新栽种别的果树。李声余对此极力阻止,他认为这么大一片橘园,砍掉重新建设的代价太大,而且收效时间较长,不利于村民脱贫致富,倒不如将其进行改造。

经过一番细致的考察,李声余发现与该村接壤的通山县种植的长红橙是一个好品种,不仅产量高,味道好,而且产地价每斤两元,超市价达到每斤六元。当年秋天,正好赶上长红橙嫁接的最佳季节,于是李声余与通山县一批技术熟练的农民一起,利用一周时间对阮家畈村三百亩橘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每棵树的6~8个主枝头都嫁接上了长红橙。

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已经荒废的橘园变成了硕果累累的橙园。

这是一个因“变通”而取得成果的故事,保持原有的“劣势”,不将其彻底推翻根除,而是稍作变通,劣势就由此变为优势,并让人看到了较好的希望和前景,最后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整个事件,很有些“点石成金”的味道,而这种神奇并非那么难,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你的生活中,把本来处于劣势的你变成优势。

密尔顿很可能是因为眼睛看不见了,才下决心写出更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是因为耳朵聋了,发誓作出更好的曲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她听不见看不见,才促使她奋斗。“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那个在地球上创造生命科学基本概念的人写道,“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达尔文坦白承认他的残疾对他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有些看似劣势的地方,只要你懂得转变、利用它,就会变成你的优势。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你就能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会阻碍他们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了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4.偏离主体优势,注定一事无成

人们常说,我们要树立高远的目标,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仅仅有远大的目标是不够的。箭发于弓,直中目标,从不偏离轨道寻找别处的靶子。

早在荥阳与项羽相持的时候,由于鸿沟对峙的局面无法打开,楚军的粮食供给出现了问题,士气低落,军队里逃跑的人越来越多。项羽坐不住了,便派人对刘邦说:“这些年来天下不太平,都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你争我夺。为了让天下的父老不再受刀兵之苦,我们两个来个单打独斗,一决雌雄!”

这个项羽对于自己也太自信了,竟用起了单打独斗这一招。刘邦岂能和勇冠三军的楚霸王单打独斗,所以他笑着拒绝了项羽的请求:“我宁可斗智,不斗力!”

这个事情也充分显示了项刘的不同风格:一个崇尚武力;一个善用智力,善用手腕。项羽为了使刘邦出战,便让士兵辱骂叫阵,想要激怒刘邦。但刘邦找了一个神射手,将辱骂的士兵都射死了。

可见,刘邦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他知道自己和项羽“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斗智力的话项羽却不如他,面对项羽的激将,他没有头脑发热,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来迎接挑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快地踏上成功的列车。

有这样两位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单位工作,一位是日语翻译,一位是英语翻译。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能力不相上下,两人都是精力旺盛,风华正茂,在单位领导的眼里,他们是未来的外贸部经理候选人。对此,两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较劲,你追我赶,每年的业绩完成得均非常理想。由于单位原先和日商合作,所以经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当然,那位学日语的年轻人经常在公开场合露面。不长时间,他在单位里的影响就超过那位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服气,他觉得照此下去,肯定会处于劣势,还可能会失去晋升的机会。这个英语翻译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他坐不住了,决定凭着大学时选修过日语的基础,暗暗学习日语,准备超越对手。几年过去了,他拥有了一张日语等级证书。

他开始尝试着与日商进行会话,帮助营销员处理一些工作上的翻译任务。同事们都对他掌握两门语言非常佩服,同时他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但就在他为自己的成绩暗暗骄傲的时候,他在翻译澳大利亚商人的贸易合同时把关键词汇弄错了,给公司造成至少1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事后公司通过谈判,挽回了部分损失,但公司董事长为此十分震怒。他十分内疚,反省再三,他醒悟过来,这些年由于忙着学日语,早已疏于对英语词汇的充实和温习,错误的发生是早晚会出现的。他在自己的专业上败下阵来,而且他的日语即使苦学几载,也无法与对手的水平抗争,他后悔莫及。

在这个世界上,差异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理由。每个人都有超越于他人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如同潜藏在地底下的火山,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如果能及早地发现这些优势,并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那么每个人都能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就。

要想发现你自己的优势,首先就要充分地认识你自己。只有在认识你自己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优点,才能真正做到把自己的优势挖掘出来,并淋漓尽致地发挥它们。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在神托所入口的石头上刻着一句格言,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引用这句格言,后世人们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其实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间格言,是希腊人民的智慧结晶,后来才被附会到大人物或神灵身上去的。两三千年前的这句格言直到今天对人们来说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实现自我。

有人问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回答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缺乏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自己的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能力。

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我们往往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盲目地追寻一个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和别人比较得来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后确定的,所以经常受到辛苦和疲惫的折磨。而真正的智者对自己的能力优势了如指掌,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1775年6月,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几星期后,约翰·亚当斯在费城召开的大陆议会上提名大陆军总司令的候选人时,站起来大声喊道:“先生们!我知道这些条件是要求过高了,但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在此危急存亡之际,作为一位总司令,我认识这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会不会有人说,全国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呢?我可以回答你们,在我们中间就有一位。他,就是乔治·华盛顿。”大陆议会一致投票通过亚当斯的提名。

然而,当时年仅34岁的华盛顿,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欢欣雀跃,或轰轰烈烈地庆贺一番,而是“眼睛闪烁着泪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将成为我的声誉日益下降的开始。”

华盛顿获得提名后,并没有陶醉于荣誉之中,相反,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的首先是自己的能力与大陆军总司令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间的差距,明白这一职务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考验,而不是表面的荣耀和权威。

众多的历史事实表明,正是由于华盛顿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荣任美国第一届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了解自己的才能,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满足感。如果偏离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你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5.发散魅力,征服他人

魅力不是一种物质条件,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我们常会发现,在生活中,有的人虽然有钱也有势,却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有的人虽然生活不太优越,却处处受人爱戴。这就表明,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组成了其人格魅力。

刘邦似乎天生就是做领袖的人才。在他还是一介平民时,他的一大批朋友都会给他“捧场”;做了亭长后,黑白两道的兄弟多了,“捧场”的人也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拥有如此好的人缘呢?是刘邦迷人的领袖魅力。

刘邦迷人的领袖魅力还体现在他与夏侯婴之间的一次误伤事件上。

当时,夏侯婴已升为试补县吏,地位不比刘邦低。有一次,刘邦与夏侯婴比剑玩时,一不小心把夏侯婴砍伤了。此事正好被其他县吏看到,便密告刘邦故意伤害官差。

刘邦身为亭长,却伤害朝廷官差,依照秦法,不但会被革职,还要被判处重罪。因为事态严重,刘邦便咬紧牙关不承认夏侯婴是他砍伤的。

当时,县官下令彻底查清事实。因为他们认为,刺伤朝廷官差是一件性质很严重的案件。但是,由于刘邦良好的人缘和领袖魅力,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作证夏侯婴是刘邦所伤。县官没有办法,只好找夏侯婴,要他出面指控刘邦。

夏侯婴也不愿意指控刘邦,始终不承认是刘邦伤害了他。最后,县官没有办法,只好以“知情不报,匿护罪犯”之罪名,鞭笞夏侯婴数百下,并把夏侯婴打入大牢,判处一年刑狱。

萧何和曹参亲眼目睹了夏侯婴咬紧牙关宁愿接受刑罚也不招供的这一幕,他们也从内心里认为刘邦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便积极从中疏通。结果,刘邦不仅没有获罪,反而继续悠闲地当他的亭长。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人生博弈中借助团队的力量获得胜利,必须要具有迷人的领袖魅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魅力,才能更有效地为自己凝聚人气,获得众人的拥护和支持。

李嘉诚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香港十大最具权势的财经人物之首、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从一无所有到世界华人首富……他是香港历史上的首位“千亿富翁”,他的企业遍布全球52个国家,员工超过了20万人。回顾50多年的创业历程,他之所以能从一个跑街的推销员一步步成为华人首富、世界商业巨子,是与其个人的领袖魅力分不开的。

李嘉诚把儒家的情义与西方的进取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外圆内方,刚柔相济。他重信诺、重诚意、讲义气、宽厚待人,他平和、勤奋、坚忍,这一切,把中国文化中的立身处世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他的身上散发着迷人的领袖魅力,他的员工都愿意自觉地为他努力工作,为他的商海博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李嘉诚认为,做老板比较简单,老板的权力主要来自其地位,可以靠上天的缘分或者凭仗其努力和专业知识获得。做领袖则比较复杂,领袖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领袖领导众人,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卖力;老板只懂得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他很渺小。

在现代社会,迷人的领袖魅力是许多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作为,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的身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而他要想驾驭好这个团队,必须要有这个团队所认可的领袖魅力。一旦他具有了这种领袖魅力,他就能很好地整合好这个团队,使之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从而将他的理想和一系列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6.适度包装自我,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应该适当地包装自己,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进一步求发展,就必须对自己的“身价”开始重视。所谓身价,就是创造出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身价的筹码多不胜数:表层的衣饰、表情、言谈举止、风格气质;内在的思想见识、才华学问、性格意志;隐形的关系、背景、环境、运气……关键是,哪一样做得到位,哪一样适合你,哪一样对方感兴趣?

刘邦在建立自己的知名度方面是做得是非常成功的:利用人们的迷信,采取了神化宣传个人形象的办法。

刘邦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身上有不少异相。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72黑子。隆准的意思是鼻子高挺,两颊端正;龙颜是指刘邦颈子长,胸部挺直,背脊硬朗,手脚长而有力,在众人中显得鹤立鸡群、相当有精神;美须髯是指他的胡子特别漂亮,看起来显得特别高贵,少年老成,值得信赖;左股有72黑子是指左脚有72个黑痣。在中国古代相学中,72是个大吉大利之数。一些喜欢讨论异相的三姑六婆,得知刘邦的体型与长相与众不同后,便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刘邦的知名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由于刘邦长相奇特,他在家里也享受到了特殊待遇:刘家大大小小都对他另眼相看,他甚至不必干农活儿,有充分的时间去打理自己的人脉,进行自我包装。他非常重视自己的衣着,每天都要打扮一番,把自己整理得很有气度。这使他在面对自己的朋友时,显得格外自信。

由于注重个人包装,再加上某些人的宣传,刘邦的个人形象有些神化了。

秦始皇在位时,便有不少懂得天象的方士向他建言:“东南方有天子气。”当时,秦始皇非常担心,便常到东方巡幸,企图以自己的天子之威镇服这股气。

刘邦对此传说,颇为自疑,为了避免获罪,他时常藏匿于芒县和砀县间的深山、沼泽和岩石间。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无论刘邦躲在什么地方,一旦他的妻子吕雉和地方父老有事要找他,都能很快找到他。

刘邦感到非常奇怪,便问吕雉说:“你怎么每次一来便找到了我呢?”

吕雉回答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云气,只要顺着云气找,便可以找到你。”

至此,刘邦更相信自己有祥瑞之兆,非常高兴。沛县子弟听到了这种传言,更相信刘邦有贵人之相,认为刘邦有天子之气,追随刘邦将来能够大富大贵,便纷纷前往山中投奔刘邦,于是很快形成了一股力量。

这段故事显然是后人附会上去的。方士再大胆,也不敢向秦始皇进言说“东南方有天子气”;即使有这件事,亦属宫廷中秘言,又怎么可能传到刘邦耳中呢?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刘邦在神化包装自己的形象上可谓用心良苦。

《史记》中记载:刘邦因为结交朋友多,有朋友来了,总是请人家喝酒。一般来说,刘邦带朋友总是去王媪和武妇的酒店。刚开始的时候,刘邦还会付些酒钱,但是时间久了,就慢慢开始欠账了。刘邦本来收入就不高,因为爱好结交,为人又豪爽,所以常常是入不敷出,欠账是在所难免的。

欠账久了就多了,刘邦也没钱还了。刚开始时,他还会和两位老板娘客客气气地说:“下次再付,这次没带钱。”或者是:“记账吧,等有了再给啊。”时间长了,他连这些话也不说了。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刘邦每次喝酒都不是一个人去的,总是呼朋唤友一块儿去。但是,刘邦不管喝多少酒、欠多少酒钱,只是吩咐两位老板娘记账。而且到了年底,也没看见刘邦还过账,两位老板娘也从来不找他要账。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想到酒店来白吃白喝。一些泼皮无赖也学着刘邦的样子,到王媪和武妇店里喝酒后不给钱,吩咐老板娘记账。悲催的是,两位老板娘对待他们,却不像对待刘邦那样好说话了。这些人就拿刘邦出来做挡箭牌,说:“刘邦不是每次喝酒都不付钱吗?凭什么我们就要付钱?”两位老板娘就说了:“你们凭什么和刘邦比,他不是凡人。刘邦大腿上有72颗痣,睡着时,常常有神龙在他头上出现。我们是因为他不是普通人,才不要他酒钱的,你们算哪道菜?!”

那些泼皮无赖就哑口无言了,而刘邦不是凡人的传闻也继续发扬光大。

古时候的人,最相信那些奇闻逸事了,认为和这些事联系在一起的人,往往都不是普通人。王媪和武妇这样一说,等于是给刘邦做了个义务宣传。这些话越传越远,后来刘邦起事时,人们纷纷投奔他,很多都是因为这种宣传起的作用。

因为刘邦善于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给天下人造成了他“贵不可言”的直觉印象,所以刘邦起事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大富大贵的人,便死心塌地地追随刘邦,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尤其是刘邦年轻时结交的那帮朋友。这些人对刘邦的支持是无私的,是全心全意的。没有他们的支持,刘邦很难夺取天下。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良好的个人形象、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些成功者,往往都是非常善于包装自己、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典型。

沃尔玛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之所以愈战愈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善于包装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及“为顾客省钱”的形象。

1950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本特维拉市,山姆·沃尔顿的“沃尔顿小店”开业了。半个世纪以来,山姆·沃尔顿一直把最大可能地向消费者提供最低价位的商品作为沃尔玛的经营宗旨,维护和树立沃尔玛“天天平价”的形象。

由于沃尔玛“天天平价”的良好形象,更由于沃尔玛几十年如一日地维护这一形象,沃尔玛创造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商业奇迹——连续数年蝉联世界“500强老大”,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不倒翁”!

“天天平价”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沃尔玛留给顾客最良好的印象。在创业之初,山姆·沃尔顿就一直坚持为沃尔玛树立“天天平价”的形象。山姆崇尚节俭的经营之道,相信由此带来的最低价格符合消费者的最大利益。他从5分至1角钱商店开始,始终采用大众化、低加价的零售经营方式,而这一点是通过日常管理中节省每一分钱达到的。例如,公司通常很少在店内或店外装饰上花钱,也很少登广告,对供应商则是一副强硬的讨价还价者的形象。美国大公司拥有几架新专机是常事,但沃尔玛公司的十几架专机都是二手货。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拥有豪华的办公楼,但沃尔玛公司总部一直设在偏僻小镇的平房中。山姆·沃尔顿虽然家财万贯,但理发只去廉价发廊,现任董事长的办公室也只有12平方米左右,而且陈设十分简单;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也不到20平方米。这一切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沃尔玛时刻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

为了让消费者坚信沃尔玛是真正的“天天平价”,山姆·沃尔顿在给产品定价时有自己独特的原则,体现了自己崇尚节俭的风格。无论公司以多么低的价格购进商品,山姆·沃尔顿都坚持加价率绝不超过30%,即使比竞争者同类商品的价格低得多,也要坚持将此利益让给顾客,绝不放弃对顾客许下的任何商品都比竞争者价格低的诺言。结果,接触过沃尔玛的消费者往往会对沃尔玛产生“时刻替消费者省钱”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沃尔玛。

刘邦神化自己的富贵形象和山姆·沃尔顿树立“天天平价”的形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争取人心,使别人相信自己,愿意与自己打交道。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借鉴刘邦的成功经验,适当地包装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很多人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态和难以名状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苦楚。在自尊心与自卑感冲撞下,他们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另一方面又认为过分地出风头是卑贱的行为。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想做大事业,必须放弃那些不痛不痒的面子,更新观念,大胆地推荐自己。

常言道:“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巧妙而适度地包装自己,是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争取、加快自我实现不可忽视的手段。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总得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要想恰如其分地推销自己,就应当学会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给人生的每个阶段一个合理的定位,然后信心十足地为自己创造全方位展示才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