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国语》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登喻难,崩喻易。人学恶学坏,那是很容易的。要杜恶从善,就要下定决心,点滴做起,小处做起,眼前做起,切实“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才能堵死一切从恶的缺口!

首先,“小恶”也是“恶”,要认清它的危害。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恶事、坏事、丑事,见不得人的事,都会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危害集体,归根到底,也会危害自己。因为既是恶事,多属利私害人,邪淫逞欲之类,纵是“小恶”,但其“恶”的本质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偷一根针和偷一头牛,前者可能称为“小恶”,后者也许才算“大恶”,但是二者在“偷”这一点上,没什么差异,它们在害人这一点上也是共同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无论作“大恶”,还是为“小恶”,都为人们所不齿,甚至深恶痛绝。而为“小恶”之人似乎不明乎此,他们多以为小事一宗,不致引起大惊小怪,也不致于造成更大的危害。殊不知人眼如镜,在损人的同时,你这种“恶”的形象,便日渐其深地种到了人们的心里。当群众以为你面目可憎时,恐怕你也就很难昂首挺胸地以一个“大写的人”站立人前了。

再者,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是一种变;“喜时玩火,怒时放火”,也是一种变;“空穴来风,堤溃蚁巢”,又是一种变。“小恶”多了,便可能“由小到大”,对“大恶”也不在乎,于是由量变到质变,以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正因为如此,许多古人都重视防微杜渐,对恶“谨小慎微”。

 

古代有位名叫乐羊的人,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里,被他妻子批评了一通,指出“拾遗求利”会“污其行”,劝他要励志洁行,不要苟取贪得;三国时的刘备,临终时还嘱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他们都认识到了“由小变大”的可能性,“小恶”会发展到“大恶”,小错误会发展成大错误,到头来;多行不义必自毙。那就悔之不及了!

 

人生在世,总要有个基本的生活态度,起码要自觉做到为善不为恶。对我们来说,善就是要为人民做好事,要有益于人民群众,不是有害于人民群众。好事可以有大小,对于不为人们注目甚至不为人们理解的好事,也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山不拒细壤,固能成其高;海不拒涓流,才能成其大;坚持做小的好事,才可以做大的好事。

然而,有的人只想做大好事,对小好事不重视。

 

《后汉书》中写了一个叫陈蕃的人,就是这类角色。这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当时独居一处,却连自己住处的环境卫生也不愿打扫。一天,他父亲的一个好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的屋里、院里脏得实在不像话,问他为何不去打扫,陈蕃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扫天下,岂能只扫一屋?”薛勤反问他:“连一屋都不肯扫,你又怎能扫天下?”问得他张口结舌,无话可答。

 

“扫一屋”虽然不足挂齿。然而,薛勤将它与“扫天下”联系起来看,认为不愿扫一屋的人,便不可能扫天下。这见解是很对的。你想,小事都不愿去干,怎么能干出大事?“小善”尚且不去“为”,怎么能“为”大善呢?

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们常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上。积少可以成多,积小可以变大。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不愿意在平时一点一滴做事,不愿一步一个脚印地锻炼自己,不断前进,而奢望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转眼间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客气地说,这只是幼稚者的幻想。常言说: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