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把自己的心摆正——清除杂念,驱散烦恼(2)
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他们整天都在埋怨,似乎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没有过顺利的时候。这样的人,无论你什么时候和他们在一起,都会听到他们不停地唠叨埋怨,高兴的事全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总被挂在嘴上。
所谓“抱怨者,人远之”,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想离那些消极忧郁、抱怨不满的人远一点,他们的出现只会削减积极的能量。比如,他们会跟你说“周围没一个好东西”、“老板这个人真不怎么样”,长此以往,你会渐渐地对一切本来确定的事情产生怀疑,对美好、正直、善良的东西不再信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一些积极、优秀的朋友,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他们那阳光般的心态可以驱除人性的阴暗,让不良的习性无处遁形;但如果结交的是一个对世界不满、对人生不满的人,在他的唉声叹气中,也会被熏染得失去理想、正直、无私等正面的东西。
格林和他太太认识了一对夫妇,他们有个儿子和格林的女儿同龄。四个大人有很多共同点,小孩子也喜欢在一起玩,所以两家人花了很多时间相聚、相处。然而,过了几个月之后,格林夫妇便不再期待这种聚会了。格林太太说:“我真的很喜欢他们两个,可是她每次一跟我说话,就只会抱怨先生。”格林告诉他太太,他和那家的先生单独相处时,那家的先生最常做的事也是抱怨太太。
他们发现,这对夫妻在发牢骚的时段里,不但各自抱怨对方,而且似乎还打定主意,要帮忙为格林夫妇的夫妻关系挑出毛病来。他们试图让格林夫妇去注意或谈论到底不喜欢对方什么。久而久之,格林夫妇便找借口疏远了这家人。
抱怨者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人欢迎。抱怨能够毁坏人和人之间正常的关系,抱怨者的本意可能是想让别人替自己打开一扇门,但结果往往是令别人把那扇本来为你敞开着的窗也关闭了。如果你见到抱怨者就会远远躲开,那你就不要去做那人见人厌的抱怨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抱怨有层次高低之分,有人把抱怨分为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所谓低级抱怨,是指因为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抱怨,比如工资不够高、生活很劳累、工作环境恶劣等;高级抱怨则涉及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肯定等问题,比如自己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家人的认同等;超级抱怨往往是对整体环境而言的,比如对于整个社会正义的期待等。抱怨者往往有一种忧患人世的危机感,抱怨社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温饱已不成问题、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多是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这些抱怨一般指向家庭和工作上的不满,且以女性居多。
“我哪点比她差?她的长相不如我,身材不如我,工作也不如我,为什么他会看上她,真是气人。”
“你看,我和她做一样的工作,我们的业绩不相上下,而且我的资历比她还老,凭什么提她做经理?”
“看人家爱丽丝,都已经开上豪华跑车了。可是我呢?什么都没有。你和她老公是同学,你怎么就差别人那么远呢?”
“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啊,每天操劳这、操劳那的,到头来,你却说我不够体贴温柔,这日子没法过了。”
其实,女性的很多抱怨都来自自己的不独立。由于从小受到传统观念熏陶,习惯于设想未来的自己是贤妻良母,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当社会提供机会让她们独立,过一种不依靠男人的生活时,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又会使她们犹豫不决,甚至会因失去了男人的依靠而感到惶恐和不安。女人是一个矛盾体,她们既渴望生活带给她们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又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害怕承担责任产生的紧张、压力和不稳定。
如果女人在心理上过于依赖别人,就会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寄托在别人身上。当把快乐和成功寄托在男人身上时,如果男人无法给她带来满足,就会大大折损她的幸福感,于是她就会开始抱怨男人;当把自我实现的愿望寄托在领导身上时,她们会对领导的批评或表扬格外敏感,一旦领导批评自己,就觉得无法忍受,仿佛整个天都要塌了。
抱怨其实是怯弱无能的表现。凡是有能力的人,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陷入不利的境遇,总能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会束手无策,既然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有一句谚语这样说:“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那是在告诫世人,为人处世要学会尊重和赞美他人,至少也应做到谨言慎行。可惜的是,这句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跨国公司,到处都是永不止息的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领导没给加薪,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老公赚的钱不多,抱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抱怨之中。
但是想想,抱怨是否解决了问题?抱怨工资待遇不好,你的薪水不会提高,反而有可能因为你长期的逆反心理,而使工作状态不佳,导致工资没升反降;抱怨同事不好相处,这样你就不会去积极地想办法改善你们的关系,也不会自省自己有什么缺点,总是自己一个人生闷气,甚至变得更加小肚鸡肠,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抱怨男人对你疏远,当你变成一个怨妇的时候,只会让你的魅力降低,让别人更想离你而去,怎么还可能通过抱怨锁住心爱的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既然是运气,那就肯定有好有坏,就像掷色子一样,不可能总是6点,你再抱怨也是一样的结果,相反,可能还会因抱怨让你错过弥补过失的时机。
抱怨能破坏我们头脑中积极的意识。比如,当产生抱怨的意识,我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开始拼命为自己找理由、鸣不平。我们给自己树了一个靶子,那就是抱怨的事物。为了击中这个靶子,我们不顾一切地寻找理由,一旦结果与我们想要的相违背,我们就开始大骂世界不公平,抱怨老天无眼。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工作的完成,影响心情,还会形成一种抱怨惯性,一有什么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就无法冷静,然后抱怨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说:“生命中最棒的时刻,就是你认清自己该担负责任的时刻。你不会再责怪你的母亲、大自然或者总统,你开始了解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种种抱怨都来自于对他人过分依赖,过于看重别人的态度,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中的各种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尝;人生中的成功和快乐,只有自己能找到。不要把失意与挫败归咎于童年的不幸、教育的不当、家庭的贫穷等,那些因素只是诱发烦恼的外因,而自身的个性心理弱点才是导致烦恼的根本原因。依赖心理如同一张无形的罗网,束缚着你的心灵。你要做的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知道,当你对自己行为负责时,你才能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你所抱怨的事情也才会纷纷化解,抱怨才能远离你。当然,你的生命也会因为有了这样的历练而丰富美丽。
有一些女性,她们并不漂亮,也不出色,但是她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不但容光焕发,还带给人一种舒适感。这样的女人,即使不优秀,也让人非常想靠近。
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所说:“使你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如果生活是一双鞋,抱怨就如同往自己的鞋中放进沙子,使你行路更难、旅途更累。抱怨之后非但不会轻松、释怀,反而会使心情更加抑郁、沉重。
巴尔扎克说过:“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童话般的国度是不存在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遇到不美满的事情要“放眼量”、想得开,做个豁达、洒脱的人。清朝的胡庵这样说:“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悲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人,不可不知足。”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无视那些不美好的,心情才会豁达开朗,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2.找出抱怨的源头,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抱怨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于事无补,不停地抱怨,只会放大原来的烦恼。如果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不抱怨,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通过你的努力,你能改善现状,并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
比如,你选择了做幼儿园老师,虽然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意,但你并不愿意转行。那么,这就需要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喜欢这个工作?在改变中,你会体验到乐趣。你还会发现,扫除抱怨能让你拥有创造力,拥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所以,在行走之前,先扔掉鞋中的抱怨这粒沙子吧!
首先,分析一下你属于哪种抱怨?
(1)期望不合理。
抱怨最直接的诱因是对现状(包括自己、他人、环境等)不满,这意味着当事人的内心有一个标准或期望值。
“为什么我父母不是富翁?”
“为什么老板没有让我晋升?”
“为什么我不能受到更多的训练?”
“为什么我没有做到?”
“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我就是找不到爱我的人?”
……
所有这些“为什么”控制着你的心态和情绪,让你把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放在抱怨之中,长此以往,只会加剧自己是一个无价值、无力量、无用之人的恐惧。
现在,你可以尝试用“如何”来替换它们,使自己充满热情和接受挑战的勇气。你可以问自己:“我如何才能做到?”“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等。
相对于反复受挫而怨言不断,把“为什么”转变成为“如何”,能够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更有建设性、更愉悦的心境。
(2)缺乏自信和行动力。
抱怨别人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败的否定,是对应承担的责任的逃避,这种人通常都缺乏自信心和行动力。抱怨只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会,从而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不前。他们的抱怨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害怕,害怕面对事情,害怕面对问题本身,害怕和别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等。
例如,事业失败了,他会带头抱怨,因为他害怕遭到别人的质疑或嘲笑。于是,他说他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客观环境太恶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失败的原因多半在于自身,要么就是没有努力,要么就是没有找对方法。而那些听他抱怨的人会根据他所说的频频点头,这样的结果让他满意——“看,我就知道问题不在我,他们也都这么认为!”
当面对一个难题时,他心里的恐惧占了上风,他害怕不能战胜难题,害怕自信心受到伤害。于是,他又开始抱怨,想逃避,想通过抱怨抑制自己内心的恐惧。今天上司给了他一个策划书,让他在明天早上开会前准备好。他很害怕准备不好而遭到上司的责备和同事的鄙视,最后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在开始行动之前,他嘴里不禁又开始抱怨起来:“老板真是不公平,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做这么难的事!”“小李明明比我清闲,为什么偏偏不找他?真倒霉!”
内心的恐惧让他终日抱怨,于是他意志消沉,变得更加软弱。但他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事情的成败取决于自己做事的态度。
福特汽车公司退休的前总裁唐纳·彼得森,当他接掌福特公司帅印的时候,正赶上美国汽车业不景气和通用汽车一枝独秀的形势。他的做法不是跟自己说:“天啊,真倒霉,赶上这么个光景!”而是不断寻求设计者的建议,推出了“金牛”和“黑貂”两种车型,并在当年盈利上首次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
(3)情感表达不当。
有些人把抱怨当作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父母抱怨子女工作太忙太拼命,其实是想表达对子女的牵挂;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其实只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可惜被抱怨的人并不总能听懂抱怨背后的情感,他们很容易将抱怨理解为批评指责,然后针锋相对,最后演变成一场“战争”。亲人之间情感的表达应当采取积极、正面的方式。
(4)习惯性抱怨。
如果你被别人欺骗了,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但事情却不会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会影响你和日后的生活。
现实中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往往把抱怨当成聊天的内容,而不会寻找其他的话题。即使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人们抱怨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天气、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变老的事实、待遇太少、疾病的困扰、子女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