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六分的力气,过刚刚好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

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现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分就留给偶尔的忐忑不安、颓废消极或怠慢逃避。

1.从童年到老年,谁都无法否定梦想

人们对梦想总是持一种鄙夷或不屑的态度,但实际上,从童年到老年的所有人,谁都无法否定梦想。

曾有三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同样辛苦地建造一堵墙。一个行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在砌墙。”一人答道。

“我干1小时活,挣5元工钱。”第二个瓦工答道。

行路人又稍向前走了几步,来到第三个瓦工面前,提出相同的问题。第三个瓦工仰望着天空,以富有梦想的表情凝视着远方,答道:“我正在修建一座大教堂,一座对本地区产生巨大精神影响的、能够与世长存的教堂。”

多年以后,前两个瓦工庸庸碌碌,无甚作为,还在砌墙,而第三个瓦工则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工程师。

对于一个人而言,在确定目标之前,很难向前迈进。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在路上不断地徘徊,就像拉磨的驴子,结果只能是漫无目的地生活。

早期的登月人埃温德·奥尔德林在登月成功后,曾一度精神崩溃。事后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是他忘了登月之后仍然要活下去。登月,人类多少世纪以来的梦想,在他那里实现了,人生到此还能有什么追求呢?失去生活的目标,正是他无法生活下去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目标制定出来了,就可以安心躺下睡觉了,但事实上,制定目标不应该只有一次,周围的情况在变,个人的观点也在变,制定出来的目标也应该时时加以检查,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花一些时间来考虑、评估、修正自己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让工作累坏了头脑,也不要让自己看不清目标。要记住,调整好目标和努力一样重要。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整个人陷在黑暗当中,不知道哪里才是方向。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再加上矢志不渝的努力,没有什么不能成为现实。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塑造伟大的人物。

一次,考克斯和约翰一起进行了一次凌晨穿越伦吉提大平原的飞行。景色非常优美,他们能看见大象、狮子和大群羚羊穿过整个平原。

“羚羊的数量这么大,真是一件好事啊!”他们的非洲导游注意到他们正盯着那一大群羚羊时。说道,“否则,这个物种很快就会灭绝。”

考克斯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笑了,然后指着一头停止奔跑的羚羊说:“你将会注意到那头羚羊跑不了多远了。它停下来不是因为意识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为它累了,是因它太愚蠢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它为什么要奔跑。它发现了天敌,本能地逃开,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它忘记了是什么促使它奔跑,甚至有时候是在最不适当的时候停下来。我曾经看见它就停在天敌旁边,有时甚至向某个天敌走过去,似乎它已经忘记了这是同一种在几分钟以前让自己惊慌失措的动物。它就差冲上去说:‘嘿!狮子先生,你饿了吗?在找午餐吗?’如果不是有一大群羚羊的话,我想这整个种群将在几个星期之内被消灭干净。”

当时,考克斯在热气球上尽情地嘲笑那些羚羊,而在这次飞行结束以前,他有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同样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很多人有规律的举动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那些羚羊?他们有不错的主意,他们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而且为这个目标努力了一天或者仅仅半天。也许他们只是谨慎地四处溜达了40分钟罢了。40分钟以后,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目标。然后他们就会对自己说:“嘿,这太难了,比我想象的难多了。”接着他们就会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为了避免羚羊思维,你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向它努力,这时候你会不想在路上停下来;而且当你的天敌逼近的时候,你当然更不想停下来。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你必须好好总结一下,并且问自己:“距离我为自己设定的主要目标,今天我又近了多少?”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真实回答是,今天你没有为达到目标做出什么有意义的行动,也就是说今天你停在路上,那么你必须决心从明天开始让自己振作起来。

2.现实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要主动承受

每个人其实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关键看我们肯不肯为这个机会付出代价,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那么就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总是逆来顺受地工作,不如主动承担工作中的义务,主动承受生命旅途上的痛苦,这个机会就在主动承担的过程中出现,也靠我们主动承担来抓住。

一个具有成功潜质的人,在他受到任何打击的时候,他总能保持一份气定神闲、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在困境中继续向前,抓住光明,寻找机会,最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绩。

金水泉的右腿因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萎缩无力,他并没有为此长吁短叹,也并没有觉得老天爷对于他是多么不公,而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获得与正常人平等的机会。他在萧山第二印刷厂跑供销业务的时候,就是凭借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使得自己的业务量在全厂数一数二。

后来,他的事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生活日渐好转起来,却突然发生了一次意外事故,左腿被压断。为此,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同时背上了一万多元的债务,他的人生仿佛滑落到了最低谷。

但是,他此刻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借款创办彩印包装厂。建厂之初,他由自己的妹夫骑自行车载着他,一家家上门去找客户。经过不懈的努力寻找客户,把关质量,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还清了所有债务。

这个世界上总有比我们更加不幸的人。当我们顾影自怜时,比我们更加不幸的人可能正在用乐观的态度接受命运的洗礼,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向着命运挑战。处境相同的两个人,逆来顺受的那个可能沦落成了乞丐,主动承受的那个却有可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不遇到些事情,有可能永远是平凡的人。”然而,很多“遇到事情”的人有可能会选择逆来顺受,在这些“事情”中沉沦;只有当他选择勇敢地主动承受的时候,他才能够成为不平凡的人。

1960年的1月,安东尼·布尔盖斯40岁的时候,得知自己患了脑癌,医生预言他只能活过当年夏天了。由于破产,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给自己的妻子琳娜,而她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寡妇了。虽然布尔盖斯明白他的生命即将凋零,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和命运搏斗。

布尔盖斯虽然靠做生意维持生计,但他从小就有写作的爱好,为了给妻子琳娜留点钱,他开始尝试写小说。他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能否出版,然而他别无选择。

那段时间,布尔盖斯拼命写作。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他竟然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五部小说——这个数字接近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毕生的创作,两倍于美国小说家塞林格的创作。对于这一惊人的小说产量,布尔盖斯事后把它归功于自己只想尽可能多地写,以期能用稿费为妻子留些钱。

然而最后,布尔盖斯并没有死。癌细胞正逐渐消失,他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从此之后,小说创作成为布尔盖斯毕生的职业。他一生写了70多部书,算得上是一个极为高产的作家,其中《发条橙》是他的代表作。然而如果没有那个可怕的死亡预言,他也许根本就不会从事写作。

遇到事情,如果我们逆来顺受,只抱着消极的心态抱怨命运不公,那么,我们将变得更加平庸。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他们因为不甘平庸,所以选择奋斗。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在35岁的时候,他依然不能养活自己的妻子儿女,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承受生活中的一切压力,最终在汽车销售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选择主动承受其实就是选择让挫折打磨自己。俞敏洪说过:“成功是磨出来的。”在困境中,如果我们连主动承受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成功就永远不会到来。生命中的每段经历,都蕴藏着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选择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肯定自己,感受直达灵魂的微笑

人在个体上存在差别——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这是因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免会产生强弱差异。在这种有形无形的划分中,我们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摆放在一个特定的等级上,这样,难免就会有人自信,有人自卑。

难道强弱真的就这样一成不变吗?

一匹掉队的斑马不安地四处张望着。一只饿了一天的狮子发现了这匹斑马,于是它借着草丛的掩护,潜行到了斑马后面。斑马还没有发现,狮子突然闪电般地蹿出去,冲向那只斑马,斑马这时才知道危险临近,它本能地闪躲狮子的攻击。

狮子第一回合扑了个空,转身再度扑来,斑马拔腿狂奔,闪进一处灌木丛里。在灌木丛里追逐猎物可不是狮子所长,它在外面搜寻了一会儿,低吼几声,蹒跚地回到原来的土丘上。

这是一场模拟出来的草原竞争。虽然是模拟,却是事实——狮子是草原上的强者,很多动物根本不是它的对手。还有些动物,一看到它就四肢无力,瘫在地上等待生命的结束。

和狮子比起来,斑马是弱者;除斑马之外,草原上还有许多弱者,可是,这些弱者至今仍然存在。可见,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强弱只是相对的。这是一种生态平衡,也可以这么说,在动物世界里,弱者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人的世界里,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在田径场上,跑得快的便是强者;在考场上,分数高的便是强者!可是,田径场上的强者并不一定是考场上的强者,考场上的强者也不一定是商场上的强者!因此,所谓的“优胜劣汰”只描述了一部分的真实,这句话并不是真理,如果错误地理解它,那么自认为“弱者”的人就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

强者和弱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二者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强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竞争”——一张馅饼谁能抢到就属于谁,而弱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平等”——一张馅饼应该大家平分,倚强欺弱是不道德的。一个具有强者心态的人,其基本标志就是有向更强者挑战的雄心。

当遭遇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弱者喜欢找比自己差或者渺小的人或事物作参照物,以此安慰自己还不是最差的一个。强者则相反,他们会找比自己更强大、更有深度的人或事物作为参照物,以认清自己渺小和不足的地方,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振作起来。

1946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小厂“丰田”立下雄心,制订了向当时的汽车王国——美国挑战的计划。作为战败国,“丰田”公司在资金上、技术上还不能与实力雄厚的美国汽车大公司相比,而且在1949年以前,驻日本盟军司令部还禁止日本制造汽车,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日本人向美国汽车发起挑战的雄心。30年后,日本“丰田”汽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

日本“尼康”公司原是生产军用望远镜的军工企业,日本战败后不得不“军转民”,开始转产民用照相机。当时世界上的照相机王国是德国,“尼康”公司就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赶超德国照相机。30年后,日本照相机击败德国照相机。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高档照相机有90%都是日本产品。瑞士曾是世界上的手表王国,日本的“精工”等公司又把产品目标放在赶超瑞士手表上,后来成为世界第一手表生产国。

总之,在社会生活中,实力最强的不一定是生存能力最强的。只要存在竞争和无数的竞争对手,实力最强的也可能最先消亡,而实力最弱的如果能够觅得良机,也极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职业生涯中,能力最优者也未必就会成就事业,因为其面临的竞争最多,在不断的反复博弈中,最终可能会由于其他原因败下阵来。而能力弱者如果能潜心修炼,也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弱者,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而强者几乎从来不向别人抱怨,他们认为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弱者与强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弱者的嘴巴比行动能力强,而且二者几乎成反比;强者的行动能力也没有嘴巴强,但二者的差距不会太大。

每一片树叶都有正反两面,平滑光洁的正面迎着太阳,吮吸阳光雨露,使树木焕发勃勃生机,欣欣向荣。其实人也一样,有阳面和阴面,不要总是向着阴面悲观叹息,只要转过身来,肯定自己,你就会心生阳光,迎接你的就是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

有一个小男孩,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了,一直生活在孤儿院里。他非常悲观,总是无精打采地问院长:“院长,你说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小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第二天,小男孩就拿着石头来到市场上,找了一个角落蹲下来。没多久,就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产生了感兴趣。第一个人说:“小孩,3个金币卖不卖?”

另一个人则说:“我出5个金币!”第三个人大喊:“卖给我,我愿意出10个金币!”价钱越抬越高,小男孩其实已经动心了,10个金币对他来说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可是,小男孩牢牢记着院长的话,怎么也不肯卖。

回来后,小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了这天的事情,院长说:“明天你再拿到黄金市场去卖。”

第三天,在黄金市场上,有人竟然肯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小男孩还是没有卖。

第四天,院长叫小男孩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长了10倍,而且由于小男孩怎么都不肯卖,一传十,十传百,这块石头竟被传为“稀世珍宝”。

最后,小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都告诉了院长,他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它只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啊!”这回院长没有笑,他望着孩子慢慢说道:“孩子,其实生命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仅仅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你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你活着就是有价值的啊。”

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一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的价格体现的,而人的价值却是由态度来决定的。用积极的态度肯定自己,你就会拥有积极的人生;用消极的态度否定自己,你最终只能拥有消极的人生。

肯定自我的需要常常会受到自卑和自我意识的破坏,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积极地行动起来,建立强大的自尊。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信,而要勇敢地肯定自己。

大家都知道贝多芬是个世界闻名的音乐家,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贝多芬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当时,他宁可拉他自己创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批评他说:“你以后肯定当不了作曲家。”

歌剧演员卡罗素的声音为很多人熟悉。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则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指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虫子的。”达尔文自己也曾说过:“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因斯坦直到4岁时,才学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为此,他有了退学的经历。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全班同学中排到最后。

牛顿在小学时成绩很糟糕,曾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为“呆子”。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评价他说:“既没有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试想,上述成功者如果不是坚持自己,肯定自己,那么,世界上岂不是会少了很多璀璨的名人大家。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判断,找准自己的位置,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也许再走一步就是一片艳阳天!有关研究结果揭示出,那些积极肯定自己、激发生命潜能的人,正是可以在人生中得到丰厚回报的人。

刘墉先生说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烦恼的事情和不计其数的对手。于是,我们开始绞尽脑汁地想着与这些对手较量。在这些较量中,有些人成了我们的朋友,有些人成了我们的“敌人”。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总是忽略那个最大的“敌人”和朋友——自己。

其实,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只有用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肯定自己,才能在一次次感受失败的苦涩后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使生命在行走的年轮中感受激情,感受成功,感受自己那直达灵魂的微笑。

4.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改变周围的环境,想必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梦想。比如,我们会抱怨周围的卫生环境太差了,但是看到遍地的垃圾,自己也会把手里的废纸随手一丢,还会安慰自己说反正已经脏成这样了,也不多一张废纸。也许,大多数人和你抱着同样的想法,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改变自己做起,卫生环境不就改观了吗?

面对一大片环境,作为个体,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很久以前,人类都是赤脚行走的。一位国王去偏远的乡间旅游,路上有很多碎石头,把他的脚硌得生疼,他大怒,回到皇宫后,就下令将国内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觉得这样做,不仅自己不再受苦,全国老百姓也都可以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

愿望是好的,问题是哪里来那么多牛皮?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牛都杀了,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这还没有算上用牛皮铺路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但既然是国王的命令,谁都不敢说个“不”字。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大臣大胆向皇帝谏言说:“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双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

国王一听,当下醒悟,于是立刻收回命令,改用这位大臣的建议。据说,这就是现代“皮鞋”的由来。

可见,想改变世界,很难,而改变自己则容易得多。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自己,你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所以,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这也似乎很难。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知道呢,或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尤其是环境不利于我们的时候,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阵狂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大树看到旁边池塘里的芦苇就问:“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开了狂风的冲击;而你却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我们应该活得像芦苇,尽管软弱,但有智慧。面对狂风卷来,不是试图与之对抗,而是伏下身子,低头弯腰,化险为夷。更重要的是,积蓄力量,在机会到来之时,进行全力冲刺。

刘虹大学毕业时国家仍然分配工作,她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区当教师,不仅条件差,工资更是少得可怜。其实,刘虹在校成绩不错,擅长写作,还曾担任过学校文学社的社长。现在被分到这样一个破地方,她整天愤愤不平,对工作没有热情,连一向爱好的写作也没了兴趣。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拿到一份优厚的报酬。两年过去了,她的工作没有任何起色,写作也荒废了,她也变得郁郁寡欢。

这天,学校开运动会,连附近的村民都来观看,小小的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她来晚了,站在后面,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儿吸引了她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足垒了半米多高。他刚登上台子,就冲刘虹粲然一笑,掩饰不住的是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刹那间,刘虹的心震动了一下,操场上的环境已经不能改变了,自己只是站在外面唉声叹气,抱怨自己来晚了。而小男孩儿,却懂得垒一个台子,改变自己的高度,去欣赏比赛。她一直在抱怨被分的地方是多么差劲,但是却不曾想到改变自己,她为自己以前的做法感到惭愧。

从此以后,她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她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而至。两年后,她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一所中专任职。

自然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调整自身适应环境,人才能获得巨大发展。

5.扩大内心的格局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走到某一步,好像突然被“卡”住了,怎么也走不出去。

眼前的一念一境,仿佛具有超凡的“魔力”,使你无法走到另外一个阶段。这就是佛家所谓的“局”。所谓“当局者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人受限于眼前之“局”,昭示着人生的大被动。这种“卡”跟“限”,可能体现在外在,即环境的制约,也可能体现在内在,即人的心情、信念、价值、智慧、胆识等的限制。

但是归根结底原因都在内在。因为即使是环境的制约,只要你勇于将眼界拓宽,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外在的制约也会消失。

1890年,工程师杰拉德·飞利浦将一座破产的工厂买下,生产碳丝灯泡。

但是他只懂技术,不善经营,到了第四年,就再也经营不下去了,打算把工厂清产出售,但别人只肯出极低的价钱。这时,他21岁的弟弟安东·飞利浦出山。安东一上任就做出十分重要的决定:跳出狭小的荷兰,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还处于落后地方的俄国去!

一到俄国,他就得到了极好的机会:不仅市场广阔,而且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开始促进俄国的现代化。所以他的新产品一下子便得到了俄国人的青睐。当他把得到50000个灯泡订单的电报打回荷兰时,他哥哥根本不相信,甚至打电报询问:“是否5000个之误?”飞利浦公司后来终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公司。

一位哲人说:“人生是一场盛宴,绝不只是一道好菜。”

确实,生活比我们所感受的要广阔得多,尚有更多、更新的体验有待探索,许多更好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尝试。

遗憾的是:许多人总是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小得即喜,不去进一步开拓,或者,认定现有的状况就是永远的状况,即使一点也不满意,也甘于“认命”。

这样的人生,不要说对盛宴毫无感觉,甚至连一道好菜也品尝不到。

正如《菜根谭》中所讲的:“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就是: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几个人在岸边岩石上垂钓,一旁有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之余,围观他们钓上来的鱼,口中啧啧称赞。

只见一个钓者竿子一扬,钓上来一条大鱼,约三尺来长。落到岸上后,那条鱼依然腾跳不已,钓者冷静地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海中。

围观的众人发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犹不能令他满意,足见钓者的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鱼钩,便把这条鱼放回了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鱼竿又再次扬起,只见钓线顶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的众人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大海,不料钓者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中有一人百思不解,追问钓者为何舍大鱼而留小鱼。

钓者经此一问,回答道:“哦,那是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舍三尺长的大鱼而宁可取不到一尺的小鱼,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取舍,而钓者的唯一理由竟是因为家中的盘子太小,盛不下大鱼!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其实也存在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只有一个小锅,煮不了大鱼。”

因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不高,而不敢立下宏伟的大志;因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愿打开心门,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种种,我们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既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造成了一辈子的平庸无能。

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开,无法获得大成就的人,大多是没有大格局的人。所谓大格局,就是以长远的、发展的、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博大的胸襟对待人和事。对一个人来说,格局有多大,这辈子的成就就有多大。那些想成大业的人需要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不计小嫌的胸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大气魄。古今中外,但凡成就伟业者,他们都是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眼,一步步构筑他们辉煌的人生大厦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所决定。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就如在对弈中的舍卒保车、舍车保帅、飞象跳马等种种棋着一般。相同的将士象,相同的车马炮,却因为下棋者的布局而结果大不相同,输赢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棋局。要想赢得人生的这盘棋局,就应当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有先予后取的度量,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棋局决定着棋势的走向,我们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大局势。

通过规划人生的格局,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才可能更容易地获得人生的成功,理想和现实才会靠得更近。人生每一阶段的格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个台阶,只有一步一步地认真走好,才能够到达人生之塔的顶端。

所以,扩大自己内心的格局,去构思更大、更美的蓝图。我们将会发现,在自己胸中,竟有如此浩瀚无垠的空间,竟可容下宇宙间永恒无尽的智慧。

6.不要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过去的自己

我们之所以对以前的某个错误耿耿于怀,迟迟不肯原谅自己,多半是因为我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可是,不能原谅又能如何?代价不能再挽回,但是我们的心情可以回转,也需要回转,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安雅宁进入公司刚刚一年,因为表现优秀,很受领导器重。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一次,上级领导要她负责一个企划案,为一个重要的会议做准备,还透露说如果这次企划案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她将有可能被调到总公司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对安雅宁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非常卖力,每天都熬夜准备这份企划案。

可是,到了开会的那天,安雅宁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身体不适,脑子一片混乱,甚至没有带全准备好的资料,发言的时候词不达意,几次中断。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

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安雅宁为此懊恼不已。之后,由于她的状态一直不好,又有过几次小的失误,她对自己更加不满。以前自信的她,现在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然为什么老是在关键时刻出错呢?她开始惩罚自己,经常不吃饭,想通了又暴饮暴食,或者拼命地喝酒。

安雅宁的情绪越来越不好,领导找她谈过几次话,宽慰她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人应该向前看。虽然她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她还是不能原谅自己,没有心情做好手中的事情,以致对工作失去了当初的信心。最后,她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很多人在犯错之后,不能原谅自己,甚至憎恨自己,进而影响到现在乃至未来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过于强烈,就无法洗心革面,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过来想一想,错误既然已经犯下了,再惩罚自己有什么用呢?而且你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还要搭上现在和未来呢?

当我们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为什么不能原谅自己呢?只有原谅自己,才能重新调整心情,开始新的生活。而那些无法原谅自己,始终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的人,是得不到人生幸福的。

一位女士结婚3年,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儿,家人皆大欢喜。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公公婆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买了一大堆东西来看孩子。她当然也是高兴得很,想着一定要养育好孩子,以报答公公婆婆和丈夫。

可是,孩子刚刚满月的一天夜里,之前由于孩子一直哭她未能休息好,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她也很快进入了梦乡。可是,也许是她太累了,睡得太熟了,被子蒙住了孩子的头,她居然没有发现。等她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她顿时号啕大哭,大叫着:“是我害死了孩子!是我害死了孩子!”一连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就这样大喊大叫,任谁劝都不听。

最后,她疯了,整天抱着孩子的小衣服、小被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嘴里絮叨着:“我有罪,我该死……”

出现这样不幸的事,对于这样的打击,我们一般人一时确实难以忍受。但可怕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自己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应该承认事实,接受事实,总结教训,将自己从过去的痛苦中拯救出来。在神话里,连神灵都可以原谅自己,那么你我这等凡人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最好不要犯任何错误,其实这一观念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不在于你犯的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

常常听一些人痛苦地说:“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可是,不原谅又如何?那等于把自己推入了一个永不见底的深渊,从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世上没有“后悔药”,谁也不能再改变过去,对自己的责怪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

其实犯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直视它的勇气,更可怕的是我们从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于赔上了现在和未来。所以,切莫再抓住过去的伤疤不肯放手,赶快从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业中去吧!

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原谅自己,才能驱走烦恼,让心情好转。学会原谅自己,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从而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做到“经一事,长一智”。

我们不仅要学会原谅别人,更要学会原谅自己。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陷在失败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终日在自责中度过;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失去自信,失去前进的勇气。

7.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有这样三个有趣的故事: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外企白领,妻子也有非常不错的工作。来深圳艰苦创业五年后,他由一个外地打工仔成长为一名企业精英,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不但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还购买了自己的住房。这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但他依旧烦恼重重。是什么事情让他烦恼呢?他说自己总是生活在一种危机感中,不停地思考:将来如果失业了怎么办?企业前景不好该如何?怎样才能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以后自己开公司,资金从何而来?这些问题令他坐立不安。

小林是一家餐厅的老板,她一直为生活中的思虑所困扰,以致精神时常处于恍惚之中。她担忧店里的生意不好,她担忧顾客是否满意每一次的服务,她担忧周边餐厅的生意太好抢了自己的生意,她担忧天气不好顾客不来,她也担忧天气太好顾客都外出游玩,使得店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她惶惶不可终日,担忧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她身心疲惫不堪。小林觉得自己就像找不到归路的羔羊,茫然地四处搜寻,却不知道丢失了什么。

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便跑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有什么症状,他说没什么不舒服。医生又问:“你最近食欲怎么样?”他说很正常。“那你觉得自己得了癌症的依据是什么?”医生好奇地问道。他说:“我听说癌症的初期什么症状都没有,我正是这样啊!”

三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烦恼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想得太多。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杞人忧天更可怕了。有一句老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既然忧虑无济于事,多想不如不想。

其实,现代人之所以烦恼焦虑,并不是真的遇到了无法解决的事情,而是因为“想得太多”。

因为“想得太多”,我们时常自以为是地担心着原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无病呻吟地抱怨着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搞到最后,不但自陷绝地,甚至还危害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俗话说,“忧能伤人,愁能杀人”。许多想得太多的人,因为心思太过沉重,很难体会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因此,当忧愁、担心、哀伤等情绪如蛛网般缠上心头时,请不要容它侵蚀你的心。如果你总是将一些没必要担忧的事,一遍又一遍地在脑中思来想去时,你的精神就会像不断被拉扯的弹簧一样,终有一天会被扯断。

有一个年轻人,跑去向智者倾诉烦恼。年轻人说了很多,可智者总是笑而不答。等年轻人说完了,智者才说:“我来给你挠一下痒吧。”年轻人不解地问:“您不给我解答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

智者说:“有关系,并且关系大着呢!”年轻人无奈,只好掀开背上的衣服,让智者给自己挠痒。智者只是随便在年轻人的身上挠了一下,便再也不理他了。年轻人突然觉得自己背上有一个地方痒得难受,便对智者说:“您再给我挠一下吧。”

智者于是又在年轻人的背上挠了一下。可是,年轻人觉得这里刚挠完,那里又痒了起来,便求智者再给自己挠一下。就这样,在年轻人的要求下,智者给年轻人挠了一上午的痒。

年轻人走的时候,智者问:“你还觉得烦恼吗?”整整一上午,年轻人都在缠着智者给自己挠痒,居然将所有烦恼的事情都给忘记了。于是,他摇了摇头说:“不烦恼了。”智者这才点头笑着说:“其实,烦恼就像挠痒,你本来是不觉得痒的,但是如果你闲来无事,去挠了一下,便痒了起来,并且越挠越痒。烦恼也是一样,本来你不觉得烦恼,只是你闲来无事时,去想了一些令自己烦恼的事,你便开始烦恼了起来,并且越想越烦恼。”

年轻人似有所悟。智者接着说:“烦恼最喜欢去找那些闲着没事的人,一个整天忙碌着的人,是没有时间去烦恼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久别的朋友见面,大多会彼此在一起抱怨自己活得多累,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有时特别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复杂,如大山般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唯一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却都用来为明天的前途忧虑。

这些抱怨者,大多都是一些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家庭美满的人,别人羡慕他们都还来不及呢。而他们之所以活得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患上了“心灵担忧症”,而对付这种“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想得太多。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若是想得太多,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甚至还会频频出错;晚上若是想得太多,常常是夜不能寐,就算勉强入睡,第二天起来也是昏昏沉沉。其实,转念一想,就算事情真的发生了,想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个年轻人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他被分配到了最艰苦的队伍——海军陆战队。年轻人为此非常地忧虑,几乎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年轻人有个深具智慧的祖父,他见到自己的孙子整天都是这副模样,便寻思着要怎样好好地开导他。

这天,老祖父对这位年轻人说:“孙子,其实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就算是进了海军陆战队,但到部队里,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内勤职务,另一个是外勤职务。你有可能被分发到内勤单位,这就没什么好忧虑的了!”

年轻人却并不是这么乐观,他还是忧心地问道:“那如果我被分发到外勤单位呢?”

老祖父:“那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可以留在本岛,另一个是被分发到外岛。你如果被分发在本岛的话,那也没什么可忧虑的呀!”

年轻人又问:“那如果我不幸被分发到外岛呢?”

老祖父说:“那不是还有两个机会吗,一个是待在后方,另一个是被分发到最前线。如果你是留在外岛的后方单位,也是很好的,也不用忧虑啊。”

年轻人再问:“那如果我被分发到前线呢?”老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只站站岗,平安退伍,另一个是会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只是站站岗,依然能够平安退伍,这也没什么可忧虑的!”

年轻人仍然问道:“那么,如果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受轻伤,可能把你送回本岛,另一个是受了重伤,无法救治。如果你只是受了轻伤,被送回本岛,也不用忧虑呀!”

年轻人最为恐惧的地方就是这里,他颤声地问道:“那……如果非常不幸是后者呢?”

老祖父大笑起来,然后说道:“若是遇上那种情况,你人都死了,更是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忧虑的倒该是我了,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场面,可并不好玩哟!”

生活不可能像心目中所期望的那样美好,它有酸甜苦辣,它有悲情苦楚,也有许多的忧虑。忧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也来自于自身的担忧和顾虑。许多烦恼本不存在,但是在多虑的情况下,任何情况都可能造成你的忧虑。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谁都无法与宿命抗衡,谁都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我们倒不如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并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无愧于心,此生就已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