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转变思路,找到出路
追求理想,就需要不断地妥协。这妥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
思考的重要性
心灵自由非常重要,特别是你能够有效地去思考问题。有些人每天也思考,比如说村里的一个妇女,在山里头没有太多的文化,你以为她不思考,她也思考,她也是思想家,只是说她那个思想,没有传播,或者说传播以后,没有引起共鸣。她也在思考,但是呢,她倒腾祖奶奶、祖爷爷那个事,跟我奶奶一样老打转地思考。
只要你心灵自由,就可以不断地打破这些意识形态和传统习惯,以及一些成见带来的壁垒。你可以想得很开阔,你能够对人生抱着一个乐观的态度,那么你就能够非常的淡定。
其实淡定的人,也都很简单,你跟神成邻居就淡定了,你跟人成邻居,就不淡定,因为什么呢?神是什么呢?在不确定中生存,神能确定,所以叫淡定,在巨大的空间,有差异性的空间,神一出现,把它变成零,挥成无,你们都是一样的。所以,无时间,无角色,无是非,无金钱,你就变成了一个淡定的人了,神不讲钱,神不讲人间是非,他讲人和我的是非。另外神没有时间的概念,24小时找它老在,什么时候你跟它讨论,你都讨论不过来,所以我就说,如果你要心灵自由,你就几乎成了神的邻居。那当然你就俯瞰所有的事情,开阔,有历史感、纵深感,这样的话,你看问题,就能够知道我讲的不光是看见、看到、看清,你就能够看透、看破、看穿,最后你就能享受思考的乐趣。
——冯仑接受凤凰财经的访谈
冯仑是一个经营者,也是一个思考者。在中国,出过书的企业家很多,但更多的都是自传性质的,意在告诉别人自己都经历过什么,是怎么做企业的。但冯仑的书不一样,书中不仅有他的经历,还有他的思考。像《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等等,都收录了很多冯仑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关于企业经营的思考。
正是因为有爱好思考的习惯,才能让冯仑在商界风生水起、挥洒自如。通过思考,他对人生、对商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份认识,就是他带领万通前行的资本,也是万通制造了很多理念性产品的根源。
一个思考的人,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理想者。冯仑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不仅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其他公司经营上的利弊,更是经常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反省自己公司出现过的状况。万通有一个特别的反省日,每年都在坚持,这个反省日的存在并不是一种姿态,而是起到过实实在在的作用的。其能起作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万通的人在冯仑的带领下,都懂得思考。
一个不懂得思考的人,在反省的时候,看到的肯定是自己的委屈和无奈。但一个懂得思考的人,看到的却是自己曾经的失误和所浪费的时机。前者会让人陷入抱怨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从而怨天尤人。后者却可以让一个人保持清醒,及时改掉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前行。这就是万通发展的秘密,也是冯仑能够笑傲商场的原因。
一个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领路人,处在这个角色的人,如果不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如果不能不停地思考,那么总有一天他带领的队伍会被时代落下,这是必然的。很多时候,企业的发展决定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企业家能够发展,就在于是否总在思考。看他是否在总结过去,发现现在,规划未来。可以说,只要企业家的头脑不停,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不会停。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冯仑是万通的创始人,也是万通的领路人。他知道思考的重要性,也经常向手下的员工传达思考的重要性。在冯仑看来,万通想要往前走,需要很多实干者,但也需要自己这样不停思考,有前瞻性的人。
在一次访谈中,冯仑曾说,万通需要他这样不停思考的人,他也确实通过自己的思考给万通带来了利益,也给客户带来利益。他觉得,万通的很多做法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他认为,万通在很多地方做到了创新,以此来告诉人们,原来城市还可以这样。而这一切,自然在于一种不满足,在于对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
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的进步是无限的。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并不是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也不是自身不再有潜力了,而是从内心中自己放弃了自己,不再要求进步了,一个要求进步的人,必然是不停思考的人。就像冯仑,他走长征走过的路,他去思考长征面临的问题,从而得到关于人生,关于企业经营的启示。我们没有那种启示,不是没有冯仑般的头脑,而是没有冯仑那种意识。冯仑并不是因为去了长征走过的路,受到了启示,而变得更加充实,他是因为有成长的需要,有热爱思考的习惯所以才会去看长征走过的路。这个因果不能颠倒了。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的领导人必须不停思考。京东商城的快速崛起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京东出现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好几个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了。且不说早就成立的淘宝网,以及大牌电商亚马逊,那时候,当当电子也已经颇具规模了,但是即使这块市场竞争激烈,有很强大的对手,京东还是快速地崛起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这些,当然跟刘强东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刘强东是一个很爱思考的人,他不仅观察市场,思考企业的发展之路,还去研究客户。这些,都是京东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京东商城刚开始融资的时候,规模并不大,仅有20万的注册用户,2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颇为可观,但跟其他电商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用户比起来,就根本不值一提了。不过,就是这个小小的仅有20万用户的网站,却很快就赶超了上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强东有着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跟其他的网站在意用户数量不同,刘强东在意的是用户的黏度。根据数据显示,京东商城开始的时候虽然用户量少,但用户黏度极大,注册用户中几乎有40%的客户,每天都要访问京东商场,这是一个奇迹般的数字。而就是靠着这种极大的用户黏度,京东才有了迅速崛起的条件。
用户所以爱上京东,跟京东的策略是分不开的。京东商城的愿景是改变人们的传统购物方式。他们更关注的是用户的体验。
刘强东是一个非常喜欢琢磨事情的人,他没事就爱研究用户的购物心理,思考什么样的方式会让用户更加快乐。正因为此,京东才有很多跟其他网站不同的设计。进入京东商城的页面之后,你会发现页面非常简单、干净,这样就突出了产品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住客户的眼光。还有就是京东的付款方式多样,他们是第一个拿着poss机送货上门的,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当买一件大宗商品时不需要再去银行取钱了,收货的时候直接刷卡就可以。
在物流的建设上,京东也是一绝。开始的时候,其他电商都是依靠快递公司送货。这样就会多出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从而增加送货时间。但是京东却不一样,他们自己成立了快递公司,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送货时间。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正是因为摸清了用户们的心理,京东商城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电商中的大户。而这一切,靠的自然是刘强东那颗爱思考的头脑。如果是一个懒惰的人,自然不会去想这些。如果是一个愚笨的人,自然也不会从这个角度想。
商业竞争很残酷,也很艰难,但有时候其实也简单,比别人多思考就足够了。企业家、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头脑,而管理者本身的头脑自然就更重要了。
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我能够走到现在,万通能够走到现在,就是因为能坚持理想,坚持自己的方向。以我为例,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志向:让自己的工作、生命对社会有价值。然后这几十年坚持走下来,到现在,我做的每件事都能体现出人生方向。
拿我一天的工作说一下。我早上开了两个会,第一个会是分析现在商品住宅当中的市场问题,讨论公司下一步的营销和商品住宅的战略问题;第二个会是我们控股公司的一个会,和我们最近的一个合约有关,因为我们股东非常多,所以万通的工作是涉及50万人的事,我的一个决策跟这50万人都有关系。
中午是去商量商会的事。我原来在西安工作生活过,我成立了陕西在京的商会,有张朝阳、冯军等这些在北京的商人,大家一起商量商会的事。
之后我回公司开会,我们纽约中国中心与纽约市德勤会计公司联合在中国企业做宣传推广,希望他们去美国投资,我从那个地方结束后,到优米网来谈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晚上要跟新加坡大学的校长讨论一些事,我在新加坡有一个公益基金,还有一个立体城市的研究中心。这是一天干的事。
我认为这一天的忙碌,做的这些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对社会某一部分总是有帮助的。做商会的工作是花时间不赚钱的,但这些事情我认为是比较有价值的,这样的价值,其实我们概括一个简单的词,就是做事。做事有三种,第一没事找事,第二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第三把自己的事不当事,这叫让自己对社会有意义。你反过来,比如说有事推事,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别人的事不当事,这就叫对社会没有意义。
——冯仑《行在宽处》
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往往是做事最多的,他们总有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文件。不过,同样是在做事,有些领导者能让公司快速发展,有些则把自己忙得不行,可公司却一点起色也没有。其中的差别,不在于做了多少具体的事,而在于如何做事。在这方面,冯仑的总结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
冯仑的这个表述方式,是带有牺牲性质的,不过却是非常符合商业精神的。人们都清楚,开公司的目的是赚钱,可是如何才能赚到钱呢?说到底不过两个字,服务。如果将自己的客户服务好了,自然就有钱赚了。如果服务不好客户,那么想从他们的口袋里掏出钱来,怕就困难了。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管理者,想要将公司经营好,需要一种服务精神。
这种服务精神不仅是针对客户的,更要针对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合作伙伴。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用服务的思维来管理企业。通俗点说,就是按照为员工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管理公司,那么员工就会有更多的工作热情。如果本着服务的态度去接触合作伙伴,那么他们一定愿意跟你合作更多的项目。如果本着服务的精神去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他们一定会在你身上花更多的钱,让你得到更多的利润。
冯仑就是这么做的。他开出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比较花费精力的,都是与他自己关系不大的,甚至不能为他公司直接产生效益的,但他依然认真面对,甚至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这不是在没事找事,而是一种更高明的经营策略。
就拿举办商会来说,看似是与他自己公司无关的,但是却能帮他建立人脉,这些人都可能成为他的客户,他的合作伙伴。当别人茫茫然不知道该找谁做生意的时候,冯仑已经将可以跟自己做生意的人拉到身边了。而且,通过他对商会的努力,其他企业家也能看到他做事的认真,因此会更愿意跟他合作,他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了。这是另一种智慧。
总之,对员工,不要一味指使,还要帮他们解决问题。对合作伙伴,对自己的客户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拿到更多的订单,赚到更多的钱。
如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不仅有生理上的饥、渴、饿等需要,更是有很多精神上的需求。很多人,消费不是为了获得某一件具体的产品,而是为了获得一种价值上的享受。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服务精神,将别人的事,尤其是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将自己的事不当事,是最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的。
在服务方面名声在外的企业,恐怕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海底捞火锅了,他们确实是将服务几乎做到极致的企业。甚至很多人都觉得,去海底捞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服务。而海底捞也确实是靠着强大的服务能力迅速崛起的,甚至引起了很多经济学人的关注,还有人专门就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写了一本书。
海底捞生意很火爆,常常需要客人排队等待,为了让等待区的客人不寂寞,他们准备了很多小食品,还有一些游戏用具,比如五子棋、跳棋等,一些打发时间的东西。当然,很多店里还有一个专门的书柜,放着一些时下的热点畅销书籍,供等待的人翻阅。
有一次,一个媒体人跟朋友去海底捞吃饭,正赶上人多,需要排队。中间,他就去书柜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有很多盗版书。于是,这位媒体人就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海底捞的这种服务意识很好,不过如果要都是正版书,那么就更好了。
等到这位媒体人吃过饭后,跟朋友离开的时候,又扫了一眼书柜,发现里面已经空了,一本书都没有。他打开微博,看到有海底捞给他的回复。首先是一个致歉,说自己这边没有注意,因此用了盗版书籍。然后说,所有的盗版书已经下架,并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书柜中的书都换成正版的。这位媒体人看了这一切之后惊呆了,他没想到海底捞竟然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这就是一种强大的服务意识了,透过这件事可以发现,海底捞人员一直在关注社会上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不好的,便会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和解释。如果对方不满意,而问题确实出在自己这边,则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这种强大的服务意识,正是海底捞可以快速崛起的秘密。
作为一个管理者,就是要给自己的团队这样的意识。从自身来说,要做到将员工的事、客户的事、合作伙伴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当事。传输给员工的则必须是,将客户的事和合作伙伴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当事。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他所领导的团队也就自然能够快速发展了。
服务不是一个口号,是需要真正做出来的。给客户做好服务,需要一个公司的人集体去努力,而想要大家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需要管理者们的引导了。以身作则是必需的,不停传输理念也必不可少。
想创业,先要了解成功公司的发展模式
一般而言,公司必须经历三次转变,才称得起成功。其一,由做项目转变为做公司。创业起步,公司架构简单,人手不足,老板必须亲力亲为,所有精力都围着项目转。但如果一味如此,不能在掘得第一桶金之后迅速转型到办公司、管理公司上来,即解决如何依靠公司的组织连续生产(项目)的问题,那就会很快被项目或简单的生产规模扩大所拖死。其二,由做现在的公司转变为做未来的公司。一个公司正常组织生产经营并不难,难的是十年、二十年连续不断地增长,傲视同侪,领袖群伦。这就要求公司有良好的战略和管理能力。其三,由做对股东而言有价值的公司转变为做能够改变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创造新的商业文明的企业。所以,研究决胜未来的力量,就是寻找决定这三种转变的规律性的东西。
——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经营上面也一样。一家公司从创建开始,到发展壮大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要参与者付出很多的心血,是一个漫长甚至有些煎熬的过程,但这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按照冯仑的说法,公司的发展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是做项目,也就是赚钱,这时候资金的积累是最重要的。第二步是做公司,这时候强调的是经营的理念需要建立信用。第三步,就是看到未来,也就是预测和发现行业的发展,用未来的思维来做现在的事情。
这个分法,对于正处在创业初期或者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管理者是非常有用的。
其实,冯仑的创业经历,也是经历过这三个阶段的。万通地产最开始成立的时候,是六个理想青年想要建立一番事业。最开始他们的思维就是做项目的思维,求的是发展,是大,是赚钱。那期间,他们做得也确实很成功,摊子铺得很大,全国各地都有业务。可是,很快这种思维的弊病就显现出来了。大家光顾着发展了,并没有很好地规避风险,最终导致公司欠债太多,虽然沿着这条路也能走下去,但是风险太大。这时候几个人做出了调整,最后有人出去单干,只留下冯仑自己经营万通地产。
在公司站稳脚跟,不管在行业内还是在客户眼中,都有一定的信誉之后,冯仑就开始着眼未来了。他通过跟房地产业的其他知名企业家的交流,和研究国外的发展模式,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路,建立了高档注册住宅小区。这不仅是商业形式的创新,更是商业概念的创新,同时也让用户得到了更好的体验。这个阶段的万通,就是站在未来做现在的生意的万通。
经历过这三个阶段之后,万通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企业。而万通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冯仑个人思想的转变过程。当万通由一个只追逐利益的公司成长为一个可以创造未来的公司时,冯仑也由一个想着赚钱的商业从业者,成长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视野的企业家。
这种转变,就是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也是从为自己到为社会为他人的一个转变。只有经历了这个转变之后,公司才算是真正成功了。
很多的管理者追求的都是冯仑现在所达到的境界,可是却苦于找不到门路。如今冯仑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大家做了总结,也给那些迷茫中的管理者提供了方向。一个管理者,可以没有创造奇迹的能力,但是参考成功者的模式,将成功者走过的路当成是自己的指导,一样可以成功。
有时候,成功未必需要绝对的创造力,能够发现前人成功的秘密,沿着他们的路走下去一样可以取得成就。等到有一定的规模之后,再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同样是值得尊重的。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如今的腾讯,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公司。但在建立之初,腾讯其实并不起眼。提到腾讯,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模仿。确实,腾讯创立之初,就是模仿国外的ICQ的。后来改名为QQ,建立了自己的图标,才算是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这最初的阶段,腾讯走的路,也是类似的做项目的路。他们将别人的成功模式复制了过来,将之当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于是便有了最初的发展。不过,起源于模仿的腾讯很快就终止了模仿,开始自己有特色地进行经营了。这一阶段,腾讯走的是自己的路。当然,在这过程中腾讯也有偶尔借鉴别人的时候,但已经不是早先的无大改变的照搬了,而是只借鉴思路,再融入自己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一点点走向成熟,开始用做企业的心态来经营了。
转变了思维模式之后,腾讯进行了很多的原创。微信是腾讯公司的原创产品,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的交友习惯。这些,都是一家成功公司应该有的成绩。
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跟随市场思考,在不断超越自己,走创新之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成功公司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那就是,当企业站稳了,眼睛盯得就不再是曾经的对手了,而是过去的自己。只有做到这点的公司,才是一个能够长久发展的公司。
在移动互联网聊天工具方面,腾讯的QQ无疑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它跟手机实现了很好的结合,而且用户有很大的黏性,可以说,在一般人看来,腾讯已经垄断了这一块,不需要做出大的变革了。但腾讯自己却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主动开发了微信,一个更加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工具,从而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就是创新,是一种将昨天的自己当作对手的竞争,也是成功公司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方面做好了,自然就能保证公司的长远了。
纵观腾讯成功的路,就是先复制别人,再寻找自己的路,之后将昨天的自己作为对手进行不断的超越。其实,这也是那些小公司应该走的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并不一定是要刚出道的时候就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创业的初期,借鉴一些前人的经验并不可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的是,当自己的事业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从经营公司的角度看问题的站位。更重要的是,要有开创和发现未来的精神。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要有一些技巧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选择那些成功的,或者有很大潜力成功的公司进行模仿。而不是随大流,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这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可以说,如何筛选借鉴的对象,是尤其重要的。
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自己的眼光放得过高,那样并不利于成长。借鉴一下前人的经验,按照前人总结出来的道路前进,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有利于更快地发展。
目标不能变,但过程中可以有所妥协
成功的企业家、事业家,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地方弥补自己的缺陷,让自己进步,让自己能够跟整体组织、外部环境和要求一致起来。就像对待微博,我发现有些领导喜欢死扛,对微博置之不理,但也有人非常快地适应了并顺势而为。我介于二者之间,天天琢磨,天天看,就是大家说的“潜水”。这也是改变,改变完了适应,最后带领组织顺应时势,继续坚持往前走。
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我们需要避免体制性摩擦,需要处理好偶然事件,需要学会妥协,最终改变自己。当你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理想就站在你面前向你微笑,这时你才真的成功了。
——冯仑《理想丰满》
冯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也是一个始终坚持按照理想去做事的人。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阅历越来越丰富,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做法或许也是有问题的。冯仑发现的问题不是不应该坚持理想,而是要学会适当地妥协。
最开始让冯仑有这个认识的是他的合伙人之一王功权。冯仑曾说,王功权经常批评他,说他总是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事,可是,万一冯仑的这个理想是错误的,那么岂不是所有人都跟着白白付出了吗?冯仑反思了这件事,最后觉得,王的话是有道理的,自己有理想没错,但不能绑架他人也跟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事。有了这番反思之后,他明白了,企业家要有理想,这是将企业做大的必要因素,但却不能总是强迫别人跟着自己的理想走,有时候也是需要变通和妥协的。如果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理想不能变,但过程中可以妥协”。
中城投资是中国规模最大、运行最好的房地产基金,是由众多房地产人共同开发出来的,冯仑和王石等都是这个基金的管理人。在中城投资最开始建立的时候,资金只有八千万,不过很多成员却有大理想,觉得合作者都是房地产的大佬,那么就应该有大气势,将之做成中国最牛的房产基金,如果不能达成这个目标就不做。这时候,王石说了一句话,他说现实不是理想,我们要做的是先将基金建立起来,然后慢慢做大,一点点往前走。王石的这个说法显然跟众人的理想是不一致的,太过保守了。如果按照冯仑年轻时的性格,肯定不会同意,他会觉得这跟自己的理想不符。可是那次冯仑并没有反对,反而支持王石的做法。最终,他们靠8000万注册了互助性基金,之后一点点做大,终于成了国内最大的房产基金。
在写到这件事的时候,冯仑表示,这就是一个理想不变,但过程中可以妥协的事例。如果单纯按照理想来行事,那么基金建立的时候,就应该是大动作的,有大规划,有大笔资金,否则宁可不做。但是显然当时没有这个条件,不仅是资金方面,经验等也都不足。这时候就要学会妥协,让自己的步子慢下来,将理想装在心中,一点点朝着理想中的样子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是不变的,只不过选择了另一条路而已。这就是为了理想在妥协。如果目标变了,看着手里的钱不够建成国内最大的基金,于是放弃了想法,内心觉得随便应付一下就好,那么肯定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了。
一个管理者,要有自己的理想,也要为自己的团队构建理想。可是要明白,个人有理想或为团队构建理想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实现这些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那么就只能是空想了。构建完可以实现的理想之后,就是如何去做了。首先,坚持是必需的,但如何坚持也很重要。很多人不仅头脑中有理想,行动中也是理想化的,他们的准则是如果不是最好,那么宁可不做。这就有问题了,实现理想必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一下子就能实现,那么不叫理想,只能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这个漫长的过程就是准备一个个条件的过程,当所有条件都具备了,理想自然就实现了。如果想要在第一时间就具备所有的条件肯定是不现实的,如果缺乏其中的某一个条件就宁可不做了,理想也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追求理想,就需要不断地妥协。这妥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
有人曾说,联想有今天,是因为忍耐了很多常人无法忍耐的东西,背了许多本不属于它的黑锅。但柳传志却全做到了,他发展了企业,也成就了自己。
与同时代创业的许多其他企业家不同,柳传志的身上有很多变通的因子,他的骨子里是有着理想化情结的,是非分明、正直、有原则,但在具体做事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懂得妥协的人。
柳传志曾经说过:“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有时候可以妥协。但要记住,目标本身不能变,这一点是要坚持的。”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么就是,妥协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柳传志是有大理想的,他不仅想要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赢得更多利润,更是想要做到国际知名,走入国际市场。正因为这点,柳传志才带领联想收购了IBM的笔记本业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柳传志也是做了很多妥协的。
首先是文化上,两个公司合并之后,肯定要有统一的文化,在这点,联想做了一些妥协。他们规定,如果IBM那边不能忍受某些联想的原有规定,那么可以商量。其次是员工的待遇方面。IBM是国际大公司,员工待遇也很好,他们的待遇要比联想员工高很多。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之后,那么一定要有统一的制度,也应该有统一的待遇。可是联想考虑到了IBM原本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问题,决定维持他们的原本薪资水平,并规定在3年内不改变。
这也是一种妥协。每个管理者都知道,员工之间是有攀比心理的,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公司内部某些员工的待遇整体比别人高,那么一定会引来不满。可是,联想的情况是人家本来高,现在降低了一定会不满,因此他们维持了IBM团队之前的高标准。让新来的同事能有工作热情。但是本土的员工,自然就有意见了。
而这些,自然需要联想的高层去沟通和做工作。事实证明,他们做得很好。联想的员工一样是有着以前的高热情度的,并没有因为待遇有不同而闹情绪。
这些都是联想的妥协和付出。在一般人看来,这种做法怕是跟高明的管理方式相冲突的,但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制度很重要,统一的制度更重要。但要明白,为什么有制度,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企业运营能更加高效。因此,如果始终坚持高效为目的,那么暂时的制度不平等也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制度始终不平等。这就是联想的过人之处,也是柳传志等人的妥协智慧。
成功需要理想,成功需要坚持,但成功更需要会妥协。一个管理者,承担的是整个团队,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偶尔的妥协,不是认输,也不代表失败,只是获得成功的一种方法罢了。
理想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非常感谢大家请我来分享自己的心得,我刚下飞机突然又想到今天讲座这件事,我就想起两个对境界的理解的极端。一个是高雅的,一个是粗俗的。大家一定想听粗俗的,我先讲粗俗,再讲高雅。
大概20年前,我跟第一个老板打工的时候,第一次开始思考境界。老板举了个例子,说有一个保姆端上一盘菜,菜上放了一块肉,有的人看到的是盘子,有的人看见的是保姆的手沾着油汤,有的人看到的是油汤,我看到的是油汤上沾着的烟灰。这是境界,很多人不幸被盘子绊住了,现在还在学习。
我再说高雅的境界,我知道王国维曾说人生有三层境界。比如看书,第一层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情景就是找一个小凉亭待着。第二层境界是谈恋爱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说法——执着。第三层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突然顿悟了,美人就在当下,就在怀里。他讲的这个意思连续起来就是,第一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第二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第三要在当下追求结果。第一次看到陈东升是我骑自行车到人民大学那里想帮他写稿,东升是青年论坛北京负责人。那时候要是没有一点理想、坚持,今天东升也不可能发展那么好。
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看实际上就说明了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了烟,有的人望到了天涯路。一个企业在创业当中要怎么样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怎么用价值观引导人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价值观其实就是理想,人们经常看不见,有一个项目竞标的问题,谈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是价值观不同。这个项目中我只看到一点点跟我有关的事情,他却看到很多,江湖上这么多力量,我个人对“大哥”跟“兄弟”的差别在哪的看法是,出手就意味着结束。大家在打乱仗,大哥跑了就都跑了,或者大哥被砍死了就结了。所谓兄弟、小弟就是出现这个事你解决不了,然后都去学大哥,我们经常做决策,决策一旦敲定这个事就结束了,不要又扯出很多事。价值观让你看到彼此不同的事,低风险、高回收,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先前大家知道我们话题很糙,但是不同价值观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冯仑在“第八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的讲话
理想,是一个人心中的愿景,更是改变自己的动力,而有宏大理想者,则又会生出改变社会的动力来。
冯仑就是一例,他是一个有宏大理想的人,一直想要做出些杰出的成绩,给社会、给历史留下点什么。因为有了这种想法,自然考虑问题站位就更高。当其他的房产企业老总将眼光停留在每一个具体项目上的时候,冯仑已经开始思考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未来居住形式了。正因为此,冯仑领导的万通第一个做出了国内高档注册小区,给房地产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008年的时候,冯仑又制定了一个绿色战略。所谓的绿色战略就是将绿色变成一种竞争力,目的在于给住户提供一种更加舒适、更加环保的居住环境。
之所以能够有这一创举,还是跟冯仑的理想有关的。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定位是给用户提供舒适的住房,但万通的理念却是给用户提供价值。这样,他们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而绿色战略正是这一思维的直接成果。它主张的就是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空间,其中包括环境价值、健康价值等,这些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也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万通的绿色战略开始实施后,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用户们满意,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因为这种做法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是满足了人们的更多需求。在2010年的时候,万通公司还因为自己的绿色战略获了很多奖项。这里不仅有行业协会颁发的,还有政府颁发的。这说明,万通的绿色战略不仅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更是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就是一种超前思维了。也就是能够站在未来的角度做今天的生意。而万通能做到这一点,自然是因为冯仑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他能做到这点,则是因为自己有理想。
因为有宏大的理想,因为想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冯仑的着眼点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是整个市场,甚至是社会的发展。这种站位让他能够看得更深、更远,而这深远的目光,自然会产生奇迹般的效果。这就是理想的重要性了,它虽然不能吃、不能喝,却能让人获得更好的赚取物质的能力。这正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
理想不仅是一种精神支撑,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可以给人提供奋进的动力,更能让人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商业竞争就是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创造别人无法创造的利益。而这些,理想都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管理者,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带头人,更是为这个企业编织梦和理想的操刀者。如果这个梦或理想编织得好,那么企业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了。
有理想的企业家才有美好的未来。百度公司从开始创建到如今,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当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无尽的困难,这些百度都经历过了。如今,百度已经是互联网业的骄子,是一家成功的大公司了。不过虽然公司名声、影响和规模都有了,但困难依然在。
据李彦宏自己说,百度从创立以来,一直在高速发展,在不停推出新的东西。在用户看来,这些东西很实用,可是对百度人来说,有时候确实煎熬。他说,基本上每一年大概都有一两次会觉得企业太难做了,真的做不下去了;会感觉如果面前的这道坎如果过不去的话,这个公司就要完了。可是,最终百度每次都能挺过去,而且还能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一切,靠的就是理想。
李彦宏说,没有理想的创业者,就不要做下去了。
理想不仅给李彦宏提供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也让他创造了很多别人想象不到的东西。在回顾百度的发展的时候,李彦宏表示,百度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中还有一个理想,即想要让更多的人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受益,让人们可以更加快捷、便利地获得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
正是因为有这个理想在,所以李彦宏不停地研究客户的需求,想象着社会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将会产生哪些新的需求。之后,便根据这些制定百度的发展战略,从而创建了很多其他互联网公司想象不到,但却拍手称奇的产品。
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可以让一个人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东西。而这些,反过来又会成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谋利。这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更是现代的企业人、管理者们所需要的。
在一个封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盯好每一单业务就可以了。环境的封闭决定了企业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也不太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可是如今不同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在如今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频率极快,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不断涌现,同时,人们的思维也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我们,甚至已经很难再很好地理解十年前自己的日常行为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管理者需要的就是一种高的站位,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看到时代的变化,才能在别人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开始行动,制定好的企业发展战略。而这些,自然是要靠理想来支撑的。没有理想的人,注定只能看着自己眼前的小利润。只有有理想者,才能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找准方向,快速奔跑
万通是一群立志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献身事业的大舞台。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仅抓住了海南经济起飞的机遇,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坚实的合作的思想基础和利益基础,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三关”(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的难题。
万通最值得珍视的东西,不是已赚到手的利润,而是“毋忘在莒”的座右铭;是承认我们这群有缺点、没经验的人的合作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必须“走过历史”,采取事缓则圆的工作方法,努力完成由“梁山泊”到“独联体”(独立法人联合体)再到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使自己由“绿林好汉”,变成现代企业家的韧性追求;是坚信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最终是人的学习能力的竞争,因而将学习看作企业成败关键的反省因素,以及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特别是体制转型期制定的一系列经营方针与策略等。这些已逐渐形成了万通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它的价值和生命力远远超出公司的经营范围,将日益显现出更宽广更强大的辐射力。万通事业的成功最终将是万通企业文化的成功。国家要有主义,公司也应当有灵魂,这灵魂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热爱万通的过去,追求万通的未来,就必须坚信万通的企业文化。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方向,我们要坚持。
——冯仑博客
如何经营公司很重要,为公司寻找正确的方向更重要。这是冯仑给创业者们的忠告,也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一个管理者,要懂得为公司寻找正确的方向,然后打造团队的凝聚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迅速跑。
这里所说的正确方向,并不只是公司的经营方向,还有管理、企业文化建构等方面。万通是几个朋友合伙开办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在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是有优势的,因为合伙人之间彼此了解,有很多共同点,而且彼此信任,沟通成本低。可是一旦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就容易出问题了,会出现有人觉得利益分配不均等矛盾。但万通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冯仑一开始就给万通定了基调,制度为王。这就是一条正确的路。
万通成立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很多制度还不健全。各个企业也都是粗放式的,很少有建立董事会的。不过冯仑却主张万通实行董事会制度,这在当时是一种前瞻性的做法,也是一条正确的路。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条正确的路,万通才没有像绝大多数合伙公司那样,做到最后不仅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合伙人之间也做不成朋友了。
冯仑独自接手万通之后,也同样在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着。他一改之前的做法,强调专业化,只盯着产业中的一小块,立志做到专业,就是给万通指定未来的路。事实证明,这个方向也是正确的,而且他也确实带着自己的员工快速前进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这时候,冯仑再一次为万通找到了正确的路,开始构建高档社区,贩卖新的居住理念。这一次,依然是成功的。
这就是冯仑的能力了,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公司找到正确的路,然后带领自己的团队,沿着这条路快速前进。这是一个管理者应该有的能力,也是一个管理者要努力的方向。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管理者就像是船长。他不仅要管理别人,更要对公司的各种行为负责,同时也要为公司指引方向。而想要做好这些,首先自己要有宏大的视野,有更高的站位。在纷繁复杂、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定位自己,找到公司的位置以及应该走的方向。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有人说,在错误的道路上,就算奔跑也没有用,反而会因为速度快而提前走入歧途。不仅人生如此,经营企业更是如此。而管理者,就是那个寻找路的人,他需要引领方向,更需要给员工鼓劲。总之,一个管理者,要学会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对的路上狂奔。
方向不是一下就确定的,而是公司在发展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联想最初成立的时候,做的是技术服务和贸易。最初的时候,柳传志和几个合伙人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别人检查和装配电子计算机,并靠这些赚到了联想的第一桶金。不过虽然做这些很赚钱,但却并不是柳传志想要的。他觉得,想要将联想做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他的梦想,做一个有为的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帮人配电脑的小企业老板。
不久之后,柳传志发现了联想汉卡,他觉得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于是开始大力推广。后来经过不断地测试、调整和创新,联想汉卡很快就占领了市场。在别人眼里,此时的联想已经走上了轨道,可以快速发展了。不过柳传志并不这么认为,他还是觉得,自己现在选择的路,虽然可行,但不是最好的。
果然,没多久,中关村的兴起,让行业竞争达到了白热化。而柳传志也认识到,做汉卡或许可以赚钱,但却并不能让企业持久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下去,出不来成功的企业。
这时候,柳传志又开始寻找公司的新发展方向了。经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判断,柳传志最后认为,在未来的世界里,微型计算机,尤其是便携式的微型计算机必然会有大市场。这便是柳传志为联想找到的路了。
确定了发展路线之后,就是埋头去做了。当时,国内电脑市场还比较落后,没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跟有技术条件的公司合作,自己研发便携式微型计算机,即笔记本电脑。终于,联想从一家代理公司,变成了一家制造型企业。
柳传志的决定是对的,靠着笔记本业务,联想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最后还收购了笔记本业务的前辈,IBM公司。今天的联想,已经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了。也是一家值得别人尊重的公司。他们有今天的成绩,靠的自然是柳传志为公司指定的路线,一条正确的路。
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有着强大的判断力和前瞻性的。他要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更要有决断力,判定趋势之后,大胆尝试和改革,第一时间沿着那条路去走。如果只有前瞻性,却没有决断力,不够果断,那么也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很有气派,总是跟别人说,某某东西出现之前他就预测到了。这是没有用的,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的能力。预见到了,却不敢去做,一样成就不了事业。
这就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了。要有准确而又敏锐的目光,更要有强大的决断能力。有了这些,自然就能为自己的公司指定正确的路,然后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这条路上大步前进。对一个企业来说,发展方向是重中之重,而这最重要的工作,必然要靠管理者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