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t1

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一个个自品牌开始涌现且逐渐走向强大时,自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王道。它启动了新层次的竞争,开启了新的上升空间——并且,没有天花板。

不管我们在意或不在意,如何以自己的名义与这个世界和时代相守,这都已成为一个绕不开、扯不断的人生显学。

自品牌,是自己打造的个人品牌。它为每个人带来身份转变的压力和跃跃欲试的紧迫感。

当危机、趋势、机会在时代转型期里并存的时候,自品牌建设是能够承前启后并实现个人转型的关键选项。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不同角度开启自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之路:

第一章,经营平台赛道,定位平台角色

如何分类经营与你有不同契合度的平台?

如何在各类平台上重构新的角色和职业模式?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一:平台+个人组合

有与你深度协同的平台越来越重要,而不只是有一个聘用你的公司。

自品牌是引擎,有自品牌背书的人,在互联网平台上能更快地跨界流动与高效配置。只有不断地积累自品牌的认知度,才能不被湮没,才能获得优质的资源和机会。

第二章,解码身份属性,激活品牌引爆点

个人品牌中,有哪些令人心动的引爆点(兴奋点)呢?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二:个性身份塑造

以自己为核心、内外兼修地深度辐射自己的“看点”——自我形象、独特认知、情怀与价值观、社交圈层、商业影响力……表明一个人身份的属性越鲜明,品牌越有辨识度,越能够为自己的个性代言。

第三章,打开多重身份,释放多元化价值

如何打开被折叠、被隐匿、被漠视的身份,释放完整的自己?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三:多重身份塑造

自品牌是身份的多点突破,它并不只是沿着时间轴在长度上奔跑,执着于追求一个大而全的身份。

它让身份碎片化,可以小而美地去实现自己的宽度。创建适合自己的职业情境,产生自我融合的创意成果。在多次元里跨界,展现自己的多样性特质。通过职业组合、收入组合等获取自己可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四章,个人IP化,开拓内容型创业

如何找到自己的段位,实现内容创业?

如何打造自己的极致产品,成为细分领域的IP?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四:做出自己的段位

知识技能型IP、人格化IP和IP的情境化开发,构成了具有综合魅力的内容型IP。

个人IP化,不仅是成功的自我赋能,而且还是自品牌在用户/粉丝心目中心智认知的塑造,是自品牌的深度经营。

第五章,勾勒身份画像,设计自品牌标签

如何引导别人对你的认知,展示清晰的自品牌形象?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五:精简自己的身份

剪辑身份切片,设计精细化的标签,快捷地展示身份,减少别人对你的认知成本。

在智能搜索与个性化搜索的时代,标签与身份画像具有身份快照的作用,是为自品牌点睛,也是自己的网络名片。

第六章,投资自我价值,变身职场创客

如何让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夹角最小化,让员工成长为公司的合伙人?

如何在职场中开发智力资本、情感资本、社会资本等人力资本价值?

打造自品牌的路径之六:开发人力资本价值

你周而复始地忙碌,是否能不断地为个人价值账户储值投资,建立职场自品牌?

全民创客的理念催生每个人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意识,各类企业开始寻求用个性化管理替代精英管理,让每个人成为高价值员工。

个性化职场正在引领新一轮的职场变革,并驱动着每个人寻找新的职业增长方式。

阅读本书后的收益

建立自品牌的内在框架

自品牌不是转瞬即逝的爆款、喧噪一时的网红、片刻热度的话题,它是用独特的自品牌套路,去持续塑造自己。

设计自品牌的增强之路

定制自品牌的营销路径,获得社会认同。

积累自品牌的价值

自品牌可以按照自己的优势、兴趣、时间和资源等去创造,是一种职场创业,也是一种创意生活。能够从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以及收获各种显性和隐性价值。

这是一个品牌小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品牌,都是个人品牌的创意设计师和首席执行官。

个人品牌的塑造,将带来身份的裂变。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将伴随着我们一生的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尽在自品牌。

你若盛开,蝶自飞来。

图2 自品牌的塑造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首尾两章,第一章和第六章,谈到了个人发展环境的变化,包括互联网人才共享平台和企业职场平台的崛起。关注个人身份与时俱进以及探索职业转型之路的读者可以先读这两章。

第二章到第五章,从独立建设自品牌的视角,讲述个人身份正在经历的种种多元化、个性化、纵深化的裂变之路。从被动到主动,一点点、一步步、一面面地打开身份的格局。

各章和各节都自成独立性框架,可选择性地跳读;也可从头至尾地顺读,体会贯穿整体的逻辑。每一章都可以成为更好地理解其他章节的背景内容。

导语、小结、思维导图:

各章和各节前有简单的导语,在正文开始前,对每个主题先做一个开放的思考;

各章都绘有一个思维导图,建立支撑所有主题的思维脉络;

各节后有小结,以分类总结的形式,对内容做概要提炼,对每个主题做总结,首尾相顾,方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