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系列(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第六节
隋唐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

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兴衰的重要阶段,封建社会后半期的主要民族,多能上溯到本时期,其强弱格局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北边强盛的突厥、回纥相继败亡;青藏高原的吐蕃与云南地区的南诏因统一而强大;东北的靺鞨、契丹进步显著,并向强势迈进。此外还有吐谷(yù)浑、薛延陀、沙陀、党项、室韦(一部称“蒙兀室韦”)等。汉族的先进文化对各族发展影响很大;各族文化也丰富了汉族的社会生活。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一 突厥、回纥、西域

1. 突厥

北朝末年,突厥控制漠北,势力强盛。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东、西两部。东突厥启民可汗曾率部迁至黄河南,与隋关系密切,其子始毕可汗统治时势力最强,隋末北方武装集团如刘武周、窦建德、李渊等都依为声援。颉(jié)利可汗在位,不断南侵,一度攻至长安附近,与唐太宗在渭水结盟而退。贞观三年(629),唐遣李靖等出击突厥,次年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灭亡。灭亡后的突厥人大部分被安置在河套以南,贵族成为唐朝官吏,仅迁居长安的就有一万户。这些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深。

西突厥在射匮可汗时统一各部,隋末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到唐初统叶护可汗在位时达到全盛,分部落为十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唐朝多次出兵后终于灭掉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突厥灭亡,有利于西域各族社会经济发展,并为唐朝与西方各国交往扫清了障碍。

东突厥灭亡50年后其一部叛唐,自立为可汗,史称“后突厥”,到默啜可汗(时武则天在位)时占地东西万里,有兵40万人,达到最盛,并不断南侵直至玄宗初年。唐玄宗晚期“后突厥”国内大乱,被回纥灭亡。

2. 回纥

回纥是铁勒族一支,唐德宗时(788)自请改汉字译音为“回鹘”。隋唐之际,回纥被突厥统治,唐太宗贞观年间归附唐朝。武周时再受“后突厥”奴役。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回纥趁突厥内乱攻破突厥,尽有其地,并遣使入唐。唐封其可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爆发,回纥两次出兵援唐,与唐政府关系十分密切。此后100年间,回纥与唐除因茶马贸易有摩擦外,基本没有发生过战争。回纥在与唐的频繁往来中,多方面接受汉族文化影响。9世纪30年代末,回纥内部矛盾激化,加上连年天灾,势力衰落。唐武宗开成五年(840),回纥西北部的黠戛斯攻破回纥,可汗被杀,政权瓦解。大部分回纥人西迁,其中一支迁至河西走廊,称甘州回纥,是今裕固族祖先;另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轮台(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等地,建立高昌回纥政权,以后逐渐形成维吾尔族。

3. 西域

西域大致指今新疆一带。隋唐之际,西域主要有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等王国,以高昌最强。隋末唐初,西域为西突厥控制,商旅使节往来内地受到阻断。贞观十四年(640),唐朝出兵攻破高昌,以其地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随后降服其余四国,设四都督府,号称“安西四镇”“安西四镇”前后有变化,其中有段时间以“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替代“焉耆”。。自此唐朝有效控制西域,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西州即今吐鲁番地区,“虽居塞表,编户之甿,咸出中国”《文馆词林》卷664《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一首》。,主体民族是汉族,主体文化是汉文化。近代从吐鲁番发现的大批古代文书包括户籍、账簿、儒家经典、法典、医书等,绝大部分都是汉文文书。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西域。9世纪末回纥人迁入,打败吐蕃,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西域的主要居民。

 

二 吐蕃、南诏、渤海

1. 吐蕃(bō)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松赞干布继赞普吐蕃称“君”为“赞普”。位,统一各部,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松赞干布建立职官、军事制度,创立文字,制定法律,开始与唐建立亲密关系。贞观十五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

高宗至玄宗时期,吐蕃与唐朝长期争夺西域,战争不断。安史之乱爆发,唐调河陇、安西重兵东进平叛,吐蕃乘虚攻占唐陇右地区,甚至一度打进长安。此时吐蕃控制的区域,除本部外还包括今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甘肃陇山以西等广大地区,进入鼎盛时期。9世纪初,吐蕃再度与唐和盟。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双方分别会盟于长安和逻些(今西藏拉萨)。现在拉萨大昭寺前还保存有当年所立的“长庆会盟碑”。碑中强调吐蕃与唐“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结束了唐蕃间的长期战争。

此后吐蕃内部本教“本教”为吐蕃本土宗教,“本”或写作“苯”。佛教自印度和中原传入西藏后,吸收本教的部分仪轨,才形成藏民族共同信奉的藏传佛教。与佛教、王族与外族的斗争日趋激烈,最后导致王室分裂,属部叛离。强盛了近二百年的吐蕃政权,在9世纪中叶衰亡,属地陷入部落割据局面。

2. 南诏

隋末唐初,今云南洱海周围有六个较大的“乌蛮”部落,由于称王为“诏”,故又名“六诏”。六诏中的“蒙舍诏”在各诏之南,被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被唐封为“云南王”,都太和城,后迁羊苴咩(xié miē)城(今云南大理)。

统一后的南诏向外扩张,与唐发生冲突,背唐依附吐蕃,天宝末年大败唐军。安史之乱后,趁唐朝廷无力顾及西南之机,南诏控制了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和贵州西北部,势力达到鼎盛。后来不堪吐蕃奴役,唐德宗贞元十年(794)与唐和盟,复归于好。随着吐蕃和唐的逐步衰落,南诏不断向周围发动战争,一度曾攻入成都,掠走工匠数万人,成为晚唐严重边患。唐末撼动朝廷的桂州(今广西桂林)戍卒庞勋兵变,就与防卫南诏有直接关系。

南诏政治文化多受唐朝影响,几代南诏王都尊汉人郑回郑回,唐相州(今河南安阳)人,被俘入南诏,为南诏王爱重,任王室教师,后任清平官(宰相),积极促进南诏与唐建立友好关系。为师。南诏晚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唐昭宗天复二年(902),郑回后裔郑买嗣杀死南诏王,夺取王位,另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3. 渤海

隋唐之际,东北粟末水(今松花江)一带居住着“粟末靺鞨”。唐高宗时,粟末靺鞨迁至营州(今辽宁朝阳)。武则天时,契丹攻占营州,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自营州回到牡丹江上游,建立地方政权。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大祚荣被唐封为“渤海郡王”,从此以“渤海”为政权名,成为唐廷藩臣,以后又被封为“渤海国王”。

渤海国都基本是在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诸王承袭均经唐朝廷册封,疆域最大时包括今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区。各种制度都模仿唐朝,使用汉字,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渤海是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对唐以后的五代后梁、后唐仍保持臣属关系,仅向唐朝派遣使节就达一百余次。后唐天成元年(926),渤海为辽朝所灭。

 

三 中外关系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先进文明的国家,特别是强大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从这时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国人被各国称为唐人。直至今天,这种称呼还保留在一些国家中。

唐代长安当时是国际性都会,各国使节云集(见彩图二十)。许多外商在长安经商,有些就长期定居下来。亚洲一些国家还派留学生和学问僧到长安学习先进文化。

与隋唐有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甚多,而以东亚国家最为密切。其他如唐僧玄奘赴印度求法,对中国佛教有很大影响;造纸术经大食(阿拉伯帝国)传入欧洲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部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怛(dá)罗斯(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交战,唐军大败,被俘士兵中有从事造纸术者,他们建造了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厂。欧洲人通过阿拉伯人学习造纸术约在公元12世纪。,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唐朝还与东罗马帝国有贸易往来。

1. 新罗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与唐联合,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逐渐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

唐朝册封其王为“新罗王”,两国经常互派使节。唐朝诗人留下了许多送唐使赴新罗或送新罗使回国的诗句。新罗还不断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时,新罗学生多达二百余人。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到唐末,在唐朝科举登第的新罗学生有58人。其中如崔致远,是今韩国庆州人,12岁入唐,临行前其父对他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新罗]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序》。,于是勤奋努力,18岁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使幕职,居唐16年后回国,被韩国学界尊为“汉诗学宗师”。他用汉文所著《桂苑笔耕集》流传至今。新罗商人频繁与唐朝进行贸易。唐朝东部沿海地区聚居有不少新罗人,他们的聚居地被称为“新罗坊”。

唐朝的官僚体制、思想文化对新罗有很大影响。

2. 日本

日本古称倭国,唐朝始改称日本。隋炀帝时,日本派小野妹子为大使出使隋朝。唐朝时,日本认为应全面效法唐朝制度,遂先后派遣唐使20次有些未能成行。。随遣唐使来唐的有留学生、学问僧、各类技术人员。他们在唐朝居留、游历、学习2004年在西安发现《井真成墓志》,记载日本人井真成来唐朝后,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病逝长安,被赠从五品官“尚衣奉御”。,将先进的唐朝文化带回日本。

旅唐日本人中最知名的有三人:吉备真备在中国留学17年,回国后官至右大臣,极力推广唐朝文化。阿倍仲麻吕在唐朝名晁衡(朝衡),曾任唐官,有许多诗人朋友,终老唐朝。玄宗时误传他死于回国途中,李白写下了动人的悼念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卷25《哭晁卿衡》。学问僧空海回日本后传布佛教密宗,创制日文假名,对日本文化有相当影响。

唐朝僧人和商人也有不少渡海赴日,其中最著名的是扬州龙兴寺和尚鉴真。鉴真经五次挫折,第六次才成功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戒律,并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日本在社会制度、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文学语言、宗教思想等各方面都受到唐朝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