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唐末割据局面的继续。960年,北宋在开封建立,随后逐个消灭割据政权,完成局部统一。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主要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916—1125)和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1038—1227)。1115年,东北女真族建立金,并于1125年南下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与金对峙。1234年,蒙古灭金。1279年,元朝灭南宋。
这一时期历时三百七十余年。虽然全国有多个政权并立、战争此起彼伏,但汉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呈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两宋,迈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文明达到新高峰。其主要标志是,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是由宋人完成或广泛应用的;完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国家调整土地政策,封建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呈现新特点,农民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主要由庶族出身、科举入仕的官僚士大夫群体取代门阀士族,活跃于政治舞台;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著名思想家建构的宋代理学,代表着中国古代理论思维发展的新高度,史学、文学、艺术别开生面。在宋朝的影响下,辽、西夏、金实现跨越式的进步,也取得了多方面的辉煌成就。综观这一时期(907—1279),我国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政治、军事上的对立和碰撞,也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各民族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创造了多民族国家的灿烂文明。
第一节
五代十国与契丹的兴起
一 五代更迭
五代(907—960)是指唐朝灭亡以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后梁的建立者朱温,曾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天祐四年(907),他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907—923),改汴州为开封府,以之作为都城,称东都,以唐东都洛阳府为陪都,称西都。后梁直接统治区有今河南、山东两省,以及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区的一部分,辖地是五个中原王朝中最小的。后梁统治的17年间,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战争从未停止过,甚至一年数战,直至亡国。
李克用由镇压黄巢起义起家,被唐封为河东节度使,不久进封晋王。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承晋王位。龙德三年(923)春,李存勖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923—936)。同年冬天,李存勖突袭开封,灭后梁,建都洛阳。同光三年(925),李存勖出兵灭前蜀,并基本上统一黄河流域。全盛时期的后唐,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四川、重庆、河北、陕西等省市的大部,甘肃、宁夏、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同光四年,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兵变,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乘机夺取帝位,是为后唐明宗。明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局势相对稳定,战事很少发生,生产也有恢复,农业连年丰收,是五代有名的“小康”时期。长兴四年(933)明宗去世,闵帝李从厚继位,之后李从珂夺取帝位。两年后,立国14年的后唐被石敬瑭所灭。
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为夺取帝位,乞求契丹的支持,不惜尊其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并割让幽、云十六州(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市和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大片土地)给契丹,同时岁贡绢帛30万匹。契丹从此据有燕山山脉,中原则失去抵御契丹骑兵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清泰三年(936),石敬瑭灭掉后唐,即位称帝,迁都开封,史称后晋(936—947)。石敬瑭死后,侄儿石重贵即位,他只向契丹称孙而不称臣。后晋开运四年(947)初,契丹军攻入开封,历时11年的后晋灭亡。
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曾任后晋河东节度使,在后晋与契丹争战之际意存观望,同时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成为最强的藩镇。后晋被灭,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契丹兵北撤,刘知远乘机进入汴州,称东京,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47—950)。后汉统治地区包括今山东、河南二省,山西、陕西二省大部,以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一部分。乾祐元年(948),刘知远病死,其侄刘承祐即位,统治集团发生内乱。乾祐三年,后汉枢密使、邺都留守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夺取后汉政权。此时距后汉开国仅仅四年。
次年正月,郭威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51—960),郭威即周太祖,仍建都开封。后周开国之初,和它并立的有一系列割据政权,其中北汉、后蜀、南唐的势力都不可小觑。不过,到后周建立时,这几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昏庸腐朽,骄奢淫逸,以致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
周太祖针对前朝弊政,积极改革,除去一些严刑峻法,废止某些苛捐杂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显德元年(954)初,周太祖病死,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954—959年在位)。他采取果断措施,整顿军纪,淘汰老弱,精选士卒,编成一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精锐部队,提高禁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后周兵强马壮。于是周世宗决心削平割据,统一全国,并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战略。
显德二年九月,周世宗首先攻取后蜀在秦岭、岷山以北的几个州,堵住后蜀北进的道路,解除后顾之忧,接着开始进攻南唐。显德五年,后周军队到达长江北岸,直逼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迫使李璟割让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14州、60县。后周由此得到富庶的淮南,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显德六年三月,周世宗亲率大军攻辽,所向披靡。正当后周军队向幽州挺进之时,周世宗突患重病,只好班师回京,不久病死,他7岁的儿子继承帝位。不过,周世宗在位五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经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他堪称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晚唐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历经军阀混战的破坏,早已极度凋敝。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都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社会生产基本上陷于停滞,只是在个别地区和较短时间里,曾有过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 十国割据
五代的统治者虽以正统自居,但与此同时,其他地区还存在若干相互独立的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包括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荆南)、南汉以及北汉,统称十国。其中的吴和南唐,前蜀和后蜀分别是前后相继。在郭威建立后周之时,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割据山西,于太原称帝,依附辽朝,史称北汉,这是十国中唯一建立在北方的政权。
前蜀创建者王建,参加过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后来逐步拥有一支武装,在唐末军阀混战中,不断扩展势力。唐昭宗天复三年(903)被封为蜀王。唐天祐四年,朱温篡唐后,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前蜀据有今四川、重庆大部及陕南、甘南、鄂西部分地区。后梁贞明四年(918),王建死,幼子王衍继位。王衍荒淫奢侈,政治极端腐败。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
后蜀建立者孟知祥,在唐末投靠李克用,受到赏识,并娶李克用的侄女。孟知祥在后唐时受到重用,于明宗长兴四年(933)被册封为蜀王。次年初,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死后,其子孟昶(chǎng)继位。孟昶利用中原混乱之机,把势力范围扩展到前蜀的全部疆域。乾德三年(965),后蜀被灭,历时31年。
吴的建立者杨行密,在唐末曾参加江淮农民起义,在军阀混战中起家。唐昭宗天复二年被封为吴王。吴以扬州为都城,其势力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的淮河以南地区,以及湖北东南部和江西全部,在南方各政权中最为强大。杨行密死后,政权旁落到大臣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手中。后晋天福二年(937),徐知诰夺取政权,迁都金陵。徐知诰以唐皇室后裔自居,改名李昪(biàn),国号唐,是为南唐。南唐继承吴的势力范围,并进一步扩张。李昪的儿子李璟西灭楚,东亡闽。南唐执行保境息民政策,境内比较安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是五代时期少有的经济文化繁盛地区。南唐在李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所建庐山白鹿洞书院成为后世著名的书院之一。
吴越与吴、南唐相邻,控制的地区包括今浙江和苏南的太湖流域。吴越的建立者钱镠(liú),参加过镇压黄巢起义,由此起家。唐昭宗天复二年进封越王,天祐元年,改封吴王。后梁龙德三年,钱镠受后梁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国,以杭州为首府。后唐长兴三年,钱镠病死,其子孙相继承袭吴越国王。
闽的建立者王潮、王审知兄弟,曾参加黄巢农民起义。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王潮攻入福州,被唐授为福建观察使,从此据有福建。后梁开平三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死后,继位者都很残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不断,内乱不止。后晋开运二年,闽的大部分地区被南唐和吴越瓜分,闽王向南唐投降。
楚的开创者马殷,在唐昭宗乾宁三年(896)进入长沙,并逐步控制湖南。楚国全盛时拥有今湖南全省,广西的东部及东北大部,贵州东部边境及广东西北一部分。马殷统治时期,人民得到休养生息。马殷死后,马氏内部不断争权夺位,战乱不停,军政不修,至后周广顺元年(951)被南唐所灭。
南平也称荆南,其创立者高季兴,唐末为富人家童,后来投靠朱温。后梁代唐后,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后唐封其为南平王。高季兴死后,子从诲立,南平据有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南平地小势弱,高从诲通过向诸割据政权称臣,换取经济上的“赐予”,并与诸国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友好关系,得以维持存在。
南汉创始者刘隐,在唐昭宗时被任命为清海军节度使,割据局面开始形成。后梁建立后,刘隐受封为南平王。后梁贞明三年,刘隐之弟刘(yǎn)称帝,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并改广州为兴王府,作为都城。南汉全盛时,据有今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南南部一部分。南汉税役繁重,在割据诸国中最为腐败。由于地处南疆,远离中原,因而得以偏安一隅。
南方这九个政权,政局大多相对稳定,社会生产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尤以长江下游的吴、南唐以及吴越比较显著。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支离破碎的形势,对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的交往,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但是,无论中原王朝或南方各割据政权,彼此之间互通有无的交流还是客观存在着,经济生活反映出彼此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三 契丹的兴起
唐灭亡之后,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政权。辽朝的统治历时210年,几乎与五代十国及北宋的统治时期相当。契丹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最初由八大部落繁衍发展起来。从北魏时开始,契丹族就经常以“朝贡”的形式与中原王朝进行经济交往。隋唐之际,八大部落形成了契丹族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部落联盟,即大贺氏部落联盟。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前后,契丹族开始进入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机取得契丹部落联盟首长的地位,结束了遥辇氏部落联盟170年的历史。早在此前几年间,阿保机就担任联盟军事首长和权位仅次于联盟首长的“于越”,并逐渐总揽联盟的军政大权。加冕联盟首长后,他的地位实质上已无异于奴隶制政权的君主。为巩固统治地位,阿保机设置一支由他亲自掌握的禁卫武装,即所谓“腹心部”或“御帐亲军”,依此粉碎了部落贵族内部的叛乱。后梁贞明二年,阿保机称皇帝,是为辽太祖(916—925年在位),建元神册,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契丹。至此,以契丹族迭剌部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权正式建立,世袭皇权代替了过去世选部落联盟首长的旧制度。
阿保机称帝后,规定了契丹族八大部落居民的居住地域,由皇帝委派皇族迭剌部和后族萧氏这两个贵族集团的成员,分别对八个部落实行管理。神册六年(921),阿保机又下诏“定法律,正班爵”,进一步巩固统治秩序。对于被征服的契丹族以外其他各族,阿保机用强制手段予以重新编制,固定其居住地区,组成新的部落,变成一级政权组织,由国家委派契丹八部贵族担任“节度使”。对被俘的渤海人和汉人,阿保机设立州县进行统治,同时在朝廷设置汉儿司,管理汉人事宜。
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统一了中国北疆的大片领土和处于分散状态下的草原各游牧民族,促进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北方诸民族的历史融合进程。
天赞五年(926)七月,耶律阿保机病逝,皇后述律平(月理朵)继续执政。次年十一月,按照述律后的意志,由次子耶律德光取代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耶律德光即辽太宗(927—947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助后晋灭后唐,取得幽、云十六州。大同元年(947),辽太宗病死,耶律阮被拥立为帝,是为辽世宗(947—951年在位),改国号为辽。应历元年(951),辽世宗遇害,耶律璟继帝位,是为辽穆宗(951—969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