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你没活在当下
40岁那年,博士课程已读到二年级,我还没做开题报告,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写博士论文。身后有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儿女,还有被确诊为帕金森症的妈妈。四面楚歌、压力山大,似乎一踮脚尖,沉重的天就会压在自己头上。
周末时闺蜜带我参加活动,引荐一位活佛。我面对身披袈裟、面露慈祥的活佛,似乎看见了希望。于是,我谨慎地向活佛讨教,讲述自己读书、育子、尽孝和工作诸多方面带给我的重重压力。
我问活佛:“我该怎么办?”
活佛看着我,云淡风轻地说了句:“你没活在当下。”
“什么是活在当下?”我不得其解,颤颤巍巍地问。
对于我的追问,活佛现身说法、讲经布道,嘴不停歇地讲了一长段。依稀记得活佛说话时嘴唇按照节奏一张一合,但我一句都没有听懂,根本就记不住,只记得“米米哒、米米哒”的声音在耳畔萦绕。
43岁,我博士毕业,顺利戴上博士帽。那年无意间邂逅积极心理学,便一股脑儿钻研其中,深耕不止。45岁时,我出版第一本著作《幸福法则》。直至彼时,我才真正晓得何为“活在当下”。
一天,有位同事的女儿来拜访我:“王老师,我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
“你怎么了?”我关切地问。
“我上课经常走神,甚至有次考试,因为我总想其他事,差点耽误了。睡觉前我的脑袋里总是出现很多人和事,让我难以入眠。”女孩儿委屈地诉说着。
“你没活在当下。”我回答道。
“王老师,什么是活在当下呢?”女孩儿很是不解。
望着这位16岁的花季少女,我想到自己40岁时也不明白,却让阅历尚浅的女孩来参悟,的确是太为难她了。
看着女孩的腕表,我问她:“你手上带的表,是看什么呀?”
“看时间的呀!”女孩忽闪着一双大眼睛。
“你看的是什么时间?你用四个字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下。”我继续引导她。
女孩低头思索一下,回答道:“此时此刻!”
“对了,秒针指的就是此时此刻,活在当下就是活在此时此刻。就像你手表上的秒针,前面一秒是过去,后面一秒是未来,秒针目前的位置就是现在,就是当下。”我耐心地解释。
活在当下,就是专注于此时此刻的事情,在哪里做好哪里的事情,吃饭就是吃饭、上课就是上课、睡觉就是睡觉。活在当下,就是要你只专注于正在做的一件事情,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如果你入睡时在思虑其他、考试时游离在题目之外,便是没有活在此时此刻,也就是没有活在当下,自然不能把此时此刻的事情认真做好。
女孩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笑着说:“明白了。”
我的一部分学生是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督导需要经常解答她们遇见的困惑。有位学生向我哭诉:“王老师,我最近有点抑郁。”
“怎么回事?你遇见什么事情了?”
学生苦笑着说:“最近一直在跟踪和辅导一位抑郁症患者。也许太投入,夜里做梦全是来访者的故事,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好,郁郁寡欢,索然无味,觉得好像被来访者‘附体’了。”
“你没有活在当下。”我回答。
“王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活在当下呢?”学生满脸疑惑。
我反问学生:“酒店卫生间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打扫和清洁酒店卫生间呀,让卫生间始终保持洁净。”
“她们下班之前都会做什么?”我问。
“换工作服、洗手,把自己收拾得干净点。”
“然后呢?”我继续问。
“然后就下班回家了。”学生说。
“就这样走了?她们好像有东西没带上呀。”
“还有东西没带上?没忘记什么东西呀。”学生皱着眉头再问。
“她们还要处理做清洁整理好的一包又一包的垃圾袋呀。”
“那些垃圾袋是留给环卫工人拉走的。”学生说。
“不对,清洁工的工作就是清洁卫生,清洁后的垃圾袋必须在下班之后带回家,因为他们是清洁工,任务就是打扫卫生清洁垃圾。”我坚持说。
“王老师,您太会说笑话了。”
“这不是笑话。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来访者找到问题和症结,帮助他们变得更好。完成咨询工作之后,来访者离开了,你却把来访者的问题和垃圾都背到自己的肩上,左思右想,夜不能寐,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做到在哪里做好哪里的事情。工作是工作,下班是下班,离开来访者之后,你依然怀揣着她的故事和问题,你的问题也就因此出现了。”我耐心地解释。
学生恍然大悟。
很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到在哪里就做好哪里的事情。上班想家里的事,在家里又顾虑上班的事,结果两边的事儿都没有做好。
电影剧组或电视台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副导演手上会拿着场记牌,上面写着即将开拍的电视脚本的内容提示,导演一声令下“开始”,手持场记牌的副导演“咔嚓”把场记牌一亮,摄像机和演员们各就各位,开始工作。“咔嚓”一下,当下开始了。我们每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咔嚓”声中开始不同的人生场景。
人生要经历许多事,遇见许多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记住该记的,忘记该忘的,学会翻篇。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中发现,幸福的人,活在当下。他们拥有三种境界:感恩过去,专注当下,希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