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功守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1.永不抱怨,才能脱颖而出

2016年1月,马云到成都参加活动,期间发表演讲,建议年轻人不要抱怨不公平。“我刚创业的时候,我也觉得不公平,我要是生在比尔·盖茨家庭里面那就不一样了。但他每天24小时,你24小时,24小时里谁更快,更能做得更有价值,这是决定是否公平的因素。”

如果你调查过马云,就会发现,在他人生的前37年里,就充斥着2个字:失败。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秘诀或许就是这四个字:永不抱怨。

无论是在面对高考的失利、兼职搬运工的处境,还是之后做大学教师,或者创业的时候面对重重困难,马云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退缩,更没有说灰心丧气的话。相反,他总是用激情澎湃的话激励大家。

马云在纽约演讲时说:“过去十五年,我常常说自己是一个瞎子骑在瞎老虎背上,不过那些骑在马上的专家都失败了,我们活了下来。

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我们改变自己,我们从不抱怨别人。我在我的公寓里告诉团队,我们必须证明自己,因为如果我们能成功,那中国80%的年轻人就能够成功。”

很多企业都因为在创业艰难时期的人心涣散而崩塌。马云就是凭借着一己信念,毫不抱怨,坚持着不放弃,熬过了黎明前最黑暗寒冷的时期,终于迎来了曙光。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找方法。”这里所说的借口,也可以说是抱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当事情已经发生后想的不是如何弥补而是将责任推掉,甚至埋怨他人“耽误事”,这就是抱怨的一种表现。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周围的人也变得消极。

当意识到我们正在抱怨时,应该马上停止自己的抱怨。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抱怨?抱怨这件事是我们可以改正的吗?如果可以,那就开始改正。如果无能为力,那为它生气也是白费力,不如以平常心对待。

人是需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来引导自己的,当我们的情绪乐观积极时,行为也会积极主动。所以要想在事业、生活上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优秀,就必须学会不抱怨,用行动去改变。

在一次创业演讲上,马云对在场的年轻人说:“我亲兄弟,他常抱怨,我不抱怨。他30年来没有多大改变,而我一直在变。所以我想和在场的年轻人说,永远对未来保持高的期望,每天尝试改变自己一点。”

作家六六在《你就一直抱怨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很欣赏他现在的投资人吕超。

原因是,在六六和他合作的初期,对吕超简直是一种折磨。

先是签了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对他说:“对不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然后撕毁合同重签。

《心术》小说正在写的时候,滕华弢导演因为没有与吕超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六六觉得这种话不好说出口,但吕超知道后,还是二话不说,只说好。

六六说:“预付款退给他。”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六六曾不好意思跟他道歉。谁知,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

六六说,她发现,吕超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抱怨。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都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微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其抱怨上司苛刻,不如将抱怨变成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将困难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炼;与其抱怨别人没有责任心,不如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

抛弃充满消极情绪的抱怨,从自身寻求改变,才能脱颖而出。消极地悲叹、抱怨,只会让我们与优秀绝缘。所以无论怎样,哪怕身陷绝境,也永远不要抱怨。只有停止抱怨、远离抱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摆脱平庸,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别人的抱怨就是你的机会

马云在2014年出席《伴你启航》论坛时,鼓励年轻创业者说:“只要有抱怨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有人投诉的地方,就有创业机会。这个世界机会太多了,你就看看每天互联网上抱怨的事情那么多,这些都是机会。你加入抱怨永远没有机会。你要将别人的抱怨、投诉、仇恨、不靠谱的地方变成你的机会。”

马云当年做淘宝、做支付宝,现在做物流,就是从客户的抱怨和需求中找到商机的。比如,在面对客户投诉淘宝卖假货的时候,马云极为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不论是面对客户还是同事、员工的建议或者抱怨,马云都积极采纳。就这样,阿里巴巴一步步走向世界。

有一位使用了几年松下电器有线电熨斗的客户,发现使用有线电熨斗会不经意间触电。于是他抱怨松下的产品,进行了投诉并要求赔偿。松下电器非常重视这封投诉信,开了好几次大型会议进行研讨,最后突然想到:既然有线电熨斗如此麻烦,那无线会不会受欢迎?于是就开发了无线电熨斗,投放市场之后,销量不俗、非常受客户喜欢。

之后,松下电器还特意感谢了这位顾客,感谢他的抱怨送给松下电器的机会。

有抱怨就代表着不满意,代表着有可以改进和发展的空间。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我们对员工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营销不是卖东西,而是买进意见——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达到让用户满意,最后就买到了用户的忠诚度。”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公司都是创始人听到了旁人的抱怨后“灵机一动”,才有了后来对世界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美国有对年轻夫妇带着婴儿来到医院看医生,婴儿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医生告诉夫妇只需要简单住几天院,喝点药就好了。

结果在给婴儿喂流食时,由于汤匙太烫,把婴儿的嘴角烫伤了,虽然没什么大碍,也让夫妇俩非常心疼。看着忧心忡忡的年轻夫妇,值班医生抱怨道:“如果汤匙上有个温度计就好了,这样可以避免多少婴儿被烫伤呀。”

医生只是随口说说,却被年轻夫妇记在了心里。这个年轻的父亲叫做约翰逊,他之后真的发明了一种带温度计的汤匙,特别受大家的欢迎。

后来,约翰逊成立了美国著名的强生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牛仔裤,当年李维·施特劳斯跟随人群来到美国西部淘金,听到很多人抱怨裤子太容易磨损了,他便用帆布制成一条结实裤子,从此就有了既时尚又耐用的牛仔裤。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人抱怨点菜难,大众点评出来了;有人抱怨租房难,58同城就来了;有人抱怨打车难,打车软件来了;有人抱怨利息少,余额宝来了……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利用顾客的抱怨创造契机。顾客的抱怨是很严重的警告,但诚心诚意去处理顾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创造另一个机会的开始。”

事实上,抱怨不仅仅只是商机,同时也是契机,利用得当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由于每个人都会对别人的抱怨厌烦,听到了就会选择“左耳进右耳出”,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倾听身边人的抱怨,或许就会有收获。

比如,我们身边的人抱怨没带伞,但天气阴沉随时会下雨,我们留意到这个细节并在对方需要出门的时候,主动提出来:“你没带伞,先用我的吧。”对方一定会感到非常温暖,在心里对我们感激之余又多几分好感。或者有人抱怨太忙,某某事情忙不开,我们听到之后可以主动提出来帮忙,这就是增进关系的契机所在。

每个“抱怨”都可能成为“帮忙”的机会,当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可以尝试去通过别人的抱怨做些事情,给别人提供便利,增进友谊。或者甚至干脆抓住一个好的点子进行创业,所以说,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

无论是对待自己的抱怨还是对待别人的抱怨,要有将其转化成“正能量”的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坏事变好事”。当我们周围一片抱怨之声时,或许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那么我们不妨走进去,将坏事变成好事,给人们传播正能量。

3.行动比抱怨有用得多

马云说:“人是退化最严重的动物。与兽相比人很‘弱肢’,与狗相比人很‘闻盲’,但人类‘进化’了抱怨。偶尔为之无大碍,但当抱怨成习惯,就如喝海水,喝得越多渴得越厉害。最后发现,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些不抱怨的‘傻子们’。世界不会记得你说了什么,但一定不会忘记你做了什么!”

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了,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没有人知道这是个什么网站,也没人知道什么叫做“B2B”电商模式,马云带着公司坚持一天就离倒闭近一天。

撇去一脸愁容的马云成为“空中飞人”,不停地往返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疯狂地发表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

他如同一台不知停歇的演讲机器。有时一月内他可以去三趟欧洲,甚至一周内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这个瘦弱的男人大声地对台下的听众喊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逐渐地,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重量级的财经媒体所关注。于是,以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的风险资金,阿里巴巴活了下来。

马云认为,作为年轻人,不要抱怨。你即使有权利抱怨,你也没有资格抱怨,从20岁开始学会不要抱怨。成功的人在艰难时期从来不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地行动,一直前进,从未停止脚步。

总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抱怨:“收入好低”“房租又涨了”“工资上涨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等。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跟朋友聚会时,对方抱怨着某些问题,但是等到下次聚会时你会发现他还在抱怨这些问题。这说明很多人习惯于抱怨,却从来不去行动。抱怨工资太少,却不加倍努力赚钱;抱怨路上堵车迟到,却不早起避开早高峰……

《不抱怨的世界》中讲了一个故事:两个建筑工人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饭盒就抱怨:“天啊,肉卷三明治,我讨厌它。”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更火大了,对着饭盒喊:“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它!”朋友仍然沉默。第三天,这个人再次怒吼:“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朋友便问他:“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做点别的?”他满脸疑惑:“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这个人厌恶自己做的午餐,每天为此大为恼火却不改变,只会抱怨。而抱怨有两大害处:一是浪费时间,每抱怨一句就浪费一点时间,常常因此错失补救的机会;二是会让人越来越消极,消磨掉人的积极性,最后使人变得对所有事情都失去耐心。

1982年,墨尔本医院的一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儿子。但在接过孩子时夫妇俩却如晴天霹雳:婴儿居然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这个小孩叫做尼克·胡哲。尼克在上小学时,别的同学都在椅子上端坐着,只有他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尼克当时年纪小,也没发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随着他慢慢长大,周围的孩子都嘲笑他,尼克心里开始有些异样。

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下来便与别人不一样。在又一次被小朋友嘲笑后,尼克突然发狠心要自己打理生活,他开始用小脚趾练习每一样其他小朋友做的事情。他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

渐渐长大的尼克更是学会了骑马、打鼓、游泳、踢足球等。他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如今尼克在世界各地办演讲,期望带给人们力量,他说:“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尼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再悲惨的人生都会因行动而改变。

古语有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把抱怨转化成积极的动力,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都不如闭上嘴巴、咬紧牙关、迈开脚步行动起来。

马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成功。11年前我只想能够生存下来,我只想可以有足够的钱付工资给员工,有足够钱付工资给我自己。15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块人民币,即15美元一个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但我对未来有期望,若我一直抱怨,我不会有机会。”

原地抱怨除了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之外,不会有任何意义。20岁的时候抱怨,40岁的时候你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惨。20岁开始改变,40岁的时候,你将收获一份人生的惊喜。就像2010年马云在《中国企业家》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颁奖典礼上说的那样:“为了40岁的时代,我从20岁就开始寻找完善的机会,寻找未来而不是埋怨别人。”

4.不为失败找借口

马云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发问:“公司请你来干吗?”他说:“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马云还说:“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马云从来不问一个人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把事情办砸?他会给对方一次机会,然后看你的表现。

在2010年的“天下经济论坛”上,马云谈到谷歌时说:“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倒下5、6家,不到10个手指头,中国互联网公司倒下多少家?5000家都不止!那些企业为什么到中国倒下了?他们说跟政府不会搞关系、没有钱、没有这个那个。他们有的只是借口。”

马云说:“为什么外国互联网公司到中国大都失败了?谷歌也不行、雅虎也不行、eBay这些都被中国本土公司给搞死掉了?是不是中国市场不能做?任何一个失败的人是最容易找借口的,人类总是为失败找借口,而不为成功找方向。”

在大会结尾,马云对大家说:“这个世界不缺抱怨,缺的是解决抱怨的方法。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一定有抱怨,一定有痛苦,这就是做企业,否则你就别去。”

鲁迅笔下的阿Q有“精神胜利法”,被人打了便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所以他“总是得意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就是生活里普遍存在的“找借口”。很多人担心事情搞砸之后要承担后果、被人嘲笑,所以总要找个借口将责任推脱出去,迟到了借口堵车、升不了职推给老板太苛刻、业绩差借口客户太挑剔……

就像梁惠王曾问孟子:“为什么我尽心尽力国家却不强大?”孟子一针见血道:“国君对百姓漠不关心,看到有人饿死也不开仓救济,却推脱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年成不好。’这跟杀了人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凶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找借口是很多人推卸责任的“良药”。

洛克菲勒说:“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99%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找寻借口。”当我们做一件事情遭遇失败时,就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精心分析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习惯找借口:“不做了,天气太差影响了我。”那么明天也会找到类似的借口将事情继续推托下去。

美国西点军校在世界上闻名,学校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统,当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这就是西点军校的传统:不能找任何借口。只要学员没完成任务,就直接受罚。

帮美国打赢内战的格兰特将军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他后来做了总统。有人问格兰特西点,军校教给了他什么,格兰特掷地有声:“没有任何借口。”

著名的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他在回忆录里讲述:自己如果想提拔人的时候,就把候选人叫在一起,交给他们在仓库后面挖战壕的任务。然后巴顿就在仓库里面透过窗户观察他们,很多候选人都议论着巴顿为什么突然叫他们挖战壕,还有人争论着这样的战壕既不能当掩体又太冷,最后有一个人说:“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能完成任务的人。”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你找就一定有办法。”错就错了,败就败了,勇敢承担起来,永远也不缺再来一次的机会,事实上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却没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在消磨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消极懒惰。想在人生路上获得某些成功,或者做好一些事情,就别在任何事情上为自己找借口,想方法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5.抱怨的同时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别光会挑毛病,要能寻找改进之道。”通常一个只知道挑毛病的人,只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从而忘记如何去改变现状。如果一直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思维中,就很容易被禁锢思维,让我们丧失掉行动的主动性。

2011年9月10日,马云在网商大会的主题演讲中,给网商们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崇拜的是建设性的破坏,而不是破坏性的建设。建设性的破坏的核心是‘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用抱怨的态度来看待身边的社会。”

在马云看来,现在社会存在一种不好的习气: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对”,但其实“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千锤百炼,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完善,对社会上很多不好的事,我们真没有时间去抱怨”。所以,必须要把抱怨的时间转移到建设上来。

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抱怨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由于职场压力大,很多人习惯了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抱怨,便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

“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天天加班,都快累死了。”“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我们老板就喜欢拍马屁的人。”……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抱怨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情况更加恶劣。

比如,当员工总是无休止的抱怨时,就会给老板留下消极被动的印象,认为这样的员工是不值得信任的。老板招聘员工就是为了让员工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把问题都留给老板,那么老板还要员工干什么呢?抱怨多了,不仅会让老板厌烦,连自己也会厌倦。

正确的做法是: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答案。据有关人员对“管理者最希望的员工类型是什么”调查显示,90%的管理者回答:“最希望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当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时,麻烦的问题就会变成你工作中的机会。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公司的普通职员。刚开始的时候,公司产品因为一直打不开市场而陷入困境。作为市场部的员工,加藤信三非常着急。

一天早上,他在用本公司生产的牙刷刷牙时,因为牙刷质量问题,牙龈被刷出血来。到公司后,他气冲冲地准备向技术部问罪。但当他走到门口时,他想起公司的一条训诫:“当你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

他冷静下来,心想:“或许技术部的人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是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能解决它,情况会怎么样?这也许是一个发挥自己才干的好机会呢!”于是,他掉头就走,打消了去技术部发牢骚的念头。

此后,加藤信三和几位同事一起着手研究牙龈出血的问题。他们反复研究琢磨,结果都不理想。一天,加藤信三将牙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毛的顶端都呈锐利的直角。这是机器切割造成,无疑这是导致牙龈出血的根本原因。

于是,加藤信三就向领导建议:公司应该把牙刷毛顶端改成圆形。结果改进后的牙刷投放到市场后一举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消费品。作为公司的功臣,加藤信三从普通职员晋升为课长。十几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抱怨问题,不如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如果给客户的货未能及时发出,不要只是向老板抱怨问题,而是应该及时做出应变。

比如亲自送过去,向客户说明情况,争取得到对方的谅解。或者亲自发送特快急件,然后与发货部一起想法子解决他们的难题。如果我们觉得公司没有适合与客户见面的地方,我们可以邀请客户去外面共进晚餐,并请示老板报销费用,也可以建议公司把某间办公室偶尔作为整洁大方的会客室。

即便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法是不完美的,也会让老板感到欣慰。等到我们养成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观念也变了。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开始将困难视为挑战而非问题。这种改变很可能使我们从工作中获得更多乐趣,工作更加起劲,这算得上是驱除倦怠感的良药。

所以,当我们对领导和同事抱怨问题时,最好还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当然,通常我们所考虑的方法,领导也往往考虑到了。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办法,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这样才不会给人一种“只知道抱怨”的感觉。至少,我们的抱怨是有价值的。

6.重要的是改变自己

我们总是习惯把责任推卸到身边的环境或者身边的人,自己创业不成功,就抱怨政策不给力,然后就梦想着如何改变环境、改变世界,却唯独忘记了: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也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马云说:“如果你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会变成空想、埋怨、抱怨。

我见过最多的人是埋怨的人,这个世界都一样,所有人觉得社会充满了问题,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知道,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最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我们不知道马云是否也看到过这块墓碑,但他的想法和墓碑上的文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马云说:“我想今天的IT界、互联网界存在一个巨大问题,大家动不动就爬到屋顶上讲大产业、大行业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国家政治改革,好像政治不改革,就干不了事;不了解行业情况,就干不了事。其实这些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金融危机时我有一次看到一位县领导讲话,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所以我们县经济不好,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我们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也曾说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一直在告诫后人: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很多人、很多事,都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嫉妒别人品行好没有用,让自己也具备了好品行就赶上他了。我们憎恶别人的恶性,一定要先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否则,自己都浑身是毛病,又怎么指出别人的错误?

我们总是习惯抱怨别人,抱怨环境,但这些抱怨除了让你变得更令人讨厌,让你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之外,还能带来什么改变呢?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那样一个年纪,那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黑人的骄傲,她小的时候就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美国当时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赖斯的理想简直就是一个无稽之谈。

有一天,赖斯的父亲告诉赖斯:“作为一个黑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最佳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使出双倍的劲头,就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能付出四倍的艰辛,就可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努力,就一定能超越白人。”

父亲的话让赖斯如梦初醒,她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也终于收获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她掌握好几门语言,26岁成为了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她还获得了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在赖斯心中一直有一个标准,白人能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够改变未来。

后来赖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当代国际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清醒,并努力改变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不从自身做起,不从现在起就改变自己,那是无法左右未来的,只能看着生活滑向糟糕的深渊而无能为力。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改变了,这个世界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