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致中国企业家:当你奔向世界首富时,请多了解一些商业文明
前面写了中国第一个商人王亥的悲情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从商业文明的角度,梳理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企业家的脉络,特别是今天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善做慈善”的案例,用企业家精神廓清商业的天空,对冲商人的悲情。
【企业家的名字在哪里?】
人类的生产力,从远古到近代发展得相当缓慢,一直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产权保护、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市场机制,同频合拍,拉开了经济大爆发的序幕。如果以詹姆斯·瓦特1776年造出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商业化的蒸汽机、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算起,近现代意义的商业文明已经有240年。
地球有几十亿年寿命,那在漫长岁月中积蓄的矿产能源,久久沉寂着。一旦被科学的突破、发明与创新、公司的冒险家们所引爆,其所激发的景象,就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写的:“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瓦特的蒸汽机被广泛视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但其实,工业革命远不是靠一个发明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多种因素支持,比如资本。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在1750年到1800年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的金币,这些资本支撑了英国对新技术特别是蒸汽机和纺织技术的投资。英国经济史家克宁汉曾指出:“如果瓦特早生50年,他和他的发明一定都同时死了。自有世界以来,可能没有一个投资的收获超过像掠夺印度一样的利润。”除了资本的助力,企业家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马修·博尔顿,一个在伯明翰生产小金属制品的工厂主,因为工厂需要动力,1767年和瓦特相识,1775年与瓦特成为合伙人,创立了博尔顿·瓦特公司。博尔顿预见了蒸汽动力将大量用于工业,所以极力主张瓦特设计往复式旋转引擎和瓦特式引擎,他倾注财力帮瓦特梦想成真,还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到1799年。如果没有博尔顿和博尔顿·瓦特公司,瓦特能走多远可能也是一个未知数。1776年,博尔顿·瓦特公司开始了蒸汽机的商业化生产。博尔顿说,如果只为3个国家去进行生产是不值得的,但如果为全世界生产就非常值得。
公司和企业家在人类最近两三百年的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把各种发明变成产品,引入市场和千家万户。但由于这段历史相对于整个人类史太短了,所以,知识界在探讨是谁在影响文明走向时,往往会整体性地忽略企业家这个群体。
1978年,美国科学家麦克·哈特出版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他从百科全书的两万人中选了100个人,都是改变了人类命运、促进了文明繁荣、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人物。宫殿会消失,财富会化为无形,而“智慧与学术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特权与统治持久”(培根),麦克·哈特所选的100人,也侧重于那些影响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人。中国的孔子、蔡伦、秦始皇、毛泽东、成吉思汗、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度)、孟子都在其中。
我细细对照了百人名单,找不到一个商人、企业家的名字,如果一定要找最接近的,那就是瓦特和爱迪生了。他们都办过工厂、公司,但之所以载入史册,不是因为其企业家才能,而是因为发明创造。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也是人类的恩人”。1931年,84岁的爱迪生去世时,美国政府下令全国停电1分钟,以纪念这位电灯的发明者。
而企业家,整体性地被忽略了。
【19世纪的美国企业家】
麦克·哈特这本书还附有一个“享有盛誉的人物和未论及的有趣人物”的列表,在这个表上,我终于找到了三个商人、企业家的身影。
马可·波罗,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3世纪时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到中国,游历17年,回到意大利后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富庶东方的大门,对15、16世纪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新航路没有把欧洲人带到中国,但通过新航路,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了,并且在不太远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本杰明·富兰克林,18世纪的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思想家,是“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的一代伟人。他早期所写的箴言体《穷理查年鉴》,语言简单,质朴无华,却诠释了资本主义商业伦理的核心:节俭、勤劳、诚实守信。“工作总是辛苦的,随后才是成功与兴旺”,这成为“美国梦”的主流定义。
亨利·福特,一个完完全全的企业家、汽车工程师。他生产的T型车创造了大众消费市场,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建立了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依靠对流程的分解和分工的优化,带来了颠覆性的生产力量;他最早向工人支付每日工作8小时5美元的工资,建立了制度化的病假和工伤医疗保障,建立技工培训学校。
工业革命肇始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但一个多世纪后,世界上一批最有想象力的企业家、金融家积聚在美国这片新大陆上。随着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外国移民纷至沓来,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浪潮,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丰富的工业资源,铁路的建设,这一切为野心勃勃的企业家们创造了空前辽阔的舞台。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最后一个十年跃居全球GDP之首。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就了一批旷世大亨。
在铁路方面,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1794-1877),这个11岁就因家庭贫困辍学、16岁靠借父亲的100美元买了一艘小船开始做摆渡服务的创业者,18世纪60年代从船运业进入铁路运输,把11条小铁路合并为“纽约中央铁路”,1873年控制了纽约到芝加哥的铁路线。“纽约中央铁路”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公司。
在石油行业,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这个19岁时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加上800美元个人储蓄,与人合股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创业者,24岁时借钱办炼油厂,一路前行,最高峰时甚至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市场。洛克菲勒是美国第一位10亿美元富豪,美国《反托拉斯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他的标准石油公司量身定制的。该公司最终被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违法,被拆分成34家公司。
在钢铁行业,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这个苏格兰移民,在三十而立时洞察到钢铁业的机会,从宾州铁路公司辞职创业。他在欧洲旅行考察伦敦的钢铁研究所,果断买下了一项钢铁专利和一项焦炭洗涤还原法专利,进军钢铁业。到世纪之交,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其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
在2007年《福布斯》网站公布的“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上,洛克菲勒、卡内基、范德比尔特位列前三位。
不要忘了金融业。J.P.摩根(1837-1913),这个从小就善于从各种信息里发现交易和投资机遇的富家子弟,在德国读完大学后,父亲就在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为其开了摩根商行。他通过金融系统整合产业,撮合过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与汤姆逊—休士顿电力公司合并为通用电气,参与重组了铁路业,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在势力最强时美国四分之一的企业资本都在他掌控之中。他的信用甚至能帮助处于流动性危机中的国家度过困境。摩根去世时个人财产只有6000万美元,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很多,人们评价说,他对敛财并无很大兴趣,真正感兴趣的是通过资本整合产业,使美国经济更加合理化。
【赚尽可能多的金钱,用此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美国的这些超级企业家,开辟了纵向整合、横向联合、产融整合、规范化管理、职业经理人等模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评价说,“大工业的成长是自然的、必然的和有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有效的经济工具,是经济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超级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出现有诸多原因。
首先,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宅地法》和《国民银行体系法》,在对外贸易中提高关税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摆脱对欧洲工业品的依赖;鼓励移民;颁布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新。
其次,要拜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之所赐。1865年后,美国发明了长途电话和电报的装载线圈、高速工具钢、飞机机件、人造橡胶、电灯、电流交换器等,刺激了工业发展。工业部门有了突出的技术进步,例如大规模炼焦工序的改进,“贝西默—凯利新型炼钢炉”的采用。
最后,是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西部开发,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这些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促进了美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型,也留下了很多商业文明的印迹。
他们很多都是白手起家,奋发图强。卡内基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的食物在哪里。我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面对的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奋,决心到长大之后要从我手中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去做。我12岁时做过纺织工人,努力要把纱纺好。后来我又做过邮差,我尽量记住我那邮区里每户人家的姓名、住宅外貌,几乎每一家都熟识。”
他们建立了现代管理思想。比如员工不是奴隶,而是一种资源。卡内基说:“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他们创业,把企业做大,最后又通过慈善反馈社会。1911年卡内基基金会成立,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洛克菲勒说他的人生目的是“从其他恶性竞争的商人们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而用此金钱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他财富空前,但不烟不酒不赌不色,晚年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比尔·盖茨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这样的企业家,在他们扩张发展、逐步寡头化的时代,一直被社会和媒体批评,“强盗大亨”(robber baron)就是给他们的外号。直到他们取之于社会又用之于社会后,这一痕迹才慢慢消退。
1896年,洛克菲勒不再天天上班,他把标准石油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大部分时间投身慈善。1901年,卡内基把他的钢铁公司并入摩根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也致力于公益事业。他在1889年所写的《论财富》开头就说,“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财富,以使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依然能够维系,使我们能和睦相处”。他认为,“虽然贫富悬殊,却远胜于普遍的贫穷”,但他也深刻地意识到,当财富不可避免地落到少数人手中,富人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朴实、谦逊的生活榜样,避免炫耀或奢侈,有节制地向那些依靠他生活的人(指家人)提供一些正当的必需品。“除此之外,他应该认为,其余的所有剩余财富都是给予他的信托基金。他只是一个管理者而已,而且受到自身责任的严格约束,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来管理这笔财富,以使其产生对于社会最有利的结果——这样,富人就只是他贫穷同胞的代理人或受托人而已。他的卓越智慧和经验、他的管理才干都是为了穷人服务的,他来管理这笔财富要比穷人自己管理更好。”
现代基金会制度就从卡内基、洛克菲勒那批企业家开始了。卡内基有一句名言:“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赚钱是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花钱是第二次改变世界的机会。
【20世纪美国企业家】
当19世纪的企业家们退出舞台,20世纪企业家就登堂入室了。20世纪依然是企业家的世纪,同时也是分级管理、经理阶层成为一种职业的世纪。
谁是20世纪的主角呢?《财富》杂志在“20世纪企业家”的评选中,把搜索范围最后缩小到四个巨头身上——“他们人人都是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的头号实业家,人人都创建了一个至今仍极具影响力的公司,人人都在汽车或计算机行业中扮演过主角,这两个行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能使20世纪区别于过去的世纪。碰巧,这些人正好一半是企业家,一半是经理:其中两位创立了大型集团公司,而且善于经营;另外两位则是大师级的经理,还给他们的老板带来了巨额的增长和财富”。
亨利·福特,他并没有发明汽车,但发明了汽车生意。
小艾尔弗雷德·斯隆,1923年到1946年通用汽车总裁和CEO,他发明了管理大公司的艺术,核心是建立部门和标准程序。
小托马斯·沃森,把IBM推进计算机行业。
比尔·盖茨,同时扮演技术员、企业家和公司设计师三个并列角色的超级竞争者。
《财富》杂志四选二,选了亨利·福特和比尔·盖茨;二选一,把20世纪企业家的殊荣给了亨利·福特。
《财富》关于20世纪企业家的那篇经典文章写于21世纪初。如果现在来写,不知道结果会不会改变。我觉得,比尔·盖茨和亨利·福特胜出的概率可能是一半对一半。
亨利·福特善待员工,微软公司是最早将购股权作为薪水的一部分付给全体员工而非仅送给高级经理的公司之一。亨利·福特创造了T型车和流水线模式,比尔·盖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纯粹的软件公司,并第一个把软件从“硬件的配件”的附属状态解放出来,开创了软件时代。《财富》评论说,盖茨就像亨利·福特那样,把从前还是技术之谜的东西传播给了大众。微软Windows及其前身MS‐DOS系统,就是高技术领域里的福特T型车。它们或许不是最豪华最上档次的软件,但盖茨设法使它们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它们改变了整个IT产业。
在我的研究角度看,比尔·盖茨是能够两次改变世界的极少数企业家。
第一次是通过软件。1976年2月3日,从哈佛辍学不满两年的比尔·盖茨向所有的早期个人电脑爱好者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直言不讳地说:“多数电脑爱好者必须意识到,你们中大多数人使用的软件是偷的。硬件必须要付款购买,可软件却变成了某种共享的东西。有谁会关心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这合理公平吗?……如果分文无获,谁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这封信,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软件时代的先声。
第二次改变世界,是通过慈善基金会。比尔·盖茨基金会最早成立于1994年,那年他和梅琳达结婚。1999年基金会更名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催化式慈善中的企业家精神与才能】
前面提过赚钱、花钱需要同样的本领。如果了解一些盖茨基金会的运作,我们会发现企业家才能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说,她认为盖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做得最牛的事情之一,就是在2000年投入7.5亿美元,参与成立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实现了全球免疫治理的系统性改变。
1997年,比尔·盖茨还是微软CEO,他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说非洲每年有50万孩子因轮状病毒(一种致婴儿胃肠炎的病毒)死于腹泻。这种病毒通过注射疫苗可以轻易预防,盖茨不相信会有这么多非洲小孩死去,就给报社打电话,但记者告诉他这是事实。
全球每年有几百万新生儿死亡,其中三分之二死于麻疹、疟疾、乙肝、黄热病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疫苗预防。但穷人购买力有限,他们的需求不会被市场关注,公司不会投入资本做研究。目前,全球仍有3000万贫困国家的儿童无法获得基本的免疫接种。
2000年比尔·盖茨希望解决疫苗问题时,面对的是一连串问题:有没有企业来研发疫苗?谁来采购疫苗?有没有钱采购?疫苗质量怎么监管?疫苗如何定价?怎样免疫接种?疫苗怎么运输存储?
李一诺介绍说,盖茨基金会是“最不像慈善的慈善”,是一种催化式的、旨在驱动系统性变革、带动多方参与、发挥慈善资源的杠杆效应,并设计激励机制让慈善投入获得更大效益的慈善方式。让我们看看Gavi是怎么运作的。
融资
Gavi发起方除了盖茨基金会,还包括DFID(英国国际发展部)、其他基金会和企业。大家都投入资源,并说服一些传统捐助国政府支持Gavi。然后以政府承诺为抵押,加上世界银行的背书,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疫苗债券”,以此筹集项目资金。为提高受援国的主人翁意识,Gavi要求他们也根据国力出资,分担成本。很多受援国由于经济发展,目前已经“毕业”,可以100%自主承担配套资金。这种做法,保证了资金的可预期性和长期性。
调动企业
药企研发新药,一般要投入10亿美元左右。如果市场需求不可预测,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Gavi给所有疫苗企业一个保证:只要你生产,我就购买。Gavi以肺炎疫苗来试点,整合70多个国家的需求形成规模效应,捐赠国长期承诺,确保满足可预测的需求,以每支3.5美元的低价进行采购,保证产品出路。通过这样的方式,Gavi把三项优先疫苗(五价联合疫苗、肺炎球菌、轮状病毒疫苗)的人均免疫成本从2010年的35美元降低到2014年的22美元。2014年,Gavi的73个受援国都已经推出五价联合疫苗,包括海地、缅甸、索马里、南部苏丹等一直被认为不可能的地方。
需求分配
Gavi把所有国家按国民收入分为三类:最穷国不用出钱,第二类国家要负担3.5美元成本中的1.5美元,第三类国家可以以3.5美元的成本价购买疫苗。
疫苗送达
许多贫困区域的电力供应不稳定,没有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Gavi投资研发和推广创新技术,如比尔·盖茨投资的一家技术公司研发了一种超绝缘制冷技术,免费转让给中国澳柯玛公司,制造出一款名为Arktek的疫苗保存箱。保存箱使用冰排制冷,无需插电,能使箱子内部温度在0~10℃范围内保持一个月之久。目前该疫苗保存箱已经在非洲和印度使用,帮助那些住在不通电、没有路的地区的孩子解决疫苗问题。
到目前为止,Gavi已经帮助全世界的5.8亿儿童接种了疫苗,避免了数百万孩子死亡。
20多年前,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到非洲看野生动物,却被另一个场景所震惊:非洲儿童正被痢疾、肺炎和疟疾夺去生命。“非洲儿童之所以丧命是因为贫穷。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穷人孩子想要获得疫苗,可家庭无法负担相应费用,市场不起作用。“这一点让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个切入口。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购买基金让制药公司拥有足够多的客户,那么这些公司就会因为市场激励的存在来研制、生产疫苗。”“这就是慈善的魔力。因为慈善不需要财务回报,所以慈善能够达成商业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慈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在需求得到完全满足之前资金就可能枯竭了。这也是为什么要想产生可持续的改变,企业和政府必须发挥相应作用。”盖茨基金会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捐助,而是将捐助作为催化剂,“用它来构建一个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用这个系统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就是企业家在花钱方面的方式和贡献。
如同比尔·盖茨所说的,企业家是乐观主义者,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总想走得快一些;他们迫不及待地行动,想到就去做;他们总是让生意运转良好,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孩子的需要,老人的需要,特殊的需要,不仅惠及富人也惠及穷人的技术创新,等等。
盖茨夫妇在2017年的公开信中这样展望未来:小儿麻痹症将很快成为历史。我们在有生之年将得见疟疾被根除;再没有人会因为艾滋病而死亡;患结核病的人将减少;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将营养充足;发展中世界的儿童死亡将变得和富裕国家一样少见。我们不确定这些事件究竟哪一天会到来,我们不知道这些事件将来发生的先后顺序,但我们对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未来将会让悲观主义者感到惊讶。
240年过去了,19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以及20世纪,都是美国企业家的世纪。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已经不再遥远之时,中国的商人、首富、企业家们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把社会的期望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家可以做什么?企业家应该怎么做?什么是企业家的远大前程?
比尔·盖茨说,他做慈善并没有宗教方面的原因,“是为了人类的尊严和平等。人生而平等,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不是所有商业活动都有可能进化成文明。有普世意识并付诸实践的企业家,才是商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杜君立.公司的起源与东印度公司[J].企业观察家,2014(9).
2.陆月娟.论十九世纪末美国大企业家群体的形成[J].历史教学问题,1997(5).
3.李一诺.其实我做的不是你理解的慈善.微信公众号“乐天行动派”,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