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现代简史
1910年10月23日,朱拉隆功国王驾崩,其次子、时年20岁的王储瓦差拉兀(Vajirarudh)继承王位,是为拉玛六世(1910~1925年在位)。瓦差拉兀国王年轻时,先后在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牛津大学攻读军事和法律。在英国读书的9年期间,他还曾在英国陆军中服役过一段时期。他归国以后,曾任国王卫队长、警察总监等职。瓦差拉兀国王是暹罗历史上第一位在外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国王。拉玛六世执政时期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就是在1913年颁布诰令,要求臣民采用姓氏,从此改变了泰国只有名而没有姓的历史。他在全国推行初级教育,并成立曼谷的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他要求民众提高国家观念,培养爱国情操。拉玛六世瓦差拉兀很晚才结婚,仅有的女儿是在他1925年过世的前一天才诞生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暹罗也被拉入了血腥的战火之中。战后,由于战胜国的地位,暹罗得以废除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收回了部分主权和治外法权。尽管如此,由于帝国主义依然控制着暹罗的许多重要部门,掠夺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泰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这使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朝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
之前,朱拉隆功的改革使一些权贵失去了原先的特权,也使西方式的职业官僚逐渐强大,后者最终动摇了皇家的权力。在瓦差拉兀登基还不到两年的时候,一群接受了君主立宪思想,后来又受到中国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的青年人,建立了以推翻君主专制统治为宗旨的政府青年官员联合会,在曼谷、阿瑜陀耶、叻武里、北榄坡、彭世洛、巴真和洛坤等地活动。他们企图乘各府文武官员聚集在佛寺之机,以武力要挟国王实行立宪政体。但是,由于内部有人告密,还来不及动手,他们就在1912年2月27日被全部逮捕。为首的3人被判死刑,其余的人则被判以20年徒刑(后来因国王赦免而得以免于死刑和分别减刑)。
在镇压了1912年的政变之后,瓦差拉兀国王为了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在加强对军队控制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军政人员的素质,大力培训各类人才,进一步开办各级教育机构。1916年他创办了文职官员学校和朱拉隆功大学。1921年,他颁布初级义务教育条例,并增加从庶民中择优录取出国留学生的名额。这些于20世纪20年代被派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了1932年政变的核心人物。这些人曾经周游西方列国,了解世界变化的动因和泰国制度的弊端,极力主张对泰国政治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他们活跃于政府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宣传自己的纲领。
1925年,拉玛六世的胞弟帕恰迪波(1925~1935年在位)即位,是为拉玛七世。拉玛七世执政时泰国受世界局势的影响,处在剧烈变动之中。1928年,暹罗出现了第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民党。民党的政治纲领如下: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和司法的独立;维护国家安全;减轻刑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翻贵族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民党的成员鱼龙混杂,思想也并不统一。民党中一部分人是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官吏,他们的思想纲领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代表人物为有一半华族血统、受过法国教育的法学家比里·帕侬荣。另一部分人是与大商人、大地主和军事要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青年军官,代表人物为披耶帕凤。这两派人物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意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分子是泰国西方式职业官僚的先驱,对泰国封建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以民党为依托,一些人开始秘密集会,谋划政变。就在拉玛七世准备于1932年4月2日参加拉玛一世大桥庆典的前后,政变风声开始流传。但内政部长和警察总监半信半疑,未能下决心。
1932年6月24日深夜,曼谷空旷的大街上传来急促沉闷的脚步声,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王家卫队的武装。他们逮捕了内政部长、陆军参谋长、警察总监等40多名政府要员和王室成员,占领了车站、警察局、电台等要害部门,成立了临时军政府。民党发表了政变宣言,阐明了政变的目的,并提出了六大施政纲领:
(一)维护国家政治、司法及经济上之独立自主;
(二)维护国家安全,减轻刑罚;
(三)制定保障民主之国民经济计划,务使每个国民有工作,不受饥饿;
(四)人民一律平等,贵族不得再享有比平民更多之特权;
(五)在不与上述4项相抵触的前提下,谋人民之自由;
(六)人民有充分受教育之机会。
此时,国王正在外地度假。政变使他措手不及。迫于军事威胁,国王万般无奈地接受了政变人员开出的条件,签署了临时宪法,国王成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民党任命70人的国民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行政权力机构是人民委员会,马努巴功担任泰国的第一任总理和民党主席。在比里·帕侬荣的主持下,人们制定了暹罗临时宪法共5章39款,对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组成、国王和国民议会之权限与职权都分别做了明确的规定。临时宪法实际上是一部旨在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因为尽管临时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款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但对人民之基本权利,在全部39款中却只字未提。
这次革命推翻了泰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泰国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政变后,泰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但是其权力受宪法限制,内阁总理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国王成为泰国的精神领袖。但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国王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后,保皇派一度伺机反扑。1932年12月10日,泰国颁布永久宪法。永久宪法取消了临时宪法对国王的限制,国王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永久宪法的颁布给保守派以喘息之机,他们开始策划恢复王制。当时的内阁总理马努巴功也公开转向保守派,在内阁中打击民党。其时,比里·帕侬荣提出了一个社会经济计划。保守派认为该计划触犯了王室成员和贵族的利益,围绕这个计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33年4月1日,国王发布命令解散议会,撤销国民委员会。比里·帕侬荣于4月12日离开暹罗赴法国。4月19日,新政府清洗了支持比里·帕侬荣的民党和少壮军人,保守派实现了复辟,政权落入了国王手中。1933年6月10日,一些军人再次密谋政变。6月20日黎明,一大队配有坦克和重机枪的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占领了曼谷所有战略要地,士兵冲进政府领导成员的官邸,挟持了内阁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政变取得成功。6月22日,议会正式复会,会上决定取消国王4月1日的复辟令。6月25日,泰国组成了以披耶帕凤为总理的新的立宪政府。
其后,保守派不甘心失败,组织了几次叛乱,但都没能获胜。在复辟和叛乱事件中,国王拉玛七世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遂于1934年1月12日以医治眼疾为由,悄然离开暹罗,去了英国。
1933年6月,披耶帕凤正式就任内阁总理。披耶帕凤采取亲日政策,与日本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1934年9月,暹罗政府公开宣称,暹罗必须摆脱对英国的依赖,转而效仿日本和德国。日本派遣大量专家顾问进入暹罗各级军政部门。1938年3月,暹罗与日本签订了《日暹新约》,给予日本人一系列特权。
在国内,披耶帕凤采取了一系列防止和镇压民主运动的措施。他积极反共,宣布复辟政府时期颁布的禁止共产条例继续有效。新政府还颁布新的出版条例,禁止媒体登载任何不利于公共秩序、社会道德以及反对与暹罗有邦交关系的列强的言论。1938年,军人披汶·颂堪任总理,从此泰国开始了长时期的军人独裁统治。披汶独揽暹罗军政外交大权,对内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反对华人,鼓吹大泰族主义,强调暹罗人的种族和文化自豪感,并把国名暹罗改为泰国。泰国政府对外推行亲日和大泰族主义政策。披汶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企图借助日本的军事力量扩张本国在中南半岛上的势力。1940年,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以后,泰国军队先后于1941年1月9日和13日越过边界,进入柬埔寨和老挝。在亲日政策的指导下,披汶曾经提出过一条臭名昭著的口号“日本第一,泰国第二”,使泰国成为日本侵略的工具。尽管如此,日本并没有减轻对泰国的掠夺和奴役,日本没收了泰国维持战争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不向泰国提供纺织品和维持生产的机器设备。
披汶政府的政策使泰国许多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在泰国大地上风起云涌。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自由泰运动”是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运动之一,运动的领导人是民主主义者比里·帕侬荣。在他的领导下,“自由泰运动”蓬勃发展,许多爱国将领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加入其中,这大大动摇了披汶政府的统治根基。
1935年3月2日,拉玛七世在英国宣布逊位,保留亲王头衔。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其在瑞士念书的侄儿阿南达·玛希敦(Aranda Mahidol, 1935~1946年在位)任国王,是为拉玛八世。当时,拉玛八世尚在瑞士求学,于是由摄政会3人专职辅佐直到其学业完成。1945年,阿南达·玛希敦国王年满20岁,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地迎接他回来执政,可是事隔一年,1946年6月9日,这位年轻国王竟然在自己的卧房内饮弹驾崩。拉玛八世去世后,其弟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即位,是为拉玛九世,即当今泰国国王。
日本投降以后,比里·帕侬荣代表国王发表了和平宣言,宣布披汶政府对英美的战争无效,提出归还披汶从法属印度支那掠夺来的土地。1945年,泰国恢复使用暹罗国名(1949年5月暹罗又改称泰国)。1946年3月,比里·帕侬荣出任泰国总理,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令,限制军官和文职官僚的活动,废除了“反共法令”,使成立于1942年12月的泰国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自由泰政府的政策较为宽松平和,使泰国出现了民主自由的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了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的地位。
1947年,披汶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推翻了时任政府。1948年4月,披汶出任政府总理。披汶上台后,对外实行亲美和反华政策,对内实行反共军事独裁。从1950年起,泰国与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两国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以及《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美国给予泰国大量的军事援助。美国的援助支持了泰国军人独裁集团的统治。披汶的政策引起了国内各派力量的义愤,国内斗争进一步加剧。1955年以后,披汶政府的亲美政策有所改变,政府也放宽了对舆论的限制,允许成立政党。1956年上半年,泰国出现了20多个政党。
泰国国内外政策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美国不满意泰国此时的政策倾向,而且国内执政的军人集团也因此产生了各种矛盾。1957年,国防部长沙立·他纳叻发动了不流血政变,推翻了政府。披汶逃亡国外,议会被解散,宪法被终止。1958年10月,沙立再次发动了一起不流血政变。1959年2月,沙立任总理,兼任陆海空三军司令。
沙立政府在执政期间比较重视发展经济。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运动就是沙立政府倡导推行的。沙立政府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了贷款优惠政策,以刺激工业的发展。沙立政府的工业化政策,为泰国70年代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外交上,沙立政府依然维持亲美政策。1963年12月,沙立病逝,其副手他侬·吉滴卡宗元帅接任总理。在经济和外交上,他侬政府继续推行沙立政府的内外政策。
在沙立和他侬军人集团执政期间,泰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61~1973年,泰国的国民经济年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泰国是当时亚洲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