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博鳌方案——博鳌亚洲论坛影响力
“一带一路”再出发 与世界共谋发展机遇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实现了参与经济体的普惠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一带一路”将拓展新的合作共赢模式,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共商共建共享实现普惠发展
“过去我们经常没有电,一断就是几天,现在不会有这种情况了。”马耳他共和国驻华大使约翰·阿奎利纳说,马耳他老百姓获得了更清洁、更可靠的能源,而这样的变化来自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地中海中心的岛国,马耳他资源有限,但依然希望创造更好的经济增长。阿奎利纳说,以2013年9月启动的上海电力与马耳他能源合作项目为起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互利解决方案。
泰国前副总理、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素拉杰·沙田泰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理念和公共产品,值得称赞。“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带来基础设施的联通,还促进了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及数字经济的联通,保证了开放型经济的稳步前行。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4.8%,累计直接投资超600亿美元。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愿景”逐步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无论是南南合作,还是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经济合作都意义重大。
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根据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竞争力2018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跨越“数字鸿沟”、教育减贫、文化交流、让更多民众分享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蛋糕”等方面释放积极红利,使那些过去“被全球化遗忘的角落”获得重大发展机遇。
行稳致远共谋互利合作新篇章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岛屿,海南30年以前曾是一个连红绿灯都没有的落后边陲岛屿;今天,海南海陆空交通体系连通世界,拥有世界上第一条环岛高速铁路。
前来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专家表示,海南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把类似的发展经验与世界共享。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合作共赢,不仅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而且以中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快车。
“‘一带一路’倡议沿袭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博鳌亚洲论坛联合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最初的侧重点是能源与基础设施,现在正逐渐拓宽至贸易、制造业、互联网和旅游业。有竞争优势的跨国企业开始赢得“一带一路”相关合同。在不远的将来,更多此类企业有望成为赢家。
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主题词,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愿望。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表示,荷兰企业对“一带一路”议题兴趣浓厚。“一带一路”为荷兰企业呈现了许多机会。荷兰企业在海上物流、港口发展、铁路公路建设、可持续性等领域拥有专长,可为中国提供支持。
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运输、能源、电信、智能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农村发展、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非常具有吸引力。此外,“一带一路”为中国和奥地利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提供了机会。
泰国文化部部长威拉·洛普乍纳拉说,泰国重视“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这个开放的走廊需要与海上和大陆的丝绸之路连接,通过中泰铁路项目等合作,可以创造具有包容性的更可持续的发展。
凝聚新共识破解经济全球化困境
过去3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推进速度之快、拓展范围之广超乎想象,但从中衍生出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
专家认为,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困境,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说,由于发展不平衡,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无法进入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融入全球价值链经验的分享,通过推动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帮助一些自身能力还不够的国家,尽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当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化紧密相连,有助于帮助亚洲各经济体提升竞争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一带一路”为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享和成果共享的平台。
古特雷斯说,希望因“一带一路”项目受益的国家能够在经济上充分融合,使“一带一路”的红利造福不同的人群,让他们充分受益于这些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
“只有给当地的民众带来福祉,才有持续的生命力。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不忘的初心。”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说。
从海南建省办特区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棋局中的关键落子——
30年砥砺奋进,成就了海南特区从边陲海岛到国际旅游岛的华丽蜕变。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昂扬动力——
40年改革开放,浓缩着一个民族奋起直追的伟大跨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的新年贺词,吹响了新时代的奋进号角。
乘着浩荡的东风,承载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巨轮,将在改革开放新航程上继续劈波斩浪,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扬帆远航!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海南经济特区30年跨越,印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根本动力
春天的海南岛,万木争荣,天高海阔。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祝愿他们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从最早25吨的小木船到上百吨的钢质船,从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到现在全国知名的渔港风情小镇,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潭门“老船长”王书茂激情满怀。
潭门渔村的变迁,是海南经济特区30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肯定了海南办特区的探索,并赋予海南新的使命。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一举将海南岛推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设立海南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有着特殊意义。”早期参与海南行政体制改革设计的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廖逊说。
建省前,隶属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17%左右人口未解决温饱……30年前海南的封闭贫穷,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真实写照。
30年砥砺奋进,海南实现了从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到欣欣向荣的国际旅游岛的大跨越——
航空航线由当年4条拓至400多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海口、三亚、博鳌三大机场相继建成,4G、光纤全覆盖……
30年来,海南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一张张享誉世界的“海南名片”闪闪发亮。
30年砥砺奋进,海南实现了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
“三梁六柱一间房,几块竹片一张床,三块石头垒个灶,一根山藤挂衣裳。”昔日海南的贫困地区,曾流传过这样苦涩的山歌。
尽管底子薄、财政弱,海南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与1987年相比,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减少贫困人口6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今年,海南将实现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出列。
30年探索,30年跨越。海南淬火蜕变,涅槃重生。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铿锵话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宣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中国在改革开放路上昂首阔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海口市东湖三角池,一块“闯海魂”纪念石静静矗立。
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大潮,海南以“闯海人”的飞扬激情,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的故事”。
靠一个“闯”字,海南杀出一条“血路”——
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30年来,海南驰而不息,近百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回忆当年改革,今年63岁的海南农垦南田农场(神泉集团)董事长彭隆荣依旧心潮澎湃。
1992年就任场长的彭隆荣面对农场困境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打破“一胶独大”改种芒果。
那一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如阵阵春雷,回荡大地: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向计划经济下的僵化管理模式开刀,向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开刀……如今的南田农场又活力迸发,企业总资产从1992年不足5000万元跃升至30多亿元。
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个“彭隆荣”脱颖而出,无数个“第一”从特区走向全国。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探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闯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靠一个“韧”字,海南蹚出一条新路——
作为探路者,引领与挫折,犹如硬币的两面,始终伴随海南的成长。
历经几度起落的海南,究竟要走一条什么道路?总结经验教训,海南在一步步探索中对未来发展的思路日渐清晰: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
2007年,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决定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2009年,“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六大战略定位之一;
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列为海南三大优势之首;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海南正在用实际行动作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正是凭着这股“闯”劲和“韧”劲,进入新时代的海南,正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中激发澎湃动力。
抛弃片面的“唯GDP论”,突破制约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制度障碍;
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为全国农垦改革提供“海南经验”;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206项,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谋求双赢、多赢、共赢。
40年来,从经济特区到沿江沿海,从深圳、海南到浦东、雄安,从自由贸易区到“一带一路”,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新起点上的中国正以更大决心推进改革开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进军
北纬18度,世界公认的旅游度假黄金线,标记着海南岛的独特方位。
2018年4月5日,德国“赫伯罗特”船运公司的环球邮轮“欧罗巴”2号在晨曦中乘风破浪,缓缓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
从邮轮旅游到低空旅游,从滨海旅游到森林旅游,从景区旅游到乡村旅游……新时代海南特区正凭借国际旅游岛再度腾飞。
“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吹响了新时代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进军号。
海南,亦如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缩影,向着未来扬帆远航。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允许境外资本设立医疗机构,降低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门槛,放宽境外医师执业时间……3月31日,位于万泉河畔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博鳌“超级医院”正式开业。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海南迈向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
在一张蓝图上规划出更美的海南,背后是更宽广的发展视野。
2015年6月,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一张蓝图下,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规划委,海南省规划委员会顺势而生,各种“无序开发”“无限制扩张”被终结。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殷殷期望,更是新时代建设绿色中国的坚定承诺。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目标更有温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玫瑰谷留下的这句话温暖了亿万农民的心窝。
如今,在玫瑰谷的带动下,曾经贫困落后的博后村等周边黎族村庄早已摘下“穷帽子”,实现了家家都能就业、户户参与产业、人人都有收入。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铮铮承诺,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担当。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30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掀开了海南跨越式发展的新篇。
30年后,旅游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来自更多新兴行业的“新闯海人”,正托起海南充满希望的明天。
此刻的南海之滨,清冽的万泉河水涌动着希望的春潮奔向深海,远处古老的临高角灯塔发出的闪耀光芒照向远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党必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军中得以实现。
开放共赢的中国方案点亮世界
热烈的掌声,回响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各国嘉宾和全世界瞩目下,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立场,宣布中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发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正义之声。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上升之际,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再次正本清源,为世界带来了希望、指明了方向。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回答好这些时代之问,显得迫切而重要。虽然4月的博鳌小镇春意盎然,然而放眼看世界,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很多,种种挑战层出不穷,一些国家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更是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重阴云。“不要浪费一场可喜的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发人深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近年来,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中国从未缺席。从西子湖畔,到达沃斯雪山,再到南海之滨,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一以贯之、响彻世界。习近平主席5年间三次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开放”成为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一次次拨云见日,引领亚洲和世界发展穿云破雾、行稳致远。
开放共赢的中国声音之所以站得住、底气足,是因为它合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启示,也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今天,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湖小河更是不可能的,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才是正确选择。
开放共赢的中国方案之所以富有感召力,是因为中国坚持行胜于言,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习近平主席就中国扩大开放再次“放大招”,提出四方面重大举措,并就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表明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主席强调“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使这些举措尽快落地,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各国企业和人民。不来虚的,实打实地扩大开放,主动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面对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习近平主席以进一步的开放举措予以回应”,在聆听主旨演讲后,国外媒体人士不禁感慨。近期,从政要学者到普通民众,人们以不同方式对中国的开放理念表示支持,表达着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与担忧。有感于中国的角色与担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纵览世界经济兴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得出“贸易战不仅会损害全球经济增长,而且没有赢家”的结论。挪威首相索尔贝格点赞中国的行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较量中,中国始终站在公理正义的一边,站在时代潮流的一边,凝聚起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共识。
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今天,高扬开放创新的风帆,从博鳌再出发,我们坚信,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们,未来属于把握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们。
世界将分享更多机遇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如何?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机遇?在博鳌论坛这个国际性对话平台上,结构性改革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引起国内外参会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国有能力增加有效供给
2016年,中国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年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任务的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中国退出钢铁产能650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进展引起博鳌参会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家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只有改革才能获取新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从这个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进展非常可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去年开始实行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减少库存和债务杠杆率,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努力解决一些结构上的瓶颈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面对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要求,供给结构很不适应。
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说,全球需求自从金融危机后出现疲软,中国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通过供给侧改革转向主要依靠内需。
“中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转变,因为中国的价值链在向上走,有能力生产高端制造业产品和高端的消费品。”罗伯特·库普曼说。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将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淘汰、关停、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同时重点消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过量库存,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减轻企业负担等。
张燕生认为,今年的着力点跟去年有所变化。“去年在去产能方面比较强调政府的作用,今年比较强调市场、法治和改革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具有“中国特色”
近几年来,推进结构性改革获取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各经济体努力探寻的路径。
周小川认为,就全球而言,都在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再转向结构改革,因为金融危机刚开始时,许多发达国家体的债务在GDP中占的比例相当高,后来主权债务又出现了问题。
“现在很多国家都还在复苏的道路上,财政改革和结构性改革都有很多的空间,不应该过多地依赖货币政策,不需要‘直升机撒钱’。”周小川说。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对于总需求的刺激政策相当于“开胃”,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增加活力,使得企业愿意投资、愿意开发新市场。
与会嘉宾认为,在结构性改革中,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结构性改革不尽相同,具有“中国特色”。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消费产品。但目前中国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龙永图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解决生产什么,更重要的是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路径就是创新,因此中国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贾康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了需求管理的局限性,但又不完全否定需求管理,“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的抉择,是中国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
李稻葵也认为,结构性减税、“放管服”、国企改革等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西方的供给改革并不相同。
探索解决共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全球低增长困境、复苏乏力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博鳌嘉宾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为其他经济体提供借鉴和经验。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林毅夫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后到现在仍未实现复苏,整体处于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出现了一些产能过剩的状况。
与会人士认为,中国已经明确不会搞超强的经济刺激,而是将重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新跃升的中国经济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贾康说,G20杭州峰会取得的共识之一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学理上是一个范畴。
“因此,中国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大家的共识是全球改革要从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入手。”贾康说,当然具体到各个经济体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化”。
贾康认为,中国供给侧改革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促使中国经济提质升级,让世界分享更多中国机遇。
罗伯特·库普曼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中国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这种调整将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开辟新的贸易领域和渠道,国际贸易也能从中受益。
◎延伸阅读:新华社系列评论◎
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成功
——一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为推动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长廊两侧,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将中国改革开放中重要的历史瞬间定格在世界面前,构成了一条气象万千的“时光隧道”。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也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40年沧桑巨变,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回顾40年不平凡历程,我们更加坚定这样一种信念: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应乎人则必兴,顺乎势则必成。汇聚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大势,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考40年不平凡历程,我们更加认清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不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都一再启示我们,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时代之问,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不断壮大和平合作的潮流、开放融通的潮流、变革创新的潮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创造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为人类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万水千山,但前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不少险滩要闯,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开拓向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再一次有力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表明中国与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决心与诚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
风劲帆满海天阔,同舟共济再出发。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中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二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世界潮流,宣示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重大举措。开放共赢的中国方案,正确而有力地回答了“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的时代之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唯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只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纵览世界风云变幻,回望中国百年沧桑,“开放”都是一个解码兴衰荣辱的关键词。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一以贯之。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涵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多个方面,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这些重大举措,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主动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是中国按照自身发展节奏、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务实之举。“屹然砥柱立中流”,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高举贸易投资自由化旗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国际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必将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开放是最宽广的胸怀,共赢是最高超的智慧。聆听习近平主席约40分钟的主旨演讲,各国嘉宾报以15次热烈掌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赞赏演讲“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东盟秘书长林玉辉期待“与中国共同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认为中国发展“为各国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既是对中国开放政策投下的赞成票,也折射出开放共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东屿岛,像一只游向大海的巨鳌,向太平洋张开双臂,向世界敞开怀抱。从博鳌扬帆再起航,始终保持海纳百川的胸怀,激发变革创新的勇气,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一定会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创未来
——三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把握大势、拨云见日,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提出5点倡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担当,为各国携手开创美好未来注入智慧和力量。
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从2013年呼吁亚洲国家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5年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个坚持”的实践路径,再到提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5点倡议,习近平主席5年间三次来到博鳌,为增进人类福祉、共创美好未来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领袖的博大胸怀和深远谋划,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气魄、大作为。
共创美好未来,需要秉持相互尊重、共商共建的相处之道。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还是恐怖袭击、难民危机等现实挑战,都在警示人们,零和游戏和强权霸道不可能带来和平。只有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和平的阳光才能普照人间;只有坚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共创美好未来,需要合作共赢的广阔胸襟和扎实行动。太平洋足够大,完全容得下太平洋各国。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既要有经贸合作的“硬支撑”,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多边框架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也要珍视民心相通的“软助力”,坚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之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共创美好未来,需要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是唯一正确选择。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共同挑战,各国唯有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方能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的美丽星球。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随着中国与各国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正在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给世界带来新机遇、新希望。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心坚定不移,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已经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坚定有力的宣示犹在耳边。历史必将铭记这次盛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必将在各国携手奋斗中不断开创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