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老南京与城门楼
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朝代更替、动荡不安的年代是各个政权相互争夺的对象,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历史大事件,比如“侯景叛乱”“南京屠城”“朱元璋定都南京”等。此外,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定都南京的朝代,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名胜古迹多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作为古都,作为曾经的国家政治中心,南京城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捍卫政权的城墙、城门楼。通过了解南京城门楼的历史,我们就可以一窥南京城的政权变迁。
老南京的历史
历史上南京都有过哪些旧称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称号。那么,您知道历史悠久的南京曾经都有过哪些旧称吗?
金陵山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了铸造兵器,在如今的南京市朝天宫的后山建设城池,称之为“治山”,也叫作“治城山”。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进攻楚国,命令范蠡在如今南京的中华门外建设城池,历史上把这座城池称为“越城”,因为这项工程是由范蠡主持的,所以这座城池也叫做“范蠡城”。
公元前333年,楚国把越国消灭之后,在如今的清凉山上修建了一座城池,因为当时的清凉山叫作“金陵山”,所以这座城池被命名为“金陵”。
秦朝时期,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到达金陵时,陪同秦始皇的几个望气术士对他说:“此地有天子气。”秦始皇听了之后很是高兴,于是下令开凿方山,让淮水流到金陵,并且把金陵更名为“秣陵”。
三国时期,孙权把大本营迁到秣陵,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意思是“建立帝王大业”。后来,孙权把建业定为国都。这成为南京建城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公元280年,司马炎攻打吴国,吴国兵败。而后,司马炎把建业改为建邺。到了晋朝末期,又把建邺更名为“建康”。
公元620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把杜伏威收服,为了鼓励这种归唐的行为,唐高祖把杜伏威居住的地方(南京)改名为“归化”。到了公元626年,又更名为“白下城”。
公元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史称“南唐”,将南京定为都城,并改名为“江宁府”。
北宋初期,江宁府百日改名为“升州”,之后又更名为“建康府”。到了1277年又改名为“集庆路”。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把集庆路改为“应天府”。1368年,将应天府改为“南京”。1378年,南京被定为“京师”。
清朝初期,南京被恢复为“江宁府”。太平天国时,南京被攻陷,洪秀全把江宁府改名为“天京”。
辛亥革命时,中华民国把首都定于江宁府,并改名为“南京府”。而后南京先后被称为南京市、南京特别市、南京直辖市以及首都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南京仍然是直辖市。到1952年改为江苏省辖市。
历史上曾被称作南京的地方有哪些
提到南京,人们想到的肯定是现在的江苏省会南京市,但是您知道吗,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八个城市被称为“南京”。
江苏镇江就是最早以“南京”命名的城市。公元317年,司马睿为了安抚北方的侨民,在北方人聚集的京口设置了南徐州。而当时的百姓把京口称为“南京”。
成都是历史上以“南京”命名的第二个城市。公元756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天府之城蜀郡(今成都),把蜀郡改名为成都府,由于位于京城长安以南,所以成都也被称为“南京”。
辽宁的辽阳是以“南京”命名的第三个城市。公元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为了扩张领土,他四处征讨。到了次年,他把属地辽宁命名为“南京”。
幽州(今北京)是以“南京”命名的第四个城市。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反对后唐,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求助。之后,耶律德光亲自率领5万兵马,在晋阳城打败后唐军,将石敬瑭立为后晋皇帝。后来,耶律德光在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就把幽州改为了“南京”,而之前的南京(今辽阳),则被更名为“东京”。
宋州(今河南商丘)是以“南京”命名的第五个城市。宋州曾经是北宋开国皇帝的发祥地,在他还没有称帝的时候曾经在宋州担任节度使。由于这个原因,在宋真宗景德三年的时候,宋州被升为应天府,又因为它位于都城汴京的西南方向,所以在公元1014年被更名为“南京”。
平州(今河北卢龙)是以“南京”命名的第六个城市。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把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定为都城。到了1123年,金太祖把平州定为“南京”。
汴京(今河南开封)是以“南京”命名的第七个城市。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夺取政权之后,把都城从会宁迁到了燕京,并把燕京定为中都(都城),因为汴京是在燕京的南部,所以被称为“南京”。
应天府(今南京)就是以“南京”命名的第八个城市。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
这就是历史上的八处南京,人们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存在过。
您知道南京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屠杀”吗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雕塑
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伤感的城市,这是因为“南京大屠杀”的存在。说到南京大屠杀,人们就会想起1937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事件。不过,苦难的南京并不只有1937年的这一次大屠杀,根据资料记载,在南京的历史上总共发生过六次大屠杀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548年的“侯景叛乱”之时。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居住在建康(今南京)的28万户居民死亡数为十分之八。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1130年,金军在掠夺南宋后宫上万名宫女妃子之后,在三日内屠杀了将近17万的百姓,仅十分之一的百姓幸存。
第三次发生在1853年,当时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下南京。根据拜上帝教的教义,他们认为满人属于“妖孽”,所以必须被杀死。据《金陵省难纪略》记载,“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者盖已不下数百万矣”。
第四次发生在1864年,当时,南京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破。湘军进城杀人放火,抢掠财物。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曾国藩也曾经说过:“秦淮长河,尸骨如麻”。
第五次发生在蒋介石于南京当政之后。为了排除共产党人,他在雨花台杀害的共产党人以及革命群众多达10万人,其中有早期的领导人邓中夏、罗登贤以及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宝珍等人。
第六次便发生在1937年12月初,当时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得到了“杀掉全部俘虏”以及对平民“断然处置”的命令。30万南京同胞,不论男女老少,全都走进了屈辱的历史。
朱元璋为何不愿意将都城定在南京
人们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将都城定在了南京,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并非他的本意。
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克定远后,听取了谋士冯国用的建议,以金陵作为他的根据地。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把它改名为“应天府”。又经过了12年的艰苦奋战后,他终于击败了其他的割据势力,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然而,当时并没有定下国都,直到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定都之事。当时备选的都城分别是: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自己的老家临濠定都,但在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下,他还是将南京定为了都城。
南京被定为都城之后,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偏于东南,不便控制全国;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皇宫)是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坏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出于这些原因,朱元璋一直想要迁都,他认为长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派太子朱标前去视察。然而,当时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地理位置过于偏西,经济上也较为贫瘠。他认识到迁都长安是行不通的,也就打消了迁都的意图。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并于公元1420年迁都北平。这一方面与北平是朱棣发迹之地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朱元璋不愿把南京作为都城有关。
朱元璋在修建南京城时所用的砖有何特点
朱元璋在打天下时,曾向学士朱升讨教过战略方针,朱升答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而他也是按照这一方针进行下去的,从而一步步完成了统一大业,而南京明城墙也正是“高筑墙”方针下的产物。
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近30年。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城墙实名烧制的砖
南京明城墙,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22厘米,厚11~13厘米。这些城砖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它们的土性也是不同的,有黏土、沙土、高岭土等。而且,大多数城砖都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近几十年,很多文物工作者对城砖上的铭文进行考证得出,这些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城砖上的内容则是负责烧制城砖的各个等级的负责人的名字,上至州府官员,下至烧砖窑匠均需在城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失职者甚至要被杀头。正是这种严酷的制度,确保了南京明城墙的高质量。
如今,南京城墙已经成为一件历史的艺术品,成为了南京的城市名片。
南京城的城墙到底有多长
这座在明代初期就已经建成的南京明城墙已经屹立了600多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那么,您知道南京城的城墙到底有多长吗?
南京城的城墙周长曾经号称96公里,如今经过有关部门的实地测验,结果是35.26公里,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大的城池。即使是与全世界同时期的城池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城周超过29.5公里的巴黎都不是南京城的“对手”。
南京城墙
南京城的城墙高度大约是在14米到22米之间,宽度则是在14米左右,顶部有4米到9米宽。大部分城墙的建设都采用花岗岩或者石灰岩作为基础,两壁和顶部则用大砖垒砌,内外壁中间的空隙就用碎砖、碎石以及黄土来填满。而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则是用一种由石灰、糯米汁和桐油掺和而成的浆料填补的,因为这种浆料的黏着力特别强,所以南京城的城墙能够久用不坏。墙顶上还有石质的泄水槽,它的作用是可以排出雨水,使城墙少受损害。地基部分每隔一段距离也有一个排水洞,可以把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到城外。正是这样巧妙的设计,南京城墙才得以屹立数百年。
南京也有一座故宫吗
明故宫遗址公园
一提到故宫,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北京故宫。但您知道吗,南京曾经也有一座故宫存在。
南京故宫,又被称为南京明故宫、南京明皇宫以及南京紫禁城,是明代北京故宫的蓝本。是中世纪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着“世界第一宫殿”的称号。南京故宫气势恢宏,曾经作为明初三代皇帝的皇宫,有54年的历史。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迁移到了北京,南京故宫作为王朝故宫的使命才正式结束,但明成祖仍然派皇族以及重臣驻守这里,地位非常重要。
南京故宫始建于公元1366年,当时朱元璋还是吴王,所以被称为“吴王新宫”。后来,朱元璋称帝,南京故宫就被称为“皇城”。最初,南京故宫的规模有限,只建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宫,东、西两侧都是空地。又由于朱元璋称帝之后,把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了修建凤阳中都城上,所以南京故宫的修建就被搁置了。直到公元1375年,朱元璋把营建中都城的计划暂时搁置,才把力量转移到修建南京故宫上。这次修建后,才真正使南京故宫有了“世界第一宫殿”的称号。
南京故宫是怎样衰毁的
南京故宫曾经是一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皇宫建筑,但现在却仅仅剩下少量遗迹。那么,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毁的呢?
有人认为,南京故宫的衰毁是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与清初,南京故宫就已经遭受过多次破坏,所以它的衰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明代建文年间,南京故宫遭受到第一次灾难。当时,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继承了皇位,即建文帝。这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满,朱棣就以诛杀奸臣为旗号,挥军南下,经过四年的战争,终于攻陷了南京。南京城破之时,宫中烧起了一场大火,奉天殿等宫殿都被烧毁,而建文帝和他的妃子也被烧死。之后,朱棣继承皇位,即明成祖。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南京故宫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冷落,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在风雨的侵蚀下,逐渐损坏。
其中,公元1449年的夏天,天上下起了雷雨,华盖等宫殿被雷击中而起火。公元1485年,南京刮起了大风,把太庙前的大树都拔了起来,摧毁了大祀殿和皇城的很多城门。公元1522年,下起了暴风雨,江水都溢了出来,社陵寝宫以及城垣都被毁坏了。到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崇祯皇帝的弟弟逃到了南京,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但当时的南京故宫已经非常衰败了,连金銮殿都已经荡然无存。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使得南京故宫又遭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建筑物全部都被摧毁,只剩下了午朝门以及地下柱基等少量的遗迹了。
这就是南京故宫衰毁的过程。庆幸的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南京故宫遗址又获得了新生。刘伯承、陈毅等同志与有关专家进行座谈,都认为这是我国的重要历史皇宫遗址,应该对它进行保护。到了1956年10月,南京故宫遗址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市政府正在筹划新的保护以及利用方案,希望可以使南京故宫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何说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前身
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因为他曾经是驻守北京的燕王,所以他认为他的根基是北京,于是就下令把都城迁到北京。但当时的北京因为连年战乱而城垣破落,于是朱棣就命令下属修建新城,同时把皇宫也修建起来。北京故宫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起来的,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了无数的金银。
南京午门
根据北京博物馆的专家所说,北京故宫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设计建造的。朱棣照搬了南京故宫的布局以及营造制度。因为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南京故宫的营造体系就是由他设定的,这一点被后世的皇帝严格遵守,认为不能够随意变动,所以朱棣就把南京故宫的营造制度照搬了过来。
有关皇宫的布局,北京故宫设置的“左祖右社”与南京故宫是一致的;北京故宫设置的前庭后寝与南京故宫也是一致的。北京故宫设置的城门的数量以及名字都与南京故宫一致。这就是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前身的原因了。
建国后南京行政划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南京解放之初,与上海一样被定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个直辖市之一。
当时,江苏分为苏北与苏南两部分。苏北行政区于1942年4月21日成立,驻于泰州市,管辖泰州、扬州、盐城、淮阴、南通5个行政分区,囊括41个县、市。苏南行政区于1949年4月26日成立,驻无锡市,管辖无锡市与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囊括27个县、市。
1952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苏北、苏南行政公署撤销。同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南京改为省辖市,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南京。195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
1990年,南京被国务院列为国家计划单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被授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与省级财政脱离关系。出任这一行政区的官员级别相当于副省级。
2013南京行政区划图
1993年,中央政府准备撤销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2月,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设立“副省级城市”。南京被定为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拥有省级政府的权限。
2002年4月,南京行政区划调整,南京管辖玄武、白下、建邺、鼓楼、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合11个区以及溧水、高淳两县。
2013年2月,南京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合并秦淮区、白下区,成立新的秦淮区;合并鼓楼区、下关区,成立新的鼓楼区;溧水县改为溧水区,高淳县改为高淳区。南京市由11区2县调整为11个区。
南京人为什么选梅花为市花
梅花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每年2月份开花,端庄静雅,凌寒傲雪,被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
梅花山
中国是梅的故乡,四川、云南为其发展中心,有三千多年的栽植历史,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有赏梅、爱梅的传统。南京种植梅花的传统兴于六朝(即孙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梅花妆的典故就出自南朝时期。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躺在含章殿下小憩,殿前的一朵梅花恰恰落在她的额头上,将额头染出花瓣状。宫中女子见公主额头上的梅花印十分美丽,于是纷纷摘梅花贴于额头上,后来梅花妆就传到了民间,成为当时女子争相效仿的妆容。
六朝以后,文人墨客在南京赏梅花并留下了诸多诗文画卷,比如诗仙李白的《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民国时期,人们以梅花为国花。建国后,南京的梅花种植更为广泛。1982年,在南京市第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市政府决定将梅花定为南京市市花。
南京人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呢?这当然与梅花的品质脱不了关系。百花园中,梅花开在先,素有“一树独先天下春”之誉。而且,梅花还是吉祥的植物,有“梅开五福”之说,梅花的五朵花瓣象征着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南京人喜欢梅花那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精神,再加上南京有梅花山、梅园新村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所以梅花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南京市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