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们是答卷人
时代问卷,要有答卷人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答卷人”。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要有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的涵养,要有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和方法,要有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战略定力,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这是新时代对答卷人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答卷人要做到“六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至关重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这“六个必须”,既是对领导干部提升素养提出的明确要求,又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全体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这是对答卷人的政治性要求。这是因为,时代试卷首先是政治试卷,时代大考首先是政治考试,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时代课题和任务,无不是政治问题,如果不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就不可能交上满意的答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党的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站在党和人民的政治立场上,运用党的政治原则,观察和处理时代提出的各种课题,坚定不移地沿着党所指引的政治道路前进,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必须树立历史眼光。这是对答卷人的历史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时代问卷是具有历史性的问卷,时代课题是具有历史性的课题,具有历史眼光,才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迷惑双眼,变得浅薄、变得偏激、变得极端,才有可能答好时代问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把握和处理时代课题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在遵循历史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答好时代问卷,推动时代前进。
第三,必须强化理论思维。这是对答卷人的科学性要求。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科学性思维,是答好时代问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交上高质量的时代答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思维,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理论定力,自觉地把这些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自觉地用这些理论去观察时代课题、去分析时代课题、去解决时代课题,坚持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站稳时代的正确立场,遵循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交上一份科学的时代答卷。
第四,必须增强大局观念。这是对答卷人的全局性要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党员干部要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用全局思路观察和解决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围绕大局,关注大局,自觉服从服务大局,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时代课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必须丰富知识素养。这是对答卷人的知识性要求。我们生活于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根据人们的研究,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情况随时会出现。从面临的问题来看,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消除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做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要全面从严治党,怎样进一步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在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的全球化时代,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党员干部存在着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存在着本领不够的危机感,迫切需要丰富知识素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地进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努力交上一份具有丰富内涵的时代答卷。
第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对答卷人的精准性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时代问卷是问题答卷,问题导向是党员干部快速、高效地完成时代课题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通过比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践、调研等方式,精准地发现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既站位时代大局又立足具体实际全面地分析问题,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多与少、大与小、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努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学会弹钢琴,以点带面,集中精力解决时代主要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问题不放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中破解时代难题,在解决时代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交上推动时代前进的答卷。
【新时代答卷人要全面地观察和处理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这三大“宽广视角”,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是全面地观察和处理时代课题的方法论。
第一,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这是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的时间视角。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十分复杂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史学家有时会对此剪不断理还乱,党员干部有时也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和问题,如有的片面强调历史,一谈起历史,认为过去什么都好,看不到过去的问题和不足;有的则是另一个极端,否定历史,认为过去什么都不行,走向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和出发点,现实是历史的持续和发展。现实体现着历史的经验、智慧和精华,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精华。历史与现实是贯通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的宽广视角来观察和处理时代课题,既要走进现实,从客观的实际情况来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还要走进历史深处,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如对我们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既要从现实的国情来认识和过程,还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具有必然的规律性。这样,就可以避免仅从现实或者仅从历史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片面性,实现全面地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
第二,坚持国际和国内相关联。这是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的空间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居住于地球村,国家是一种客观存在,国际和国内紧密联系,时代课题是国内的,往往也是国际的,如我们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国内的,同时也是国际的,不仅我国经济发展、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离不开世界,而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中国13亿多人的问题,也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有来自世界各国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参加,充分证明了当今时代国际和国内的高度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全球视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把国内问题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谋划、来考量、来处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解决国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世界问题的解决,在解决国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国内问题。
第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是观察、认识和处理时代课题的认识实践视角。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要义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在新时代,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首先要学习理论、吃透理论,系统地把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其“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把握其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其次要准确把握客观实际。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情况、主要矛盾和问题,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再次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把理论重点与实际主要问题相对接,重点突破,在具体结合中求突破、求深入、求落实,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并用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理论。
【新时代答卷人要遵循三个“一以贯之”】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三个“一以贯之”是答卷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现在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以前,我们都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久久为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改革开放历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五个维度认识和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一种模式到各具特色的500多年历史来认识和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第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决定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长期性。从党自身来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决定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关键少数”,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五大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是,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面临着不少隐患、风险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收入差距,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难题,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登高望远,戒骄戒躁,主动作为,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研判风险程度,分析风险原因,预判风险走向,制定风险预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时代答卷人要具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
新时代,需要新精神,这就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现在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2年时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有17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32年。我们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我们不仅要发展工业城市,还要发展农业农村。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些任务十分艰巨。毛泽东指出:“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等不得、慢不得,必须与时代赛跑、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这种工作精神,是一种时间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具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闻鸡起舞,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在与时间赛跑中创造出时代成就、完成时代答卷。
这种工作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新时代是夜以继日干出来的,不是悠哉悠哉等出来的。没有踏实肯干、勇于担当,谈不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党员干部要有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感,舍我其谁的时代责任感,“不待扬鞭自奋蹄”,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推诿、不躲避、不懈怠,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接力干,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真抓、敢抓、善抓、常抓,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1]
这种工作精神,是一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昨日一去不复返,明日尚未到来,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今天,用足今天,谋划今天,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履行好肩负的时代责任。
注释:
[1]《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四论学习贯彻习主席“1·5”重要讲话》,《解放军报》2018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