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低碳经济是武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武威位于中国大陆中西部,自古以来,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是历代中央政权实现对西部边疆地区管理、施政和建立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中继地,也是与西藏、新疆、中亚、西亚乃至中东及欧洲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其政治、经济位置都极为重要。正因为此,千百年来,贸易、战争、屯垦戍边和东西交通,在这一地区造成了人口、物资的频繁流动。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提升武威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武威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不仅是立足武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提出的,而且是对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所做的有益探索。
第一节 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武威市内有很多难开发利用的沙漠、戈壁、石山裸地、冰川、沼泽等,从总体上讲,还存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肥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微量元素短缺,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等问题。
武威全市内水系和大河流少,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很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少,不足全国人均的一半。全市太阳辐射每平方米在4800—6400卡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小时,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植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大。由于降水少,全市年均仅302mm,有些地方仅30mm多,而年蒸发量却在1100mm以上。春季和夏初常出现干旱,没有水利灌溉,农业生产就很难进行。灌溉农业常出现“卡脖子旱”。水是制约武威市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特别是民勤、古浪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均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制约。因人为和自然方面的原因,近年来不少地区面临着湖泊干涸,河水断流或流量减少等问题,长期以来,武威农业用水不很科学,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浪费严重,工业排放的废物污染水质,使水生态失调,水资源紧张。
武威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匀,人均不到0.1公顷,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水平。武威天然草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干旱、荒漠草原就占天然草地的65.4%。这些草地每公顷产草量仅300—750公斤,生产率低。草原植被在生态功能上的下降,主要由于过载、过牧导致,“三化”现象严重。
武威大多数城市工业属于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特别是有色、冶金、电力、石化等支柱产业,都是资源、能源和基础材料消耗的重点行业,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加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加工利用基本上仍是“资源—产品—废弃物”这种单向的消耗方式,使得武威可持续发展均将受到资源不足的强力制约。在关系国计民生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除有色金属等少量几种资源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外,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武威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1%,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0%。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主要矿区矿石资源的服务年限仅为5—40年。
另外,武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其贫困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突出,这种贫困被称为“生态环境恶化型”贫困,全市的人居和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当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