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极”建设加快苏北全面协调发展
内容提要 推进“一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一极(淮安特色增长极)”建设,是加速淮河流域跨越振兴的关键之举和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是促进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动苏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其总体构想是:将淮河打造成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将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将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将淮安打造成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极核城市和全省特色增长极。为此,需要从高层次上统筹规划和大力扶持:加强组织协调,合力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示范区;强化五大作用,将淮安建设成淮河生态经济带龙头城镇群。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次重大调整,我省亦是如此,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把加快苏北跨越发展作为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合作共建园区、“四项转移”、“一市一策”、“六大关键工程”等政策措施,与时俱进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内涵,有力增强了苏北跨越振兴的内生动力。2013年,苏北地区实现GDP 13558.9亿元,增长12%,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4.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八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动力。过去的八年,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3.84倍和10.14倍,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苏北的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县域经济实力比较弱。2013年苏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虽提高到22.92%,但仍与苏北地域与人口规模在全省占比不相符,同时,苏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苏南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苏北地区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攻坚阶段,也是加快苏北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苏北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基础上,从流域经济发展的新视野,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千里淮河黄金航道和陆路交通为纽带,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集聚,形成“一带、三核、两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以江苏淮安、安徽蚌埠—淮南和河南信阳为三核,把苏北、皖北、豫南境内淮河流域建设成科技型、外向型和生态型的健康生态经济长廊,为苏北跨越发展提供广袤的支撑腹地,并将苏北的长三角一体化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以及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进行叠加升级,推动苏北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苏北地理中心,省委省政府将淮安战略定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并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中将淮安确定为全省“三圈一极”中的“特色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