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国内外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世界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军事工业呈现了“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能够研制生产所有武器装备,且水平一流;“多强”是指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中国、乌克兰、瑞典、意大利、日本、以色列、西班牙、印度、巴西等国,能够自行或合作研制出所有武器装备,部分武器装备水平达到一流。的格局和市场化、集中化、国际化、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其中,市场化主要指军事工业企业的股份制化(或私有化)以及证券化;集中化主要指军事工业的整合;军民融合主要指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在军事工业和民用产业间的共享,最终实现两个产业竞争力的共同提高。冷战后,主要由于军费开支的削减而导致军工业的整合和市场化,为实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双赢而实行军民融合。世界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军工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竞争力是市场化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军事工业的竞争力,许多国家在保持军工关键技术和核心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都不同程度地对国有军工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造。就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军工一直是私营企业为主,但仍进一步推进私有化,最终“将诞生一个私人拥有并运行的军火系统”任海平:《世界军事工业的市场化走向》,《现代军事》2004年第6期。;英国通过部分或全部出售的方式、承包的方式来实现军工企业的私有化,特别是近年来,英国将最主要的国防科研单位国防鉴定与研究局(DERA)的大部分研究部门出售给私营企业;法国军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处于国家的高度控制之下,近年来将原属于国防部的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步推向市场,并通过转让、降低国家在军工企业中股权的方式,实现军工企业的私有化;德国国防部没有下辖的独立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均由地方企业承包,国防科研主要由私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界的研究机构承担;日本没有官办的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和全部的生产任务由防卫厅通过合同形式委托民营企业进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快就对军事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拍卖和租赁三种方式推进军事工业私有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其经济实力有限,采用国营方式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才,但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也开始推行军工私有化。印度军事工业从1993年起以许可证的方式向私营企业全面开放,并允许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外商投资额不得超过26%);巴基斯坦积极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并制定私营企业参与国防生产可免除进口材料的应用税和关税、提供贷款和免税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色列除某些重要的国防科研和发展部门外,在90年代末也推行军事工业的私有化改革。

其次,采取合并、兼并、联营等方式促使军工企业集团化。近年来,国际军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世界各国不断加速企业合并,组建大型军工企业集团。美国从1992年起就开始大力鼓励军工企业的兼并重组。为了加速合并,美国国防部还为合并的公司提供一定数目的直接或间接补贴。经过四年的时间,美国20余家大型军工企业兼并组合成为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三家。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后,占民用客机世界市场的70%、战斗机的56%、运输机的95%任海平:《战略竞争:走向新世纪的世界》,《科技时报》2003年7月28日。。美国军工企业的兼并重组虽然不利于国内的竞争,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迫使欧洲军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如英国将航空航天公司与GEC公司马可尼电子系统分公司进行合并,组成BAE系统公司;维克斯公司购买了国有的利兹皇家军械厂等。法国的汤姆逊-CSF公司与阿尔卡特—阿尔斯通、达索电子公司联合改组,汤姆逊-CSF公司与达索电子公司合并,在电子领域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公司。汤姆逊-CSF公司与阿尔卡特—阿尔斯通公司联合,成为军事通信方面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公司。德国在1998年初,最大的装甲车制造商威格曼公司和“豹”式主战坦克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公司合并,组成德国大型兵器集团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德国推行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和特点》,中国国防科技在线。。鉴于军工企业的困境,俄罗斯政府推行了军工企业重组,组建大型军工企业集团的政策。1998年,俄罗斯几家防务电子公司和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俄最大的无线电电子系统综合体之一,并在《2001年至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将1630多家国防工业合并为36家超大型的国防科研生产综合体。新组建的军工企业集团拥有武器装备出口权,独立参与国际竞争,开辟国际市场。此外,军工集团还开展多种经营,在完成军品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民品。在开发民品时,注意争创品牌,确立拳头产品作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鼓励国际合作,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由于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武器研制费用的不断增加,单个国家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高水平的国防科研生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鼓励军工国际合作,军工科研生产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如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JSF项目(F-35)充分引入国际合作机制,英国、荷兰、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都参与了此项目Nironen,“Erkki.Corporate Strategy and Culture in a Conversion Process:Adjustment in Defence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5,pp.1-3.;西欧国家成立了“武器领域合作联合组织”,负责国际合作的规划协调Bisshop Paul,Williams Tim,“Restructuring the UK Defence Industry:Market Pressures and Management Initiatives”,Long Range Planning,Vol.1,No.30,1997.;日本和加拿大主要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开发发展国防工业;印度同俄罗斯建立了几家合资企业;以色列与西方公司联合开发技术,分享营销优势;等等。关于国防工业国际化的合作模式,通过表2—1可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表2—1 国防工业国家化合作模式

资料来源:朱启超:《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影响》,《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