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守护文化源头,并赋旧邦以新命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序

郭因

2012年7月8日,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来信,说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已在6月底拿出了结项成果。他说我一直是这一课题的“直接推动、参与、关心的当事者,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前因后果、目的、意义、愿景、实态最有体悟,也有深入的前瞻的思考”。他说他是尽量沿着我的“思路和启导去做这一课题的”。他要我为这一结项成果写一“序言”,说是“非您莫属”。

利山太客气了,太抬举我了。其实,我的体悟和思路,也正是所有关注徽州文化的有识之士基本一致的体悟和思路,比如:要实现徽州文化完整生态的保护,婺源与绩溪就应回归徽州;徽州就应该复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及保护区的建设应由一个完整的徽州之域政权机构来领导;文化生态的保护应是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中央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应有不同于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政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是“文化特区”性质的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区块的建设;如此等等。

新中国成立前,为保护徽州这一延续千百年的独特地理历史文化单元的完整性,20世纪四十年代那场声势浩大的婺源回皖运动,安徽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名流几乎全部热情参与。1987年徽州易名黄山市,又将绩溪划走之后,所有徽州籍以至安徽籍的省政协、省人大以及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的委员和代表都曾不断地提出徽州复名、绩溪回归的提案。1990年,我省原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李德铭更曾写出一份三千多字的《关于建立徽州文化特区的设想》,我对此极其赞赏,曾多处多次为之宣传,想促其实现。

但是,大家多少年来的种种努力,因种种原因,都未得结果。直到中央决定设立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六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徽州之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之后,大家才看到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缕希望之光。我这个原已心灰意冷的徽州老头,也重新燃起了投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保护区建设的热情。

在国家文化部分别于2008年10月与2009年5月召开的两次有关峰会上,我都曾在大会上提出我的看法和建议。第一次题为《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若干想法》,还附了李德铭写于1990年的那份设想及他2005年去世后我写的一篇悼念文章,作为对他的介绍。这个发言除全文收入了会议论文集,还曾被国务院的《国是咨询》压缩发表于2009年第3期。第二次题为《破解难题推进建设》的发言,除被收入会议论文集,还曾发表于《中国徽学》2009年第3—4期。

我还曾与方利山、鲍义来等两次参加省文史馆组织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现状”的调研,特别去了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和现属宣城市的绩溪。事后,以省文史馆的名义写出了调研报告报送相关方面。在向高层反映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之后,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还专门指示:要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使中华文明的这一瑰宝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已年届八七的徽州老人,我尽力了。而据我所知,为了徽州文化的研究与宣传,为了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保护区的建设,一直竭智尽力,坚持不懈,不断作出贡献的徽州人更有张脉贤、黄景均、查秉枢、鲍义来、汪炜、翟屯建、汪柏树、陈安生、程极悦、陈政、陈继腾、许琦、章亚光、吴浩、姚顺涞、张建平、吴永泉、汪立武等一大批人,而其中最为突出的该认为就是方利山。且不历数他过去作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就从他所主持的这一洋洋四十万言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结项成果来看,他对这一事业的贡献是必然要载于青史的。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书名就很好。有思想、有情感、有深度、有诗意。其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得到了几位国内著名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书五大部分的大标题,也十分精彩:

文化徽州——为什么要保护徽州文化生态

空间维系——应结束徽州文化生态空间被肢解的局面

文根坚守——徽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部分

文魂呵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主体内容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中华文明源的守望

可惜第五部分“源的守望”与书题重复,似乃美中不足。当然,作为一种前后呼应,也并非就是不妥。

至于全书内容,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极其详尽和丰富。但如苛刻要求,则觉文字似可简练一些。

对于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保护区的建设,我与大家的共识都已大体反映在这部书当中。至于我个人的个别观点和我对一些共识的不同表达方式,人们如有兴趣,不妨找看我多年来的历次讲话和曾发表的相关文章。我不该在此啰唆。

但我很想在此再作一次呼吁。这也许是我生前为保护徽州文化生态的最后一次呼吁:

让“徽州”尽快复名,让婺源与绩溪尽快回到徽州吧!

把徽州作为一个文化特区来建设,给一些特殊政策吧!

把南宋至清代中华文化的典型缩影——徽州文化生态尽量较为完整地保护下来,而且既守护好源头,又建设为与古代文化有机契合与衔接的徽州现代文化生态,赋予旧的乡邦以新的生命吧。

但愿我们这些当代人不至于既愧对古人又愧对后人。

2012年7月8日于合肥琥珀山庄红尘绿屋


郭因:安徽省绩溪县人。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安徽省绿色美学会名誉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安徽省徽州学学会顾问,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十世纪卓有成就的美术理论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