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海军元老——在民国初期海军部执掌海军大权的将领们,以“甲午五老”为首。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福建人,“甲午五老”之首,被称为近代海军的“活化石”。曾为刘步蟾、林永生等甲午先烈的同学,在同学阵亡后,决心重振中国海军,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一直是海军部的领袖级人物。本书第三回出场,时任海军部部长,后由于军阀倾轧,逐渐淡出海军,不过仍然返回家乡福建,协助后生们治理地方,雪甲午耻。
程璧光(1861—1918):字恒启,广东人,“甲午五老”之一。甲午战争时任广丙号巡洋舰管带,参战负伤。本书第八回出场,时任海军司令,后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中途遇刺,壮志未酬。
刘冠雄(1861—1927):字子英,“甲午五老”之一,第十一回提到,早年曾留学于英国,甲午海战时,任靖远号大副,在民国时期,位居海军部前列,曾任海军部部长,竭力辅佐袁世凯,后于1923年赋闲,1927年逝世。
李鼎新(1862—1930):字成梅,“甲午五老”之一,第十一回提到,为刘冠雄同窗,早年留学英国。甲午海战时,任旗舰定远号副管驾,战后被暂行革职。光绪末年恢复职位,任海圻号管带,后位列海军部前列,曾任海军部部长,后为海军部高级顾问,为人圆滑。1930年病逝于上海。
蓝建枢(1854—?):字季北,“甲午五老”之末,第十一回提到,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甲午战争任炮舰镇中号管带,未参加黄海海战。日军进攻威海卫基地,镇中号被日军俘获,蓝建枢由此革职,后又重新被启用,民国后,曾担任海军总司令,1921年辞职,卒年不详。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曾于1888年入海军服役,甲午战争,任广甲巡洋舰二管轮,战斗中坠海。甲午后脱离海军,入北洋军,民国初期任副总统、总统。
林葆怿(1863—1930):字悦卿,光绪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曾参加甲午海战。第十一回出场,时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程璧光死后,意图升官发财,并排挤舰队中的广东人,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黯然下野,最后于1930年病逝。林葆怿另有一弟林葆纶,也在海军部任职。
汤廷光(1865—1933):字朗亭,广东人,毕业于黄埔水师学堂。甲午战争,在定远舰上担任军官。第十四回出场,时任海圻号舰长,林葆怿出走之后,曾短暂的担任护法军海军部长,但一年后被架空。后于1933年病逝。
杜锡珪(1874—1933):字慎丞,福建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第三十回出场,时任海军司令,后来杜锡珪投靠直系吴佩孚,甚至坐到了国务院代行总理的位置。杜锡珪和投靠皖系的林建章势不两立,几乎造成海军分裂和内战。后来由于吴佩孚失败,对手林建章投靠张作霖,心灰意冷,由此下野,直至去世。
林建章(1874—1940):字增荣,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第三十八回出场,时任海军部部长。林建章和杜锡珪死不对眼,所以先投靠段祺瑞,后投靠张作霖。可击败杜锡珪之后,张作霖仅仅把他当个牌位挂起来,担任海军总司令公署顾问。抗战开始后,日本邀请他出山,林建章誓死不从,最后忧郁而终。
中央系——以福建人为主,又称闽系,是民国海军的正统力量,主要学习英国海军,崇尚大舰巨炮、绅士风度和传统的海军信条,辖下有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练习舰队。
陈世英(1883—1945):字季良,在庙街事件后干脆改名陈季良,英勇善战,以雪甲午耻为己任。第一回出场,时任庙街特遣支队司令。后期担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中央海军的核心人物,率部血战江阴,身负重伤,于1945年逝世。
杨树庄(1882—1934):字幼京,冰心的表侄,为人很现实,是闽系海军的第一任首领,首创了海军盘踞地方的先河。第十回出场,时任萨镇冰的副官,后成为海军元老杜锡珪的手下干将,率领麾下练习舰队盘踞福建老家,任海军司令。归附革命军后,被蒋介石所排挤,远离海军,于1934年病逝。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中央海军后期的核心人物,海军部长,为人很轴,恪守教条,被人称为“清正廉”(就不“明”)。第十回出场,时任萨镇冰的随从,后一步步升任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司令、海军部长。抗战开始,构筑江阴封锁线,不惜拼上海军全部的家底,也要血甲午耻。抗战结束后,被蒋介石排挤,后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海军的建设贡献力量。最后于1969年去世。
方莹(1889—1965):字琇若,甲午之耻方伯谦的侄子,一直都希望告诉世人:我们方家不是只有方伯谦。第十回出场,时任萨镇冰的随从。能力虽强,由于家族原因,经常受到同僚的白眼,抗日时期表现英勇,从此为家族正名。抗战后,受到蒋介石排挤,后随陈绍宽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海军贡献力量。
杨敬修(1874—1950):字己三,中央海军早期的重要人物,杜锡珪的“三杨开泰”之一。第三十回出场,时任练习舰队司令。后来转入幕后,淡出海军,1950年病故。
杨砥中(? —1926):中央海军早期的著名人物,杜锡珪的“三杨开泰”之一。第三十一回出场,时任海军陆战队司令,时人评价其为“鹰视狼顾”,和杨树庄死不对眼,在统一福建老家的过程中横征暴敛,最后让林建章抓住借口,将其刺杀,并借此挑拨闽系海军内部的关系。
李世甲(1894—1970):字凯涛,中央海军的著名将领,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第三十三回出场,当时是闽系海军的后起人才。后来李世甲常驻闽厦,曾联络建造宁海号巡洋舰。抗战期间,率部坚守炮台,击沉日舰箬竹号。后被蒋介石排挤,随陈绍宽留在大陆,为新中国的海军贡献力量。
高宪申(1888—1948):中央海军的重要将领,第三十四回出场,时任永绩号舰长。后随中央海军东征西讨,抗战开始时担任第一舰队旗舰平海号舰长,江阴海战身负重伤,1948年旧伤复发去世。
曾以鼎(1892—1957):中央海军的重要将领,福建人,早年毕业于烟台水师学堂。第三十八回出场,当时是林建章的心腹和谋臣。后来,陈绍宽又将其提拔为第二舰队司令,在江阴、武汉等地和日军反复恶战。抗战结束后,被蒋介石排挤,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海军贡献力量,1957年去世。
萨师俊(1896—1938):中央海军将领,福建人,早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叔公是萨镇冰。第四十四回出场,时任海军上尉。后来,萨师俊担任中山舰的末任舰长,和日军在湖北金口恶战,最终阵亡。
曾国晟(1899—1979):字拱北,海军布雷名将,福建人,早年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第四十五回出场,时任陈绍宽的副官。后来,曾国晟在抗战开始后,研制水雷偷袭出云号,震惊敌胆,后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布雷名将。抗战结束后,和共产党联系密切,最终率部起义,加入人民海军行列。1979年病逝。
陈训泳(1886—1944):字道培,福建人,中央海军名将,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第五十三回出场,时任练习舰队司令,后担任海军部参谋长,参加江阴海战、武汉会战等等。因积劳成疾,1944年病逝。
萨福畴(1891—1943):字鹤孙,福建人,和萨镇冰沾亲,早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堂。第八十九回提及,1941年投降日本,任汪伪政府海军部次长,是四大海军汉奸之一。1943年在珠江遭到国军水雷袭击,坐舰沉没,本人被活捉,后被枪决。
东北系——以沈鸿烈等三人为首,集合了留日学习海军的同学,以及不受中央海军重视的人才,组成“亲爱集团”,投靠张作霖父子,组成东北海军(后改编为第三舰队),东北易帜后盘踞青岛。训练风格仿照日本,以实用为先。可惜由于人多心不齐,所以屡次出现内讧、分裂,连三巨头的命运,也不尽相同。海军汉奸是四大系里最多的。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东北海军的灵魂人物,为人狡猾如狐,号称“智多星”。第三回出场,时任海军部参事,沈鸿烈早期依靠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在海军中称霸一时,后任青岛市市长,治理有方。抗战开始后,自沉舰船,率部在山东和日军战至1941年,撤回重庆。后病逝于台湾。
凌霄(1884—1946):字壮华,东北海军的核心人物之一。第三回出场,时任海军部参事,后随沈鸿烈建立东北海军,为人骁勇善战,比较毛躁,经常自以为是,后和沈鸿烈内讧,被逐出东北海军。之后加入汪伪政权,任海军部部长,成为海军四大汉奸的首位,抗战结束后,以汉奸罪被枪毙。
谢刚哲(1885—1941):字樨训,东北海军的核心人物之一,第三回出场,时任海军部参事。后随沈鸿烈建立东北海军,执行力强,和沈鸿烈配合颇好,后继任东北海军(第三舰队)司令。抗战开始后,率部增援武汉,马当要塞战败后,气得口吐鲜血,不久病亡。
方念祖(? —1937):广东人,“亲爱集团”成员之一,东北海军将领。第五十四回出场,时任镇海号舰长。后跟随凌霄发动崂山事变,扣押沈鸿烈。沈鸿烈虽然没处置他,但方念祖已如惊弓之鸟,后跟随陈精文、唐静海率三大舰(海圻、海琛、肇和)出逃广东。海圻、海琛归属中央海军后,方念祖留任广东海军,担任肇和号舰长。1937年9月14日,方念祖率肇和号迎战日舰夕张号,由于在后退中,肇和号被击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裁定其临阵脱逃,将其枪毙。
尹祚乾(1887—1964):字健庵,湖南人,“亲爱集团”成员之一,东北海军将领,海军四大汉奸之一。第五十五回出场,时任江防舰队参谋长,后投靠日本,担任伪满海军中将、汪伪政权海军中将,抗战胜利后,隐姓埋名去了台湾。1964年病逝。
姜炎钟(? —1945):后改名姜西园,辽宁人,“亲爱集团”成员之一,东北海军将领,海军四大汉奸之一。第六十一回出场,时任东北海军舰队的中校参谋。姜炎钟借着平定崂山事变,想取代沈鸿烈,结果失败,带着关继周等人,率三大舰叛逃到广东陈济棠手下。后又被陈济棠免职。1940年投靠汪伪政权,任海军中将。1945年8月16日,被戴笠诱捕枪决。
广东系——以甲午战前组建的广东水师为基础,民国时期形成广东海军(后期改编为第四舰队),但由于甲午战争损失惨重(绝对主力广甲、广乙、广丙战沉),再加上属于地方舰队,游离于中央海军体系之外,所以一直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直到陈策掌权后,才稍稍有所改观。抗战开始后,竟然成功守卫虎门一年半(中央海军守江阴不过三个月),震惊世人。
陈策(1893—1949):字筹硕,民国时期广东海军的灵魂人物。第九回出场,时任广东海军的中级军官,后由孙中山提拔,成为广东海军的灵魂,为人情绪化,但智勇双全,艰难经营广东海军,抗战时坚守广州,重伤截肢,后又赴香港,救出英国官兵数十人,被英女王授予爵士衔。后于1945年8月31日,病逝于广州。
冯肇宪(1895—1922):广东海军的早期将领,和陈策关系很好。第二十四回出场,时任永丰号舰长,追随孙中山革命,但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徐亨(1912—2009):广东海军将领,杰出运动员,陈策后期的副官。第六十六回出场,时任陈策的副官,跟随陈策东征西讨,并协助陈策在香港救出英国官兵数十人,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衔。后期,徐亨成为台湾体育界知名人士,并担任过国际奥委会委员。
电雷系——蒋介石名义上统一全国后,深感三支海军难以控制,特别授意欧阳格组建电雷学校,建立一支嫡系海军,以抗衡其他三家。电雷学校建立伊始,理念就是在长江中,以鱼雷艇、水雷等小武器,来偷袭日本舰队,所以颇不入海军部长陈绍宽的法眼,两家经常互相贬低。但平心而论,虽没有像样的战舰,电雷系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也不错,而且电雷系是四家海军里,唯一经过抗战,主力仍存的。
欧阳格(1895—1940),电雷学校的灵魂人物,早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后跟随孙中山革命。第十六回出场,是蒋介石的心腹,作战勇敢,有点飞扬跋扈。中央海军归附后,欧阳格和陈绍宽死不对眼,所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组建电雷学校。抗战中作战勇敢,曾偷袭出云号,威震敌胆。但可惜大局观比较弱,不免牢狱之灾。后蒋介石怕其泄露中山舰事件,抓其一朝之错,将其杀害。
林遵(1905—1979):林则徐侄孙,电雷学校的后起之秀,曾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第八十四回出场,时任布雷队大队长。抗战结束后,曾率军舰巡视南沙、西沙群岛,后升任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后率部起义。1955年授衔解放军少将,197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