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党的领导核心实践与思想理论支撑领导核心学
建立领导核心学,不仅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党作为领导核心的实践过程与思想理论,为建立领导核心学提供了全面的、广阔的基础。
(一)党的领导核心奋斗历程为其提供实践基础
领导核心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得到大力继承和弘扬。从时间上看,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从实践上看,它体现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各级组织的建设,包括从中央领导集体到基层党委、党支部的建设;从范围上看,它广泛应用于大小机关、学校、部队、城市、社区、企业和农村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团体中;从效果上看,它成为成功领导的必由之路和实现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各项任务目标的关键。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领导核心演进的历史。党的奋斗历程,就是领导核心在实际斗争中形成、运行、变化和发展壮大的历程;党的建设过程,就是领导核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地区范围领导核心到全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成长过程。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和日益兴旺,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力度更加增强、建设水平更加提高,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核心同时也更加成熟,领导能力更加增强,领导水平更加提高,领导方式更加完善,领导成效更加显著,核心作用更加有力,夙夜为公地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他们在不同时期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42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光辉实践和宝贵经验,都成为领导核心学深厚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党的领导核心实践经验为其提供认识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1921年成立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执政,再到1978年领导改革开放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呢?这是因为,“我们这个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革命纪律的先进部队。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同时,“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
同时,党积累了关于领导核心的丰富经验。多年来,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把领导核心思想运用得出神入化。从中央的领导到地方的领导,从高层领导到基层领导,无论是对党内的领导还是对社会的领导,也无论是对部门的领导或是对单位的领导,都通过锻造领导核心性质,使自身成为领导核心,进而唤起千百万工农群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领导亿万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并以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成功实践,既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之创造了宝贵的政治财富和思想财富。对此,系统地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从中寻找出把党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内在规律,既能够用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也能够为建立领导核心学提供思想认识基础。
(三)党关于领导核心的思想为其提供理论基础
党关于领导核心的思想,为建立领导核心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19世纪中叶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先后一代接一代地带领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多次循环往复,发现了领导核心现象,分析了领导核心结构,总结了领导核心模式,积累了领导核心经验,认识了领导核心规律,创造了领导核心方法,掌握了领导核心艺术,组合了领导核心优势,概括了领导核心范畴,建立了领导核心思想,开展了领导核心建设,指导了领导核心运行,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强化了领导核心功能,确定了领导核心目标,巩固了领导核心地位,形成了领导核44心文化,传递了领导核心智慧,发展了领导核心学说。
同时,我们党无论是在“争取成为”领导核心的阶段,还是在“实际成为”领导核心的阶段,乃至进入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阶段以来,都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历史需要珍惜,有许多理论需要概括,有许多遗产需要继承,有许多精神需要弘扬,有许多传统需要光大,因而十分需要建立能够将它们总结概括起来的领导核心学。并从中寻找出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内在规律,用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在今天,领导核心思想已成为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中。
这些因素,都为建立领导核心学创造了重要的实际条件和思想条件。
(四)党的领导核心学说内容为其提供学科基础
党的领导核心理论发展到今天,已具有了构成自身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内容之一,如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一样,形成了足以支撑领导核心学的思想理论框架。
首先,具备了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的心脏”“工人运动的核心”“中心和核心”“党的核心”“强有力的核心”等范畴基础上,列宁、斯大林提出了“核心”“基本核心”“领导核心”“领导工作的核心”等范畴。弗·梅林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提出了“领导中心”“领导重心”及相关范畴。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核心”概念基础上,提出了“领导核心问题”“领导核心思想”“领导核心作用”“坚强领导核心”“建立领导核心”“组成领导核心”“形成领导核心”“培养和选择领导核心”等思想论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提出一般领导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事业领导核心”“人民领导核心”“群众领导核心”“团体领导核心”“单位领导核心”“斗争领导核心”“工作领导核心”“各级领导核心”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领导核心的学说内容。
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领导核心理论。毛泽东同志深入分析了领导核心结构,提出了领导核心“三要素”的创新思想,指出领导核心是由“首要负责人—领导干部—积极分子”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也可以表述为“首要领导—领导成员—领导骨干”,或者为“核心首脑—核心骨干—核心成员”,或者为“首要核心—基本核心—群众核心”。毛泽东同志还明确提出:“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个条件的第九条中所说建立领导核心问题,我们应当应用到一切大小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和农村中去。”并由此产生了“一切大小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和农村”的“领导核心”,形成了贯穿各个方面的领导核心的一般形态。
此外,领导核心学具备了学科建设的思想基础。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列宁、斯大林在提出“领导核心”“领导结构”范畴的同时,提出了“领导规律”“基本领导规律”等与领导核心运行有关的理论。特别是对于今天领导核心问题面临的理论挑战,革命导师列宁似乎早有所料。他在1922年就提出了要建立“领导科学”“领袖学”的思想。列宁想通过建立“领袖学”,以解决高层领导核心问题;同时,他又具体分析研究了特定领导机构的人员结构、智力结构,并做了重要论述,以解决一般的、中低层的领导核心问题。
列宁之所以提出建立“领导科学”“领袖学”,是因为在当时,列宁要求“在俄国研究与传授”“系统地试行”“并且使它适应下来”的泰罗制,已为人们所熟悉;其创始人泰罗已经于1911年就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一著作。其中,泰罗提出的四项管理原则之一,就是:“使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列宁提出要建立“领导科学”“领袖学”,一方面是因为受这一思想环境的影响和启发,使列宁联想到把领导工作也“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正确处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关系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领袖学”,已同今天需要研究的“领导核心学”毫无二致。如果说存在差别,那就是“领袖学”当是研究高层领导核心问题的学科,“领导核心学”则是研究党的普遍的领导核心问题的学科。
领导核心学也具备了学科建设所需要的思想材料。经过一个半世纪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人们对领导核心的认识和思想材料的积累,已足以形成学科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围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目标任务,开展领导核心理论的系统研究,完全符合“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为把党锻造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系统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乃至建立领导核心科学,应当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之义,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切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