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工程分包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工程分包项目管理和工程劳务分包行业发展,对工程分包管理决策支持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工程方面则更少。在工程分包项目管理方面,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了承包商如何进行工程分包中的合同管理、分包商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分包安全管理、分包界面管理。在工程劳务分包发展方面,文献主要研究了如何促进劳务分包市场的发展和如何组建劳务分包企业。在宏观层面,目前的文献主要研究、分析了目前法律、法规所界定的违法分包等问题;微观层面,目前的文献主要研究了分包商选择问题和分包商激励等问题。
(一)涉及宏观层面的研究
1.宏观层面的研究现状——违法分包研究
工程分包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工程分包中所产生的违法分包较严重而且影响较大。一些文献对违法分包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文献主要集中研究了违法分包的界定(表现形式)、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以及违法分包的危害性等方面的内容。
关于违法分包的界定问题。目前的研究文献主要是根据现有的某一部或几部法律、法规对违法分包进行界定,但是这种界定几乎均是对法律、法规中关于违法分包规定内容的重述。
关于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问题。一些研究文献主要是通过对现有法律、法规中对违法分包的处罚规定进行重述并进行适当的延展。比如应凌云(2007)通过总结各法律、法规对违法分包的处罚规定后指出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合同被解除、合同无效、承担连带责任、承担主体用工责任、承担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造成重大事故承担刑事责任。
关于违法分包的危害。研究文献指出违法分包导致的危害主要体现为:影响工程质量、形成施工安全隐患、造成资金损失;扰乱建设秩序、拖欠农民工工资、形成商业贿赂。
2.宏观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分包管理中,应该说关于违法分包研究的文献相对是较多的。文献集中研究了违法分包的形式、法律后果和违法分包的危害。但是从宏观层面的分包决策支持体系建设来说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方面文献在对违法分包问题的研究深度上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对违法分包的研究主要是以某一部法律或法规为依据,指出违法分包的形式,并根据该法律或法规的精神指出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这样的研究忽略的基本事实是:在我国,关于违法分包界定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比如《建筑法》《招投标法》《建设质量管理条例》等,目前的研究文献均未对关于违法分包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分析、比较,没有回答以上法律、法规是否存在着不协整性、矛盾性和差异性等问题,同时,由于以上法律、法规的颁布时间较早,目前文献并没有分析以上法律、法规对目前工程分包发展指导的适应性问题。目前文献存在的这些问题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未对合法分包相关界定进行深入分析。换句话说,目前的研究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的,没有对法律、法规之间及其本身对分包规定的内容进行探讨。对工程分包活动起决策支持的就是法律、法规本身,有必要探讨它们自身关于分包规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违法分包活动大量的存在,而且由此产生很多的工程腐败、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如何从制度上解决违法分包问题尚少有文献涉及。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分析,给出解决违法分包的制度体系措施。
(二)涉及微观层面的研究
涉及工程分包决策支持体系的研究中,目前的文献对工程分包管理具体支持性理论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是对分包商选择问题和分包商激励等问题的研究;尚未收集到研究企业层面上指导企业进行分包决策的理论相关文献资料。
1.企业层面指导分包决策的理论研究
关于企业层面指导工程分包决策的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尚未收集到。企业层面进行工程分包决策时可能需要回到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工程分包活动”“什么条件下进行分包活动”以及“分包决策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分包决策支持体系时应该探讨并建立起能够回答以上问题的企业工程分包理论指导企业工程分包决策。
2.工程分包管理具体支持性理论研究——分包商选择问题研究
(1)关于分包商选择的研究现状
工程分包管理中,分包商选择是工程分包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对分包商选择的研究主要为分包商选择的指标、分包商选择的方法等方面。
分包商选择指标方面。占松涛(2008)认为劳务分包选择时,选择指标包括:报价、资信、履约能力和业绩。于铭(2008)认为承包商选择分包商时应考察分包商的资质、注册资本、财务状况、人员配备、资金筹措能力、设备情况、施工经历和施工成本。厉慧(2007)认为分包商选择时应:检查法人资格、企业营业执照、市场准入资格;从事类似项目的经验、项目实际完成绩效、信誉;财务状况、基础设备情况和管理人员素质。
分包商的选择方法研究方面,占松涛(2008)认为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选择。
(2)分包商选择尚需研究的问题
分包商的选择问题至少应涉及分包商选择的流程(过程)、选择模型和分包商后评价(选择后评价)等问题。目前的文献仅研究了分包商选择模型中的选择指标问题;研究文献没有对分包商选择的流程(过程)、分包商后评价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文献中关于分包商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选择性,而实际上分包商选择时应该会根据分包的具体情况选择分包商评价方法。因此,关于分包商的选择中,还需要对分包商的选择流程、选择模型和分包商后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分包商选择流程部分须研究建立分包商选择的一般程序;选择模型部分,应该研究建立适用于一般性的模型,同时应该分析给出选择模型的多种评价方法;后评价部分应研究建立承包商的满意度评价模型和方法。
3.工程分包管理具体支持性理论研究——分包商激励问题研究
(1)分包商激励研究现状
对于分包商的激励问题,目前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辛若朋(2007)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总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应用博弈论的观点,结合管理理论分析认为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利益的博弈关系,并论证了总承包商对分包商进行激励的重要性。
(2)分包商激励尚需研究的问题
承包商对分包商进行激励时,双方的关系也应是一种博弈关系。目前的文献并没有研究承包商如何利用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博弈关系建立起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激励模型,从而为承包商设计激励强度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关于分包商的激励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博弈激励模型,同时,在模型建立时考虑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博弈关系。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就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国外关于专门针对工程分包决策支持体系的研究资料较少。同时,从研究的内容看来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研究,对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少。
在宏观层面上,国外主要是以《FIDIC合同条款》为工程分包决策指导依据。国外的工程分包决策宏观指导体系是根据合同条件(比如施工合同条件、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等)来设立的,将分包的管理列于各类合同条件的相关条款中。关于分包、违法分包的界定条款很少。关于分包的规定主要是界定分包商不得再分包、不得转包、分包需得到工程师认可等,各条款中对分包的界定术语基本一致。与《FIDIC合同条款》中对分包管理的规定比较起来,我国关于工程分包管理宏观决策体系中的内容体系庞杂、笼统;各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尽一致。另外,在对违法分包的处理上,我国的法规、法规体系内容与《FIDIC合同条款》的合同条件内容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违法分包的处理上,《FIDIC合同条款》的合同条件中均规定分包商的所有问题都应看作是承包商的问题,而我国的规定为:承包商承担连带责任。《FIDIC合同条款》中是根据不同合同类型列出分包管理条款,而我国关于分包管理的条款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均有,而且同一法律法规中关于分包管理的规定分散于法律、法规中的不同条款。在我国对工程分包管理约束法律、法规多而散的现实情况下有必要分析、研究各法律、法规本身及其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微观层面上,研究文献主要从战略层面和项目管理层面对工程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的研究资料看来,实施分包战略有利于承包商和分包商的成长和竞争力培养。比如,Pooran Wynarczyk和Robert Watson通过对英国的工程分包商进行调查后发现,工程分包商与承包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维持其企业可持续的增长。Bruce R. Lyons和Susan Bailey研究发现,中小型分包商如果能够具有某种专长就能取得成功;同时也指出中小型分包商与承包商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信任和缺乏沟通等问题。项目管理层面,Dean Tjosvold等人研究了亚洲地区建筑业中分包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管理冲突问题;Fukunari Kimura对日本的分包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成为分包商的可能性是与企业的规模、产品外销量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成负相关关系;Jessica K.研究了境外项目资源分包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
从国外的研究资料看出,关于如何规范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分包决策体系资料很少,同时在微观层面关于工程分包决策、分包商选择、后评价以及激励等资料也少见。
三 拟研究的问题
结合目前对分包管理研究的现状,本书拟就如下问题进行研究。
(一)工程分包管理的理论支持体系
目前的研究文献对分包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的结果,在分析分包现象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本书拟研究指导承包企业分包决策的理论依据。
(二)承包商分包决策与分包商选择
目前的研究文献对分包管理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是分包管理的内容基本都集中于决定分包之后的管理,没有对承包商决定是否分包的问题进行研究,即没有研究承包商的分包决策问题。本书将研究承包商分包决策的一般模型、分包决策过程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包商选择流程、分包商选择指标、选择方法,并通过调研获取案例应用于分包商选择模型和方法;建立承包商满意度评价模型。
(三)工程分包合同中的工期激励模型构建
目前的研究文献指出了分包合同激励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如何激励的问题,本文试图建立确定分包合同激励强度的各类工期激励模型。
(四)工程分包的法律约束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
目前工程分包管理的法律约束存在模糊性、矛盾性和差异性等问题,本文希望对工程分包和违法分包界定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统一、规范。
(五)违法分包的治理
目前的研究指出了违法分包的危害,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分包的治理问题,需要从制度上提出解决违法分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