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头部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认识头部按摩
一、什么是头部按摩
头部按摩是运用一定的按摩手法或按摩工具在头面、颈项特定的部位或者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舒筋健骨、消除疲劳、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头部按摩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治疗方法,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及历代医学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及医疗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验证、总结创立的一门独特的治疗方法。头部按摩疗法是中华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是按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头部按摩的重要性
中医学认为,头是“清净之府”,五脏六腑精华之血、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又容易被邪气所侵袭,当人感受各种内外邪之后,或是当完成紧张工作之余,都可能会出现头痛、疲乏、失眠、嗜睡等诸多症状。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头部的锻炼,而头部按摩即为对头进行保健的良好方法。
头部按摩又称头部推拿,是按摩者运用一定的推拿按摩手法,作用于患者的头部、面部及颈部的穴位及特定部位上,以增强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节脏腑的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疏经通络等作用。头部按摩治疗疾病是通过头部的腧穴来影响经络,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经络通过接受来自体表的刺激,传导至有关的脏腑,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及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阳明经行于颈,太阳经行于项,少阳经行于两侧。
头为精明之府,是精神所居之处,中藏脑髓,而脑为元神之府。同时五官又居于头面,根据中医脏象学说,内在的五脏各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相连,而五官九窍则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而且五官九窍通过十二经脉,与人体脏腑、气血密切相系,如《灵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头面五官通过经络,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头面颈项部的按摩,可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人体代谢,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从具体穴位来看,头部按摩不仅可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还能够各显所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例如揉攒竹、按睛明、按揉四白、刮眼眶、揉太阳等可以明目、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劳,用于防治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眼部疾患;推前额、捏眉心、拿风池、按揉百会、拿五经、扫散少阳等可以散风寒、通经络、清神志、止头痛,用于防治头痛、高血压、失眠等疾病。此外,头部按摩有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按摩还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对益智健脑、增强记忆、缓解疲劳、消除紧张和焦虑均可起到一定作用,从而使大脑重新获得充足的精力。
三、头部按摩的功效
一般当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不适时,只需采用适当的手法按一下头部的某个穴位,不适症状便能得到缓解。头部按摩能够改善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
(一)按摩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在正常状况下,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功能正常。但是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年老体衰、碰撞挤压、内外寒邪凝滞血脉等,使血液循环缓慢,瘀血停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头部按摩之所以能够有疗效,是由于头部分布了丰富的经络和穴位,并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所以内脏病变可以在头面部特定区域反映出来。同样,刺激头面部相应的穴位或区域可以达到治疗内脏病症的目的。通过头面部按摩,可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使机体局部的瘀血得以消散,寒邪得以去除,进而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二)按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一种能力。在人体免疫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相反,体质好、免疫力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就相对强一些。按摩之所以能够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主要是它可以通过按压人体的特定穴位,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例如,按摩头部的上星、百会、玉枕等穴位,可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的作用。
(三)按摩能调节机体的神经系统
我们知道,神经是联络人体各部位、各个组织器官的一种组织,它主宰着人体的一切正常活动,也影响着各部位、各器官的功能活动。神经功能失调、兴奋增加或抑制增加等,都可导致神经系统失衡,而使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个器官的功能产生紊乱而致病,例如挛缩、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疼痛、动作失灵等,均为神经功能失调的病症。
按摩疗法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它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它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反射作用,以此调节神经功能并产生各种应答性反应,进而维持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对头痛、失眠的患者,在其相应的部位及穴位进行按摩,失眠症状就可以改善或消失而恢复正常的睡眠。
四、头部按摩的特点
头部按摩是一种自然疗法,主要通过对人体功能的调节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头部按摩有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是头部按摩的最大优点。这一疗法无需打针吃药,只要手法得当,就无创伤性,无不良反应,有病治病,无病可强身,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头部按摩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如头痛、牙痛等,往往只需按摩一次,就可手到病除。至于许多慢性疑难杂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只要有恒心坚持按摩,也多有良效。
(二)经济实用,简便直观
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地区的医疗条件尚不完善,甚至缺医少药。因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学会头部按摩,时常就可以节约医疗开支,节省出许多宝贵时间,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自然疗法。
头部按摩无需任何药物和医疗器械,也不讲究诊治场所。每日利用空余时间,按照书上所提供的处方,自我按摩或相互按摩30分钟,就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按摩的同时,还可以看书、看电视、谈话等。头部按摩应当说是更简单、更直观、更易行的疗法,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替代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三)作用部位重要,疗效奇特
大脑是人体各项活动的司令部,大脑皮质是多项活动的高级中枢。其以细胞为基本功能单位的电活动在头皮有较明确的定位投影规律。头部经络、穴位分布密集,有8条经脉循行于头面部,分布的经穴也有60多个,可见头部与全身关系极为密切。按摩刺激头部穴位可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治疗作用部位明确,是对多种脑源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同时也可直接治疗多种头面五官的常见病症。
头部按摩疗法不仅具有易学、易掌握、易操作和见效快的优点,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头部按摩疗效奇特,是一种无针、无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物理疗法,一种标本兼治的全身治疗方法,特别对一些慢性病症和痛证的治疗,更能够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五、头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头部按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是由于头部分布了丰富的经络和穴位,头部是中枢神经系统所在地。头部按摩穴位的选取,可以根据经络、神经功能等来决定。
(一)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全身,将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在正常情况下,经络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在疾病情况下,则抗御病邪、反映全身或局部证候;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头部按摩治疗疾病是通过头部的腧穴影响经络,经络接受来自体表的刺激,传导至有关的脏腑,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
(二)神经功能
在头穴各大流派当中,焦氏头穴是根据神经系统功能原理来确定头穴按摩刺激区的。焦氏将这些头穴刺激区称为运动区、感觉区、运用区、言语区等,认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对应头皮区即是头穴刺激区,可相应治疗由该部大脑皮质受损所导致的病症。如运动区对应于中央前回,是对侧肢体的运动中枢,可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由大脑中动脉出血或缺血所致者;感觉区对应于中央后回,是对侧肢体的感觉中枢,可用以治疗肢体感觉异常等。
根据神经生理学原理,中枢性瘫痪的产生不仅与产生定位症状的大脑皮质功能区有关,还与不出现定位症状的皮质受损区(例如额上、中、下回的前部,颞上、中、下回的后部)有关。所以,有学者主张头穴按摩时,不仅要按摩运动区、感觉区等,还必须配合额、顶、颞部的非功能定位对应的头皮区。如在按摩头穴的同时,嘱患者进行相应的肢体活动和言语训练等,可以使各种传入的神经冲动不断到达大脑皮质,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的敏感性,以利于神经功能的不断恢复及巩固。
(三)全息医学
全息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新分支,其基本原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全息元概念的确立。全息元是指人类的形态生理、精神心理上有独特功能或特性,并具体有整体信息的部分,如一个耳朵、一个舌、一只手、一只脚、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头皮、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意志、一种思维、一种气质、一种能力、一种表象、一种联想、一种知觉、一种记忆、一种意志等。一个躯体全息元既有整体赋予的某一特有形态生理功能的特性,又在其内部各穴区具有表现整体各部分形态和生理全息信息时间和空间变化与差别的特性,比如头部具有整体赋予的思维、视觉、听觉等特性,同时头部有数十个穴位可以反映人体各器官部位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与差别的整体信息。由上可知,全息医学中的全息元是一个强调其上存有整体全部信息的概念,这里强调的主要是人体的某一局部中所包含的整个人体的影像,也就是整体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强调人体的某一局部的具体形态。
颜面位于人体的最上部,是自古至今中医诊病望诊的重要部分。鼻子居于面部的最高处,古代医家也早已运用了鼻与全身的全息相关以诊治疾病,自古望面而知全身的全息诊断中鼻诊居于重要地位。眼,素有“心灵之窗”的评论,可以传神传情以传递心灵的信息,同时也早为历代医家用以诊治全身疾病的全息元。舌为人类语言交流以显示人类高居于动物界之上的重要器官之一,早已被先贤看作一个蜷卧在口腔中的胎儿,东汉的张仲景就提出“舌胎”一词,至今已成为所有中医以舌上脏腑分部望诊的基本诊断方法,将一个完整的舌分为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以明辨五脏疾病的变化,这里明显地展示了舌与五脏的全息关系。就连小小的人中沟,古人也发现“内应脾胃,下应膀胱子户”。全息“碎片”中无论古人今人均可在其上面看到整个人体的影像。由上述可见,人体的头部是包含整体信息最为集中的部位,是全息医学乃至所有医学研究的重点。这种全息信息关系为头部按摩防病治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现代研究
现代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按摩的确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大量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证明,按摩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按摩通过刺激头面部及头面部穴位,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按摩能够改善皮肤及某些组织供氧状态,头面部按摩之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旺盛,增加了皮肤对氧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能够改善面部皮肤的自然条件。按摩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促进表皮新生细胞的生长和衰老细胞的脱落,使面部皮肤保持较强的活力,进而延缓衰老。按摩能够使面部皮肤光泽而富有弹性,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极其丰富,面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之后,使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自然光泽倍增。按摩通过对经络穴位及头面部皮肤刺激,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节大脑功能,益智强身、健脑的目的。五脏六腑深居体内,其经络气血皆上注于面,使头面部得到充足的津液、气血的濡养。反之,通过头面部按摩,刺激脏腑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能够改善脏腑的功能,自然身强体健、耳聪目明,达到皮肤与脏腑功能俱佳,容貌与气质皆美的目的。头面部按摩能够调整体内各腺体分泌功能,从而使皮肤湿润、光洁、白嫩、红润而富有弹性,面部充满青春的活力,更具感人的魅力。
六、头部按摩的施术要领
(一)按摩要有顺序
头部按摩一般以从头顶到四周、从头前到头后、从中间到两侧为序(图1-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的路线应当顺着皮肤、经络、血管的走向,方可促进血液循环;如果与经络、皮肤、血流方向相反,则阻塞血液循环的畅通,不仅不能够使容光焕发,反而会使皮肤变得粗糙。
图1-1 头部按摩顺序
(二)按摩要注意时间
一般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早晨按摩应当在洗脸后进行,可以避免将皮肤表面的灰尘揉入皮肤。为了防止直接刺激皮肤,可以涂以少量的护肤乳,以保护皮肤,减少摩擦,便于操作。早起按摩,手法必须缓慢轻柔,给头肌、血管和经络以轻微的刺激,从而使皮肤充满活力。晚上推拿以10时左右为最佳,因为此时正是皮肤新陈代谢最旺盛之时。晚上按摩,手法应当稍重,推拿的范围可广,给头肌以较强的刺激,使松弛下来的皮肤能兴奋、紧张,以面部发热为宜。平时头昏眼花时可以随时操作,手法要灵活掌握。
(三)要掌握按摩的手法力度
按摩力度的大小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按摩力度太小,达不到有痛感的最小刺激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引起适当的反应。按摩力度过大,方法不当,会造成强烈的疼痛和肌肉损伤、神经紧张,也可能引起自抑作用或神经麻木,使得按摩所产生的神经传输讯号变成无法改变病理反应所发出的紊乱传输讯号,甚至还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在进行头部按摩时,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地尝试,以给人又安全、又舒适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口唇周围手法需轻,尤其青少年和女性,若刺激量过大,会使汗毛旺盛,毛孔扩张,灰尘积存,伤及皮肤。尤其要注意后头项部不可重按或强扳,小儿囟门未闭不可触碰,否则会有生命风险。
(四)按摩取穴要少而精
经络是一种立体的网络,贯通于全身,四通八达,因此取穴治疗疾病或是保健,一定要注意治病求本,取穴求精。只要能正确取1~2个穴位即可能疏通全身经络,因此按摩治病不在于取穴的多少,而重点在于能够掌握准确、有效的穴位。正确取穴的方法如下。
(1)自然标志法:自然标志法是最常用、最方便、最准确的取穴方法,是利用人体体表解剖学标志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各部骨节、肌肉形成的突起或凹陷,或毛发、五官、指(趾)甲、乳头、脐窝等相对固定的标志,例如在两眉之间取印堂穴、肚脐正中取神阙穴、鼻子尖端取素髂穴等。
②活动标志:指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人体活动而出现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曲池穴位于屈肘时肘横纹桡侧端,后溪穴位于握拳时掌横纹尺侧端等。
(2)手指比量法:将以被按摩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由于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一定比例,所以可以用被按摩者本人的手指来测量穴位,医者或根据被按摩者身材做出判断,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
①中指同身寸:这是手指比量法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中指弯屈时,中节内侧两端横纹之间距离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③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四指宽度为3寸,又称“一夫”。适用于下肢、腹部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3)骨度分寸法:这是我国古人经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科学的取穴方法,最早见于《灵枢·骨度》。骨度分寸法主要是以人体体表骨节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并且依此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取穴标准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以按照此标准测量。
(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交叉取“列缺”等。
在取穴时,可以结合使用以上方法,互相参照,以取准穴位,获得良好效果。
七、头部按摩的体位
体位指的是头部按摩治疗时患者或按摩者所取的姿势。在采用按摩治疗中,体位选择很重要。就一般而言,常见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端坐位
正坐,屈膝、屈髋各90°,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自然下垂或双手置于膝上(图1-2)。
图1-2 端坐位
(二)仰卧法
去枕或者低枕,面部朝上,平卧于床上,双下肢自然伸直或者自然屈曲。根据按摩需要可以随时调整上下肢的位置(图1-3)。
图1-3 仰卧法
(三)侧卧位
身体一侧在下;双腿自然屈曲,或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屈曲;下侧上肢屈肩、屈肘各90°,上侧上肢自然垂直,置于体侧或者撑于体前床面(图1-4)。
图1-4 侧卧位
(四)俯卧位
腹部向下,去枕,面部朝下,或头歪向一侧,双下肢自然伸直,上肢置于体侧或者屈肘置于面部下方,根据按摩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上下肢的位置(图1-5)。
图1-5 俯卧位
而从按摩者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站立和端坐两种体位:站立位的时候,自然站立,双脚左右分开或者双脚前后呈弓步站立。而端坐的时候,则需要采取正坐,屈膝、屈髋各90°,双脚分开与肩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