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实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代序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苗圩

(原载于《求是》2016年第17期)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工业未来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传承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更是破解制造业转型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务实举措。

一、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成本规模优势难掩质量、品牌、创新等方面的差距。国际品牌评估机构评选的全球品牌100强中,我国只占2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追求卓越、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却是共性因素。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务实创新、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是用“匠心”和“创新”不懈地提升质量与服务,既注重改进制造工艺、产品性能和管理服务,又强调持续创新和改善用户体验。工匠精神是对品牌与口碑的坚守,包含着对用户的诚信、对高品质的执着,以及对百年老店的孜孜追求。工匠精神还意味着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尊重契约精神,严守职业底线,严格执行工序标准。纵观世界两百多年的工业发展史,尽管传统的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但沉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统依旧贯穿于现代生产制造中,并从个体化的“工匠”行为演变为群体性的制造文化,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独具匠心”、“技进乎道”等成语典故,体现的正是匠人们卓绝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也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但一段时期内,由于过度追求规模效应和短期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品牌,传承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当前,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传统的低要素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减弱,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不断增强,部分行业同质竞争、产能过剩严重,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满足不了消费升级的需要,中高端购买力通过境外消费、海淘等形式持续外流。从全球看,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传统制造强国凭借技术、人才等优势在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高端领域抢占先机,发展中国家凭借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中低端领域激烈角逐,中国制造面临着先进制造与低成本制造的双向挤压。

中国制造要成功突围并迈上发展新台阶,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型人才,其中就包含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和高级技师。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必须秉承工匠精神,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深入挖掘,有效解决质量稳定性、精度保持性、消费安全性等问题,真正满足用户对品种多样化、品质高端化、生产定制化的需求,持续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让工匠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