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五首
东川人。开元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调新乡尉。诗一卷。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骊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前解】
一,是正写题,如云:“子欲别耶?”二,是题前添写一句,如云:“时且秋矣。”三,却趁便反先接题前添写之一句,如云:“秋且不堪。”四,方仍接正写题,如云:“乃又别乎?”质言之,只是如此四句,而其手法转接离即,妙至于此,真绝调也。
【后解】
五,言一年轻轻又便过也。六,言一日轻轻又便过也。如此轻轻一日,又轻轻一日;轻轻一年,又轻轻一年,岁不我与,转盼老至。然则特地之京,竟为何事?君子赠人以言,此“行乐蹉跎”之四字,无谓今日言之不早也。
题璇公山池
远公遁迹庐山岑,
开山幽居树林。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白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
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
惟余玄度得相寻。
【前解】
此借远公当璇公也。一,是从世间遁入山中。二,是从山中开出精舍。三,“色相”句,著“片石孤云”,妙!石亦不常,云亦不断,若问色相,色相如是。四,“禅心”句,着“清池白月”,妙!月亦不一,池亦不异,若问禅心,禅心如是。诚能是,则遁迹可,开山又可。设不然,则遁迹不应又开山,开山便是不遁迹也。[三,写山;四,写池。]
【后解】
“指挥如意”,写璇公动相也;“坐卧闲房”,写璇公静相也。七句“此”字,正指满房落花、绕床深草,言璇公面前,只许尔许,其外更无杂色人闯得一个入来,所以深表己之为一色人也。
寄綦毋三
新加大邑绶仍黄,
近与单车向洛阳。
顾盼一过丞相府,
风流三接令公香。
南川粳稻花侵县,
西岭云霞色满堂。
共道进贤蒙上赏,
看君几岁作台郎。
【前解】
题是寄綦毋三,诗却为綦毋三讽切朝堂,此一最奇章法也。看他一句“仍”字,二句“与”字,孰“仍”之,孰“与”之乎?若谓未承顾盼,则既已一过丞相府矣;若谓未著风流,则凡经三接令公香矣。如此人者,只疑让席相推,乃更单车外遣,真使旁人亦不胜惋惜者也。
【后解】
此又续写其洛阳新绩,以叹三之诚贤也。五,见其巡行阡陌,重者国本。六,见其鼓吹文章,进者国华。以如此人,顾曾不得辱一台郎,而久令之单车在外。“共道”妙,妙!“几岁”妙,妙!当时谁为丞相、谁为令公?有贤不进,而上赏虚叨,又何以自解哉!又何以自解哉!
宿莹公禅房闻梵
花宫仙梵远微微,
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
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着,
顿令心地欲皈依。
【前解】
只起句“远微微”三字实写,已下悉用揣测成文,奇绝,妙绝!犹言此何声耶?为是钟,为是漏?论此时月落城阴,即钟漏已歇。然则霜叶耶?抑天风耶?若在夜动,则或霜叶,今自晓闻,恐是天风。凡写三七二十一字,悉不写梵,而梵之妙谛已尽。[或试别拟,已更无着笔处,何也?梵固不可得而着笔也。]
【后解】
妙绝,妙绝!此天然是闻梵,天然不是闻歌。今后纵有妙笔再欲拟作,任是髯枯血竭,亦终作得闻歌,决作不出闻梵也。“萧条已入”,妙!便是过去法过去。“飒沓仍随”,妙!便是现在法无住。此为亲眼现见三世三心了不可得,又安能不生无所住心?
送司勋卢员外
流澌腊月下河阳,
草色新年发建章。
秦地立春传太史,
汉宫题柱忆仙郎。
归鸿欲度千门雪,
侍女新添五夜香。
早晚荐雄文似者,
故人今已赋长杨。
【前解】
前人如此解法,后人乃曾未到。看其手下只是一折一迭,纸上早是七曲八曲,真为名家之名笔也。〇一、二,“流澌下河阳”,是纪送别是腊月;“草色发建章”,是纪到京是新年。试思正此送别,如何斗接到京?此直是其笔体自来轻健,不关苦心吟哦所得也。三、四,“立春传太史”,是写员外京中欢喜;“题柱忆仙郎”,是写自己此地相思。试思才写欢喜,如何又斗写相思?此又是其笔体轻健所得。彼苦心吟哦者,固必无是事也。
【后解】
前解,送卢。后解,自托也。言明年归鸿叫雪之时,是君含香入殿之时,知己若复荐我,我敢俨然不让?又妙于虚虚用“文似”二字自赞,盖前解固已暗推员外为相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