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8章 《唐书纂要》——欧阳玄

欧阳玄,字元功,号圭斋,湖南浏阳人,是欧阳修后裔,元代文学家。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欧阳玄在元代后期文坛盟主地位的形成,政治地位和卓越的文才有关,当然,其学术背景也不容忽视,从政治地位和仕途经历来说,欧阳玄在汉人中可谓罕有其匹。元廷恢复科举,欧阳玄即中试,为进士第三名,即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后调太平路芜湖县尹。不久后,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从此,欧阳玄便开始了近40年的大都达官显宦的经历。

元代分民众为四等,南人居最末等,南士为官者颇受限制,但由科举出身者,大都仕至高官,欧阳玄之后的黄浯,也是南士而由科举出身,也曾官至侍讲学士,但官位如欧阳玄这般显赫的,却是后无来者。

欧阳玄被擢为翰林待制,始进入翰林,欧阳玄首入翰林即任待制,为一般人所不及,袁桷初入翰林不过任国史院检阅官,连擢两次,才得任待制。相比之下,欧阳玄之官运不可不谓隆盛,欧阳玄在朝为官近40年,历仕累朝,多蒙拔擢,由翰林待制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的从一品高官,在南人中,这样的仕途际遇实为罕见。

白莲教徒刘福通、杜遵道等率众以红巾或红旗为号的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全国,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的欧阳玄,以“湖广行省右丞致仕,赐玉带及钞一百锭,给全俸终其身”的荣誉结束了仕宦生活。欧阳玄面对红巾军遍地的情形,仍向元廷提出“献招捕之策千余言,凿凿可行,当时不能用”,从这一点来看,欧阳玄不单是一个文士,他还有很强的士大夫经世致用之心,竭力维护元朝廷的统治。

从欧阳玄的家庭来讲,他出身于一个典型的世代崇奉儒学的下层官员之家,祖籍庐陵,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是同乡,曾祖欧阳新在潭州做官时,爱好浏阳秀美风景,迁居浏阳马渡,后遂定居于浏阳。欧阳新学识渊雅,曾任岳麓书院讲书,被书院山长誉为:“昭文公经术行业,师表一方。”其祖父欧阳逢泰也是师表一方,父欧阳龙生也受理学熏陶很深,博通经史,欧阳玄的哥哥欧阳浩、欧阳贞孙、欧阳定孙也曾任过书院山长或学禄,而欧阳玄的母亲也非无学之人,她“读书能文,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玄八岁即能成诵”。从上可看出欧阳玄家族的学术传统和脉络,其深厚的理学传统和经史修养,对于欧阳玄学术思想的形成势必有决定性的影响。

故而,在欧阳玄治史习文的理念中,对程朱理学特别尊崇,他的文论也掺和着理学的思想。如,欧阳玄评价周敦颐:“子周子生乎有千余载之下,得孔、孟之绪言,著《太极图》《通书》,泄造化之蕴,发圣贤之秘,如指诸掌。故孔孟之后,首言性与天道者,周子一人焉。”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祖师,欧阳玄认为他打破了孔孟后道统断绝的局面,正是由于他才使日后二程、朱熹辈出,圣学大昌的局面出现,“得孔孟不传之绪,为百世道学之倡……二程,传周子之道者也”。

欧阳玄在《赵忠简公祠堂记》和《宋史》中反复表明这个观点,如其言:“临川王安石以新学误宋,致天下骚然,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救之,卒不胜其说。既而蔡京为相,宗王氏说,黜程氏学,宋遂大坏。”他在《宋史》中评价王安石新学:“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认为神宗信用王安石是“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显然欧阳玄继承其父的观点,并有所扩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