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入戏
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哭了数回……
第一回,皇帝要退耕还桑,下面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让军队的铁骑践踏百姓的稻苗,百姓的无奈无力,官员的无动于衷,最后戚将军把每个士兵都施以军法的动容;
第二回,水淹桑苗,海瑞出任淳安知县,斗志斗法,想要将何茂才和邓泌昌惩之以法;想要没收沈一石家财上缴国库;想要抓住严嵩、严世藩的贪墨证据,想要为百姓做很多事,却无能为力、改变不了,最终赴任兴国县的落寞;
第三回,胡宗宪的左右为难,他的心里虽然有着大明的百姓、江山社稷,但是却做任何事情却都要顾全大局。他知道毁堤淹田的真相;知道严嵩父子的贪墨……他没有说,他永远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至最后不能绞杀倭寇,毁其老巢,国库空虚,休病在家的遗憾。
第四回,吕芳的不得不走,“思危、思退、思辨”的吕芳永远都认得清形势,给自己一个体面,给他护着的人一条活路,尤其最后给冯保磕头的时候,让我知道谁都终将成为过去,即使是衣不如旧,人不如故。
第五回,杨金水的装疯,开始我也以为杨金水是装疯,从他回京的邋遢,之后的针扎火烧,面对皇帝的痴嗫疯癫,让我以为他是真的疯了,以至于逃出皇宫后,那种压抑痛哭呐喊,让我心酸。他坏开堤毁苗淹人,他好为了一个承诺给芸娘寻到好的归宿。我想起关于他的评价:是很坏的一个人,也是很好的一个人。
第六回,海瑞上《治安疏》的时候。他买了棺材,没有留活的退路,送走妻女,然悲情至此,先前的女儿惨死,后来的儿子夭折,妻子逝世。或许早在他走出南平的时侯,命运将他推向了另外的节点,尤其是最后嘉靖和他在牢里的对话,让我看到了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一种精神。
第七回,看到嘉靖赶走吕芳时,他那孩子般哭泣的表情,让我感同身受,有种天地虽大,我却始终孤身一人而已的悲凉。前期的嘉靖帝运筹帷幄,把财政和权术运用到极致,除了追求修道,最后他的那句“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半生的追逐,不过梦幻泡影,当他再次穿起龙袍,祖孙三人闲谈时,才知昨日事已成昨日事。
这部戏里太多人的一生,让我觉得遗憾缺角似乎是我们活着的一部分,总有一些不能完成的事,总有一些搁浅在心间的遗憾。一意玄修的嘉靖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妄想;一腔热血的海瑞掣肘于大明的时局……皇帝难做要勤勤恳恳,清官难做要两袖清风;贪官难做死亡边缘反复横跳。或许在故事的最后才知自己的偏执、坚持、欲念都要付出种种,拿一些你当时以为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去换,换到手里,却发现不一定就是想像中那么好,但是能怎么办呢?都这样做了,后悔是不是晚矣,只能一直走下去,走到这条路的终点。
不是所有错误都能够被弥补;不是所有伤害都能够被抚平;不是所有的缺失都能够被找回。时间是单向的箭头,我们只能往前走,无法回到上个节点,好与坏的评价有时显得单薄,有的人选择不让自己受委屈,有的人选择不让家人受委屈,有的人选择大势所趋;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我们都做着认为自己是对的事,却已经没有评论对与错本身的能力。所谓对错功过、几许事非,从来由不得我们,那些不过是后世对前人的论断而已,身在局中的我们只是参与者的身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