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天下醉红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2章 双喜临门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的秋天。

铜雀台落成了。

为了庆祝这一重要工事的完工,曹操广发诏贴。

邀请邺城的公卿大夫,各路驿使,文人墨客前来铜雀台参观游览,饮宴,吟诗作赋,召集天下文武人才在铜雀台前举行比武大会。曹操此举,意在向天下人昭告曹家在当今朝中的威严和隆宠。

宴会前一日,主薄司马懿尊曹丞相之意,去往诸位公子处告知,铜雀台大会赋文主题。

司马懿到子桓的府上,阿洛恭敬的请司马主簿上座,让侍女速速去通报子桓。

子桓与见过礼,司马大人说明来意。

子桓恭敬地说:“愿闻其详。”

司马大人走后,阿洛说,“司马主簿为人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在父亲府里任职以来,素来不与你来往,今日此举让人遐想。”

子桓的护卫走进来,躬身说道,“公子,司马主簿去往花满楼,应该是去寻四公子了。”

子桓说:“司马主簿一一去过其他兄弟的府邸,这一定是父亲的授意。”

阿洛说:“既然是父亲的授意,那要好好想想该如何作答?”

子桓沉思良久,说道:“筑高台乃历代帝王之举,此次铜雀台竣工宴会,父亲的心思恐怕是想看看当今天下人对曹家的看法。”

阿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父亲的心思如此。那明日所做的赋就要因地制宜了。

若宴会上来的朝中文臣武将多,就写一篇旨在劝进的;若来的少,就写一篇平谈无奇的。

这样虽然不能够尽情的展现你的文采,却可为你赢得众人心。

司马懿的车辇到了花满楼,侍从先一步去打听子建是否在里面,辗转找到子建时,子建正在与诸位美丽的婢子饮酒。

看见司马主簿进来,并没有准备起身行礼的意思。

司马主簿恭敬地行礼,说明了来意。

还未说完,子建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司马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司马主簿此番前来,莫不是担心我做不出赋来,丢了父亲的颜面?您这可是泄题。”

他站起身,举起杯盏,一饮而尽杯中的酒。走到司马主簿的近前,继续说道:“既然是登台做赋,要的是有感而发,若提前知道了,岂不是会因思虑过多,丢了本色。”

司马懿向子建行了礼道:“公子即如此说,那我就告退了。”

出了花满楼,司马懿甚是生气,自言自语道:“四公子如此恃才傲慢,怕是赢得了喝彩,失去了人心。”

……

夜里,阿洛几次醒来,见子桓一直坐在案前,时而凝神思考,时而专心的写着。远远地望过去,阿洛觉得子桓的身影是那么的孤单。

清晨,阿洛起身,见子桓已经穿戴整齐,坐在榻上。

阿洛问:“你竟一夜未眠,今天宴会可以吗?”

子桓笑着摸了摸阿洛的头,“没关系,今日宴会之后回来再睡。”

两个人一起用了早饭,吃完饭,阿洛没有像以往一样离去,而是坐在桌边。子桓看出了阿洛的异样,低声问:“怎么了?”

阿洛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秀好的香囊,黑色的缎面,金色的樱花,淡淡的药草香。

“送给你,我不在的时候,让它陪着你。”

子桓看着阿洛发鬓蓬松,睡颜娇憨,犹如一朵娇花。

子桓笑着,抬起手抚摸了一下阿洛的头。

“我会时时刻刻带在身上。”

……

金秋时节,菊花争相开放,曹操在铜雀台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文人墨客坐满一堂。

这时,侍女走到曹操近前,悄声耳语。

曹操得知献帝的车辇已经到了铜雀台下,对在座的幕僚、谋士说:“圣上已到,诸君与我去迎接圣驾。”

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曹家的嫡系势力。

有一部分大臣,他们是怀着匡扶汉室,天下一统的志向和愿望才成为曹府的幕僚。

而曹操帐下的谋士,聚集在曹家的有识之士,这些人的心中,无不怀着匡扶汉室、天下一统的志向和愿望。

侍女扶着献帝走下车辇,众人在曹操的带领下,纷纷跪下来高呼“万岁”!

场面十分壮观。

献帝说道:“众卿起来吧。”

众人却跪在地上没有人动。

曹操说:“大家起来吧。”众人随着曹操站起来。

曹操走上前,恭敬的说:“臣今日昭告四海,在铜雀台举行比武大会,射箭。还请陛下恩准,移步为比武大会开弓。”

侍女把一张弓拿到汉献帝的跟前。

献帝说:“朕整日待在深宫,骑射之事一向不通。丞相久经疆场,还望丞相能够代朕射这第一箭。”

曹操躬着身,恭敬地说:“君有命,臣不敢不受。”

他拿起献帝的弓,两脚站稳,看着远处的人型靶子,凝神,慢慢的拉开了弓,箭矢射出,正中人型靶子的胸口。

众人皆高呼“万岁”。

献帝高兴的说:“丞相为我汉室天下一统,长年南征北战,奔赴沙场,可谓是劳苦功高。今日,朕就将这把弓赐于丞相,助丞相在疆场所向披靡,逢战必胜。”

曹操走到献帝跟前,跪地行礼,恭敬的回答:“谢陛下。老臣愿为汉室天下一统鞠躬尽瘁。”

献帝笑着说:“好”。

献帝举杯,众人跟着一起举杯,献帝说:“今日,朕与丞相、诸位一起庆祝铜雀台的落成。愿汉室天下早日一统,与君共享盛世太平。”

众人纷纷跟着附和:“匡扶汉室,天下一统。”

献帝对曹操说:“曹家人才济济,兄弟几人,个个文武双全,箭术高超,今日就让朕开开眼界吧。”

曹操行礼。转身对众位宾客说道:“比武大会,射箭开始,可自由挑战。”

子桓领着邺城“文人集团”的王杰等几位宾客到铜雀台上参观、游览。

众人互相寒暄,称赞铜雀台真乃邺城内最具气势的建筑。

子桓站在铜雀台的一角,俯瞰邺城的大街小巷。

子健和子彰拿着杯盏,边说话边走过来。

子彰说道,“恭喜二哥。铜雀台可是值得歌颂的。”

子建笑道:“我随父亲南征归来后,可是大有长进,今日三哥可否与我比试比试箭法?”

子彰笑道:“有何不可。”

两人走到靶场,顺手拿起一支箭。

嗖一声,箭离弦,快若闪电的两箭,子建的一箭贯穿了人型靶子的胸口,子彰的一箭贯穿了人形靶子的咽喉。

众人都拍手喝彩。

子彰的嘴边露出一丝冷冷的笑意。

子建笑着说:“是我输了,还是哥哥的箭术高超。”

子桓走过来,对子建说:“今日铜雀台落成,邺城的文人雅士都在,不如我们登台作赋留作纪念。”

子建拿起一杯酒,笑着说:“我也有此意。”两个人对视良久,一起向台上走去。

子桓提起笔,不假思索的写下了昨晚已想好的赋,一篇读起来文采兼顾的平凡的赋。

此时子建一手拿酒,一手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做了一篇《登台赋》,还是第一个交卷的。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献帝看完后,大为赞赏。

曹操很高兴。因为几个孩子当中,子建的文才情怀与自己最为相像。

献帝问曹操:“丞相的小儿至今尚未封侯?”

曹操回答道:“是的,今年刚过完弱冠礼。”

献帝说:“男儿要先成家,再立业。上次朕已赐婚于子桓,这次朕就……”

献帝话未说完,子健已经跪在献帝的前面,说道,“请皇上为臣子赐婚。”

“哦?说说看,你看中了哪家的姑娘。”献帝对曹家小四的风流韵事早有耳闻,却不知道是哪家的千金让他如此留恋,便笑着问道。

“请皇上做主,将崔府的千金崔蓉儿赐予臣子。”子健说道。

“崔府的崔蓉儿?朕也听闻相国收了一个义女,才貌惊人,没想到你小子消息倒是灵通,既然你求了圣旨,那朕就做个媒人,将崔家门上千金赐予你,可好?”

丞相面色十分难看的看了一眼子健。

“谢陛下!”

“恰逢今日曹府为我汉室修建的铜雀台落成,我要再给主事之人一个封赏。”说完,主管的中常侍已经扯开嗓子喊道,“曹子桓、曹子彰、曹子建接旨。封曹子桓为五官中郎将。封曹子建为平原侯。封曹子彰为鄢陵侯。”

曹操跪地,恭敬地说:“陛下封赏小儿子桓,是因他建成铜雀台的功劳。

但是小儿子彰、子健尚没有功劳能证明他的真实的才能,所以不敢受?”

献帝听完,笑着说:“丞相所言极是,但是朕对丞相爱子的封赏不变,丞相认为他们有了可以纪录的功劳,就可以授任了。”

曹操带着子彰、子桓、子建一齐跪地,谢献帝的封赏。

一时间,众人纷纷议论。“曹府一门三子受封。这是天大的赏赐啊。”

众人皆认为,献帝封赏四公子,全是看在曹操对四公子的厚爱有加,可见曹操对四公子是寄予了厚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