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2章 乡党10.11

10.11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前面篇章,弟子们笔下记录了孔子对国君、大夫等“有政”“为政”者“僭礼”等行为的看法、意见、建议。这节弟子们描述孔子与国君如何相处,表现出孔子知礼而敬。可结合八佾篇进行对照研读。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疏》:此明孔子受君赐食及侍食之礼也。“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者,谓君以熟食赐已,必正席而坐,先品尝之,敬君之惠也。君赐必多,不可留君之惠,既尝,当以班赐。“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者,谓君赐已生肉,必烹熟而荐其先祖,荣君赐也。熟食不荐者,亵也。“君赐生,必畜之者”,谓君赐已牲之未杀者,必畜养之,以待祭祀之用也。“侍食于君,君祭,先饭”者,谓君召已共食时也。于君祭时,则先饭矣,若为君尝食然。云“于君祭,则先饭矣”者,《曲礼》云:“主人延客祭。”注云:“祭,祭先也。君子有事不忘本也。”君子不忘本者,有德必酬之,故得食而种,种出少许,置在豆间之地,以报先代造食之人也。若敌,客则得先自祭,降等之客则后祭。若臣侍君而赐之食,则不祭。若赐食,而君以客礼待之,则得祭。虽得祭,又先须君命之祭,后乃敢祭也。此言君祭先饭,则是非客之礼也,故不祭而先饭,若为君尝食然也。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此明孔子有疾,君来视之时也。拖,加也。绅,大带也。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视,则暂时迁乡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以病卧,不能衣朝服及大带,又不敢不衣朝服见君,故但加朝服于身,又加大带于上,是礼也。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此明孔子急趋君命也。俟犹待也。谓君命召,已不待驾车而即行出,车当驾而随之也。

孔子对君尽礼,有些人会认为是“谄媚”。但孔子从来主张“鸟择木而栖”“有道则显、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对于国君,首先做好自己,忠于职守,尽礼而行,但不排除自己对“道”的选择。孔子思想讲究“角色对等”,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反对“僭越”,不鼓吹革命,但对于商汤、周武王这样的通过革命手段“替天行道”的圣主,一样予足够的赞赏、赞扬。所以,孔子思想不是固化、僵化的,并非一两句“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三纲五常”所能涵盖的。孔子思想以“和为贵”,但同样闪烁着读书人“守道”独立的不合作精神,“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