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指导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作文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则因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二则因现代化社会言语交际的功能越加突出。
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们谈文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纵使为文,也是敷衍了事。写出的文章要么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千篇一律,缺乏生活体会。
造成此种状况,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导之无法,致使学生丧失兴趣。
二是学生言之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所拟文题太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破这种难堪的局面,我力求改变作文教学的模式,从“生活”二字入手,从“兴趣”一词突破,尝试把“生活、兴趣、作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最佳情境,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一切的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唯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只要用心去体会,用慧眼去发现,用灵感去感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吱都可以成为我们为文的最好的题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
可见,作文的关键是要把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文的过程实际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是对喜怒乐情感的表现过程。写作既可以展示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可以倾诉自我的心声。明确了这层意思,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才会慢慢消除。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紧扣“生活、兴趣、作文”六个大字,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情境,努力让学生轻松作文,愉快表达,自发创作。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我坚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下面我就自己的趣味作文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动机,即“我为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情绪的诱因和需要源泉而来的。只有当儿童自然地说话,由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诱因的设置,让学生为文而文,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地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无话可说。
语言动机诱因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自主表达的欲望,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自然流利地进行表达。
例如:通过再现生活,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通过表演试验等系列活动过程的展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并深刻体会其内心感受;通过故事图画等艺术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总之,诱因的设置始终不能离开生活。
(1)试验作文 试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试验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对事物会有新的认识。利用试验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巧设疑难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边做边写的目的。
如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先在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盛满清水的试验杯、一个鸡蛋、一根筷子和一包食盐。同学们见了觉得很奇怪。我于是请同学们猜:老师若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结果?说着,我把鸡蛋沉入杯中,接着又不断地在水中加食盐,边搅拌边启发:这下鸡蛋又会有什么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沉入杯底的鸡蛋慢慢地浮了起来。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设置语言表达的诱机。通过实验活动情境的创设,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如:试验刚开始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听了老师的话,你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看到鸡蛋浮起来,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由于实验刚刚进行,加上又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孩子们顷刻间觉得有很多的话可说,有许多话可写。
教师因势利导,所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给别人听,写得越是详细,越是具体生动,读者的感受才越真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不觉头痛厌烦,相反有乐在其中之感。
(2)游戏作文 孩子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往往不会有太深的记忆,纵使想写也写不生动,细致。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有话说但却写不好,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对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几个小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有一次,我请孩子们先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之后,我又提出新的要求:谁能刚才的过程说一说?由于事情刚刚发生,孩子们表达得比较清楚,到位,在这之上,我又进行详细的指导,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刻划。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非常热烈。话说清楚了,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3)小品作文 为了给孩子们的写作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我有时通过一个小品或哑剧拉开作文教学的序幕。让他们先看后写,或边看边议,边议边指导,最后成文。又如,我在上课时给孩子们“说戏”,要求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故事主干排戏。在这过程中,看谁接受得快,看谁理解得深,表演得好。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把书包挂在嫩枝上,后拍起球来。方芳看到这情景,要和小明比试力气,小明同意了。方芳取下挂在嫩枝上的书包,移到小有手腕上,也拍起球来,还没数到五十下,小明已累得喊爹叫妈了。于是方芳教育小明要爱护绿化。小明接受了教育,决心做一个爱护绿化的好孩子。孩子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他们边排边想,渐渐进入了角色。
在组织表演评比时,孩子们看得十分认真仔细。一组同学表演结束之后,观察的同学纷纷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交流,大家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之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这个短剧改成小故事,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得很流畅。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在这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按照“实践——讨论——说文——指导——总结——作文”的步骤进行,力改作文教学动笔不动口,动笔不动身的死板现状。提倡边做边说,先实践再创造。
把作文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是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以情作文,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变传统作文教学中“要我说”而成为“我要说”。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作文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自己的个性。
发挥想象力,激发表达兴趣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追求形式,束缚思想,反复仿写,压抑兴趣。这种作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写作本身就是富于创造的一项工作,缺乏想象就像缺少一对会飞的翅膀,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作品。针对少年獐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以童话故事为题或续故事为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龟兔赛跑”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我启发孩子们想象龟免第二次、第三次赛跑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作为新童话的续集出版。又如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画,画面是一本黄色的、破旧不堪的古书。启发孩子们想象这本古书的来历、作用和由此书引起的争斗。
孩子们便力求把自己以住的知识与画面结合,编写出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为自编自写,加上彼此之间的相互启发,这些故事写得都极富有现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敢想敢做的天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因为在作文中我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切入口,所以孩子们乐于想,更愿意写。
此外,我还把想象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常规进行专门训练。看到一朵花,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一片白云,你又会想到什么?看到天边的一抹晚霞,你又会想到什么……通过想象训练,孩子们写作的基本功得以提高,同是养成了见物思情,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素描人物形象,培养观察能力
素描原是绘画术语,指以单色线条描绘的画,也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人物或者环境,首先要通过对各个面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
例如:要画好脸,先要分别进行眼、耳、口、鼻、嘴和脸型的素描。要画好人,先要分别进行手、脚、头和身躯的素描。实际上,我常常通过片断描写,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帮助獐认识周围世界,培养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由于素描这一形式很新颖,孩子们兴趣很浓。对他们来说,就像观看一场电影,一副漫画,然后对其进行描述,这样的作文简直就是一件快事。
有一次,我请两个小朋友演一幕短剧:小明、小红同时到教室。小明不小心撞倒小红,小红破口大骂,小明也不相让。两人发生争斗。之后我请就请孩子们就看到的事件进行快速报道,要求用词准确,真实生动。
由于感受真切,孩子们的描述也很精彩。有时会从自己的家里端出一盆花,或者摆出一个工艺品,引导孩子们从形、色、质、艺几个方面描写。这样的训练,所占时间不多,但收效却很大,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作文,在生活交往中作文,从而感觉到作文并不可怕,并不陌生,因而兴趣大发。
设计鲜活命题,开拓学生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一、死板,使人一见生畏,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支》《记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因不能激发学生从文兴趣,不能调动学生表达欲望,从而使之产生拒绝抵制的情绪。在消极态度下,所写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的枯燥,看不出半点的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
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在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力求命题的新颖。
(1)命题贴近生活 有一次我教学作文《推销》,一开课,我准备了几十条开头不一、花色各异、不同价格质量的毛巾。摆放在黑板前。然后把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向学生推销毛巾。学生觉得非常奇怪,我便因势利导,这些毛巾是某厂的样品,为了扩大销售,厂家特向我们征集广告词。
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富有挑战意义的事情,便积极开动脑筋,纷纷写出了自以为满意的广告词。这时,我又请学生上台扮演小商贩,吆喝贩卖,体验生活。孩子们情绪高涨,我又引导他们试着以《街头小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写作完成得很顺利,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顾客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然后以消费者的身份向该厂的厂长写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样,我以“毛巾”为题材,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文体,一是广告词,二是记叙文,三是书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思路大为开阔。
(2)讲求实用性 叶老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要看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是否能从生活中建立起他们的意识。并能写出足能表达他们意识的文章。
叶老所指的“意识”实则是作文要有明确的目的,揭示本次作文的实用意义,你们即将告别亲爱的母校,离开朝夕相外的同学老师,一定感到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纪念,建议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并为照片写一份说明,然后装订成册,好不好?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这次和文的不寻常。写起文章来全身心投入,文章自然也就写得很出色。
(3)命题切忌空泛性 学和害怕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从下笔,有时是无话可说,但有时却是无从说起。因此命题切忌空泛,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记一次运动会》,这样的命题太大,太空,太远边际。
那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试着以他们的思维去设想。我们就会发现大题小作,宽题变窄会更爱学生的欢迎。
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模式
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改革作文教学,关键要从观念上入手。传统的作文教学,一味强调言之有序,往往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的词语上下功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年以就出现我这样的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教师不启发,包括提纲,提供词语。
这种启发实际是口授,是你照我的意思写,于是高考,中考就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局面。千人一面,如出一辙。长此下去,即束缚了学生的语言的发展,也桎梏了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
现阶段,各乎教育都提出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想首先就是思想上要解放,表现在作文中就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达到“言为心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