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君臣关系永远是个大难题
一
宋武帝刘裕是个“奉献型”的皇帝。他戎马一生,打下了江山,却来不及享受就驾崩了,把大好河山留给子孙去享受了。
谁让刘裕出身草根呢?他的起点太低了,好不容易奋斗到顶点当皇帝了,却已经58岁了。这在古代是彻彻底底的高龄。刘裕只当了两年皇帝,就在永初三年(422年)五月病死了。长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少帝。
刘义符当时只有17岁。(刘裕生儿子很晚,年过四旬才生了长子刘义符。不过他的生育能力很强,之后隔几年就诞生新皇子。)刘裕担心幼稚的刘义符能否治理好一个新成立的王朝,临终前指定了四个顾命大臣辅佐儿子。这四个人分别是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和镇北将军檀道济。
徐羡之,和刘裕一样出身草根,没正儿八经地念过书,但是办事能力很强。更重要的是,徐羡之在刘裕初起时就进了他的幕府,开始是刘穆之的副手,刘穆之死后成了刘裕的大管家,称得上刘宋王朝的元老重臣。由徐羡之来领衔顾命大臣队伍,朝野都没有意见。加上徐羡之本人把握全局、处理政务的能力较强,刘宋王朝没有出现不稳定的迹象。
傅亮,我们在上一节已经熟悉了。他是替刘裕向司马家族逼宫的关键人物,在刘宋王朝建立的节骨眼上立下大功。所以刘裕把他也安排进了顾命队伍。
谢晦在四人中出身最好,是著名的陈郡谢氏的成员。让他当顾命大臣一方面有拉拢江南世族大家的意思,另一方面,谢晦本人长于谋略。在刘裕北伐中原收复两京的行动计划中,十策有九策是谢晦出的主意。
檀道济,是北府兵的旧将。北府兵是刘裕发家的基础,是刘裕南征北战的私家军,可惜在北伐战争中先胜后败,北府兵精锐损失殆尽,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毛修之、朱龄石等名将相继陨落。檀道济是仅存的重要将领,指挥着北府兵余部。
应该说,这样一个顾命大臣班子能力出众,兼顾各方利益,且效忠刘宋皇室,是一个成功的、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导班子。但问题就产生在这个班子太强势了,把朝政权力抓得太紧了,反而让皇帝成了摆设,成了傀儡。
再说宋少帝刘义符也实在是不成器。他继位后,父亲的卓越才能一点没继承,相反是不理朝政,嬉戏无度,让朝野失望。史书说他“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在给父皇刘裕守孝期间就不遵丧礼,召集乐工伶宫歌唱奏乐取乐;他似乎很有商业头脑,把宫中华林园开办成市场,亲自开店沽酒叫卖。后来觉得做买卖不过瘾,又开渎聚土,挖人工湖、造龙船,和随从们一起呼喊号子拉船取乐。朝臣谏阻,刘义符压根就不听。
既然小皇帝不听,徐羡之等人也不客气,要代替老皇帝刘裕来教训刘义符了。方法很简单:废帝!
要废帝先要想好立哪个新的皇帝。按照长幼顺序,应该拥立刘裕的第二个儿子、庐陵王刘义真。这刘义真就是当年刘裕留在长安镇守关中的那个小孩子,北方大败后侥幸从长安逃了回来。大难不死后,刘义真比较排斥军事,和一帮文人搅和在了一起。他和谢灵运、颜延之、僧人慧琳等人交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刘义真扬言如果自己当了皇帝,要任命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让僧人慧琳做西豫州都督——这西豫州都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因为地处南北交战前线而指挥宋朝精锐军队,是个大大的强势职位。说者也许无心,听着的徐羡之等人就担心了:一旦刘义真成了新皇帝,我们权位不保!既然不能拥立刘义真,就得把他当做障碍排除掉。徐羡之狠下心来,干脆先置刘义真于死地。恰好刘义符、刘义真两兄弟关系不好,徐羡之等人就告发刘义真“潜怀异图”,以皇帝的名义废刘义真为庶人,安排在新安郡软禁。
再接下去的人选就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远在荆州刺史任上的宜都王刘义隆。徐羡之觉得这个小孩子没什么问题,决定以刘义隆取代刘义符。
废帝计划开始了!首先得准备军队,没有枪杆子就没有底气。谢晦是领军将军,手上有军队。他借口自家府舍房屋破败,要翻新修理,把家人都搬出去,调集了一拨将士进府,名义上修房子,实际上准备动刀子。其次,要在班子内部统一思想认识。在建康的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个人意见一致,关键是镇北将军檀道济在外地统兵,不知道他的心意如何。檀道济名声在外,又统率着北府兵,他的立场如何关系到废帝行动能否成功。于是,徐羡之把檀道济叫到建康来,告诉他废帝计划。檀道济起初不赞成,但是少数服从多数,随大溜同意参与废帝行动。
行动的前一天晚上,檀道济和谢晦一起夜宿领军府。两人同居一室,世家出身的谢晦紧张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行伍出身的檀道济睡得又快又沉。谢晦自叹不如。
第二天清晨,檀道济率领尖兵打前站,徐羡之等带着大部队跟进,冲向皇宫。当天值日的中书舍人已经被买通,警卫们都木然不动,看着一行人鱼贯进入皇宫。前一天,宋少帝刘义符在华林园玩得很晚,睡在龙船上。乱哄哄的政变队伍把刘义符惊醒了。他看到全副武装的将士冲杀过来,知道不妙,赶紧指挥左右随从抵抗。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爆发了,政变将士杀死了两名皇宫随从,刘义符手指被砍伤,疼得嗷嗷大叫起来,束手就擒。徐羡之等人没收了刘义符的皇帝玺绶,扶着他走出皇宫,先安排在东宫居住,很快就迁往吴郡软禁。刘义符前脚刚走,徐羡之等人后脚就担心了,怕留着刘义符夜长梦多,担心自己将来遭到报复,派人去吴郡杀刘义符。刘义符暂居在吴县金昌亭,看到杀手吓得拔腿就跑。杀手用门栓将刘义符一棍子打倒,再补上一刀杀死。同时,徐羡之等人还派人去新安郡杀了刘义真。兄弟俩死的时候,一个19岁,一个18岁,正是走向成熟的大好年纪。
宋少帝刘义符被废的理由是嬉戏胡闹。不过,和之后孝武帝、前废帝、宋明帝、后废帝等人的荒唐行径相比,刘义符的行为太小儿科了,充其量也就是不懂事的小孩子瞎胡闹而已。刘义符被废得实在是有些“冤”。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二
刘义符被废后,傅亮率一行人逆江而上,到江陵奉迎宜都王刘义隆来建康继位。
刘义隆并不知晓徐羡之他们的废帝计划,如今听傅亮说大哥刘义符被大臣们从龙椅上赶下来了,他是无比的吃惊。让他更吃惊的是,刘义符死了,二哥刘义真也死了。后人不知道傅亮是怎么向刘义隆解释的,但刘义隆确信两位哥哥是被谋杀的。他悲从心来,当着迎接他登基的人们号啕大哭。过了许久,刘义隆又拉住傅亮详细询问大哥、二哥遭废和遇害的详细情况,一边问一边悲号呜咽。他哭得如此伤心,以至于部下、侍从们都低下头,不敢仰视。傅亮不知如何解释,汗流浃背,呆若木鸡。傅亮知道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他和徐羡之等人的行为都是弑君。一颗苍凉、恐惧的种子开始在傅亮的心底扎根、发芽。
好在,刘义隆没有过分纠缠两位哥哥的死,同意继任皇帝,改元元嘉。刘义隆就是宋文帝。
刘义隆心里对两位哥哥的死耿耿于怀,更对徐羡之等人拥有能够轻易废杀、更立皇帝的能力如鲠在喉。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没有帝王会允许大臣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更不用说能够弑君换帝了。刘义隆的皇位是徐羡之政变集团“赐予”的,他是两位哥哥之死的最终受益者,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事。他要惩治徐羡之等人。但刘义隆深知徐羡之等人盘踞朝野,掌握大权,不是想铲除就能铲除的,所以他对徐羡之等人采取了迷惑和安抚的策略。他登基后并没有动徐羡之等人,而是给他们加官晋爵,由他们继续掌权。
宋文帝刘义隆比宋少帝刘义符要合格得多。他认真学习、勤奋工作、谦虚待人,很符合明君圣主的标准。朝野都认为刘义隆是个好皇帝,随着刘义隆很快成年,徐羡之四人没有理由继续辅政了,该让刘义隆亲政了。
元嘉二年(425年),徐羡之与傅亮上表,主动要把实权归还给刘义隆。刘义隆开始还不同意,推辞了三次。徐羡之两人就连续请求了三次。最后刘义隆才同意了。徐羡之逊位,退居私第。
归政前,徐羡之的侄子徐佩之、侍中程道惠、吴兴太守王韶之等人都苦苦劝他不要放弃实权。徐羡之没有听从。不过他也留了一手。刘义隆当皇帝前是荆州刺史。荆州和扬州是南方政权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州府。两地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是王朝赋税和兵源的主要来源。首都建康隶属扬州,扬州处于长江下游,以江陵为首府的荆州在它的上游,对建康形成逼迫之势。所以,荆州的军事重要性更胜扬州。历任荆州刺史不是朝廷重臣、权臣就是皇族子弟;东晋以来,叛乱者也多次以荆州为割据地,和建康的朝廷对抗,比如王敦,比如桓玄,比如刘毅。荆州刺史的人选非常重要。刘义隆当皇帝后,荆州刺史就出缺了。徐羡之不等刘义隆动身,便任命谢晦继任荆州刺史,作为外援。徐羡之退位后,谢晦还在荆州拥有重兵。他们一派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刘义隆亲政后,不露声色,暗中抓紧积蓄力量。他任命当荆州刺史时的亲信到彦之为中领军,掌握首都的军队,还努力争取世族豪门的支持。很快,刘义隆就自信铲除徐羡之集团的时机成熟了。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的一天,这是南方最冷的时节。建康城里阴冷刺骨,街上绝少有行人。皇宫里传出诏书,宣召徐羡之、傅亮二人进宫。傅亮接到诏书,乘车就向皇宫赶去。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傅亮遇到了谢晦的弟弟谢嚼。谢嚼是当天皇宫值班的黄门郎。他拦住傅亮,轻声对他说:“殿内有异,皇上可能要处分大臣。”傅亮心中的隐忧终于要爆发了。他慌忙借口嫂子病重,让人传话申请暂时回家。不等刘义隆回复,傅亮就夺了一匹马,向城外跑去。
傅亮逃命前,不忘派人去通知徐羡之。徐羡之正乘车前往皇宫途中,听到警报也赶紧驱车向城外跑去。出城后,徐羡之可能觉得乘车的目标太大了,舍车步行。在这个南方寒冬的早晨,已经63岁的徐羡之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去,一直走到了新林。刘义隆知道徐羡之、傅亮两个人都没来,已经派出到彦之和大臣王华两人带兵追捕了。徐羡之后有追兵,前路又茫然不知道在何方,最后逃入一个陶灶中,拔出佩剑自刭而死。徐羡之是一个有功的实干家,很可能是一心报国的大忠臣,但他的高调掌权和轻易废君触犯了君臣关系的红线,招致杀身之祸,令人惋惜。
傅亮乘车出城后,也茫然不知所去。冥冥中,他知道自己犯的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想到自己为权位奔波一生,到头来落得这么个结果,傅亮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他骑马来到哥哥傅迪的墓前。在之后的时辰里,傅亮就待在墓地里,直到追兵将他逮捕。在被押解回城的途中,刘义隆派人送来了诛杀傅亮的诏书,还给傅亮带了一句话:“我想起了当日你在江陵无言以对但还算坦诚的表现,决定只杀你一人,不株连你的家人。”傅亮被杀,时年53岁。
刘义隆旗开得胜后,立即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杀害宋少帝和庐陵王的罪行,宣布捕杀徐羡之、傅亮、谢晦。谢晦不在建康,但他的儿子谢世休和弟弟谢嚼等家人受到株连,同时遇害。
四个顾命大臣中还剩下领兵在外的谢晦和檀道济。刘义隆决定对他们区别对待、分化合并。檀道济是废帝弑君行为的胁从,并不是主谋,加上他掌握北府兵,刘义隆要想打败谢晦还要仰仗他,所以对其安抚利用。他将檀道济从广陵召回建康,开诚布公地说:“废立之事,你未参与谋划,我不加追究。”檀道济心中的一块石头顿时落地,不禁对刘义隆感恩戴德。接着,刘义隆说:“如今谢晦割据荆州,抗表犯上,不知你有何良策?”檀道济马上分析:“谢晦老练干达,富有谋略,但他未曾亲临疆场,军事非其所长。若陛下信任,请让我率兵征讨他。我可一战擒之。”刘义隆大喜。他要的就是檀道济这个态度。
谢晦至此被彻底孤立。诛杀徐羡之的第二个月,刘义隆就迅速组织大军,宣布御驾亲征荆州,以到彦之为先锋,檀道济随后,率水师溯长江西上。
谢晦得知刘义隆亲征,留下另一个弟弟谢遁带领一万士兵留守江陵,亲率水师两万人,以长史庾登之为参军,顺江而下迎战。出师要有名,不然对军心民心不利。战前,谢晦很高调地上表刘义隆,盛赞徐羡之、傅亮等人忠贞为国,不幸为“奸臣”所害。谢晦不敢说幕后凶手就是皇帝刘义隆,把当时主政的王弘、王华和王昙首等人指为奸臣,高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刘宋王朝第一次内战就此爆发。
谢晦和到彦之两军在现在的长江湖南岳阳段相遇。谢晦行军打仗全靠长史庾登之。庾登之率军占领了巴陵(今岳阳),开局有利,却不敢对到彦之发动主动进攻。适逢连日大雨,庾登之每天待在船中,不发一令。谢晦催他进兵,庾登之借口要等天晴后发动火攻,一味拖延战机。过了半个月,阴雨散去,天空放晴,庾登之没了借口,不得已主动进攻。到彦之部队的战斗力很弱,将士怯懦无能,弃营而逃。首战失利后,部将建议到彦之退守夏口(今武昌)。到彦之担心刘义隆谴责,坚持屯守巴陵前线,并派人敦促檀道济部前来会师。檀道济率领北府兵很快抵达前线。宋军走出战败阴影,士气振作起来。
谢晦首战告捷,高兴地又向刘义隆上表,先夸耀自己旗开得胜的“辉煌战果”,然后以此为筹码要求和谈。表文刚送走,探子来报檀道济率北府兵已与到彦之会师,宋军水师遍布长江江面。谢晦大吃一惊。他原以为檀道济是弑君的同谋,肯定不会被刘义隆赦免,所以会站在自己一边,现在发现檀道济不仅被赦免,还率军前来讨伐自己,太出乎意料了!谢晦深知领兵打仗自己远不及檀道济,惶恐起来,越想越害怕,几乎手足无措。
双方很快又打了一战。谢晦的部队有战败的迹象。谢晦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一点小小的失败在他内心扩大为全局的惨败,一看情形不妙拔腿就逃奔江陵,导致全军大乱,四处奔散。谢晦逃到江陵后,见部众散尽,难以坚守,带着弟、侄等七人出城北逃。一行人逃到安陆(今湖北大悟)被擒,被押送建康斩首。
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集团势力就此灰飞烟灭。这不仅意味着刘义隆铲除了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力量,也宣告他以全新的姿态闪亮登场,准备大干一番了。这一年他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