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的泰斗,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在古文字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颇有研究。这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世纪老人,早在学生时代就发表过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作品,伴随着日后的风风雨雨,知识和阅历不断增长,在学术研究之余,他始终坚持用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积累到现在已经有10余部、15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
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季羡林在普通老百姓中也颇有“人缘”,人们争相购买他的著作,以至于使得许多所谓的“畅销书”都相形见绌。既能得到学人的赞同,又被读者广泛接受,这种现象在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是比较罕见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季羡林以近百年的人生厚度,用深入浅出的手法,道出了许多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处世哲学,所以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理所应当的。季羡林先生在作品中提出了许多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别有新意的处世主张。比如,他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观点。季羡林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完满的人生,但是从古至今,海内海外,根本从来都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所以那种一味追求完美的人是盲目的。
另外,季老对善恶的区分也令人耳目一新,他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他不认为“好人”就是一味地帮助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季羡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对友谊、爱情、家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博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人志城,鲜有不胜利者”。“世人对爱情的态度可以笼统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现实主义,一派是理想主义”……
除此之外,季羡林还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我们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自己的感悟,编写了这本《季羡林的处世哲学》,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