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碗朝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家门

一把锁锁住两扇门,两扇门护佑一个家。

家门“吱扭”一声开了,一户人家就开始了繁茂的日子,日子就溅起了一朵朵浪花。门给他们打开了一条通道,嫁接起一座桥梁,他们与外面的天地连成一体;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你要到何处去啊?

背井离乡的包裹,攥在手心的远方,湮湿的牵绊,飘在风里的雄心。离开家门的你,从此飘在何方?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有那么多在路上拥挤着、动荡着的身影,他们或者淘到了金子,富贵成豪;他们或者折损了青春,只收获了沧桑。每当他们夜晚独对星空的时候,浮华和名利都被过滤掉,饥饿和疼痛也暂时被遗忘,他们的心灵惦记着最初那两扇柴门。那两扇门是故乡的眼睛,一直在追着你,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

窗是一座房屋的眼睛,洞察霜露月华;门是一户人家的嘴巴,吐纳之间人烟流动,出出进进,人间的烟火就鼎盛起来。

家门数重,进入街门就进了院子,进入堂屋门才是进了家。进入房门是正屋,那是爷爷奶奶的大炕,爷爷奶奶走后,爹娘补上去。你须越过两道房门才能够到达你的里间屋,那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年轻的后生和闺女,要藏在最深的那一间房间里。是不是从遥远的祖先那里就预言了孩子们远走高飞的线路,就那么一直深深藏着?你虽然远在千里,梦里却无数次推开街门,进入家门,穿过爹娘的大炕屋,在他们的酣睡里静站一会儿,哪怕只听听他们沉重或者均匀的呼吸。你栖居在你曾经厌倦的里间屋窄仄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街门是临街的那道门,是你抵达一户人家的第一个门槛,是一户人家的门面。家底殷实的人家总要在街门上做足文章:朱红的油漆大门,镶嵌金黄的铜门环,门环一拍,铮铮有声,透着威严、气派和尊贵。但是,威严的朱门似乎不属于贫瘠淳朴的乡下,单门小户的乡村人家,是木板门扉,叫柴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乡下场景,既温暖又深远,它只属于乡下。

赤贫的乡下人,锻造一副体面的木板门已经是很讲究了,贫穷容不得门面。你到乡下来,街巷里一走,只看一眼他们的街门,就可知道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那些柴门的门板是很粗的木料,甚至有的连油漆都不曾上过,就那样裸露着树的筋骨,散发着木质的芬芳。粗粝的树纹如青筋暴突的老者,你是不是好奇,那两扇门扉里面掩映着怎样的素朴生计?那粗糙纹理的木材,遮蔽着怎样寒酸的日子。那样的木料,除了做这简陋的街门,草草遮掩茅草房里浅薄的尊严,怕就只能当烧柴了。最不讲究的街门是一道篱笆门,拿小木棍垒成独扇的门,人影绰约,门内门外如一道半透明的帘,挡不住门外行人的视线。

乡下不缺土地,街门之内是宽大的院落,叫天井。天井内四周有列阵的建筑:大的有厢房、厦屋,小的有猪圈、猪窝、牛棚、驴棚、粮囤、鸡窝、狗窝,还有叫作茅房的厕所,满满当当拥挤了一圈。凌乱也罢,井然也好,一副街门恪守了这户人家的秘密,不叫院子敞开着给众人品鉴。一副街门,在鸡飞狗跳的农家生活精神层面上,意义非凡。那些尴尬的篱笆门在破“四旧”的时候纷纷卸任,那时候扒掉了许多老坟,结实的棺材被劈回到木板,在蛟河水里浸泡后,就发到城市里的木器厂。后来,集市上的街门多起来,木料好,价格也便宜,乡人拿半口袋地瓜干就能换回副结实的街门。被遮挡了尴尬,维护了体面的憨厚人家正美滋滋,街巷间就窃窃流传,说这些便宜的门是棺材板做的。闹心是有一点,再想想,那个死去多年的灵魂一定就附在这片木板上?幸亏只是副街门。

院子是一座城池,街门就是它的城门口。城门有约定俗成的建筑,一旦一户人家决定舍弃篱笆门,就要给街门修个靠山。柴门的靠山是门楼。门不是突兀地镶嵌在土墙上,一座简单的门楼,是门板的依靠,是门框的家。门框两边垒垛,上起一个尖顶,两边走雨水,就是门楼。雨天,狗儿猫儿鸡鸭们,经常在门楼下享用那片干燥的土,接受它的荫蔽,也常有赶路的外乡人在门楼下躲雨。门的足底是门槛,门槛下是石头垒砌,养鸡养狗的人家,要在门槛下留个门洞。乡下人家上坡下田的时候,门锁着,家里的鸡狗可以通过小小的门洞自由出入,不必去钻阴沟。阴沟是水道,湿漉漉的,鸡狗更爱钻门槛底。门板是游走的游子,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门板是飘飞的风筝,总也飞不出门框的线。门框是门板的摇篮,与砖石的门垛镶嵌在一起,用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有时候,门淘气了,“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那吱呀的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絮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门框是小孩子的禁忌,自小母亲就教育,不能倚门。细问根由,回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端庄。更有的母亲彪悍,吼道:倚着门框子,多么像个抱瓢拉棍的叫花子!可也是,那远路奔波而来的叫花子,在乞讨的时候,时常因疲劳而倚着门框。家长们尤其厌恶女孩子倚门框,长大后,隐约感觉,这大约是淳朴乡亲们对“倚门卖笑”的禁忌吧。

在乡俗里,街门外要栽一棵国槐树,一片巨大的绿茵庇护着门楼,树下常有一块青石,被坐得光滑如墨玉。黄昏时,石头上蹲着家里的男人,端一碗饭在跟邻家的男人闲话着,“稀里呼噜”吃出一身畅利的汗。有时候他端坐在石头上,点一袋烟,目光慢悠悠地巡视着石阶上的草色,屋山上的壁虎,胡同尽头的野地。门前最常见的守卫者是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小脚,脑后绾着发髻,大襟衣褂,在门前树荫下铺下蒲团,端过篮子择韭菜、菠菜、扁豆,或者端来笸箩缝缝补补;有时候也泡一壶茶,槐米茶、苦菜茶、桑叶茶、大麦茶、枸杞芽茶、小米茶,总之是田里野里自己采来炒出的茶,败火养胃,又不费资财。一壶野茶滋养的门厅,一位老人驻守的家门,温暖,温馨,这户人家,家门长日大开,阳光洒满庭院。

乡下的街门,白天常形同虚设,人在家的时候,门不关;人上坡下田,也是虚锁,即使锁了门,钥匙还在门附近。那些忙忙碌碌的农人,将门户交给一个黑脸的、黄脸的将军把守。锁好门后,将门推开一点缝,手伸进去,钥匙挂在门闩上,或者丢在门槛边,再将门带上。孩子从学堂回来,摇开门“打关”,将门推开一道缝隙,拿了钥匙开锁进屋,喝水吃剩饭,倒也方便。民风淳朴的村庄,几乎家家这样,我知道二娘家的钥匙在门垛下的小洞里,三奶奶家的钥匙在矮墙头的瓦瓣下,柱子媳妇将钥匙放在门边的篱笆上挂着,有时候钥匙藏在南瓜叶子里,有时候在一串扁豆花间,有时候就那么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乡村人,包括孩子和叫花子,没有谁去动人家的钥匙、人家的门,淳朴的乡下乞讨者严格恪守着乞讨的规矩,绝不干鸡鸣狗盗之事。

门也有装扮,门的装扮是对联。每年春节,男人高高兴兴从供销社买回大红纸,比量着家门的尺寸裁好,请村上有学问的先生写对联。庄户人对对联的内容是不挑剔的,只要喜庆吉祥、平安福气就好。一副对联,看过四季风雨走到腊月,就像颤巍巍颜容衰败的老人,那门对纸已经被风吹雨淋失去了红色,泛白的底色上,黑色墨迹也淡薄了,日子好似无精打采。谁不盼望过年呢,两扇农家的门板也眼巴巴地盼着新装。只有那故去了老人的门厅,对联陈旧着,寄托着对老主人的哀思。

门上有机关,那对铁器门环是一道暗锁,也是虚锁,被贯通门板的铁镢固定,右门环的环芯连着“打关”,那块一尺长的木板能在门环的扭动下,落下闸,封住门。“打关”不是关人,而是阻挡风的脚步和莽撞的牲畜蹄印。“打关”伸出长长的胳膊,从这扇门板伸过去,搂住了另一扇门板的肩膀,门就关住了,牢牢的,任风怎么恳求和摇晃也不会开。人从门外来,手拧门环旋转一圈,“打关”就如时钟指针一样旋动,回到自己的城池,安静地蜷伏,门会被轻易推开。门环是门内“打关”的控制器,也是锁头的落身之地。两个门环拿锁一拢,“咔吧”一声,锁落柴门,任谁都不可以来撼动。门板之内还有“内锁”,就是“门关”,两扇门,是兄弟,是情侣,一道门关,他们并肩捍卫主家尊严。夜晚,门要用“门关”来拴住,兵荒马乱的岁月,鸡鸣狗盗的嫌疑,防火防盗,门关是一家人的安全感。街门之内,有一根结实顺溜的木棍,不常用,那是“顶门棍”,月朗天晴、风浪不惊的日子,它是悠闲的;大风之夜,门板被刮得“咕咚咕咚”直响,好似千军万马兵临城下,又好似强掳恶寇即将破门而入,一根木棍,顶住了门的罅隙,任凭风狂雨肆,门板安静如熟睡的婴儿,大炕上的庄户人自可高枕酣眠。

“小叩柴扉久不开”的场景在乡下不多见,两扇紧闭的门板,一把黄铜大锁,老远就说着拒绝。那风尘仆仆的叫花子在农忙时节进村是惆怅的,街巷里除了不多的几个老人和鸡鸣犬吠,幽静的乡村,每一个脚印的行走都传出很远。憨厚的庄稼人体恤那辛苦的讨饭人,家门外的墙上,钉个木橛子,有时候挂着一穗苞米,有时候挂着草绳系着的几页瓜干。那木橛上悬挂的黄金白银,温暖了一个个跛足行走的陌生人。新年的春联已经在春雨的淋漓中红颜减退,一个走亲戚的人,碰上这样一把黑对开锁或者黄铜梅花锁,也是有些失落的。那么远的路途赶过来,迎接的不是一个热乎乎的炕头,不是一双惊喜的眼睛,不是一碗温热的茶水,不是一把蒲扇一条汗巾、一院落喜悦的鸡飞狗叫,而是两扇木愣着的门板。那些脚指头在微微报屈;那些汗水投射的失望的盐在汗巾上结晶,在阳光里一闪一闪;那额头也亮晃晃的,身体里伸出一只水瓢,口在思念一只水勺。若不是至亲,那走亲戚的人会端正着身子在门边的石头上坐等。很快就有热心的邻居上前询问,客从何处来?到我家喝口水吧。也早有那热心人回忆主人的行踪,派小孩子去大田里叫。一个走亲戚的客人,惊动了整条胡同,若这客人拘谨,还愿意在自己亲戚门前等候,就有那热心的邻居老太太,搬出俩草墩子,邀客人在树荫下,她陪客聊天等着主人家回来。那个充满温情的慢时代,邻里之间,不热情相待都是怠慢了人家呢。等主人急匆匆、哈哈笑着带着两脚泥从田里赶回来,亲戚和邻居已经聊得热热乎乎亲似一家人了。主人说,看,钥匙就在门边,也不开锁家里去。钥匙就在手边也不去开锁,就这劲。也有实在亲戚,走亲戚完全是两样,比如那些丈母娘,到自己分家单过的女儿家,就能实在地跟自己家一般。一双小脚,走了那么远的路,早累了,到门口就四下寻找,墙头瓦瓣处,门槛里,不定在哪里的钥匙被她手到擒来,开了街门开房门,主人一般,摸过水瓢喝水,将自己背来的山货、饽饽、豆包,赶早集买来的吃物一一卸下。汗解透了,脚乏歇了,这老娘亲就闲不住了,屋里屋外地找活干,洗涮一家人吃过早饭没来得及洗的碗筷,找出角落里穿脏的鞋子摁进水盆。天快晌午了,老太太又洗菜做饭,将灶房鼓捣得香气飘荡。那从坡里疲惫归来的农妇,远远看见自己家的烟囱在村庄的屋顶茁壮地长着,心里有一丝狐疑,同行的看罢打趣说,莫不是故事里的画中仙女下来给你做饭了?那妇人寻思着,突然就眼圈红了,说,是俺娘来了。

街门之内是院子,是一家人较为私密的空间,讲究的人家在院子里铺设甬道。旧时的农家院子都是土的,雨季踩得到处是泥巴。甬道从街门铺到堂屋门,就像一道地毯,使人的双脚在雨天也可以享受干净。甬道多是用河底捡来的鹅卵石铺成,略高于平地,灵巧的人根据花色大小铺出好看的图案。

有些人家还在街门之内建一堵影壁墙,白灰刷的雪白墙面,用红漆漆上硕大的福字,有的是彩绘的图像,张扬的富贵牡丹,简约的喜上眉梢。有影壁墙的人家添了一层神秘感,那迎接当街目光的是一道舞台幕布般的墙,幕布后面藏着什么样的角色,将演出什么样的剧呢?那些悬念一直留在行人脑海里。还是没有影壁墙的人家坦坦荡荡,站在自己小院里赏花,抽烟,在树荫下缝被子,喝茶,要不断地给经过门口的人打招呼,有时候一院的花香也引得行人入院叙聊半天。夏天在院子里吃饭,也避不开邻居的眼睛,所以,那时候谁家吃好的,满胡同都闻得见,听得见,看得见。在大集体年代,那些掌了大权、经常吃香喝辣的人家,家里不仅有影壁,吃饭还要关门。只有穷人,喝菜粥吃地瓜干,谁也不怕。由此渐渐明白,影壁墙不仅仅是传说中的挡鬼挡邪挡妖气,最现实的意义是挡住窥探的耳目。

敞亮的人家,不外出的时候,门扇是开着的,两扇门一东一西,如垂手婢女,乖觉地安静地立着。门开着,就那么晾着干净的庭院,花香的小园。那行走的芳邻,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打门前经过,就被花香牵进来,被主人家的一团和气牵进来,站在当院闲话着,看着鸡悠闲地踱步,看狗儿眼皮略微一动,卧在墙根,看那园子里的倒垂莲一连串的花开。有时候,别家的小狗小鸡也来串门,有些羞怯,但是,好奇那门扉里的别样生活。也有小孩子从外面疯跑回来,急急忙忙躲在门板身后,掩护着,等来寻的人走进,“呔”的一声喝,吓人一跳。

家门是一个驿站,劳累的庄稼人,赤脚从田里回来,走进家门,闻到了酒香菜香饭香,满身的疲惫就消减了一半;傍晚,那些在外面疯玩了一天的鸡鸭,陆续地寻进院门,在院子里再吃几口菜叶秕谷,心满意足地钻进鸡窝。天黑了,一户人家的街门就要掩上。

两扇门板就是乡下人的日子,门板敞开,一天就开始了,门板关上,日子就进入黑夜的休整。人在门口出出进进,就是人间的烟火,就是人气的鼎盛,倘若门前脚印稀少,门厅冷落,这家的日子就透着凄凉和哀愁。

一户人家门开着,这家就有生机;一村人家门开着,村子便如活水一般灵动。出出进进就是这扇门,来来回回都是这些人,可是有些人眼睛看向了远方,那些喑哑的门板,紧闭着嘴唇,什么苦也说不出。一把坚硬的冷锁,将门环牢牢箍紧。寂寞的门环,思念那被轻灵的手、被苍老的手、被粗壮的手、被红润的手旋动的日子;思念街门一打开,溪头的桃花就染红了庭院的日子。可是那些手到哪里去了?那把锁生了锈,那副对联伤心得面色苍白,支离破碎。

一家家的街门落了锁,天黑透了,也没有人回来。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那把铁锁有多么坚硬,整整锁住了365个日夜的阳光和星辰,它寂寞地挂在门环上,相思的泪凝结成一层又一层金黄。它锁住了故乡长长的牵念,锁住了老井、梧桐、贴满花朵的窗,锁住了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锁住了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那把钥匙,是汤药,是仙丹,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念想,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握不住一把回家钥匙的你,脚步多么荒凉。那锁头昏睡的岁月里,唯有腊月,它的耳朵一直醒着,它在等待一声汽笛,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重重叠叠的足印走过许多门厅,跨过许多门槛,唯那扇家门无可替代,无法复制。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背着那扇门行走的身影,越走越明白,自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他蓦然回首,在远方的十字街头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