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包容性世界经济增长潮流: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英国智库观点摘要

欧亚一体化:俄罗斯与中国的隐患

Mathieu Duchâtel; François Godement; Kadri Liik; Jeremy Shapiro;Louisa Slavkova; Angela Stanzel; Vessela TchernevaMathieu Duchâtel,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和中国项目高级政策研究员、副主任。François Godement,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和中国项目高级政策研究员、主任及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Kadri Liik,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Jeremy Shapiro,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所主任。Louisa Slavkova,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项目主管。Angela Stanzel,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博士;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政策研究员;曾供职于宝马基金和柏林科尔伯基金国际事务办公室,曾在布鲁塞尔为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亚洲项目)工作,曾在北京为德国大使馆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历史、政治学和经济学、东亚和南亚外交和安全政策。Vessela Tcherneva,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项目主管及索菲亚办公室主管。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 2016年6月7日。

原文标题:Eurasian Integration: Caught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文章框架: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的担忧及比较优势;俄罗斯对欧亚大陆的看法;欧亚经济联盟各国都没有为形成欧盟模式的一体化做好准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提出的背景;中俄两国在欧亚大陆占据了不同的地位;在一些问题上中国对俄罗斯的帮助也仍然有限;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投资表现出极大兴趣;欧盟需要在欧亚大陆为自身开拓一个独立的空间和塑造一个独立的角色;欧亚一体化整合仍是一个遥远的愿景;欧盟与欧亚地区国家发展了不同的关系。

观点摘要:

1.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都开始着手促进欧亚大陆一体化的雄心勃勃的项目。俄罗斯建立了欧亚经济联盟(EEU),希望创建一个俄罗斯主导的地缘政治集团。中国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用中国的财力在物质和经济上促使欧亚大陆一体化,而中国处于这一倡议的核心位置。这两个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在许多方面发生冲突,但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都促使欧洲政策制定者更具战略性地思考问题。

2.报告指出,欧盟天然地担心俄罗斯以损害欧盟利益为代价进行欧亚整合,但它们也担心中国潜在的经济力量会战胜欧洲观念的吸引力,进而分裂欧盟。欧盟自身对欧亚一体化的努力已衰退,这经常使潜在的合作伙伴感到困惑和失望。像中国和俄罗斯那样,不论好坏,欧盟缺乏一种将出于政治动机的投资目标锁定在单个国家的灵活性。欧盟的行动方式受官僚主义和规则的限制,欧盟经常难以将其整合的努力与地缘政治目标相匹配。

3.但这个弱点也是一种优势。欧亚大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受俄罗斯或中国的支配。地理上越接近的国家,对这些地区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霸权或安全问题就越持有更强烈的意见。就像哈萨克斯坦最担心受俄罗斯的支配一样,蒙古对中国的一体化努力也持谨慎态度。俄罗斯和中国的邻国想要加强繁荣并维护其独立性,但它们在整合的过程中,对大国的依赖性也在增强。较小的国家欢迎这些项目之间开展竞争,因为这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独立性,它们视欧盟为一种限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力量,并依赖于欧盟创建一个使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体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标准。

4.尽管欧盟在欧亚大陆采取与中俄不一样的整合方式,但它仍有重要的比较优势。欧盟的独特能力是制定标准、确立制度框架以及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尽管EEU、“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但是如果一旦采取拒绝参与的方式应对竞争,欧盟就会在欧亚一体化整合的利益中被排除出去。欧盟应采取的回应策略是将中俄一体化整合计划吸纳到更具包容性的秩序中,并确定合作竞争的边界,使竞争发生在欧盟最擅长的领域,即多边一体化合作的复杂谈判框架。报告还介绍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欧亚一体化项目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欧盟应对这些倡议的策略。

5.报告还指出,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俄罗斯将欧亚大陆视为其权力的基点,而自身是欧亚大陆的主要力量。俄罗斯认为未来世界秩序由众多大型集团组成,为了发挥世界事务的杠杆作用,各国需要依附于一国或最好控制一国。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在2012年写的一篇关于EEU的文章中提到这一愿景,该文章表明“现有的区域机构或机制,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可能成为“建构更加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机制的砖块”。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进程增强了俄罗斯以“大型集团”为中心的世界观。随着中国的崛起,俄罗斯将更加关注欧亚邻国,以免被中国的战略吸纳。

6.理论上,EEU在许多方面都是欧盟的缩影。俄罗斯相当一部分技术精英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现实,即一个真正消除隔阂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其邻国、EEU成员国及欧盟受益,而且通过多边制定决策可以限制俄罗斯的霸权倾向。然而,目前,EEU的多边主义并没有奏效。现在,在一个日益排外的政治气候下,俄罗斯的精英们对政策制定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这些政策可能永远不会起作用;EEU可以被证明是一个由俄罗斯领导且具有孤立主义的地缘政治项目,企图以安全联系换取更紧密、更排外的经济关系。一位任职于欧亚经济委员会的年轻公务员对EEU面临的困境做出概括:“我们缺乏清晰的想法。我们仍不知道是否需要将EEU塑造成谢尔盖-格拉兹耶夫(Sergey Glazyev)或让·莫内(Jean Monnet)所说的那样。”

7.事实上,EEU各国都没有为形成欧盟模式的一体化做好准备。EEU最大的经济体已经表明其很难从一体化中获益。EEU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远低于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贸易总额,并且近年来油价暴跌和俄罗斯经济放缓,导致成员国内部贸易进一步减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在运输方面对EEU产生重大影响,毕竟,通过EEU从中国运到欧洲的货物只需通过两次海关检查。但是为了从一体化中获得真正的利益,EEU经济体需要实现现代化和多样化。而这些都不是交通走廊自身所拥有的。

8.俄罗斯希望“欧亚经济联盟”成为由其主导的一体化集团,即使“欧亚经济联盟”不能与诸如TTIP等西方主导的集团相媲美,但其也能保障俄罗斯拥有足够的杠杆和自主的地位。俄罗斯最直接的目标是确保其在中亚的政治支柱地位,而中国的崛起将有助于其目标的实现。因为地区小国不想置身于一个主导性力量的势力范围之中,其本能总是寻找其他力量进行平衡,于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使地区小国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力量更加放心。此外,通过苏联过去的影响力,俄罗斯的软实力在欧亚地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上述杠杆作用,俄罗斯希望为不愿承担太多安全保障成本的中国制定出互惠方案。尽管俄罗斯的经济学家批评俄罗斯仅仅将自身定位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保安,但是鉴于俄罗斯具有强调硬实力高于软实力,并强调经济实力的传统,目前俄罗斯政府仍坚持传统安保策略。

9.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莫斯科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或能够处理迫在眉睫的地区安全问题。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清楚俄罗斯将如何扮演其自称的安全提供者的角色,甚至不清楚其是否会更愿意单方面采取行动或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及上海合作组织(SCO)来解决问题。

10. “一带一路”倡议最初于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斯塔纳期间被宣布。两年多后,该倡议的概念、范围和性质仍没有被明确,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中国人不了解该倡议的细节并不足为奇。在中国,该倡议由中国国务院及各部委(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地方政府、国企(如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交通建设公司和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少数私营企业(如三一重工集团),配合学术单位和社会团体(如大学和智库)自上而下地实施。与此同时,丝路研究中心工作组、企业和银行也在此过程中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风险挑战、可行性操作和实施方案。

11.报告还阐述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阔的地域覆盖范围,其一直延伸到埃及-西亚的外围,融资潜力巨大。中国已经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投资,与此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投资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注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据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已超过8900亿美元,这涉及60多个国家的900个项目,能够增强该倡议的影响力。

12.另外,因经济下滑而怀疑投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根据的:中国有着庞大的贸易顺差(现在占到GDP的6%),并且其多样化的经济结构使其有足够的可用资金。中国将有能力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进行融资。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缺乏监督贷款和限制风险的能力。一些机构,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需要其投资国(即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认同。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缓慢、国内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提出的,该倡议使中国利用其全球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这使中国的投资继续增长,使中国能够出口其在建筑行业的过剩设备。我们在中国被告知“丝绸之路现在是中国的软实力”。

14.中国估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所服务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的数量将达到30亿,而且“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有65个国家,涉及40多亿人,贸易额达2.5万亿美元。中国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65个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

15. 2015年1~7月,中国公司已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48个国家投资了86亿美元。中国的投资占“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平均进口总额的13.8%和出口总额的8.9%。其中的29个国家,中国的投资占其贸易总额的10%以上。例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中国与高加索和中亚地区(CCA)之间的贸易额从2005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500亿美元,增长9倍。

16.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可能会打算在受美国力量影响相对薄弱的东亚地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它也可能会吸引一些传统的美国合作伙伴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俄罗斯控制的地区获得政治和战略上的影响力。中国否认这些地缘政治目标,但“一带一路”倡议确实不会使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地理方面绕过俄罗斯,因为有几条依赖于俄罗斯且可供选择的路线。当然也有一种绕开俄罗斯的路线,即从新疆开始,穿过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再跨越里海到达土耳其。最近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其他存在于土耳其和欧盟之间的一些长期困难表明,土耳其将欢迎中国对其进行投资。

17.乍看之下,EEU和“一带一路”倡议存在不同特征。前者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式风格,其专注于政治与经济的控制。目前,EEU只包括两个欧洲国家(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两国都不是欧盟成员国)和两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后者是涵盖65个国家的广泛倡议,具有典型的中国式风格,其混合了大量与公共外交相关的贸易。

18.报告也指出,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在欧亚大陆占据了不同的地位。尽管在欧盟域外的后苏联空间内的欧亚国家中,俄罗斯作为经济伙伴的吸引力逐渐衰退,但是其仍是一个显著的军事强国,具有示范性和潜在增长能力。而中国已是欧亚大陆各国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尽管在过去30年内中国已将庞大的军费投入海军能力建设中,但是其仍是一个犹豫的安全保障者。在安全方面,中国扮演着一个非常强大的角色——除了在SCO的反恐合作中角色不明确之外。SCO的成员国已经同意每年举行两次联合军事反恐演习(如“和平使命-2016”),并且自2015年12月以来,它们开始参与到中国所提出的在SCO框架内签署一项新的反极端主义条约的活动中去。

19.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中国在欧亚大陆的存在,将中国视为其地缘政治竞争对手。而自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开始与西方疏远,转而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2015年5月习近平与普京的高峰会议宣示了俄罗斯的转向:“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当前,俄罗斯具有三个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目标。①希望中国承认“欧亚经济联盟”,并将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对话者。这样可以使“欧亚经济联盟”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合法性,同时使俄罗斯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的双边关系中拥有话语权。②希望获得作为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的接受,使其在欧亚地区更容易保持政治强权并发挥安全保障作用。③需要获得中国投资资源,因为欧洲资金受到制裁与反制裁的封锁。当前俄罗斯出现转向,此前其拒绝中国进入其原料市场,如今则欢迎中国的投资,甚至曾因“战略性”而禁止中国进入的地方也开始向中国开放。

20.然而,目前,中国的投资并没有达到莫斯科的预期效果,并且中国正在利用莫斯科所面临的困难来讨价还价。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接手了一些莫斯科最初考虑与欧洲进行但因制裁而碰壁的项目。

21.中国当然擅长给予俄罗斯其所渴望的象征性尊重。北京同意“承认”EEU便是一种正确的姿态。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从弥补大国力量变化的角度来讲,这种象征性的表示是微不足道的,换言之,这些表示都不会受到莫斯科的青睐。现在,莫斯科乐于利用真正的影响力来换取象征性的尊重,但这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此外,中国与中亚国家恢复双边关系的愿望依然强烈。与其说这是北京外交风格的正常现象,不如说这是因为莫斯科没有能力使EEU像一个真正的多边组织那样运作。

22.在一体化进程中,尽管习近平和普京决定应该将EEU作为相关对话者,但俄罗斯的官僚体制并不适合。对2015年5月习近平访问莫斯科的后续跟进是由俄罗斯外交部的中国部门进行的,而该部门在采取行动时并未与负责EEU相关事务的部门进行交流。EEU的阿斯塔纳峰会向欧亚经济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其配合EEU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流。但这种交流仅仅发生在10月份。

23.更重要的是,EEU和“一带一路”倡议在某些经济项目上仍存在冲突,“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动因之一是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处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其投资区域广泛且与俄罗斯经贸相关,因而在经贸领域,中俄冲突将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欧亚经济联盟”主要通过高额对外关税的方式来促进其内部而非外部贸易,因而俄罗斯担心中国廉价的商品通过中亚边境进入其市场,进而危及“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生产能力的提高,而这种生产能力目前已经因腐败和缺乏法治变得不堪一击。

24.腐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体现实践层面上的许多问题。尽管中国并没有在“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内设置正式规则,但它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其可能与俄罗斯主导的EEU并不兼容。例如,在俄罗斯,腐败是政治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流动性背后的驱动力。虽然腐败对中国也并不陌生,但中国腐败的情况不同于俄罗斯腐败的特点和程度。除自然资源之外,“一带一路”运输项目都集中于中国对中亚国家公共资源进行投资的主要地区,因此这些地区也是可能滋生腐败的主要区域。

25.一些提倡“一带一路”倡议与EEU进行合作的倡导者甚至希望,当涉及腐败时,中国将对俄罗斯产生影响。这听起来可能很牵强,但腐败一旦发生,就可能会被克里姆林宫视为具有政治颠覆性。另外,EEU也有自己的标准,其标准主要复制了欧盟标准,因而比中国的标准更严格,如果俄罗斯执行其标准,那么将与中国难以相处。此外,当涉及不同项目所有权时,“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准存在很多差异,诸如谁在什么地方投资?谁得到多少利润?

26.俄罗斯根据对中国的依赖度调整其期望,中国已清楚地表明其不是向俄罗斯提供不加批评的政治支持,并谨慎卷入国家对抗之中。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对抗性的举措,是“和平崛起”的组成部分,这迫使俄罗斯降低早期将中国作为其盟友以反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的期望。

27.来自中国的这些投资尚未达到俄罗斯的期望。在基本层面上,北京不能给莫斯科所需要的东西,如获得必要的技术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尽管作为一个技术大国,中国越来越先进,但它仍不能取代欧洲,促使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由于目前石油价格保持低位运行,实现现代化再次成为俄罗斯更加紧迫的必要之举。

28.在一些问题上,中国对俄罗斯的帮助也仍然有限。许多期望中的投资项目并没有成功达成,而一些达成的项目在影响度或价格层面上仍然难以使俄罗斯满意。不过,一些交易仍然可以被视为对西方制裁的补偿。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建设的最初计划是由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合作完成的,但该项目目前由中国参与建设。更有趣的是,“丝路基金”与诺瓦泰克公司完成了亚马尔项目9.9%股权的转让交易。尽管规模不大,但这笔交易是一个规避制裁的例证:诺瓦泰克公司受到美国的制裁,这意味着没有哪个金融机构敢再与其接触。然而,“丝路基金”却与其进行交易。

29.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和EEU既不完全兼容也不完全竞争。尽管俄罗斯与中国有一定的意愿在EEU和“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上进行合作,而不同的利益、风格和功能也可能使两国分裂,这对欧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30.报告还阐述到,欧盟和EEU的正式合作几乎不存在,这不是因为两者缺乏远见。里斯本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在过去都阐释过“共同经济空间”的概念,甚至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联合人道主义与经济空间”的设想仍被引用。2015年11月欧盟主席容克在给普京的信中建议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发展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但他指出这仍以明斯克和平协议的实施以及欧盟成员国同意为条件。与此同时,俄罗斯一直渴望欧盟承认欧亚经济联盟使其具有合法性,这在2015年9月欧亚经济委员会主席维克托·鲍里索维奇·赫里斯坚科给欧盟主席容克的信中显示出来。但是,这两个集团如何广泛真实地进行合作仍存在不确定性。

31.尽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模糊,但是欧盟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工作真正开始于2015年。即使在亚投行更具体的问题上,欧盟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政策,于是,一些欧盟成员国单独加入了亚投行。2013年,欧盟-中国达成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和投资各方面的互联互通。规划表达了双方希望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安全磋商谈判,以最终达成一项中欧全面投资协议,扩大亚欧之间的基础设施合作。但是,规划并没有清晰指出上述目标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许多具体举措开始落实。2015年中欧峰会联合声明强调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与此同时,中国支持欧盟的欧洲投资计划。声明在许多领域引入了一些促进中欧关系的举措,诸如“互联互通合作平台”、“中欧高层经贸对话”、“亚投行合作”、“中欧经济金融对话”和“中欧投资协定”等。

32.就“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合作而言,中东欧国家(CEE)发挥着示范作用,对中国的投资表现出极大兴趣。2011年,中国推出了“16+1”合作模式,以促进欧盟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在该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33.对于较小的国家来说,“16+1”模式提供了一个获得中国投资的机会。客观来说,中国在欧盟最大的投资目的地是英国、德国和法国。中国将中东欧国家看作其进入欧洲的门户,同时该地区政治不稳定,比西欧存在更大风险。反过来,中东欧国家对潜在的投资感到兴奋。匈牙利是第一个开始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会谈的欧盟国家,并于2015年6月与中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紧随其后的是波兰(主要探讨铁路项目)。其他国家很可能会效仿。如果“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缩小中国、欧亚大陆和欧盟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那么该倡议会强烈符合欧洲的利益。

34.中国、俄罗斯和后苏联时代的中亚小国出于各自特殊的原因很可能都希望保持欧盟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但是欧盟在该地区的利益关系、行动方法与美国不同,因此欧盟不应寄希望于美国保护其利益,应确立在该地区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欧盟应该同时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接触,利用其市场、软实力、专业技术等杠杆去塑造和吸纳它们。当前许多欧亚国家在没有俄罗斯干预的情况下倾向于欧盟的规则和中国的投资,尽管俄罗斯不受欢迎,但是欧盟不与其合作是不行的。近期,欧盟就总结出了严重的教训:俄罗斯在其受威胁时会做出危害性反应。俄罗斯的巨大压力将其不断推入中国的怀抱,使其成为中国的伙伴。对欧盟来说,这将是一个坏的结果。

35.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促使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修好——最明显的表现是俄罗斯向中国销售精准的俄罗斯武器(苏-35战斗机、S-400防空导弹)。这种友好关系向欧盟发出了挑战,其是否为两个国家创造了一种双赢的局面?它们的合作会影响整个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政治关系、谈判基础和贸易结构。由于俄中关系并不完美,这使欧洲和西方国家能否拥有制定规则的能力变得更加不确定。

36.我们研究的大多数国家都热烈欢迎中国的投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缺乏规范的附加条件,同时它们也意识到与俄罗斯合作会付出代价。在案例研究中,许多国家都喜欢欧盟的规则和中国的投资,但不喜欢俄罗斯的干涉。尽管俄罗斯不受欢迎,但是把它排除在外的想法并不可行。最近,欧盟已经从艰难的经历中吸取了很多教训,当俄罗斯感受到威胁时,其便通过一种有害的方式做出反应。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俄罗斯施加强大压力只会使其投入中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小伙伴,这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将是一个不好的结果。

37.为了维持中俄之间竞争的现状,欧盟需要在欧亚大陆开拓一个独立的空间和塑造一个独立的角色。然而欧盟的行动取决于其最怕的问题——俄罗斯的政治强权和中国的经济强权。在政治安全方面,欧盟应该鼓励俄罗斯在欧亚大陆承担安全角色,尤其支持俄罗斯应对宗教激进主义兴起的行动以及降低中国影响力的行为;但欧盟还是认为俄罗斯的危险超过其优点,因为俄罗斯可能通过间接影响或直接吞并手段重新统一后苏联空间。在经济合作方面,欧盟应该鼓励通过区域经济协议促进欧亚大陆第三方贸易,通过利用不提供安全保障的中国经济强权降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迫使俄罗斯采取更积极的态度重视与欧盟的关系。

38.欧洲本身的风险也很高,特别是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欧洲需要廉价的中国资本来与其他大型公共项目的资金来源进行竞争,欧盟内外都需要这些资本(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推动建立泛欧洲运输网络走廊,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中国参与“容克计划”(欧洲委员会的欧洲投资计划)和投资欧洲银行对欧洲国家都有着很大影响。

39.考虑到这些竞争,欧盟想要灵活地促进俄罗斯和中国不同层次地参与到不同国家的建设中,但这需要视这些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带一路”倡议和EEU的参与为欧洲提供了一种在具体层面上影响这些项目的机会。

40.这样的接触主要集中于欧洲在欧亚大陆有最大利益的领域: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和移民。这里我们列出了整个方案的几个直接步骤。

(1)欧盟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议:①与中国建立双边投资框架,不断推进中俄投资协定,以制度化规范双边投资(包括在欧亚大陆的食品合作)进而保障并扩大中欧之间的投资与贸易;②促进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投资,确保欧盟成员国、欧洲投资银行、欧洲重建发展银行通过欧亚互联互通平台投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③确保中国的投资满足欧洲需求,增强并扩大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以使中国在欧盟的投资符合欧洲投资计划;④通过欧盟投资与协调杠杆来设置标准,创立一组规则与标准以确保通过互联互通平台引进的中国投资符合欧盟标准与规则;⑤确保欧盟各种机构和谐工作,在涉及欧盟机构与对外政策领域方面,需要制定一整套欧洲-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以协调跨区域的项目投资与政策;⑥利用欧盟在地区内的现有股权杠杆,提高欧盟在欧亚的参与度,使其成为相关国家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⑦支持中国投资项目以减少俄罗斯在欧亚的杠杆作用。

(2)欧盟应对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议:①建立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平台,促进欧盟直接与欧亚经济委员会进行合作;②确保没有任何一国能够单独控制通往欧亚大陆的所有能源通道,加强欧盟与中亚之间的能源贸易与能源安全合作;③支持俄罗斯天然气东输路线,减少俄罗斯专注于保留欧洲市场和路线的垄断地位以领导欧洲;④维护欧盟的吸引力,开发具有真正发展前景的巴尔干国家,尤其是塞尔维亚;⑤深化与欧亚主要大国(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关系;⑥创建适当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协调平台。一旦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欧盟应建立欧盟-“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三方协调机制。

41.总体而言,欧亚一体化整合仍是一个遥远的愿景。中俄整合欧亚计划所面临的政治障碍是巨大的,不稳定、历史对立和腐败等因素困扰着中俄整合欧亚的进程。中国与俄罗斯的失败不应该使欧盟在该地区自我感觉良好,相反,欧盟同时与中俄进行合作的计划是欧亚大陆一体化的必要进程。欧盟-中国-俄罗斯合适的结构一旦形成,将增加欧洲的利益。

42.报告在最后指出,欧亚大陆目前受制于两个主要的一体化项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牵头的EEU。它们较快出现并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形成,且将目标定位于所有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以及东欧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已经制定了指导与这些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的各种政策及措施。欧盟正在修订其主要的外交政策工具——“欧洲睦邻政策”(ENP)和全球战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能够让欧盟知晓俄罗斯和中国在欧洲邻国的各种利益,以及它们应该操纵的资源。在一个并不扮演最重要角色的环境中欧洲该何去何从?尽管在这个环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其要利用其有限的资源来追求这些利益吗?

43.根据地理距离及自身利益,欧盟与欧亚地区国家发展了不同的关系。有些欧盟成员候选国(例如土耳其和塞尔维亚)受制于其扩大政策,一些国家(例如阿塞拜疆和乌克兰)参与到“欧洲睦邻政策”和东欧伙伴关系中,还有一些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是欧洲中亚战略的一部分,其余便是欧盟成员国。欧盟在这些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利益,随着俄罗斯和叙利亚实力的变化,这些利益变化也非常迅速。欧盟对这些国家政策的变化包含在我们的案例研究中,此外,其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工具,并可能针对参与EEU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出台更连贯的政策。目前,欧盟没有政策指向EEU,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与中国的新“联通”平台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44.欧盟通过各种政策和工具援助欧亚大陆,对该地区的金融援助要比俄罗斯对该地区的金融援助多很多,但少于中国宣布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投资。2007~2013年,欧盟通过其欧洲睦邻伙伴关系工具(ENPI)对ENP投入134亿欧元,其中39亿欧元投资东欧伙伴关系。2011年,在欧盟委员会提议将ENP资金增加到182亿欧元之后,欧盟最终同意投入154亿欧元,并通过其新创建的欧洲睦邻工具(ENI)。2014~2020年,欧盟将资助南部和东欧伙伴关系。2007~2013年,欧盟的中亚双边和区域合作预算是6.75亿欧元,2014~2020年,其将增加到10.28亿欧元。

45.就其扩张政策而言,2007~2013年,欧盟在其预备接纳辅助机制(IPA)中投入115亿欧元。然而,俄罗斯和中国的直接投资是针对单一国家的,对此,欧盟不同意,认为其投资需要基于双边和多边方法。

哈萨克斯坦:对欧亚一体化的观点

Selim Koru; Timur KaymazSelim Koru,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TEPAV)分析师。Timur Kaymaz,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TEPAV)市场销售部经理。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 2016年6月8日。

原文标题:Kazakhstan: Perspectives on Eurasian Integration

文章框架:土耳其各利益相关者从三个方面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潜力;土耳其和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历史;土耳其与原苏联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官员渴望土耳其在亚洲范围内施加影响;土耳其正在制定一个全面的亚洲政策;土耳其与亚洲贸易往来的最重要障碍是缺乏联通性;横跨里海的“蓝色丝绸之路”对于土耳其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游戏;希腊将成为土耳其地中海“丝绸之路”的海上枢纽的竞争者;基础设施投资是土耳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耳其将与中国就反恐展开合作;欧洲决策者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配合土耳其对中亚的经济政策。

观点摘要:

1.将土耳其比作“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已经成为一种陈词滥调。该国确实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条路线每隔大约35公里就可以找到许多国家的定居点——在古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该距离相当于商队一天行走的距离。但是丝绸之路在六个世纪前就已经不复存在,如今,1000万个从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基本上都是通过海上航线被运送的。这种从陆路到海上航线的转变使东西方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样的航线可能再次被改变。

2.报告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EEU)旨在为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创造公共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项目可以在中亚建立一个交易网络,通过土耳其将东西方联系起来,土耳其将再次发挥以前的经济作用,成为一个“桥梁”国家。土耳其已经为这项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在欧洲已经拥有最大的铰接式卡车车队、高速公路、活跃的港口、重要的航空枢纽与发展快速的铁路网络。安卡拉现在正在跟踪这些项目,以扩大其后期宣传。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安卡拉各部门都很感兴趣,即便公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和EEU的意识仍然有限。

3.土耳其各利益相关者从三个方面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和EEU的潜力。首先,土耳其正在升级交通基础设施,以提升其内部连接性。在这些贸易网络中成为一个关键的玩家将使土耳其更容易地接触到相关的开发银行和资金,它们被用于资助土耳其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次,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土耳其必须使其出口多元化,离开早已饱和的欧盟和低技术含量的中东及北非市场,并增加其在亚洲的存在;最后,两者可能会改变该区域的地缘政治平衡,土耳其也同样希望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关系基础更加牢固。

4.土耳其和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历史相对没有什么争议。这两个国家都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反帝国主义斗争。它们曾是朝鲜战争的对立方,朝鲜战争之后,土耳其成为北约的盟友,而中国则将目光转向国内改革。1971年,土耳其接受了“一个中国”的立场并承认中国政府的地位。当时议会的辩论主要发生在那些因经济利益关系而承认中国地位和那些在思想上反对与“红色中国”合作的两派人之间。这两个极端的观点都是完整的,但是因经济激励而展开合作仍然战胜了政治障碍。这就是他们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出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即便外交部正在协调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活动。

5.土耳其与原苏联国家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在逐渐加强。作为中亚地区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土耳其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独立,此时土耳其商界急于获得合约,并开始他们的投资。当时,安卡拉的商业游说团体将这一提议递交给各部委,但这一提议因政治问题而被拒绝。然而,他们对该地区的希望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土耳其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建筑公司,现在在该地区蓬勃发展。由于土耳其增加了天然气进口,其与俄罗斯的关系发展平稳,2008年,俄罗斯成为土耳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最近,这两个国家成为叙利亚内战的对立方。俄罗斯支持大马士革政权,而土耳其支持叛军。当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一架侵犯其领空的俄罗斯飞机时,双方关系开始紧张。俄罗斯随后对土耳其出口进行战略制裁、驱逐土耳其公司、对土耳其公民重新制定签证要求、让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停止组织前往土耳其地中海海岸线的旅行,并采取了一系列更具惩罚性的措施。土耳其没有以同样方式回应俄罗斯,而是希望与俄罗斯在不加深危机的情况下达成和解。

6.所谓的“塞夫勒综合征”正在发挥充分的作用,以反对俄罗斯和中国,即便后者没有在土耳其的历史意识上留下强烈的印记。这两个国家都是伟大的国家,当通过强大的军事和情报能力来施加其意志时,它们也不会吝啬其实力。这两个国家都有突厥民族,分别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和维吾尔族人,有相当一部分的土耳其人将他们视为被压迫的同胞。就这些国家对土耳其的文化影响力而言,虽然土耳其人对美国和欧盟的不信任感有所减轻,但很少有土耳其人了解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然而,中国最近开始通过外交措施来解决该问题,这些措施包括设立孔子学院分校、发行土耳其语言出版物和实施学术交流项目。这些措施可能会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现在,土耳其公众对欧亚大陆的看法是负面的。

7.一方面,土耳其官员渴望土耳其在亚洲范围内施加影响。在安卡拉,大部分民众认为土耳其与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土耳其至关重要)已经成熟。官僚机构的看法是,土耳其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加入欧盟,也没有太大的空间来改善其与美国的关系,这更具有战略意义,并将与土耳其产生较少的区域问题,如签证制度或贸易。

另一方面,亚洲对土耳其来说很重要。土耳其决策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追求的更大的地缘政治目标相一致。土耳其官员称,土耳其与中国绝大部分的贸易往来要通过鹿特丹港。除了这条路线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下以外,土耳其官员认为,这也象征着西方过度影响南南关系。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种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直接联系的方式。

8.与此同时,土耳其正在制定一个全面的亚洲政策。分析师、政府官员和私营部门强烈反对土耳其优先考虑其中一个或者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任选其一。他们认为,必要时土耳其应该平衡两个大国,并在理论上坚信“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最终会实现互补。然而,土耳其最近与俄罗斯的危机促使其将精力集中于“一带一路”倡议。

9.土耳其的官员们将亚洲市场视为可以满足土耳其出口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通过土耳其的国家出口数据得知。在过去十年里,土耳其把重点放在中东和北非地区,这促进了其与该地区的商业关系。土耳其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9.8%上升到2014年的24.6%,而出口到欧盟的份额从57.6%下降到43.4%。虽然土耳其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额目前占土耳其全国出口总额的70%,但是该国对新兴亚洲市场的出口额明显落后于这两个市场。土耳其官员称,如果土耳其能于2023年实现其雄心勃勃的人均收入25000欧元的目标及500亿欧元的总出口目标,那么其与亚洲(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产阶级)的贸易额将迅速提高。

10.通过陆路来扩大土耳其与亚洲的贸易往来的最重要障碍是缺乏联通性。2014年,280000辆卡车将货物从土耳其运送到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其中有215000辆卡车前往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伊朗,而剩下的货物则被运到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数据显示,没有卡车前往中国,主要是由于两国之间缺乏货物运输协议。此外,土耳其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严重依赖于公路这种交通方式。2014年,土耳其总贸易额为4000亿欧元,其中只有价值20亿欧元的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卡车运输可能是一种与欧洲、巴尔干半岛和中东进行贸易的可行的运输方式,但不适用于辽阔的亚洲。一位专家说:“这就像从安卡拉乘出租车到北京。”让卡车运行这么长的距离,运输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就有必要建立高效的铁路连接。

11.目前有三条路线可以将土耳其的卡车连接到中亚市场:通过俄罗斯的北部走廊、跨越里海的中央走廊和通过伊朗的南部走廊。据土耳其外交部给出的数据,在2014年,约80%的土耳其卡车选择南部走廊,超过10%的卡车选择通过俄罗斯的北部走廊,其余卡车选择跨越里海的中央走廊。一直以来,这三条路线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南部走廊”使土耳其任伊朗摆布,但尚未证明伊朗有潜力可以成为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土耳其官员还指出,在2015年的假期,曾在Gürbulak海关(土耳其与伊朗的主要交叉点)排队的卡车的长度达到25公里。在等待期间,约12公里长的卡车队列位于土耳其,约6公里长的卡车队列位于伊朗。伊朗官员也对土耳其卡车的燃油费征税,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将解除这些限制。专家称,土耳其到德黑兰的铁路线也需要升级,否则将不能缓解“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压力。在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后,这些问题将随着投资涌入伊朗而被克服,但土耳其官员对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不抱太大希望。土耳其官方、私营部门或学术界并不认为伊朗目前是一个能够扩大土耳其与亚洲联系的可靠合作伙伴。

报告写道,土耳其官员强烈支持他们所谓的“中央走廊”,它起始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土耳其。他们指出修建这条路线相对较为简单,因为哈萨克斯坦能够创建“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该操作将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里海沿线国家已经是土耳其后勤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土耳其只需要扩大已经存在的路线以使其与新路线联通。土耳其的货运承揽人称,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的危机为土耳其政客游说的简化横穿里海的路线提供了必要的动力。自2015年11月起,从巴库前往阿克套和土库曼斯坦的滚装船的数量有所增加,而这两条线路的成本显著降低。在这段时间内,一辆卡车从巴库到阿克套的往返费用从3380欧元降低到2100欧元,从巴库到土库曼斯坦的往返费用从2150欧元降低到1700欧元。在此期间,在此路线上的通行显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一个很难预测的因素就是俄罗斯,因为克里姆林宫将里海视为后院,有人说贸易路线的转变需要得到俄罗斯许可才能继续。鉴于目前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关系存有危机,这种情况是否存在以及是否会发生目前仍是未知数。

12.横跨里海的“蓝色丝绸之路”对于土耳其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游戏。欧洲目前将鹿特丹港作为它的主要枢纽,船舶横贯南非好望角大约需要60天时间。新扩建的苏伊士运河是一个重要的替代选择,将大大缩短时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COSCO)购买了比雷埃夫斯港口,这一举动给安卡拉敲响了警钟,因为这将明显分流地中海到希腊的交通。雅典的激进派政府起初阻止了私有化交易,但于2016年4月通过了该收购案。

13.这可能意味着希腊将是土耳其成为地中海丝绸之路的海上枢纽的竞争者。中国正对位于爱琴海北部的Çandarlı港口虎视眈眈,该港口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十大港口之一。但报道称,由于政治的不确定性和缺乏一个结构化、官僚的方法来进行物流规划,该港口仍未完工。然而,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最近支付了9亿美元,从土耳其公司Fina Holding收购了Fina Liman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该公司拥有的Kumport码头是位于阿姆巴利(Ambarli)港区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而阿姆巴利港区位于马尔马拉海西北岸,其集装箱的吞吐量为每年170万个。像陆路连接一样,发展“蓝色丝绸之路”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土耳其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其野心仍未见分晓。

14.基础设施投资是土耳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的第十个发展计划(2014~2018年)、区域发展国家战略(2014~2023年)和2023年愿景文件对于加强国家的运输网络都非常重视。目前,土耳其有许多“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处于建设或设计阶段,如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三个机场、第三架博斯普鲁斯大桥、一座横跨达达尼尔海峡的桥梁及一条横穿马尔马拉海的海底隧道。

15.专家认为,已计划的项目将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埃迪尔内-卡尔斯快速铁路线,该铁路线的长度超过2000公里,将连接到卡尔斯-第比利斯-巴库线(正在建设中),从而构成了欧洲-里海运输网络的骨干。据报道,这条铁路线每公里耗资3500万美元。其中在瑟瓦斯和卡尔斯之间建造安纳托利亚东北段铁路线将花费大约350亿美元。土耳其政府官员强调,他们将竭尽全力获得该项目所有的潜在融资。

16.土耳其不是原苏联国家,加入EEU也没有在此时提上日程。土耳其政府某官员指出,这个问题是新的,目前也没有部门负责协调与EEU相关的事务,其最后拒绝对此做出评论。然而,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将是土耳其与EEU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各种关系处于危机状态并且欧盟作为一个经济联盟得以深化,那么这种局势可能将土耳其的出口商和投资者置于中亚的困境中。但是如果EEU得以深化,那么这种局势几乎肯定会增加俄罗斯对土耳其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其外交政策选择。

17.欧洲决策者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配合土耳其对中亚的经济政策。他们可以鼓励土耳其的投资成为目前贸易路线的互补,而不是替代品。在这个问题上与土耳其的有效沟通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这样做的方法之一是优先考虑中央走廊而不是北部走廊或南部走廊。这将获得双重功能:建立在南高加索地区的自信,减少对俄罗斯和伊朗的依赖。

18.在短期内,欧盟领导人还应该考虑他们可以促进土耳其和欧盟之间已排程的货运列车的开通。他们应该重视集装箱和货运而不是客运交通。如BALO这样的土耳其机构最近在这个问题上获得的一些经验可以扩大到其他地区。

19.从更大的范围上讲,欧洲国家也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框架内,在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就建立区域贸易便利化机构(TFBS)与土耳其分享技术;将欧洲在形成连贯的商业集团方面的经验整合到这种机制中以大大促进“软基础设施”(即简化边境通道的贸易规则和运作)的发展。

20.报告在最后指出,欧洲领导人应该确保继续执行中国在作为G20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互联互通”议程,并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土耳其应该利用2016年G20的“三驾马车”——土耳其、中国和印度以及2017年G20的“三驾马车”——中国、德国和印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硬基础设施”投资与“软基础设施”的汇合。

向西——“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执政下的中国外交政策

Peter FerdinandPeter Ferdinand,哈佛大学苏联政治专业博士,《政治与国际研究》读者;英国研究院研究员,在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社会科学;曾在牛津大学学习俄语和法语,曾在伦敦经济学院研究俄罗斯政府,曾在基辅乌克兰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来源: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英国智库), 2016年6月18日。

原文标题:Westward Ho—the China Dream and“One Belt, One Road”:Chinese Foreign Policy under Xi Jinping

文章框架:“中国梦”;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更加强调需要发展“赢得胜利”的能力;新的外交政策“概念”;“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开发中国西部地区;中国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做生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有着相当大的愿景。

观点摘要:

1.当胡锦涛于2012年11月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务以及于2013年3月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后,在他的十年任期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改变。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增长阶段,这超出了国内外所有的期望。2014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增至近4万亿美元;2001年底,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120亿美元。

2.本报告将首先集中在实现“中国梦”的活动上,“中国梦”成为习近平政府上任头两年主导的国内主题,旨在强化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吸引力,并增强其自信心。在此之后该报告谈及“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是习近平主席主要的外交政策创新,表明其领导的政府试图为一个更积极且独特的长期外交政策奠定基础。本报告中,涉及该倡议的部分将主要采用中国发表的材料。

3.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现在更加强调需要发展“赢得胜利”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实现军队现代化。2013年2~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三舰队独自在西太平洋进行了七项训练演习和军事演习。一方面,在与邻国的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当然有坚定的立场。根据时殷弘所说:“不管中国的竞争对手是大还是小,习近平主席为他自己的强硬姿态感到骄傲,并敏锐地意识到他的立场很受国内支持。他极力支持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的许多实际行动通常受到约束,这似乎减少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疑虑,缓和了与其交流的气氛,日本已经表现出愿意与美国在外交上合作,甚至表现出更愿意与美国一起施加压力。这一切使得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整体基调变得很难。但似乎毫无疑问,中国领导人打算对国际治理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4.习近平已推出了一些新的外交政策“概念”。其中三个值得注意。第一个是“新型大国关系”,这是自习近平会见奥巴马以来的中美关系的特征。第二个是与邻国的关系。但最引人注目的以及意义最重大的一个就是第三个,即“一带一路”倡议。

5.在2013年的秋天,习主席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那里他宣布了聚焦于运输项目的计划,以创造一个“经济带”或走廊把中国与蒙古、中亚、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巴尔干半岛、欧洲中部和东部及德国和荷兰最终联系起来。不久,李克强总理访问了亚洲东南部,在那里他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把中国东南部与亚洲东南部、孟加拉国、印度、波斯湾和地中海联系起来,其最终也在德国和荷兰结束。这两个项目共同构成了一系列重叠的元素——升级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路、公路、港口设施和能源管道。“一带一路”倡议辐射范围超过60个国家,其总人口超过40亿人,目前沿途国家总计GDP占全球GDP的1/3。

6.报告指出,这背后的逻辑有点类似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出欧洲煤钢共同体时的功能主义方法,它在设想一个共享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促进外交政策合作,限制冲突且防范风险。同时,应该指出的是,这一倡议将促进跨境整合,侧重于创造共享的交通联系,同时使每个国家的生产结构不发生改变。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冲突,这一倡议没有提及创造生产设施的意图将服务几个国家的市场。相比欧洲的情况,该倡议显示了对国家主权更大的敏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倡议可以被看作中国风格甚至“亚洲”一体化风格。目前亚洲和欧洲的区域一体化风格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欧洲侧重于整合,这表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亚洲有更大的多样性,其提出要优先考虑联通性。

7.这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长期发展基础设施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计划,其也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中国最近承诺投资高达1万亿美元来发展运输环节中的基础设施,这将是“一带”中的建设项目。中国在2015年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为了与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优势互补,据报道,AIIB有65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这能够支持基础设施类型的投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一带一路”倡议准备了8900亿美元,这能够为全国各地走廊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因此,估计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资本要求更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时间跨度已设定为35年左右。

8.所有这一切都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一些评论员把“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林毅夫(Justin Yifu Lin)主张中国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带头重振世界经济,但中国政府则认为这样做太昂贵或太冒险了。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如果为了满足潜在的需求,那么就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巨大贡献。但如果中国取得成功,那么其他国家期望中国从根本上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似乎变得不太遥远。

9.这些政策创新旨在开发中国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最远离海岸的地区,因此在与东部省份竞争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西部地区也受到了中国与邻国政治摩擦的影响,例如受到中国与亚洲中部的一些国家和印度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其中这些国家也是欠发达的国家。所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2013年,甘肃、贵州、青海和新疆等西部省份的人均收入,仅为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部省份人均收入的1/3~1/2,仅为上海和北京人均收入的1/4。2000年中国宣布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15年的一个评估表明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还需要30~50年时间才能赶上中国的其他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快这一过程。

10.总而言之,这一系列项目和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帮助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要帮助其进入新市场,这最终有助于中国经济。一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评论员特别指出,这一系列项目是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一些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施,但不是基于自由贸易的原则,而是基于软保护主义的原则。”更普遍的是,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和亚洲中部的评论员都已经注意到,该倡议将为中国创造在国际市场中流通人民币的机会。这表明中国想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长期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11.中国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做生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例如,如果一家在当地经营的中国公司,因为一些事被当地企业告上法庭,依据不公平的地方法律制度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那么中国企业或中国可以做什么呢?毕竟,这些沿线国家很少有以法治而扬名的。毫不奇怪,中国的评论员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来分析各类风险以及中国会如何设法应对各种挑战。

12.美国将“重心转向亚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性,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该倡议表明中国仍然关注着与美国的竞争,即使关注点不在经济战略上,也聚焦于军事上。其次,该倡议促使中国的注意力发生转变。最近有一种说法称中国正在进入欧亚时代。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简单化,因为这种说法不包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考虑。然而,所有这些举措将驱使中国将利益深入欧亚大陆、中东和北非中。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削弱中国对美国的困扰,因为它需要北京把全球政策重点放在更广泛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上,尤其是迫使北京对以前不太了解的地区(如中东)增加更多的关注,以获得更多的了解。但在短期内,即使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仍然非常重要,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领导人会永远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

13.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的目标背后,还有另一个目标,即长期改善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所有事先计划的运输环节最终都是为了改善与欧洲的贸易以及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即使中国政府关注的是促使更多的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类似地,该倡议也将促使更多的欧洲产品出口到中国。有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欧洲提供了一个机会,其可以利用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所有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增加贸易往来的机会来“恢复自己的文明”。这应该有助于欧洲和中国“携手改造世界”。同时,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欧洲更加依赖于中国经济,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种地缘政治形式已经被中国有些人理解为,就像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之间的关系一样,当时两个较弱的南部国家蜀国和吴国结盟对抗北部的魏国。从这个角度看,与美国相比,处于“两弱”状态的中国和欧洲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如今的国家希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欧洲有着新利益。中国的评论员指出,美国和欧洲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

14.自习近平成为领导人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从注重风险警示转变到期待创造更美好世界的乐观的“中国梦”,中国也将恢复其应有的地位。一位中国评论员认为,中国应该召开各国首脑会议,以把那些同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且致力于使全球治理发生更广泛变化的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起。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期望比较大,虽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果它最终实现,那么这确实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战略格局。针对这一点一直有许多评论,其暗示各国在新世界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协调,需要平衡世界共同体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认为自己作为这方面的带头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帮助其他国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西方国家的指责的,特别是美国,目前,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搭便车”。

15.一般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处于地缘政治因素日益突出的新阶段。其中经济发展在构建政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传统梦想开始出现在中国领导人的脑海里。

16.但“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着相当大的愿景,所有合作伙伴将被以相应的热情回应,因为没有它们的积极合作,该倡议将无法达到中国的期望,更糟糕的是,其失败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对创始成员的指责。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中国的一个严峻考验,因为中国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全球社会能够采取主动,或被诱导着行动,以建立更好的全球秩序。中国所有的自信和项目都依赖于他国的积极合作,仅靠中国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这表明,对于未来和创建更好世界秩序的想法来说,这是一种承诺——避免美国霸权政策,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所有的国家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为全球治理做出适当的贡献,在这其中,不论国家大小,各国都应被一视同仁。中国反对通过施压来促成各国的合作,当然中国也不具备美国的实力来这样做。因此,中国希望其他国家能够超越潜在的、狭隘的利己主义。但所有通过“双赢”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方案表明,其他国家也要分享中国的成果。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不难想象。这样会出现“同床异梦”的情况吗?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够轻易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一些问题本身就是零和博弈。例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勒出的期望将促使更完整的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这其中也包括亚洲东南部国家。

阿富汗和中国的新邻居外交来源: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英国智库), 2016年7月1日。

原文标题:Afghanistan and China's New Neighbourhood Diplomacy

文章框架:中国对阿富汗的外交政策。

观点摘要:

中国对阿富汗的外交政策正在变得日益活跃。这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首先,从中国的国内角度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阿富汗的利益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已经开始认真地将阿富汗视为一个交通走廊。其次,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美国军队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已于2014年从阿富汗撤出,阿富汗随后就处于关键的过渡期。考虑到这些情况,中国已经增加了其在阿富汗的活动并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的高级官员也开始频繁访问阿富汗,并大幅增加对阿富汗的双边援助。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北京已经开始协调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之间的谈判。该国的政治和解过程将非常困难,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关于中国准备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这一想法,报告认为,所谓的“权力真空”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美国的军事存在是暂时的,美国军队撤出阿富汗代表着回归常态。此外,排除美国不是北京在该地区政策的一部分,相反的是,北京正在与美国及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以帮助阿富汗。

印度和中国:争夺非洲?

Sunaina Kumar; Angela StanzelSunaina Kumar,印度记者。Angela Stanzel,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博士;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政策研究员;曾供职于宝马基金和柏林科尔伯基金国际事务办公室,曾在布鲁塞尔为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亚洲项目)工作,曾在北京为德国大使馆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历史、政治学和经济学、东亚和南亚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 2016年7月29日。

原文标题:India and China: A Scramble for Africa?

文章框架: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莫迪执政印度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

观点摘要:

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成为非洲的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但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仅仅集中于自然资源开采,这也是多元化中国在此处的投资,中国甚至开始作为安全提供者在非洲发挥作用并参与到联合国(UN)的维和任务中。然而,自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执政印度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至少在一些地区确实如此。

2.报告写道,莫迪是继20世纪80年代的拉吉夫·甘地以后,又一位将目光聚焦于非洲的印度领袖。印度前外交部部长拉利特·曼辛格(Lalit Mansingh)向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表明了印度参与非洲的主要原因,“对非洲的关注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新重点,是莫迪实现印度经济增长计划的一部分,莫迪认识到非洲国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石油、矿产、金属、食品以及各种原材料”。但他也强调了印度与非洲之间的关系:“对于本届政府来说,中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已经走在印度前面。我认为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打击。”

3.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国主要向非洲出口工业产品,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机械,中国主要从非洲进口石油、铁和铜等。杜大伟(David Dollar)在其最近有关非洲的研究中写道,迄今为止,中国向非洲外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融资占其所需资金的六分之一。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收集整理的中国官方数据,2014年,约有25万名中国人在非洲国家工作,虽然这并非官方公布的数据,但真实的人数可能高达一百万。

4.尽管如此,比起任何其他地区,中国在非洲更受欢迎。2015年的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发现,非洲九个国家对中国的平均支持率为70%,而欧洲和北美对中国的支持率是41%。

5.报告写道,印度是非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14~2015年贸易额达700亿美元(远低于中国的2200亿美元)。印度从非洲进口商品并向非洲出口工业产品,且违反美国支持的知识产权法销售仿制药,为非洲提供许多必要的且价格实惠的药品。印度与非洲的交往最近发生了巨变,这开始于去年在德里举行的第三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这届峰会比之前两届的规模更为宏大,积攒了许多商誉。

6.报告在最后指出,印度加强与非洲的关系以莫迪本月访问莫桑比克、南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为基础。这四个国家主导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东海岸,它们是莫迪推动“印度洋外交”的主要目标国家,在此背景之下,莫迪一直在推动“蓝色经济”的概念。面对中国海军的存在(在吉布提的海军基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日益严重的威胁,印度感到需要保护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利益。这就产生了“蓝色经济”的概念,它将把与海洋有关的经济合作和海上安全议程结合起来。

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格鲁吉亚和丝绸之路的下一步

Sarah Lain; Raffaello PantucciSarah Lain,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集中于俄罗斯和原苏联国家、中国与俄罗斯及五个中亚国家的关系。Raffaello Pantucci,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重点是反恐以及中国与西方邻国的关系。来源: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英国智库), 2016年8月1日。

原文标题:Tbilisi Silk Road Forum: Next Steps for Georgia and the Silk Road

文章框架: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背景和讨论事项;格鲁吉亚与“一带一路”倡议;能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主要商品之一;格鲁吉亚的发电也需要更大的投资;亚洲将继续具有重要机遇和潜在的未来市场;要突出格鲁吉亚在商业领域的创新思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持续紧张的双边关系将对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对格鲁吉亚的建议。

观点摘要:

1.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由格鲁吉亚和中国政府于2015年10月15~16日共同主办,格鲁吉亚明确认可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论坛同样为格鲁吉亚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在变化的欧亚大陆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机会。当伊朗对外开放时,当“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后,中国的投资就开始激增。外界正在就欧亚连接提出许多其他建议。作为一个与东西方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格鲁吉亚很好地受益于这个网络的连接,并为那些仍对区域发展存在疑问的国家提供了最佳实践的例子。

2.报告认为,该论坛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论坛。虽然在中国已经有许多活动集中于“一带一路”倡议,但是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促使中国和合作伙伴共同讨论实施这个新战略。这不仅反映了北京希望直接与“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合作,而且格鲁吉亚也承认为了确定这些想法或项目,其需要更大的区域参与,这可能为其提供更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

3.本次论坛将讨论如何促进横跨欧亚大陆的运输、能源、贸易和人民之间的连接,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欧洲以及从北方到南方,重新将伊朗和阿富汗与其中亚和南亚的邻国连接——在许多情况下,丝绸之路的复兴因边界争端、安全问题或近期的跨境制裁而被阻断。讨论旨在确定合作的方法以改善和增加跨境贸易。大家一致认为,参与者下一步将就如何实现目标及实施最后的建议提出更多的想法。论坛的大部分时间将不可避免地被用于专门讨论增加对格鲁吉亚的投资,了解如何使格鲁吉亚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地区连接计划中受益。如果格鲁吉亚立志成为交通和物流枢纽,想完全发掘自身的潜力,那么其仍需进一步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投资。

4.讨论的重点是加强和改进联通性,以促进欧亚大陆内更好的交通和通信链接、能源整合和人员之间的联系,并将增加跨境贸易作为终极目标。多边合作、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政策协调和更大范围的合作将被视为实现以上目标的方法。找到这种合作现存的障碍并找到克服这些障碍的方式是帮助“一带一路”倡议获得长期成功的下一步。

5.改善交通的连接性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两国政府应该共同合作。铁路、公路及海上和空中运输的发展需要现代化和新建的基础设施及国家之间大量的区域协调。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表明格鲁吉亚及其邻国正在该领域进行合作,并为其从国家层面着手进行这些项目提供了案例。格鲁吉亚是跨里海国际运输线(TCITR)的一部分。来自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和土耳其的港口、铁路、航运和物流公司通过共同合作来建造一条从中国出发的现代交通走廊。①TCITR协调委员会需要解决在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上讨论过的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可以用来减少运输时间的技术、在两国间建立机制分享各国的海关信息、协调关税政策和建立综合的物流机制。②TCITR的目的是将该走廊的运输时间减少到十四天,这将使其成为从中国到欧洲的最快路线。

6. TCITR已经获得一些成功。2015年8月,第一班来自中国新疆石河子的集装箱列车抵达巴库港。2015年10月,第二班试验集装箱列车也选择了这条路线,并最终抵达格鲁吉亚。该路线预计会连接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BTK)铁路,并最终连接该地区与欧洲。2020年,阿塞拜疆的过境交通收入预计将有6亿~7亿美元。

7.统筹铁路、机场和港口的现代化建设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是使该路线具有经济竞争力也至关重要。建设额外的铁路基础设施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现实的唯一要求。该路线也需要多样化,以避免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在这方面,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综合连接网络将十分关键,该网络包括其他国家,并连接欧洲和中国的区域市场。

8.格鲁吉亚不仅追求成为一个区域连接枢纽,而且也希望成为一个可以利用这些路线,并因此发展其国内生产制造基地的生产者。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使铁路运输符合总体战略,并了解铁路带来的附加值。尽管铁路的运费比船运要高,但是在运输轻量级的高价值货物时,铁路更快速、有效(使用铁路运输便宜的大宗物品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格鲁吉亚应该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铁路运输的价值,特别是对时间要求严格或高价值的货物。例如重庆到杜伊斯堡的铁路路线已经把宏碁和华硕电脑运往欧洲,把奔驰和宝马汽车零件运往中国。

9.像许多其他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一样,格鲁吉亚需要识别其可以从增强的连接中受益的领域,而不仅仅成为一个中国商品的过境地点。一个反复被引用的有关格鲁吉亚在“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优势的因素表明,其正处于“地理上的十字路口”,并因此在欧亚国家的网络中具有物流方面的重要性,处于网络中的欧亚国家通常被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从中国东部延伸至欧洲西部,从伊朗南部的海湾延伸至俄罗斯)。然而,这对格鲁吉亚意味着什么呢?该国如何实现其全部目标?在运输领域找到其独特的卖点十分重要。阿塞拜疆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铁路线不仅将穿过阿塞拜疆与中国连接,而且允许巴库将自己的石油产品出口到土耳其和欧洲。最大限度地使用多种容量的铁路也可以促进旅游和民众之间的联系。为此,阿塞拜疆铁路在2014年与瑞士Stadler铁路公司签署协议,为其BTK线提供旅客车厢。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进行历史性的访问之后,第一班离开中国东部浙江省义乌市的火车前往德黑兰。习近平访问伊朗期间,两国签署了一些协议,并讨论了中国投资伊朗查赫巴尔港(印度已在与其寻求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可能性。

10.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连接案例可以用于发掘沿线国家的经济潜力,不仅格鲁吉亚,还有其他中亚、南亚或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引进免费或特殊的经济区、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这些也是中国官员在访问伊朗期间谈论的内容。巩固和发展国内制造业基地将不仅能确保中国货物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运输,还将帮助周边国家最大限度地发掘由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潜力,而这些企业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被迫迁往国外。

11.格鲁吉亚已经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在与中国谈判类似的协定。项目管理公司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来一直活跃于格鲁吉亚,并最近在该国的库塔伊西推出自由工业区的建设计划。工业区包括木材和资源加工线,其产品将出口邻国。格鲁吉亚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使其对寻求进入欧洲市场的外部投资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中国投资者对格鲁吉亚也有潜在的兴趣。此类项目不仅可以让格鲁吉亚从中国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中受益,而且也促进了本国的出口,另外,这有必要确保格鲁吉亚人从就业和培训的机会中获益。将外商投资吸引到这些经济区应该是格鲁吉亚经济战略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这种联合倡议能被有效和平地实施也同样重要。如果格鲁吉亚想要受益,那么政府就必须确保其已经建立了优先考虑本地因素(在员工或材料方面)的投资规则,并对外部投资者保持吸引力。

12.外国政府、国内和国外的私人投资者以及商业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考虑到这一点,促进公私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在改善连接方面的作用已经在论坛上被广泛讨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领导和陕西省副省长都分别强调,促进公私伙伴关系和改善联通性对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必不可少。格鲁吉亚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各国的关键目标是发展与不同国家、企业以及地区的多边关系,以建立比政府与政府联系更深厚的关系。

13.格鲁吉亚在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在港口方面,有一些重要的外国投资。最后两个发展阿纳克利亚黑海港口的投标者分别是美国-格鲁吉亚财团和中国-格鲁吉亚财团(美国牵头的财团后来得到该项目)。之前入围的投标者还包括法国、日本、英国和阿联酋的公司。格鲁吉亚还意识到,需要发展促进国家联通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这就要求格鲁吉亚不仅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如何穿越全国,而且还要探索其他的连接机会以及谁可以具体获得这些机会。

14.一位代表亚洲开发银行(ADB)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承诺为促进横跨10个国家的6条经济走廊的建设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发言人估计,私营部门的投资额仅占投资总额的6%。这表明,即使是完善的倡议似乎也在努力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当前的障碍可能包括私人投资者不清楚可以从这类项目中获得多少收益,特别是大部分正在讨论中的项目耗时较长。换句话说,一些项目对私人投资者不具吸引力,尤其当项目在不稳定或不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时。目前,这些项目被视为慈善事业或发展项目——其潜在的经济利益并不突出。政府需要转变思维并将重点放在宣传这些项目可以为私人投资者带来潜在收益上。

15.由于在该地区已经存在很多不同的基础设施和连接项目,讨论还强调了混乱的风险。目标重叠的项目使局面复杂化,使局面有时缺乏协调。有许多组织致力于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联通性,如ADB、欧洲投资银行、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EBRD)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还有许多其他的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如韩国开发银行和伊斯兰开发银行。格鲁吉亚及其邻国必须明确监督这些机构,并确保其能在这种识别差距和避免重复的规矩中进行协调。

16.报告写道,一个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小组曾专门讨论,在边境口岸和过境处需要更大的政策协调和统一的标准、文书和关税。一位发言者评论道,平均40%的运输时间都花在边境口岸,从而降低了效率并增加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成本。例如,从欧亚地区到达欧洲地区的运输货车需要8张双边许可证。减少文书工作、官僚主义和花费在运输上的时间至关重要,但也必须注意确保这一过程十分安全。

17.格鲁吉亚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特殊援助下,已经就以上问题做了很多工作。TCITR协调委员会也将这一问题提上议程。但是,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区域合作伙伴创立一种合作和协调的方法至关重要。现在需要一种多边的努力来建立一个单一的窗口系统,这样就可以使国际贸易商在一个地方提交所需资料,能够协调文件,增加数据交换,进行数字化记录(报关单、申请进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书等),并提高进行数据挖掘的能力以了解海关和贸易的模式及趋势。这种伙伴关系中的重要代表将包括格鲁吉亚、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但也会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以及国际组织,进而共同创造一种无所不包的方法。南欧国家也将逐渐参与讨论。

18.现有的框架提供了如何协调工作的例子。一位发言者提到世界海关组织的协议,如已修订的《京都公约》制定了新方法以简化和协调缔约方的海关手续。然而,在一定程度上,真的要提高该框架内部的协调性就应进行立法改革。在同一个小组里,另一位发言者赞扬了2014年在杜尚别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上达成的协议,成员国签署了旨在协调和简化手续的文件以促进道路运输。三个SCO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样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一部分,该组织对海关和关税也有监管规定。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它们如何将现有的区域合作实践结合起来,它们将在哪里互补或导致何种利益冲突。我们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并看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哪些方面可以被复制与协调以及哪些方面为进一步连接提出了挑战。只有这样,利益相关者才能找到策略以减少系统性差异为连接带来的负面影响。

19.能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主要商品之一。首先,能源对所有的外部参与者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参与者在寻找新的能源市场;其次,来自区域电力市场发展的利益及其承担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刺激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不像其他一些国内市场,格鲁吉亚的能源市场规模(依据国内投资水平和国家基础设施的情况判断)足够大到可以吸引外部的投资者。

20.当地的能源市场已经吸引了一些投资。EBRD将投资至少20亿美元以使该地区的所有公民全年能用上电,并将该地区从土耳其经由高加索地区连接到中亚和中国。其他外部合作伙伴(国际金融机构或国家银行)也可以通过与EBRD连接来完成这些项目。

21.除输电线路外,格鲁吉亚(以及其他欧亚国家)的发电也需要更大的投资,这些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即从发展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一位中国发言者强调了中国对新疆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巨额投资。另外,水力发电对中亚一部分地区十分重要,并且越来越多的区域市场需要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些项目意味着,如果更大的区域一体化使由此产生的经济规模成为可能,那么一切才会按部就班。另一位发言者提出,如果这一经济目标得以实现,就可以发掘其他技术的潜力,如电动汽车的使用。只有基础设施系统支持跨区域的广泛使用,一切工作才会照常进行。

22.提升联通性对于整个区域的管道网络和油气输送系统的发展也同样重要。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说,“碳氢化合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能源中的一种”。大型能源跨国公司、多边机构和大国,在建设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Trans-Anatolian pipeline)项目(通过土耳其、格鲁吉亚最终到达意大利)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管道将能源运输到地中海;各种正在里海地区进行的项目也向欧洲开放了中亚能源市场。在中亚提出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和可能的伊朗-巴基斯坦管道已经逐渐从概念慢慢成为现实。如果想要克服历史上由外部势力干涉而引起的跨国紧张局势和障碍,那么这些大型项目将需要外部融资、国际建筑公司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支持。这样的发展都将在一个能源价格较低的市场中进行,这会导致一些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出现问题。尽管发生在中国的经济衰退强调了多样化能源需求国的重要性,但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仍具吸引力,天然气是许多中亚国家的关键出口产品。

23.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但亚洲仍将继续提供重要机遇和潜在的未来市场。随着能源被确认为满足国内需求以及改善区域技术和连接方面(包括区域能源公司的发展)的重点,如新疆等中国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关键区域。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将能源走廊确定为发展重点。该重点已经在中国国内以及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时得以实现。

24.为了发掘这一潜力,需要解决一些更广泛的区域问题。首先,需要一个更大的跨区域的统一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当地需求。只有在不同国家有类似需求时,规模经济的好处才会显现。三个独立的高加索地区经济体相对较小,因此对大规模投资的吸引力也不大。更大的协调和合作将创造一种对外来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的环境。然而,为了确保这些共同项目的发展,该地区需要更好地了解地区需求,以确保建立有用和适当的项目。其次,连接需要发掘南北以及东西的潜力,要从所有方向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这是由出席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国家反映的。再次,各国需要对外开放其上游资产,并允许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跨国能源公司来帮助其利用这些机会,当各国做出必要的立法决策并提高透明度时,一切才皆有可能。最后,需要全面考虑能源安全的概念,该地区不仅要确保管道路线和基础设施,而且还要考虑各种项目可能对邻国造成的影响、可能造成的潜在环境破坏以及认识到在规划阶段确保构建风险缓解机制的重要性。

25.针对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强调的具体问题,格鲁吉亚应该带头成立一系列涉及有关政府、私营部门和国际利益相关者的工作组,以了解如何改进连接和减少挑战。这是基于对现有措施的理解,以避免重复。工作组可以2015年6月欧盟-中国峰会建立的连接平台为基础,以共享、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及泛欧洲网络倡议中更高效的运输和识别合作领域的信息为目标。工作组将被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约15个人,小组得出的初步研究结果将在下一次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上展示。

(1)工作小组1。确定当前面临的连接及挑战并确定方案和投资要求,以解决和减少问题。建议参与者:来自格鲁吉亚铁路与物流公司的企业管理者和国家代表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在关键地区参与的国家;来自格鲁吉亚运输部与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部的代表;邻国的同行;来自税务、海关和边境机构的官员。另外,国际救援和发展机构也已经在这个领域展开工作。

(2)工作小组2。了解构建更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以及基础设施发展和投资机会,并找到这种合作关系已经不存在的原因。建议参与者:来自格鲁吉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部的代表;来自格鲁吉亚和周边国家相关商会的代表;格鲁吉亚企业管理者及外国投资者。

(3)工作小组3。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领域,包括该领域需求、安全与发展。建议参与者:国家能源部的代表;来自专门从事安全工程问题的当地和国际能源公司的代表;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援助机构的代表和能源专家。

这些工作组的成立将有利于对现有倡议进行研究,来发现重叠、相互冲突的政策和尚存的差距。

26.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许多讨论也致力于增加格鲁吉亚的投资机会。重要领域包括水力发电、旅游、农业、交通、物流和制造业。讨论的其中一点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共同合作的机会不仅存在于国家与国家层面,而且也存在于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层面。格鲁吉亚早已采用这种合作形式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共事,这可以由出席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中国资深人士及大量来自新疆和陕西的商人代表团反映出来。一位发言者提到陕西省政府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就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一个联合工业园区进行了讨论。同时,来自新疆的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已经参与很多“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建设,乌鲁木齐(新疆的省会)甚至已经将自身定位为欧亚大陆的门户,中国中央政府也支持这种行为。探索多层面的投资方式是一种多元化投资和交易的好方法,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和交易。

27.毫无疑问,格鲁吉亚的商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在世界银行“经商容易度”调查中,格鲁吉亚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24,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格鲁吉亚在172个国家中排名第22。格鲁吉亚已建立的组织正致力于支持和鼓励国内外企业的投资计划。未来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采取何种方法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28.有关问题的讨论需要考虑格鲁吉亚的形象。格鲁吉亚的一位投资者提到了一个持续的“感知问题”。尽管格鲁吉亚的营商便利程度获得极大改善,但是许多外国企业仍对格鲁吉亚的投资机会知之甚少。尽管政府已经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减少腐败,但是现在应该宣传该地区需要投资的具体领域。例如,基于现有的酒店基础设施、好客的文化及历史悠久和迷人的乡村,格鲁吉亚的旅游业拥有巨大潜力。然而,一位发言者提到,现有的酒店住宿选择太少,仅包括低端酒店或高端国际酒店。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格鲁吉亚需要增加中档酒店的数量,这将需要投资。作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格鲁吉亚也可以发展跨部门的旅游和商业,如果其能成功地拥有更频繁且可靠的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首都直接飞往第比利斯的低成本航班,那么确定这些需要及瞄准投资者是格鲁吉亚对外投资交流政策的下一步。

29.重要的是,要突出格鲁吉亚在商业领域的创新思维。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反映出该国的投资策略越来越成熟。一位发言者提到,尽管格鲁吉亚政府做出巨大努力,使得国外业务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全球市场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意味着国家仍然需要尽一切努力使其市场更具吸引力。其中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方面是劳动力培训次数的增加和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

30.报告指出,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持续紧张的双边关系破坏了安全,这将对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格鲁吉亚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维持与俄罗斯稳定的贸易关系。然而,更重要的是,格鲁吉亚鼓励美国和中国这样的更大经济体对该国进行大规模投资。格鲁吉亚也将获得另外一种选择,这将有助于其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贸易关系。

31.格鲁吉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卖点——国家治理,这使其不同于许多寻求外国资本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国家。格鲁吉亚在世界银行“经商容易指数”中的产权登记方面排名第3。在2014年全球清廉指数的排名中,格鲁吉亚在175个国家中排名第50,在同等规模经济体中,其排名仅低于匈牙利、哥斯达黎加、毛里求斯。根据“2015年世界正义工程法治指数”,格鲁吉亚在102个国家中排名第29。格鲁吉亚以一个区域领导者的身份为企业投资治理的标准设定了基调。如一位发言者所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应该有通过兑现其治理承诺参与该项目的资格。然而,这样的承诺尚未确定。

32.格鲁吉亚仍然需要努力向外国企业证明该国具有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目前,格鲁吉亚的商业决策似乎是出于政治动机的,这使投资者的信任受到影响。公众还批评了司法部检察官办公室受到过度感知的影响。暂且不论这些谴责背后的真相,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那些不熟悉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政府应该着手解决导致这种指责出现的潜在问题并清楚地传达决议。

33.私营部门代表应展开一项研究,以确定那些在格鲁吉亚做生意的投资者持续面临的挑战。这将有助于国家识别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建议。其应为需要投资的每一个关键部门(例如,农业、旅游业和制造业)创建一个工作组。这些工作组将由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组成,旨在不仅决定如何改善这些领域的经商容易度,而且要创造性地思考如何使其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农业部和交通部之间可能会有更大的跨部门合作。该工作组应创造投资机会,与更广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连接、配合并从中受益。

34.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部内设置一个职位,其就任者不仅负责统筹格鲁吉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各种区域联通项目中的活动,而且也可以成为整个区域项目的大使。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个职位应该由一位著名的具有较好国际形象的格鲁吉亚人担任。

35.通过在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建立秘书处,让格鲁吉亚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联通性项目中发挥领导作用。如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帮助格鲁吉亚成为一个前瞻性的力量,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优势。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尤为适合这种领导作用,不仅将有助于使格鲁吉亚成为地区大国,而且还会增加进入该国的投资。格鲁吉亚也应该致力于为这些项目建立一个秘书处,并鼓励利益相关机构派员参与,以实现更好的沟通协调。

36.报告在最后写道,秘书处将不仅作为一个每年召开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的协调者,而且也将进一步管理工作组,并成为一个潜在的欧亚连接项目的连接者。这将包括创建一个在线的欧亚联通性研究中心,以管理推特上的相关内容和其他相关的网上活动,以捕获有关欧亚连接的信息并传播相应的理念和最佳的实践方法。秘书处将尝试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感兴趣的企业与有关政府部门连接起来。如果资金充足,那么秘书处可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相关外国投资问题进行委托调查,以得到适当的研究结果。秘书处的最终目标是为欧亚连接建立一个虚拟的“智库”。

合法性的争论或政治上的冲击?中国对南海仲裁的回应

Peter A DuttonPeter A Dutton,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所长,纽约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来源: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英国智库), 2016年8月8日。

原文标题:A Dispute about Legality, or a Political Onslaught? China's Response to the Arbitration Decis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文章框架:中国针对南海仲裁裁决展开了一次重大的媒体攻势;此举动会对中国大量潜在的未来合作伙伴产生重大影响。

观点摘要:

1. 2016年7月12日,在仲裁庭听证会就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南海争端做出裁决后,中国立即展开了一次重大的媒体攻势,中国驻伦敦大使刘晓明指出,仲裁庭的决定是非法的,是“一场政治闹剧”。中国对其使用了一切批评手段。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没有代表人员上庭,法庭就可以做出裁决,这在某种程度上自动减低了它的公平性。在这场话语战争中,北京批评了美国和日本的所作所为,当然,菲律宾也为其在法庭上的表现而感到不安。目前中国的愤怒情绪正在消退,故此时是一个需要更加理性反思的时刻。

2.报告指出,现在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国家面貌的时候了,南海仲裁是在支持还是在破坏国际法的合法性?答案会对中国大量潜在的未来合作伙伴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许多国家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行为,通过这种关注来评估它是否适合作为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正如中国正试图频繁地接近英国和欧洲的行为一样,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中国会表明其对未来的合作伙伴都具有可靠性。

中国方面:人力资源来源:经济学人信息社(英国智库), 2016年8月31日。

原文标题:China Hand: Human Resources

文章框架:毕业生技能不足问题导致中国提升价值链的进程减慢;中国留学现状。

观点摘要:

1.中国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会创新高。然而,中国还是面临严重的毕业生技能不足问题,这会导致中国提升价值链的进程减慢。为了填补技能缺口,政府正在着手整顿职业学校教育体系,放宽对外国专业人士招聘和居留的规定。

2.中国当前为期五年的教育发展计划(2016~2020年)呼吁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并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这一为期五年的计划概述了打造“中国留学品牌”的步骤,着眼于到2020年使外国在华留学生入学人数提升至50万人,中国将为外国在华留学生,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然而,这样的激励措施并不能够有效缩小留学生数量上的差距。每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都会高于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数据显示,2015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为52.37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3.8%。

英国脱欧:中国有什么利益

François GodementFrançois Godement,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和中国项目高级政策研究员、主任。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 2016年9月6日。

原文标题:China and Brexit: What's in It for Us?

文章框架: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英国脱欧对中英经济关系的影响;中国必须对欧洲的变化做出紧急应对;中国应继续与欧盟就“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开展合作;中国还应该加强与英国的经济合作。

观点摘要:

1.英国脱欧将给欧盟或英国造成极大损失,而中国将从中获益最多。这种“乐观”观点与日本对英国脱欧影响的消极评估形成鲜明对比。其中的部分区别当然在于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与日本和英国的关系非常不同。日本不仅与英国有一个多世纪的友谊,甚至还有着亲属关系,而且日本企业已致力于在英国的主要绿地进行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主要投资金融(或房地产),因此英国脱欧后中国企业可能会以更少的损失从英国迁出。令人惊讶的是,除了承认中国必须在欧盟成员国中寻找另一个支持者之外,中国与其前殖民者的爱恨关系仍在持续。虽然日本一直恳求英国“软”脱欧,但中国评论家似乎更多的是看到可以直接从英国脱欧中收获机会。他们认为考虑到欧盟的分割与削弱,中国应与英国建立强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商务部曾正式宣布有这个可能性)。

2.这仅仅是一个空想吗?我们的评估来源似乎没有考虑到英国政治势力之间的混乱关系,即使在胜利者的阵营里也存在这种混乱情况。引人注目的是,欧盟对于英国脱欧可能实施何种策略无人能知。中国专家有一个很好的借口:欧盟在英国脱欧后的反应已经很混乱了。虽然近期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国脱欧方面,但根据与欧盟的交往历史,中国意识到欧盟长期以来“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政策正在发生变化。让·克洛德·容克反对欧盟成员国参与讨论在欧盟之外进行独立贸易的可能性。

3. 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不仅对欧洲同胞,而且对中国来说都是一种震惊。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惊讶,在他看来,英国的命运是由人们的情绪决定的,而不是理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观察家都感到惊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他支持英国脱欧,他认为英国从来没有真正属于欧盟。然而,对于英国脱欧的决定,中国的评论家像其他地方的评论家一样正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以及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4.本报告提到的评论表明了中国对欧洲现状及未来的意见以及英国脱欧对中国产生的潜在影响。朱海滨担心,英国脱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李晓鹏更加乐观,他认为中国可以从欧盟的分裂中受益。还有一些评论家的意见介于希望与恐惧之间。他们呼吁中国对新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加强与欧盟和英国的合作。

5.有些专家更全面地分析了英国脱欧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这些专家对英国国内形势,特别是危机时期政治体制中的弱点和分裂感到极度悲观。此外,英国脱欧失去了可以对全球经济事务施加影响的重要平台,这必将削弱英国的国际地位。英国脱欧后,欧盟也将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遭受损失。英国通过其作为核大国的地位和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席位,在建立欧盟全球外交及安全政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英国脱欧将对中英经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中国企业可能在欧洲大陆而不是英国建立总部。但这也具有优势,因为独立的英国将与中国进行更自由的金融和贸易交往,这将使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更加密切。

7.虽然通常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中英和中欧关系,但不应忽视英国脱欧对欧洲和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产生的影响。欧洲地缘政治地图被改写势必影响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中国必须对欧洲的变化做出紧急应对。尽管欧洲和中国存在重大的政治和文化差异,但欧洲和中国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缘政治或战略冲突,中国和欧洲在加强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加强了外交和安全的战略合作。因此,中国需要充分理解中英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努力充分评估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并相应调整外交和经济政策。

8.即使在英国脱欧后,中国、欧盟和英国也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三者都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一些专家认为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长期放缓,与中国成为合作伙伴可以进一步推动欧盟的经济增长。但欧盟现在面临着社会和政治困难,这更突出强调加强中欧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应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努力扩大相互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国应大力推动与欧盟的双边投资协议,欧盟在最近发表的关于制定新的中国战略的文件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

9.此外,中国应继续与欧盟就“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所谓的容克计划)开展合作,并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MES)的发展。出于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欧盟不愿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欧盟可能会在英国脱欧后采取更极端的保护主义。因此,中国应继续与欧盟成员国和机构在经济问题上开展密切合作,并监测欧盟关于其未来的内部辩论,以留意任何可能影响中国的事情。

10.中国还应该加强与英国的经济合作,首先是确定未来的英欧经济关系,例如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问题。因此中国需要密切关注欧盟-英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其次,中国需要寻求与英国在全球相互利益方面开展合作,例如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加强全球治理问题的合作。尽管欧盟和英国面临着政治和经济挑战,但只要中国适应变化并与欧盟和英国保持积极关系,中国就不一定遭受损失。

北京2016年的朝鲜政策:保持冷静和坚持

Adam CathcartAdam Cathcart,俄亥俄大学当代历史哲学博士;曾在美国、中国和英国的北爱尔兰教学,2013年进入利兹大学历史学院;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朝鲜关系和朝鲜战争;曾在《冷战研究杂志》《韩国研究杂志》《北朝鲜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来源: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英国智库), 2016年9月17日。

原文标题:Beijing's North Korea Policy in 2016: Keep Calm and Carry On

文章框架:北京与朝鲜的关系。

观点摘要:

运用隐喻手法来描述北京与朝鲜的关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近年来,中国与朝鲜之间兄弟情谊的原有纽带已经被谨慎的、经常公开怀疑的相关观点所取代。中国共产党(CCP)隐喻它们间的关系依赖于“共享的山川”,这是一种对于共享长达1400公里河流边界事实的中立观点,但是正如中国社论经常说的一样,它们间的关系“在沟里”或者可以说“朝鲜在走钢丝”。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边境贸易和影响日渐扩大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朝鲜多次背弃北京,与此同时,朝鲜还在挥舞着其核能力的“宝剑”。

“一带一路”倡议:一幅经济路线图来源:经济学人信息社(英国智库), 2016年9月22日。

原文标题:One Belt, One Road: An Economic Roadmap

文章框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观点摘要:

1.报告对每个国家都会进行简要的政治经济概述,其包括该国的人口、主要经济指标、操作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有关基础设施的风险雷达图,该图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核心要素的状态,这些核心要素包括港口设施、航空运输设施、零售和分销网络、电话网络、道路网络、电力网络、铁路网络和IT基础设施。

2. “一带一路”倡议为那些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如建筑业,重型设备、能源、水资源以及相关产业)的组织和团体提供了极大的机会。报告指明了让这一倡议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提出了这一重要的全球发展政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