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资源和照料需求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达到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2010~2015年是1950年以来人口老龄化增幅最大的时间段,这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目前超过23%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中国;2014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已经超过2200万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重。
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张伴随着失能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比较2000~2010年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见图2-1)可以发现,近1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率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中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的老年人比重为6.79%,超过2000年6.67%的比重;而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IADL)受损的老年人比重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从2000年的24.37%稳步增加到2010年的26.31%。老年人失能风险的上升意味着他们对长期照料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4.83岁,以这一指标为基础,可以推算出60岁老年人的余寿为19.76岁,而该年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余寿仅为17.23岁。这意味着60岁的老年人在其剩余的近20年的生存时间中,有2.53年的时间处于生活能力受损、活动能力受限的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他们需要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日常照料和专业护理服务。那么中国城乡老年人目前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照料?家庭和社区照料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后的老年人存在哪些照料需求?笔者将尝试在下文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图2-1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的老年人比例2000~2010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加权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