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大利经济社会的变迁与改革
第一节 概述
2008年底以来,意大利连续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创,经历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造成的社会冲击亦相当强烈。2008~2014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9%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前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损失殆尽。同期,失业率一路攀升,由6.9%升至13.4%,创该国自1970年代有失业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青年失业率更是一度高达43.9%。2015~2016年,意大利经济终于开始缓慢复苏,分别实现了0.8%和0.9%的经济增长,但是仍缺乏结构性的复苏动力。尤其是,就业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并不明显。2016年12月,意大利的整体失业率为11.9%,青年失业率仍高达37.9%。可以说,意大利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进而带动社会状况大幅改善仍任重道远。
在上述背景下,意大利终于开启了拖延已久的结构性变革进程,经济社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实际上,自1990年代初起,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意大利即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经济一直低迷不振,经济社会调整与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然而,囿于经济社会体制的惯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改革”的呼声仍主要局限于学术界与企业界,政府层面的实质性努力并不多。过去几年,在危机的重压下,彻底扭转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颓势,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成为意大利政府的当务之急。鉴于可用的总需求管理手段捉襟见肘且效果大不如前,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着眼于对中长期的总供给施加影响,也即通过结构性调整与变革,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可以说,肇始于1990年代,及至近年来迫于危机压力而日益全面深入的经济社会变迁与改革,是观察与把握当前意大利经济社会状况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对于近年来处于快速变化中的意大利,唯有剥茧抽丝,从各个层面与领域分析其变化的动因、表现与相应的政策演变,才能不断加深对其现状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其发展前景,进而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中意关系发展中的新现象与新问题。本章将聚焦于“变化中的意大利”的经济社会领域,试图探讨当下备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近年来意大利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经济社会各界如何应对?该国经济社会又将朝着什么方向演变发展?等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章内容主要集中于对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意大利经济社会变迁与改革的探讨,但是出于更好地理解现实的需要,各节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必要的历史回顾,有的追溯至1970年代,有的追溯至二战结束时乃至更早。事实上,本书其他章节的写作也有类似考虑与安排,后文不再一一做出解释。以下对本章各节内容做简要概述。
第二节聚焦于意大利的公共债务问题,作者是孙彦红。公共债务居高不下可谓近年来意大利经济最突出的“软肋”,既是该国经济一系列结构性弱点长期累积的结果,也是导致其抵御危机能力弱、难以摆脱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共债务问题属于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其由来与解决前景直接影响到意大利经济社会演变发展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公共债务问题本身牵涉到政府职能、公共部门效率、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等重要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前景。因而,本章选择以公共债务问题开篇,试图厘清其历史演变、考察其特点、分析其解决的关键所在与前景等,期望以此提纲挈领,为后续一系列重要经济社会问题的讨论提供背景分析。
本章第三、四、五节将关注比较具体的经济社会领域。
第三节重点考察意大利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作者是邓大松和杨东。公共养老金制度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涉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是近年来意大利经济社会改革的关键领域。在意大利,公共养老金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意大利社会性支出中,养老金支出所占比重长期超过70%,几乎是发达国家中的最高水平,这直接威胁到其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其次,公共养老金制度长期存在待遇与缴费对等性差、领取养老金门槛低、筹资模式不合理等问题,这造成该制度本身的不可持续。这一节回顾了二战结束后意大利公共养老金制度正式创立以来的发展与演变,重点放在1990年代以来的几次重要改革上,试图厘清其改革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围绕意大利2013年出台的国家能源战略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作者是孙彦红。该战略是二战结束以来该国首次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的能源发展规划,也是近几年该国力推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变革之一。这一节从经济结构性变革的视角较为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战略。分析表明,正是力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升工业竞争力、积极适应乃至引领欧盟能源与气候战略等重要的“结构性”动因,共同促成了该战略的出台。该战略的实施框架全面系统且着眼于未来,充分体现了意大利试图弥补战略缺失进而强化政府职能的切实努力。迄今该战略已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亦从多个方面为促进经济增长与提升竞争力做出了实质性贡献,这对该国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变革的影响与启示意义值得关注。
第五节聚焦于近年来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作者是孙彦红。产业区是意大利制造业经济的“硬核”与特色,考察其发展变化不失为把握意大利实体经济现状与前景的重要途径。自1990年初遇到困难以来,意大利产业区一直在进行转型与创新的努力,内部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网络的外向化与国际化、坚持“专注于产品”战略及“绿色经济”的兴起等都是产业区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国家体系”长期低效的情况下,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仍取得了不少成绩,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变化、国际化水平、创新能力、出口等方面。作为巩固乃至复兴意大利经济的支柱,产业区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经受经济危机的洗礼后,进一步调整自身,及时抓住全球价值链重组与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