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一带一路”产业外向发展研究:云南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国际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获得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将促进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与市场拓展的深度融合,形成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各省份应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顺势而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在原来的优势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度产业合作,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根据“一带一路”走向,我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走廊、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中巴经济合作走廊、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沿边省份,云南将有较大机会直接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是我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

“一带一路”从实质上来说是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塑过程,处于“边缘劣势”的地区有机会转变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在这一过程中,云南参与周边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但是如何科学地进行产业选择,发展外向型产业,实现产能合作和贸易创造,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国家间的生产服务以及贸易活动发生了转变,传统贸易受到冲击,新型贸易不断涌现,贸易增值过程和节点日益成为焦点,我国各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资源整合的条件,形成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生产网络互动的局面。我国沿边省份尽管在参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具有区位优势,但是要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必须具备经济全球化的视野,积极争取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并从价值链的参与和升级中获利。这就需要一个结构优化的方法,如将价值链嵌入产业发展政策,创建并维持良好的投资贸易环境,提供支持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选择特色外向型产业作为参与经济走廊产业合作的重点,也是从中获得早期收益的重要条件。

一般而言,特色外向型产业应具备几个条件:①具备显性或潜在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来源于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也可以来源于规模经济和收益递增,以及文化、传统等其他地区特色;②具备外向发展的能力;③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变动的方向。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历史,产业的外向型增长能力,国际市场的现实需求与动态化需求,是决定一个产业是否属于重点合作产业最基本的考察因素。云南外向型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应当以特色产业为重点。

本书在分析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揭示了产业竞争力缺失的根本性问题。回溯了云南花卉、机床和锡产品等外向型产业的成功历史,对云南总体的工业产业结构、规模和发展态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产业外向发展的能力和云南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做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进一步凸显了产业竞争力与产品差异化、特色化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外向型产业园区在发展云南外向型产业中的作用,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外向型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对策。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云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