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中非关系:机遇、挑战和前景
我非常荣幸能在本次中非关系国际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会议的两个主题之一是“中非关系:平衡、发展、可持续的未来”,由此引出了今天上午我要讲的主题——“发展中的中非关系:机遇、挑战和前景”。
一 中非关系的发展状况
请允许我以一则轶事开始我的演讲。就在30多年前,确切地说是在1985年,我作为年轻又干劲十足的尼日利亚外长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当时的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我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谈,使我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他特别指出,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两国间的贸易却如此微不足道。他敦促我们两国承诺去改变这种局面。今天,根据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经商处赵林祥参赞在接受尼日利亚通讯社采访时的谈话,“两国间的贸易额在2014年达到149.5亿美元,尼日利亚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1985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如今已成为一个双方受益的现实。
这次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市举办的会议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四个:第一,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同中国的关系很好地契合了尼日利亚的“同心圆”外交政策——最内层是本国人民的福利保障,其次是非洲,再次是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国家,特别是中国,最外面是世界其他国家。第三,尼日利亚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商贸和投资等关键领域。正如赵林祥参赞所指出的那样,尼日利亚与中国之间互为补充的合作努力,“与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所宣布的十个中非合作计划完全一致”。第四,这次会议的举办十分及时。它是在民间交流的框架下举行的,与穆罕默杜·布哈里总统于2016年4月将要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相呼应。
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让我们回到演讲的主题上来。显而易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包括政治、经济、战略和文化等领域。相比之下,非洲对世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却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当非洲国家还在不断努力解决它们的安全问题、持续推进民主化进程、整体上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时——非洲大陆不只影响中国,而且影响整个世界。
在一篇富有见解的论文《中国在非洲的利益:非洲和美国的机遇和挑战》(《非洲复兴》2005年7/8月刊)中,作者德鲁·汤普森认为,近来中非在经济和安全领域联系的日益加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需要复杂而灵敏的外交努力去使中国、美国、欧盟和非洲国家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最后他没有忘记提到非洲的利益,这是很有意义的。最近,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出访某些非洲国家时警告说,“新殖民主义”正在威胁非洲。这是对中非经贸关系的含沙射影,因为中国在2009年超越非洲传统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成为它最大的贸易伙伴。
事实上,中非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8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00亿美元。对华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0年前的3%显著上升至2011年的13%。此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1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120亿美元。根据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报告,2005~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近14%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确,中国2015年在非洲投资的最新数据显示,短短10年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增长了100倍。
公平地说,虽然现在中非贸易和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巨大增长可能给一些西方国家带来困扰,但是大多数非洲国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例如,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如果能促使美国和西欧相应扩大它们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那么中国就是受欢迎的。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帮助千百万人民摆脱了贫困,而非洲却还没有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到2015年将每天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正如杜比萨·莫约(Dumbisa Moyo)在文章《中国——非洲的福音》(《纽约时报》2012年6月27日)中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证据都不支持“非洲人在中国参与非洲发展时感觉自己被剥削”的观点。据莫约说,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在对1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中国在非洲的介入被认为比美国的更积极。例如,在肯尼亚,9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影响是积极的,相比之下,认为美国的影响是积极的只有74%。
这并不是说在非洲的每个地方或者每个方面都不存在批评中非经贸关系的声音。我将在稍后的发言中讨论一些批评。即便如此,把中非经贸关系定位在中国对非洲大陆多维度参与的框架下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与西方不同,中国没有殖民过非洲,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历史包袱。从1955年的万隆会议以来,中国一直是亚非国家的引领者,随后又成为不结盟运动中的一员,大力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包括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最近,中国还派遣军队和其他人员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尤其是参加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和联合国与非洲联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的联合特派团。此外,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强调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点对非洲国家很有吸引力并让它们感到舒服。
在这方面,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上一次会议于2012年7月召开),以及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隆重出访非洲,也促进了中非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习近平主席继续推动这种高层访问,2015年12月25日他还联合主持了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此外,2012年1月,新的非洲联盟总部大厦在亚的斯亚贝巴落成,耗资约3亿美元,完全由中国投资建造,被视为中国与非洲多维度合作的象征。
二 中非关系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非洲贸易、投资和经济的一个主导角色,近年来非洲的发展图景也得到大幅度改善。非洲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事实上,2001~2008年,非洲大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它每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5%,其中电信、银行和零售业等行业增长显著。几个非洲国家的经济正以每年大约8%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年,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6万亿美元。到2010年,已超过2.6万亿美元。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可能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根据一些估计来看,非洲在未来15年对公路网120亿美元的投资可能会使非洲内部贸易(目前仅占非洲总贸易的10%)增加2000亿美元。
非洲的外国资本投资已经从2000年的150亿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870亿美元。2008年,非洲人口的总支出超过了印度——两者人口大致相当(非洲有10亿人口,印度有12亿)。在过去10年里,非洲手机用户数量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总数。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非洲的经济增长不像过去仅仅是由石油或矿产价格上涨推动的。无论是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还是资源匮乏的非洲国家,其经济都有增长——这种进步不仅仅发生在私营部门。近几十年来,政府采取的直接行动减少了严重冲突的数量(现在的数量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改善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如降低通货膨胀、削减外债、减少预算赤字。这些变化是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好兆头。
非洲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非常好,其发展伙伴都开始将它视为投资的目的地,而不仅仅是开展慈善事业的地方。事实上,在非洲的私人投资(2007年为530亿美元)现在已超过了外国援助(5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来自中国的投资占了很大比例。
中国在与非洲建立新型和广泛的伙伴关系方面一直处于最前列,它是非洲经济增长、贸易增加、直接投资、援助和其他开发活动的引擎。在使中国成为非洲非常重要经济角色的活动中,不仅中国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一些民营企业也一直参与其中。比如,来自中国的全球电信供应商华为公司在非洲投资了大约15亿美元,雇用了4000名员工。
尽管如此,中国对非贸易和经济利益的中心是对非洲大陆自然资源的需求,目的是维持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例如,中国进口的石油有1/3来自非洲,它的一些投资是与资源开发捆绑在一起的。一个可喜的迹象表明,中国想从尼日利亚进口更多的石油。安哥拉作为受益国已经以石油资源换取了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前所述,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超越了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它是多维度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2015年12月25日)强调了这一点:“11亿非洲人民和13亿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开启新的时代,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中非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中国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可能更加突出。此外,现在估计有超过100万的中国公民生活在非洲大陆,他们的活动主要是积极的。
总而言之,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有许多优势,在这里只提几点。
1.中国能为非洲的发展提供资本
当非洲传统的发展合作伙伴欧洲和北美经历持续的经济衰退时,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据保守估计,到202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
2.中国愿意投资于非洲希望重点发展的领域
例如,2012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承诺注重发展非洲的基础设施,作为对非洲提高内部功能整合愿望的直接回应。在中国宣布将帮助非洲发展重点领域的五点计划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承诺,中国将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为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在2015年12月25日举办的由50个非洲国家和政府首脑以及习近平主席出席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宣言》。宣言提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取得了互惠互利的成果,也高度评价论坛北京峰会及历届部长级会议制定和实施的重大后续行动”。
3.与非洲投资环境和需要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技术
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不是简单的贸易和资源转让,它包括技术的交流和转让、知识和最佳实践方法的分享。中国的工业化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且是靠自主努力实现的。虽然它受到西方政府的广泛好评,但是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拒绝了大量西方的建议。中国的成功可能展示了另一种发展道路,这与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以来提出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
三 中非关系面临的挑战
非洲的传统发展伙伴西方国家含沙射影地指出非洲面临“新殖民主义”的危险。尤其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根源,是中国以确保自然资源的获得为重点。批评者们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不代表非洲的长期战略,与过去的剥削关系没有什么不同,对非洲大陆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中国从非洲进口的近50%是燃料、矿石和金属。
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考虑到中国投资在非洲的广度,包括建设铁路和桥梁,这与矿产和油田毫无关系。中国政府鼓励在非洲的各种活动,包括建筑业,这占中国最近在非洲私人投资的3/4。中国企业在非洲一年签署的基础设施合同金额超过了500亿美元,中国还拨款50亿美元投资非洲农业。中国在非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包括非资源驱动型国家,如南非、毛里求斯和加纳,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银行、工厂、电信企业和小商店等。
然而,中非关系中已经有一些紧张因素。中国人被用复杂的感情对待——特别是在一些弱小国家,中国的力量在那里显得更为强大。中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中国大陆企业建造的工程偶尔也会损坏崩塌。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中国建造的医院盛大开业一个月后就因墙壁出现裂缝而很快停用。在赞比亚,从首都卢萨卡到东南部城市奇龙杜的公路(总长130公里,合81英里)在中国公司建造完工后很快就被雨水冲毁。由于这些教训,非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审慎对待中国的承诺和其履行承诺的质量。
还有人担心,中国在与非洲国家的交往中,往往忽视后者侵犯人权的行为,尤其是在津巴布韦、苏丹和安哥拉等国。尽管在中国看来,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大使在2003年所言,“外部强加的条件不会给非洲问题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因此应充分认识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战略,支持非洲大陆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的努力”,但这种态度反映在某些方面,相当于降低了对非洲国家政府改善人权和良好治理的压力。
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给非洲发展带来风险,非洲对于中国经济震荡的冲击是脆弱的。过去3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8.2%, 2013年将放缓至8.8%。又因为中国与非洲的经济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非洲资源商品的需求,所以这一需求的下降将对非洲的经常账户和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虽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确实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同时,中国稍缓的经济增长还可能导致中国的各大银行收缩对非洲的信贷额度。由于与非洲的交易占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资产总额的1/3(包括向加纳提供的130亿美元巨额贷款和向刚果民主共和国提供的60亿美元巨额贷款),中国经济的持续放缓可能会减少这种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巨额贷款。
当地也有人投诉中方管理人员态度恶劣和中国民营企业工资待遇差。这些最近在赞比亚南部省的铜矿企业引发了骚乱,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而矿工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使紧张局势达到顶点。还有就是埃塞俄比亚和赞比亚农场主投诉中国企业低价收购他们大片土地。
作为南方国家的一员,中国与非洲发展合作伙伴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与它们分享。但是,在中非构建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双方的文化差异的确引起了一些文化冲突,这使当地人民有时感到被忽视,他们认为非洲国家并没有被中国视为真正的平等伙伴。中非双方必须对这些文化差异有更清醒的认识。
有人还观察到,在一些情况下,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已给非洲本地的产业和企业家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在我们尼日利亚,最近几年已经有数百家纺织厂倒闭,因为他们竞争不过更廉价的中国服装,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虽然中非关系被视为摆脱了传统“条件”的束缚,但在这种新关系中是否同样存在其他新的条件呢?例如,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时经常要求后者必须拿这些钱和中国公司交易,从而减少了在质量和价格方面的充分竞争。此外,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常常还与优惠贸易协定或获取自然资源捆绑在一起。
四 未来展望
总而言之,加强中非关系的机遇大于挑战,尽管挑战仍然存在,且必须以严肃和公开的方式加以解决。然而,非洲国家在对华关系中并不是无助的,虽然有些国家在这种关系中使利益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的能力比其他国家更强。在这方面,非洲国家需要发展国家、次区域和区域战略以便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实现双赢。他们应该制定法律和规则来保护本国工人的利益和自然环境,并加强机构的执行力度。
第一,非洲国家充分利用对华交往中的所得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可能的,尤其是中国在它竞争力很强领域的投资所带来的技能学习、技术转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再有就是,根据非洲开发银行最近对中非关系的研究,非洲国家应采取政策使其未来经济增长的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情况下。
2012年9月21日,我在向“新加坡全球对话”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在我看来,中国应该加强和深化与非洲交往的多维度特征。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粗略看了一下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后,我发现这一点的确正在实现。这个计划是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部长会议发起并实施的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后续行动,是通过中国的认同和支持来努力解决非洲面临的多重挑战(安全、发展、民主化/人权),以建立中非可持续发展和使双方受益的合作关系。在这方面,有启发的是,在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前几十年里,中国在与非洲的交往中把政治关系置于经贸关系之上;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头十年中,政经关系的位置颠倒过来。现在,有必要深化中非在政治与经济两个领域的关系,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通过的多维度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就是上述关系深化的具体体现,它涵盖了和平与安全、农业和粮食安全、工业、基础设施发展、能源、金融、投资、能力建设、教育和科技等领域。
第二,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公司签署《联合国全球契约》。已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8700家企业签署了这个契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愿性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主要原则包括: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人权,支持劳工的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废除童工,在环境方面促进更负责任的做法、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反对一切形式的腐败。尽管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的298家企业签署了这项契约,但应该有更多的中国机构和组织参加。
第三,在加强和巩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方面,中国应与非洲金融和开发机构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如非洲开发银行(ADB)、非洲进出口银行、区域经济共同体(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及“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一个特别强调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非洲联盟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问责,它们在非洲内外赢得了地位和信誉。让人欣慰的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还制定了中国与这些机构合作、给予它们支持的条款。
第四,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非洲互查机制”(African Peer Review Mechanism, APRM),中国应该认同、鼓励并提供具体的支持。该机制是为了促进非洲政治、经济和企业领域的良好治理,是自愿参与的,截至2012年7月,已有31个非洲国家自愿签署该协议。在此过程中,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国家解决那些它们认为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中国应对一些西方讨论的中非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做出回应。对此,值得注意的是,对肯尼亚的案例研究表明,中国正在与其他一些捐助国共同参与“官方发展融资”(ODF)领域的“联合援助协调”机制。
如果能抓住上述讨论中提到的机遇,处理好那些挑战并采取上述步骤,中非就可以维持和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对方是可靠而且值得信赖的盟友和商业伙伴。这将有利于中国、有利于非洲、有利于这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