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主要描述2010~2015年中国以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现状、实现程度进展和实现程度排序,并对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短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
2014年和2015年连续出版了《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各地区排序与进展》,这个指数是在没有设定目标值情境下,测算了以2006年为基期的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进程。相对进程测算虽然能够描述可进行地区比较的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水平、在全国的相对位置,以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提升程度,但缺陷是不能准确反映在某一个目标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程度(即实际水平)。
为此,2016年,本书对反映相对进程的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并重新选择测算方法。新的指数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2007年为起点,分别设置上限和下限,测算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和进程。2016年出版了《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1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测算了2010~2014年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和进程。新指数与相对进程指数的构建都是基于相同的理论基础、概念框架和指数编制原则,但是从数据的可靠性、可得性和连续性出发,具体评价指标数量从58个减少到31个。
本书继续沿用2016年出版的指数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测算了2010~2015年全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和进程。但出于数据可得性和可靠性考虑,本书对两个指标进行了调整。一是采用“城镇建设用地第二、第三产业产出率”替换原来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来衡量“土地相对利用率”。二是由于相关统计年鉴不再提供分省份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故采用“村庄集中供水普及率”替代。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书又重新计算了2010~2014年全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本书计划在今后持续开展对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研究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本书将在力图保持指数年度可比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加客观地反映中国及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本书出版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邓泳红、宋静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作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