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和为贵求圆满
中国人提倡“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所以说“和”字在中国人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红楼梦》中,贾家这样一个大家庭,最初表面上还是很和谐的,不和谐之后整个贾府就衰亡了。但是它怎样能够起到家庭和睦的效果呢?起到作用的并不是王熙凤的个人行政管理,而是贾母所起的约束作用。贾母健在,大家以贾母为中心,在这个家庭当中很多人就不敢造次,纵然下面有很多矛盾,到贾母这里也都能够被压下,被摆平。所以说贾府“家和”至关重要。贾母去世后,所有矛盾都掩盖不住了,全部爆发,贾府自然也衰败了。
在《西游记》中,取经团队是一个很成功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本领。唐僧属于一个很好的CEO,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孙悟空属于本领高强的员工,是二把手,然后白龙马属于任劳任怨型的人,猪八戒属于领导身边的红人,在唐僧身边说点好话,动不动挑拨一下孙悟空跟唐僧之间的关系。有人说就沙和尚似乎没什么作用,在这里是不是多余的啊?是不是多写了一个徒弟?好像如果没有沙和尚,这个团队也挺稳定的嘛。你说他本领不如孙悟空,挑行李还不如白龙马能负重,说好话亦不如猪八戒,他就会说那么几句话:
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捉走了;
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捉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捉走了;
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就是这样。沙和尚有什么作用呢?但是你要知道沙僧在整个团队当中起到黏合剂的作用。此人至关重要。
一个团队内部必然是有矛盾的。取经团队的矛盾最初就是在唐僧跟孙悟空之间产生的。因为两人理想志愿不同,孙悟空一直想当一只快乐的妖,唐僧一心想取得真经,但是两人有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是什么呢?唐僧需要人保护,孙悟空想从被判无期徒刑的五指山下出来。观音跟悟空谈条件,我把你救出来,你跟唐僧去取经。孙悟空一想,跟唐僧取经的话总比在这被判无期徒刑强,就说可以,然后达成契约。
孙悟空在最初时是不服唐僧的,两人之间总产生矛盾,孙悟空动不动一个筋斗云走了,回东海了。唐僧说这猴子我也管不住了,我不要你了。但孙悟空带上紧箍咒之后就不敢乱跑了。孙悟空又帮唐僧收服了小白龙、猪八戒、沙和尚。猪八戒在心中对孙悟空是非常不满的:就你这猴子多事,我在高老庄是很快活的,就非得把我拽出来,然后让我吃这苦,取这破经。但是孙悟空的本领比猪八戒强得多,猪八戒敢怒不敢言,总是隐藏在心中,一旦孙悟空和领导——唐僧之间有矛盾,猪八戒马上蹦出来进谗言,而且绝不站到孙悟空一边。这在“三打白骨精”中体现得最明显。猪八戒吃不到那些好吃的就跟唐僧说,这是大师兄整的障眼法。唐僧很生气,念紧箍咒。打死一个老头,猪八戒就说,又是大师兄整的障眼法,你赶紧把这个猴子撵走吧,猴子杀人无数。
于是,孙悟空被撵走了。一旦再碰到妖怪,猪八戒去请孙悟空一般请不回来。此时又是谁在其中起作用呢?能够起黏合剂作用的就是沙和尚,因为沙僧不怨恨孙悟空。沙僧本来是在流沙河里靠吃人度日的。他把吃完之后的骨头扔到河底,就有九个人头在流沙河里不沉下去,于是他就把这九个骷髅头穿在一块挂到脖子上。天庭还要给沙僧用刑,每七天派飞剑戳他两肋数百下,虽痛苦不堪,但扎不死他。你想这比无期徒刑还遭罪,怎能忍受。观音说你跟唐僧去取经吧。他能不去嘛。
在这里,沙和尚在整个团队当中看似一无是处,但是他能调和孙悟空和猪八戒、唐僧之间的矛盾。每当师父要撵大师兄走的时候、猪八戒进谗言的时候,沙和尚总是出来说,看大师兄以前怎么怎么样的份上,师父就饶过他这一回吧……有人说个好话,的确就好多了。一个团队看似有很多庸人,但其实他起很重要的作用。大家设想一下,唐僧有四个徒弟,如果个个都像孙悟空有这么大本领,这个团队会和谐吗?战斗力会强吗?彼此竞争太激烈了,自然不会和谐。
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中,沙僧被黄袍怪拿住,孙悟空过来解救,沙僧听说大师兄来了,那个高兴劲儿啊!如:
噫!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也不似闻得个人来,就如拾着一方金玉一般。你看他捽手拂衣,走出门来,对行者施礼道:“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行者笑道:“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要保师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却在这里‘蹲’甚么?”沙僧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行者道:“你上来。”沙僧才纵身跳上石崖。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沙僧更无怨恨之心,两人能够很和谐地对话。沙僧在对大师兄的言语中也是充满恭敬之情的。虽然后来沙僧也对孙悟空流露出些许不满,但两人从来没有真正撕破脸面,关系还是很容易缓和的。
因此,在一个集体当中,需要有人有很强的执行力,同时还需要有人有一个调和矛盾的作用。比如,在一个办公室当中如果只有两个人——你和你科长,如果你们关系不好的话,这份工作就没法干。如果这个办公室有三个人,再有一个副科长,跟你俩都没什么矛盾,那就好办了,你跟你科长不能说话了,但是你跟副科长能说话啊,这个科长能和副科长说话,这样就容易调和一下。办公室气氛就和谐稳定多了。
所以我们在用人时要重视“庸人”沙僧的重要作用。
《论语·学而》当中说“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当中也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德莫大于和”。
《论语·子路》当中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也就是指出“和”的这种重要作用。这个“和”并不是和稀泥、没立场,所以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能够保持一个很和谐的氛围,但不等于同流合污,自己没有自己的立场。因此,《礼记·中庸》才有“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二程《河南程氏粹言》卷一中云:“世以随俗为和,非也,流徇而已矣。君子之和,和于义。”我们必须有一个正义的出发点,否则的话,集体腐败算“和”吧?市委书记腐败,市长、副市长,一块全都跟着腐败。你看我们多和谐啊!但是这种“和”不是基于“义”的基础。所以说“君子之和,和于义”,也就是基于义的基础上,这种“和”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