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广论:松江先生卮言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述《尚书》

先生云:古文《尚书》明显比今文《尚书》易于阅读,阎氏《古文尚书疏证》已证其(古文《尚书》)为伪书。然吾偶有奇想,以为古文《尚书》或则乃其作(伪)者以真本《尚书》,或比如说其时所谓“所传闻”之原始古本《尚书》(并非后来所谓之古文《尚书》)之内容,而以当时之语言传述之?或则乃其作(伪)者以为今文《尚书》或古本《尚书》太过佶屈聱牙,甚不便于后学儒者之攻读便览阅读,故而撮其大意而以时文疏通传述之,亦类于孔子之述而不作,故亦有功于经学儒学欤?此固为无征之设想,然吾颇有意以此旨意而以古雅清通之古文重述今古文《尚书》(或为“古文译述”),或可助有心志之后生小子一臂之力而节省此后之有志学子之暇冕精力,而甚有功于经学儒学之现代重光普及矣(岂独《尚书》,其他儒家经典等,尽可依此法行之)不可用白话文,亦不可用直白之古文,比如桐城派古文,而在疏通、易读之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保持今古文《尚书》之语言风貌,唯将太过古奥生僻之字置换之,然后亦可综合历代注疏而斟酌损益之,复以古文重撰疏通大义之注疏——省却名物训诂,而一似宋儒之阐发义理微言。。欲做此事,当先行收集历代今、古文《尚书》之注疏本子、研究专著,训诂则重汉唐清儒之本子,义理则重宋儒之本子,斟酌损益,择善而从,自撰重述,疏解贯通,而成一典雅厚重而又流畅疏通之现代善本,俾青年学子不必兀兀穷年、皓首穷经而能明其大义,时时涵咏有得——反之,若夫以白话翻译或专力训诂考据、饾饤满纸,便不能收涵咏之功。清儒注疏作品极见功力,然仍只是功之未完,未奏全功,即未有疏通本子。清儒本子一般读者读来往往望书兴叹,畏难厌烦,或则得字遗义,耽小失大,不能收经学明理化成护国弼教之功也其实,按照古代尤其是先秦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或思维方式以及当时之经学面貌来说,当时之经学文本,或亦可以说是甚有或甚符合其时之逻辑条理规范的。但思维逻辑进化之后,现代人的思维特点或对思维逻辑的要求亦有相应的进化,故断不能简单地以古经文本作简单之依归,而当有所新的创制,或至少要在文本的逻辑上做一番疏通和明晰化的工作。或曰:因为训诂、音韵和传抄讹误等因素,导致经学文本意义往往含混不明,现代人在阅读经学时,就必须先进行音韵训诂方面的分析,其次又须对经学义理进行讨论辩难等,而实际上亦起到一种思维锻炼之功效。然而,锻炼思维的方法手段或形式很多,未必要以此种方式。如果经学文本在概念运用和表述上更为明确清晰,本身便符合现代思维逻辑,则我们在阅读时,就可以直接进行现代逻辑批判本身,而不是在连概念内涵外延都甚不清晰或思想命题都极为含混的情形下来进行讨论。……

先生云:今文《尚书》或为原始之文,而古文《尚书》则孔子之“述”也,未必是阎氏所谓之伪古文。吾观古文《尚书》之语言风格,多有类于《论语》中孔子之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