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流程再造:荔湾经验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继续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优质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这已成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政务服务改革实践为例,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服务型政府视角出发,利用实地走访、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现状、问题与困境进行了初步研究,探析了其“一个窗口办所有事”等新型政务服务做法,总结了其在政务服务中群众满意、效能提升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政务服务 服务型政府 流程再造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政府部门为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迫切需要调整自身工作机构、清理相关工作职能、优化办事工作流程。由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清理、转移和下放,甚至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建设服务型政府。比如,在极大地简化企业设立程序、提升政府政务服务质量的各类举措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另一方面,各地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两学一做”活动,政风、行风得到极大改善,政府窗口服务部门的“庸、懒、散、奢”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也极大改观,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2014年2月26日,荔湾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政务服务改革动员大会,启动该区政务审批服务改革;同年4月,印发《荔湾区政务改革“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以创建最佳办事环境为导向,实施政务改革“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即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位;行政审批授权承担审批的科室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力促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推行“工程类、经营类、公民类”三大类区街分类综合受理模式(即前台统一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理模式,以下简称“综合受理”),明确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审批部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分工,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树立良好的荔湾政务服务品牌。
(二)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必要性的进一步解读
首先,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是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设服务型发展型政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政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所以,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大局出发,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政府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先后进行了七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3年,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1988年的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方略;1993年进行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调整了宏观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1998年进行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压缩编制,减少公职人员;2003年进行的第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简政放权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力,激活经济发展动力;2008年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大部制改革;2013年第七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要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务实型政府的方向上推进。
其次,传统的政务服务流程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促使中国政府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传统的政务服务流程具有各个部门各自独立审批、办事人员需要跑多个部门、办事流程和等待时间长等弊端,而且传统的政务服务基本都是靠办事人员以纸质化材料手工处理,基本不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发表过一个“人在证途”的图表,以超过3000万人需要办的证为计算门槛,办这103个证件,需要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公章,交28项办证费。时任广州主要领导看后感慨地说:“人不一定能活到100岁,却要办100多个证!”
最后,中国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随着近几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在不断深入,但还需要破解一些难题。一是亟待加快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厘清权责关系,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将职能转变工作做到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集中的集中,进一步细化、优化工作流程;二是理顺人、财、物的关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事转人不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人在新单位上班,编制或隶属关系还在原单位,导致新单位对人员的管理有时会落实不下去。这就需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建立人随事走的机制,理顺人员关系,推动政务流程再造工作顺利开展。
二 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内容与困境
(一)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1.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步骤和方法
(1)形成了有效的组织架构。政务流程再造,首要的环节就是建设有效的组织架构。2014年4月,荔湾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政务改革“三集中、三到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32个职能部门和22条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个部门以及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全力配合有关工作,围绕企业和民众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此,该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督查办法和标准化的考评考核体系,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工作中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部门,要求纪委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该区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有利于打破等级森严、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一种权威,有利于建立一种扁平化、灵活多变和增加各部门之间协调性的新的工作流程。
(2)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提升服务质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于各类服务的质量提升都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有效地配合现代化的改革,把业务流程信息化,对各个部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荔湾区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运用了“互联网+”和“云端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政务服务受时间、空间局限的缺点,努力做到融合、融汇、便利、便捷,最终通过服务网点下沉到街道、社区,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可以办理大部分政务事项的目标。如图1所示:通过大数据,政务服务工作由原来的多个窗口办理,缩减为可以单个窗口办理;原本多科室联合审批的项目和业务,可以集中到一个科室进行办理;原来需要在窗口现场办理的业务和审批项目,现在可以在任一电脑前申请和办理,不用再来回奔波;原来的专线独享的模式也变更为现在的分线共享模式;原来局域网的一网平台,变为现在可以和手机、电脑互联互通。
图1 大数据带来的荔湾区政务服务变革流程
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3)构建立体政务服务体系。立体政务服务体系主要借鉴于当今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有两种发展形态:线下和线上。线上主要包括有线客户端,线下主要通过无线客户端,主要以手机为主。荔湾区在线下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在线上通过开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系统、政务服务APP,初步建立了办事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离线互补充的政务服务系统,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行政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王阳,2015)。因此,行政效率的提升就是政务服务体系的目的和归宿,通过消除政府管理与服务之间的空白点,实现政府运行的协调性,进而提高政务流程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何振、魏琼,2005)。
2.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成效
(1)坚持统筹设计,明确了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和任务。行政审批工作不是一座“孤岛”,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需要把改革创新与贯彻中央、省、市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涉及传统行政体系,还涉及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荔湾区在政务流程再造的改革中,将政务服务改革纳入该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围绕深化改革的总思路、总目标,既站在全区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高度上进行统筹谋划,又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省、市政务服务改革做好对接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2)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了政务服务的评价标准。荔湾区政务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社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个人办理相关业务。如图2所示,政务服务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四个维度:面对群众,要坚持效率和公开的标准;面对企业,要坚持简洁和高效的标准;面对上级,要坚持规范和专线的标准;面对媒体,要奉行廉洁和透明的标准。对于群众和企业,政务服务要做到效率第一。
图2 荔湾区政务服务对象及评价标准流程
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3)改革政务服务窗口,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政务服务,是一种公共服务,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的。在改革前,政务服务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情况。为了破除政务服务的“四难”情况,荔湾区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重点也在于服务窗口的改革。如表1所示,原来的政务服务窗口设置以部门为依据,全区27个政府部门中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19个部门划分为53个窗口,而且这种窗口比较分散,办一项业务需要跑好几个窗口,使得办事人员来回奔波,不堪重负;改革后,政务服务窗口的设置以业务为单位,一共设置了9个统一受理窗,2个出件窗。再看现代化的设备利用,改革前,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自助设备来方便办事群众;改革后,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市民之窗”自助终端办理一些常见业务。从业务受理上看,原先一个窗口仅可以办理单一业务;改革后,一个受理窗口可以受理977项业务,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从工作人员的使用上看,原来坐窗的办事人员都是外聘的“临时工”;改革后,坐窗人员全部为正式在编人员。后台审批也从多科(室)审批转变成了一科(室)审批。
表1 荔湾区政务服务窗口变革前后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4)推行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共享,方便群众实时掌握办事进程。传统的政务服务系统,很多信息是处于保密状态,若需要查看,需办理一定的手续。如表2所示,在改革前,政务流程中业务系统有57套,且属于各自封闭保密的状态;改革后,业务系统共享资源,建立了公开运行的统一系统受理平台。共享情况,也从内部交流与共享,变为在各个平台共享信息,并且公开运行。信息的共享有力推动了便民服务举措的深化,事项在线查询、网络预约办事、所办事项进度查询、服务短信推送、服务质量反馈等信息化措施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办事人员的体验,有力提高了行政服务的效率。
表2 荔湾区政务服务平台变革前后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5)构建标准化清单,简化群众办事手续及要求。清单,是呈现办事程序及手续的资料。清单的意思是否明确,是否完全,是否标准,直接关系着办理业务人员的效率水平。如表3所示,改革前,清单属于政府办公单位的一种半公开的文件,只在内部或者只能在本地方的办公地点使用,不可外传,因此,来此办事的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带什么材料,造成顾客来回奔波。荔湾区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改变清单在公开时不规范、不清晰、造成当事人不解的情形,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在网站、微信及时更新清单的要件、样表、流程,使得在办事过程中,尽量让办理业务的人少折腾。
表3 荔湾区政务服务权力清单变革前后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6)“一窗通办”,效果显著。荔湾区首创的“统一收件、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将原来的53个窗口压减为9个统一收件窗口和2个统一出件窗口,实现一个窗口可办977项业务,同时实现行政审批事务24小时通办。打破了审批事项由各部门领导层层签审、政务服务办事窗口按部门“摆摊设窗”等传统,实现“前台收件、后台办件、统一出件”,从而消除了传统窗口职能单一、种类繁多、承办事项和部门名称无法一一对应的弊端,实现了从“依机构设窗”到“依事项设窗”的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使政务服务“标准化”和“高效化”。该项改革实施后,办事效率提升了两倍,平均每项业务办理时间缩减约2/3。自2014年4月实施综合受理模式后,平均每月受理业务量超过1000项,比改革前增长1.6倍,每月外区、外地转来新办企业量为改革前的8.5倍。真正改变了以往群众办事“多点跑证、多处往返”的烦琐局面。
(二)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困境
1.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经验分析
(1)提高了政府服务的工作效率。荔湾区政务流程再造,创办出一种新的政务服务模式,即“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前台统一出件”;改变原来办事群众需要面对政务服务中心众多的窗口为集中的11个窗口;改变一个窗口只能办理一种业务为一个窗口可综合受理多项业务;服务群众的办事人员也由合同制聘请的临时工改为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成本缩减为原来的1/3。通过改革,将19个部门的53个窗口,集中为11个窗口,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有效遏制了有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
(2)提升了办事群众的满意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是荔湾区政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宗旨。荔湾区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过程中,反复比对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天津、上海、深圳自贸区政务服务模式,复制海门市联合勘察验收模式和南海自助终端模式,结合荔湾区实际调整优化,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融合推进“一窗式”政务服务、“一网格”服务监管、“一队伍”综合执法、“三位一体”的改革创新工作,推进城区品质化精细化管理,努力让市民生活和企业投资更加便利化。通过表4,可看出自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政务流程再造后,业务量呈上升趋势,仅2015年8月,一个月的业务受理量便是过去受理量的近两倍。荔湾区改革措施运行一年多来,各项业务平稳开展,政务服务运转正常,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评价达100%,达到预期目的。
表4 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后受理量及满意度一览表
表资料来源:《荔湾区政务服务改革综述报告》(内部)汇总整理。
2.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困境分析
(1)部门利益格局没有彻底破除。政务流程再造强调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政务流程再造直接针对的就是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政务流程,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高静学,2009)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意味着权利和责任的再次分配,政府组织形态的变动。传统的政务服务审批往往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的行为,它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领导干部通过批条子影响项目审批工作正常进行;第二,马拉松式盖章带来寻租空间;第三,领导“一言堂”导致行政审批权力失控;第四,工作人员利欲熏心收受贿赂。正是因为审批权力与项目成功审批与否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审批过程中公职人员为了追求不合法的个人利益或者部门利益也会带来审批寻租行为。因此,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提出把业务、审批项目等放在网上进行预订、查阅,并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了“市民之窗”无线客户端,使得部门和单位的权力进一步下放。这样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政务服务再造,要求各部门和各单位协同合作,把各部门的权利集中,要求信息共享、公开,大力裁汰闲置的资源和岗位。一些人往往害怕自己的岗位会丢失而产生抵触心理,信息的公开、共享也会造成一部分政务人员的既得利益的丧失。因此,各个部门对于改革的抵触,便成为政务流程再造的最大阻力。
(2)人员隶属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之前,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有19个部门的53个窗口,其工作人员有的是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招录的编制内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和培训,规范化的对外服务;有的是由进驻单位派驻于区政务服务中心,并且委托该中心进行日常管理;有的是单位内部实行轮班制,由不同人员轮流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值班,日常管理参考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制度,以本单位管理为主;还有的单位完全不派人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值班,发生业务仅通过视频系统远程处理。大部分单位窗口前的办事人员是招聘的临时工或劳务派遣人员。由于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缺乏相应的培训及有效的管理。因此,办事人员对待客户往往缺乏相应的耐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了改变此种现象,政务服务中心便取消了临时工驻窗口的用工形式,改为事业单位拥有编制的正式工或者从一些单位和部门抽调一部分“正式工”来工作。虽然这些“正式工”进驻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并落实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具体事务,但人员的隶属关系并没有改变,人员日常的管理和年度考评有时会有脱节。人在政府服务中心上班,但人事权,考核权等还在原来的部门或单位。
(3)纳入本轮流程再造的单位未穷尽。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是区委区政府主导,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区政务服务中心)具体承办,通过“三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即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位;行政审批授权承担审批的科室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也就是“三集中,三到位”的方式,初步完成了“集中”和“到位”的要求。但截至目前,由于职能转变工作还在推进落实中,所以全区27个政府部门中,只有19个部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些业务相对专业、有针对性的窗口部门并未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未纳入此次政务服务流程再造。
(4)督办工作缺乏力度。一般政务服务中,督办工作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马燊,2005):对督办工作的认识不足,服务性不高;督办工作注重实效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督办的严肃性不够;督办时效差;忽视理论研究等问题。为了避免以上问题,荔湾区政府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中,设计了一套较好的政务服务流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务服务平台。但由于政府职能改革还在继续,所以在督办某些工作中,还存在力度不足、鞭策乏力等情况。一是在思想层面上,领导很重视政务服务流程改造工作,能够充分放权让下属去干,而没有考虑督办工作的必要性。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监督督办的重要性,缺少检查督办的队伍和组织机构。同时,由于没有专业的督办人才,使得督办工作处于一种迟滞状态。三是一些制度和规定还未完全健全并落实到位,所以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在督促一些部门办理政务事务时,除了函件、传真、电话、短信提醒、催办之外,还没有找到其他更加直接和有效的督办方式。
三 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优化路径
(一)重视制度建设以规范政务服务管理
制度(或建制),又称为规则或规章,泛指以规则或运行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制度,其存在带有理性建构的含意,其运行彰显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其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它规范影响人们的行为。(李晓南,2012)合理、规范的制度有助于保证良好的秩序,促进高效程序、行为的延续与固定化,提高政府服务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保障政府向服务型的顺利转型。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各项制度建设更加重视,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讲规矩”,强调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政务流程再造,需要规范政务服务管理,需要统筹兼顾,需要运用好新技术、新设备,需要不断开拓出新思路,而这一切,都要靠制度引领、保障和约束。所以,重视制度建设是规范政务服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广州市荔湾区继续扩大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现有成果,进一步深化政府服务流程再造,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规范政府服务管理,需要对政府服务制度及相应的配套制度进行深度建设,确保政府服务流程有制度的引领、保障与约束。
(二)坚持服务群众导向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宗旨。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谈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截至目前,我国所进行的七次行政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对政府服务的效率与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政府服务方式、服务流程进行深化变革与再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此,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将进一步把互联网、客户端技术与云数据库结合起来,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传输壁垒,提高不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事项加大督办力度,提供更多的政务服务项目,设立更多的自助服务终端机,开发政务服务手机APP,进一步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手机上,让群众真正体验到“服务到家”的便利性,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认识,改善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印象。
(三)深化政务服务管理以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提升效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伴随每一次技术革新或产业改革的浪潮,都会由新的技术催生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吕志清,2015)现代互联网等技术也催生了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的人际网络新关系、产业新能力、政务新定位,个人、企业、政务这三个经典三角形产生了新的生态模式与发展机遇。(阿里研究院,2015)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在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过程之中,针对荔湾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中出现的合同制工作人员多、涉及部门和单位多、行政审批事项复杂等情况,一是深化健全相关制度的工作,推动建立“标准”“规范”——要通过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强化所有工作人员在提供政务服务的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语言、流程和操作,达到规范化的服务;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使得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协同效率大幅提高,政务事项办理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强量化考核工作,凸显行政效能的提升。通过智能考勤设备、计件考核奖励、评先评优活动、末位惩戒机制等手段,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凸显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成效,提升行政效能。三是保持创新意识,加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力度。如数据库(云数据)、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助服务设备、网上办事平台等手段,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深化管理思路,细化管理手段,推动政务服务方式持续创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持续完善。
(四)坚持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可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科学的标准能够引导各级政府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建设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承担服务责任的现代政府,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张立荣、冷向明,2009)荔湾区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是新一轮政务流程再造工作的试点和有益尝试,在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群众积极评价后,荔湾区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分类工作也已经主动展开,一定程度上已经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工作。荔湾区政府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再优化,明确了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标准,以标准确立相关目标,进而推进政府服务职能的全面转变,防止服务流程优化过程之中的失误或遗漏,从而实现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快推进新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真正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升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广州荔湾网,2013,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http://zwgk.lw.gov.cn/lw86/0102/201309/2e0fbf2a3776489da88570ea8411130_5.shtml, 9月9日。
陈天祥、李倩婷,2015, 《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变迁透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基于1999—2014年的数据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
高静学,2009, 《政务流程再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耿筱,2015,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分析》, 《青春岁月》第3期。
何振、魏琼,2005, 《电子政务视野中政府行政流程再造分析》, 《电子政务》第11期。
金竹青,2008, 《政府流程再造:现代公共服务路径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蓝志勇,2014,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性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
黎品琨,2014, 《社会治理创新中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
李长斌,2014,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
李晓南,2012, 《“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李晓南,201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理念下的制度建设》, 《攀登》第3期。
吕志清,2015, 《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范式重构》, 《经济研究参考》第4期。
马燊,2005, 《加强政府政务督办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期。
王阳,2015,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人民出版社。
徐蕾、李靖华,《公共服务流程再造的决定因素:基于行政服务中心的前沿实践》,《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第2期。
张立荣、冷向明,2009, 《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准体系——基于系统权变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政治学研究》第5期。
张万宽,201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框架与典型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赵成根,2007, 《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断塑造新的平衡》,北京大学出版社。
阿里研究院,2015, 《“互联网”研究报告》, http://i.aliresearch.com/img/20150312/20150312160447.pdf。
责任编辑: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