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别拿着学校里的“套路”去拼社会
- 毕业这5年,我拿人生怎么过
- 金正浩
- 12528字
- 2018-07-16 15:02:07
——这5年,你要帮助自己“长点心”
职场中,别拿单纯当借口
在校园里,有人说你单纯,你可能还是觉得别人在夸赞你,你单纯善良,可能还会很招人喜欢。但如果你在职场里听见有人这样说你,你要明白,他的潜台词就是“你有点傻”。
其实在现代社会,单纯这个词有点被污名化了,很多职场新人犯的愚蠢的错误都要“单纯”来背锅。事实上,职场依然喜欢积极热忱想法纯粹的年轻人,依然不欢迎的是愚蠢固执的意气书生,说你“太单纯”,大部分场合应该是指你是后一种人。
在职场,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和别人发生利益联系,如何取得这种利益的平衡点并能为你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才是你应该考虑的。
职场是和校园完全不同的生存成长环境,职场需要你有很强的洞察人心的能力。如果你做事前总是不肯动脑筋,还是依赖在校园里的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来做事,你会发现,自己在他人眼里依然是个学生,会很被动。
很多刚上班的年轻人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职场人”这个角色,将自己在学生时代处理人和事的经验不经意地带到工作中去,碰一鼻子灰还很委屈。明明我心眼很好,总是为他人着想,还努力工作,这些品质在学校里总是会为我带来好的运气,为什么进入职场,我还是我,但总是会受到不公的待遇?
我劝你在掉眼泪前先问问自己,职场的“套路”你懂多少?
你是不是还觉得,只要我努力工作,老板一定会看见我的勤奋,给我加薪?同事拜托我做的事情,我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即使加班也要做完?我在工作上有了好消息,应该马上和同事分享,大家应该彼此坦诚才能关系更好……
这些学生时代的想法,你不变通不消化就把它带到职场里去,那你就有点“太单纯”了。
来说一个我师妹的遭遇。
她是校招进单位的,因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干起活儿来既卖力又用心。她工作起来勤奋上进,经常加班加点,老板和同事也常常夸奖她是后起之秀,渐渐地把很多工作都交给她做。老板说这是信任她的工作能力,让她多锻炼锻炼。
她虽然心里有些不愿意,因为这意味着节假日基本上都要泡汤了,但师妹生性腼腆,觉得反正干得好了,老板自然会看在心上,给她升职加薪的。所以在干好自己分内事外,她开始额外干着其他部门的工作,也没提自己的待遇问题。
但无奈由于她没有工作经验,很多同事因为老板看似“器重”也对她疏离。她渐渐地觉得力不从心。有一次因为弄错了一个重要的报表数据,老板对她大发雷霆,还罚了她的工资。
一年后她发现,和自己同时进公司的员工都已经升职,唯有自己还在原来的岗位转圈。她终于气不过去找老板讨说法,反而被老板一顿训斥,说自己办事没思路还出错,想要升职还要再看她表现。
她气愤地要辞职,反而被老板要求赔偿违约金。
看看我师妹的经历,你就会知道,并不是干得多就会讨人喜欢,勤奋努力用不到点子上就不管用,做老好人也不好使,加班加点工作并不值得夸耀,不懂得拒绝别人,干了活儿也是吃力不讨好。Office里的很多“潜规则”,需要你去琢磨。
我有一个朋友刚上班的时候因为偏信了一个“贵人”的劝告而放弃了一个新部门的高薪职位,没想到他的“贵人”到最后居然取代他成为新部门的经理。他失去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到现在还后悔不已。他信任对方没有错,只是不该在关键时刻没有自己的想法。
职场是一个利益场,在职场这个环境里,你要理解它的运行规则。讨厌那些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并不会显得你有多高尚,他们只是懂得在职场中如何平衡各自的利益,这和性格好坏并没有关系。因为你终究会理解他们,并成为自动维护职场利益链条的一环。
不是这个世界变得冷酷了,而是职场这个竞争环境有它自己的法则,你之所以觉得这里面“水很深”,还是因为你不了解不习惯这种规则的约束。而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职场老鸟,你回望自己刚毕业那几年幼稚的想法也会轻声发笑。
谁都要从自己的“单纯”里走出来,才能更加成熟干练。
毕竟,职场更希望你是一个成熟而聪明的工作伙伴,不是愚昧的书呆学生。
自我成长,是适应社会的不二法则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刚从校园毕业的年轻人,开始上班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曾经一贯用的很多方法都不怎么好使了。
在学校的时候,学习这码事基本上凭自己一人之力完全没有问题。很多科目,尤其是文科,考前临时抱佛脚还是很管用的。但上班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多大能力是一方面,能不能协作配合好同事的工作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单枪匹马地来,很多事情根本进行不下去。
而且工作根本就不容你临场凑合,你平时没有扎实的准备,再去抱佛脚效果也不一定好。
的确,进入职场,你将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则和方法都需要你从头学起,慢慢摸索。简单依赖在校园时期的为人处世方法,你就会很深刻地发现,自己的“套路”不好用了。
在职场,需要你改变很多以前学生时期的习惯和思维方法。校园是个相对简单的环境,你做事、交朋友,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你不喜欢和谁相处,只需要远离对方就可以,也没人逼你一定要和谁搞好关系,你磨蹭一点也没人催你,反正最后不耽误交论文就可以。
但在职场,你做事情前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能否推动事情继续向前发展的各种因素。所谓职业,便是你思考问题的维度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集体的利益要求,而不是你自己的喜好。
当然,要你明白这些,你必须要栽很多跟头才会接受。
我的一个师弟,在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就在这方面吃了很多亏。他是一个喜欢独立钻研的工科男,在学校的时候碰到难题,基本上他把自己关在图书馆待几天就肯定能解决。
初入职场的时候,他所在的技术部门要合作一款重要的产品,技术上很有难度。他和从前一样,又开始自己一个人琢磨,结果过了几天也没头绪。主管三番两次来问他的进度如何,如果不行就交给大家一起来做,他最后瞒不住了才告诉主管这个技术难题他自己解决不了。气得主管直跳脚,他们小组因为他的缘故,项目已经落后了很多进度。
主管后来拿这个事儿训斥他,说他不懂协作能提高效率的道理。如果再犯这样的错误就赶紧滚蛋!
他来找我诉苦说:“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公司不是没有我就不行的。我一个人不管多强,只要耽误了项目的运行,我的聪明就变成了愚蠢。”
我拍拍他的肩膀,表示理解。
职场不是你的秀场,在职场头顶光环的人物永远是那个能让工作伙伴获益的人。
所以你要明白,无论你在学校是个多么风云的人物,在职场,你就是一个新人。你可以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但你要知道,你回顾往昔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你更快地适应如今的工作节奏,而不是坚持你的骄纵,你必须要学会协作,去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规则。
我相信,你刚进入公司时虽然满腔热情,但也会带着生涩和胆怯。你肯定希望能有人像在大学接大一新生的你一样,有学长学姐对你嘘寒问暖,百般照料。但公司却不会有人为你打点一切,可能也就只有HR对你指点一二,带你去看看你工作的格子间而已。
我曾经的一个实习生,人长得漂亮,性格也比较娇气。刚开始工作没什么经验,没少挨经理的骂。她的同一批实习生总是看见她一脸梨花带雨的样子在座位上抽泣,不明所以,刚开始还会去主动安慰一下。但时间长了就发现这个姑娘真的是“水做的”,总是有抹不完的眼泪,越是安慰,她越一个劲儿跟你诉说她的委屈。但也无非是自己犯了错误,领导说话狠了些罢了。时间长了,大家都司空见惯,有时候还觉得她真的是破坏气氛。
后来她终于忍不住委屈来找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没有一点人情味。她说自己之前在学校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她求助于别人,总有人会热心帮忙,而且自己难过的时候流眼泪,也会有舍友闺蜜来安慰。但来到公司却发现没人主动关心自己,而且自己犯一点小错误也要被劈头盖脸地骂。
她不理解,在职场,大家的关系就这么冷漠吗?
我告诉她,不是职场冷漠,是你对职场给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职场,你可以是新手,但不能一直做新人。有问题可以请教同事,但如果一直请教同一个问题,总会招人厌烦。你可能觉得在学校互相帮忙是小事,但在职场,你要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学会自我成长。没有人有义务去主动帮助和安慰你,更不要把这样的希望建立在他人身上。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而不是过度要求他人为自己着想,或是抱着“圣母情怀”去关注他人的职场生活。
学校的套路不好使了怎么办?自我成长永远是不二法则。你之前对自己所有的标准都应该随着新环境的要求而改变,而不能指望环境对你多一分宽容。早一点适应环境,就少一分前进的阻力。
亏要吃在明处,否则暗箭难防
新人进入职场,没有不吃亏的,一是经验不足难免犯错,二来职场人心复杂,自己也有可能被他人在背后算计。既然免不了吃亏,你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什么时候吃亏,在什么地方吃亏,才能真正“吃亏得福”,而不是做吃黄连的哑巴,有苦还说不出。
对于吃亏这件事,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用暂时的损失来换取长远的利益。作为新人,如何精巧地利用这一点,让自己以退为进,是值得深虑的一件事。
想要不白吃亏,你要先明白什么叫“吃亏在明处”。
所谓吃亏在明处,就是在你遭受损失或者是在无奈环境中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时,要让对方明白,你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是为了成全对方或者帮助对方实现他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让对方知道,他欠你一个人情。而人情欠多了,做事的主动权自然会转移到你这里。
我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就很聪明。
他刚入职的时候,有一天主管让他赶快整理出公司近三年的关于建筑行业的文案资料,他后天有会急着要用。我朋友于是睡了两天公司沙发,准时把整理好的资料送到了主管办公室。当时他的主管正好在和总监讨论问题,就示意他把资料放在桌上,他照办然后就出来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班,主管怒气冲冲地来找他要资料,说他没有按时整理好,会议又提前了,自己在会上很难堪。把我朋友都说愣了。
这个时候正好总监过来问怎么回事,我朋友马上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才让主管生气。总监没有说话,而是把主管和他叫到了办公室,并从主管桌子上的一堆文件里找出了他想要的材料。
我朋友说他觉得主管真是尴尬极了,他怕主管下不了台,马上打圆场说是因为自己做事太马虎,把材料送来没有及时提醒主管,错在自己。总监也接下他的话茬,才让事情圆满解决。
后来,他就发现,虽然主管没有主动找他道歉,但明显对他的态度亲近了很多,也愿意把一些重要的项目让他经手。这对刚入职没多久的朋友来说真的是宝贵的机遇。
看起来是我朋友遭受了不白之冤,吃了亏还维护别人,真是傻透了。但事实上,他的主管正是因为意识到是他在主动吃亏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才给了我的朋友更多机会。相比之下,我的朋友只受了一些言语上的批评,所得到的真的是太值得了。
《菜根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它的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
吃亏,同样会使别人觉得你的为人非常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情谊。这当然会使他人更心甘情愿帮助你。
我曾经和同学合伙创业,后来资金链断裂无法进行下去,只剩下一些无法运转的设备。我跟同学说,这些设备都归你,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刚开始推辞,后来也接下了。
有朋友说我傻,到最后也不给自己留点财产。我却觉得自己吃的这个“亏”比不上同学之间的情谊。后来我和同学一直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他再次创业成功后,他邀我入股,我也因此大赚了一笔。
所以你看,吃亏这种事,就是一种人情沟通的技巧,让对方对你有所愧疚或者占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他肯定会在今后的交往里回馈于你以获得心理的平衡。
但是,你要明白,你所谓的牺牲和宽容,吃下的苦头不是为了那些在职场中专门损人利己的那些小人和恶人。
如果你为了息事宁人,总是在吃暗亏,所有的责任都一力承担,也不懂得进退,吃过的亏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别人在背后给你放冷箭,你在职场就太被动了。
我师弟曾经就吃过这样一个亏。
他们公司要签一个新客户,需要做出一个设计图。师弟关系很好的一个同事说自己毫无思路,想让师弟帮忙出点主意,最后的设计图可以写师弟的名字。我师弟是一个热心肠,于是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几张图给他同事看了,他同事很受启发,当时千恩万谢地走了。结果到和客户洽谈时候,师弟却发现,同事在用他的设计图和对方沟通,客户认为这是同事的创意而十分欣赏,还要求同事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而这期间,他的同事只字未提自己的名字。
在谈判桌上,他不好发火,只能硬咽下了这个苦果。回去以后他和他的同事大吵一架闹翻,也没法说服客户换人。
职场中的“暗招”常常让你防不胜防,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这些小人的操纵。事要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也要常常观察周边人,历练一双识人的慧眼。
总之,亏要吃在明处,我们不做斤斤计较的狭隘小人,也不做逆来顺受的沉默羔羊。善于吃亏,才会受益无穷。
先低调做人,以后才有机会高调
我知道,刚进入职场的你一定想给单位留下好印象,显露自己的才干,更快地让他人认可自己。但很多年轻人也因为带着强悍的个性进入职场,反而过犹不及,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就摔了跟头。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尤其是进入职场没多久的90后一代,在校园里他们都是依靠自己的个性获得他人青睐的,也给了他们很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到了公司,在工作中积极表现自己的优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关注度,难道不是职场进击的良好策略吗?
事实上,你若有才干,过于强调这一点却不是在职场生存的上上策。这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标榜自己起点那么高,难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这是人性的心理定式。他们甚至对你的工作有更高标准的苛刻要求。如果每天都有双眼睛盯着你的工作,还经常对你的工作挑刺,刚进入公司的你能应对这样的压力吗?
而且,在竞争伊始,你就已经展露出自己的全部实力,往往会给领导造成“激进”的印象,认为你急于求成。对你的同事而言,你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你不需要这样额外的负担,你需要的是更多的学习历练机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保持低调,是能让你在短时间里集聚职场能量的最好方式。
说一个朋友讲给我的事情。
公司新招了一批实习生,但不是每个人到最后都会被录用。我朋友说,她当时其实很看好一个女孩。她很聪明,做事情一点就通,工作上手很快,也很积极,所以刚开始会多给她分配些任务来锻炼她。但到实习后期,朋友却发现女孩身上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她实在太张扬了。每次得到重用就忍不住炫耀,而且过于争强好胜,甚至到了经常抢别人客户的程度。以至于她和同期实习生的关系都很僵。最后朋友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她。
朋友告诉她,她虽然有潜质,但还是太张扬了。在咨询行业,公司需要埋头做事、懂团队协作、言行谨慎的人。那个女孩显然意识不到这一点。
当你觉得自己刚刚有点成绩的时候就沉不住气,一定要大肆宣扬让他人知道,如果你是在做事情的最开始阶段,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在给自己挖坑。因为你说出去的话有可能无法兑现,到时候你就成了领导眼里那个“不可靠”的人。
除了言行上的“低调”,你更应该保持态度上的谦虚。
在职场,没有人会讨厌谦虚好学的新人。你越是谦虚礼让,越能为你的职场表现加分。
我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生,他是一个985高校的工科研究生。在研发部实习时,同事们就跟我反映说这个男生好谦虚啊,他自己一个硕士,从来不拿学历说事儿,遇到不懂的就问,部门里好多本科生看见他这么谦虚,都愿意帮他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我后来发现他是那批实习生里进步最快的,业务上的问题他很快地就掌握了。工作一年多,他自主研发升级公司的产品,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就被提拔为主管。因为他平时为人低调,从不跟人争执,在公司里没有树敌,所以他升职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认为这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你看,为人低调,不仅能让你在职场稳稳扎根,同样能为你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
但你要记得,低调做职场新人,不是让你做“隐形人”。如果每天一到单位就在自己的小格子间闷头坐着不吭声,也不和同事打招呼,吃饭也不主动和同事一起,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被边缘化。
所谓低调,是让你懂得谦虚礼让,暗中储蓄力量。
放心,跟《琅琊榜》里的梅长苏一样,你韬光养晦了那么久,总有你一鸣惊人的一天,后发制人,才能最终笑傲职场。
在该你闭嘴的时候别急于表达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很多都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满嘴跑火车不分场合乱说话,而另外一种则是紧紧地闭牢自己的嘴。但其实少说话是对的,在工作场合很多话的是不能乱说的,明白这一点,你才会成为一个令人喜欢的新人。
在校园的时候,你需要顾忌的比较少,很少有需要谨慎言语的场合。但在职场,你如果不分情况、不分场合说话,往往会让人觉得你多少有点愣头青,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也会因为你不合时宜的表达而无人听取。
首先你要先给自己有个定位,认清自己的地位,说出的话要符合你的身份。如果你是你们部门资历最浅的那个,不管你年龄有多大,就不要在应该是领导发言的场合唱高调,更不能打断领导的话。职场是有所谓“地位”“层级”之分的,你不到那个位置,说出的话很可能没人买账,还会让人觉得你不懂分寸。
我以前认识一个奇葩同事。那时我刚上班也没多久,他是最后加入我们团队的,却总是拿出一派领导范,经常说“你那进行得怎么样了?”“快到最后期限了啊,加把劲儿!”等等的话。明明是同事关系,却好像我们都是他的下属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更极品的是,他仗着自己以前工作有点经验,在领导发言的场合,也突然会谈一些“高论”,弄得我们部门的主管特别尴尬,没过多久,公司就把他辞退了。
我的一位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也给我讲过一个新人的故事。有一次公司做产品的市场推广讨论,部门经理提及了一个方案,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只有一名毕业两年的研究生不识时务,开口就质疑道:“这样的推广方案,有没有理论支持?”弄得大家愕然了好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
不管你在学校有多大本事,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公司理所应当把你当成新人对待。你的言行如果出格得厉害,很容易遭人反感。
自恃聪明和自命不凡的你要记住,你在职场食物链最底层,还是要先保护好自己,最好方式就是保持言行上的低调。
除了要分场合表达,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你也应该三缄其口。
进入新的环境工作,你肯定会有很多事情不明白。你部门的工作氛围、领导的雷区还有其他部门做事的规则等等,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你的表达如果不恰当,你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不管有意无意,你如果成为公司某个谣言的制造者,你接下来的职场境遇会无比的难堪。
我们部门曾经有个新人,因为她开始不了解公司工资的计算方法,对公司待遇情况不满,就对她同期进入公司的实习生抱怨薪金不高,牢骚发了一通。因为她在财务部门,很多实习生都相信了她的话。后来他们这批人的工作积极性直线下降,经理了解情况之后,立即辞退了她这个始作俑者。实习生们最后也发现自己的工资也没有她说的那样无法接受。
因为自己弄不清楚的状况随意表达意见,这个新人的后果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所以,在职场,传播不实信息,哪怕只是闲聊,也是不能触碰的禁忌。
还有一些年轻人,特别能说,但却“不会说话”,同样很吃亏。
我朋友给我说过他带的一个新人的事情。他说小K口才还是很好的,做销售比较有优势,平时也很容易跟客户打开局面,一般有他在都不会冷场。
但有一次因为一个订单出了问题,经理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大家都在积极表态,等到他发言的时候,他跟平时一样,敞开了话匣子说个没完没了,关键还不着边际,没有实用的策略。经理暗示了几次都不奏效后,只好直接打断了他,你要是没什么建设性意见,就先把时间留给他人吧。小K脸涨得通红,十分窘迫。
其实,对于年轻人而言,不论你有多好的口才,多么深刻的思想能力,不分轻重、不分场合的口不择言,真的会让你祸发齿牙。何时展现才华、何时谨言慎行,学会藏拙才是处世之道。
“闷头学”比什么都重要
一旦进入职场,你会发现,这里和校园最大的不同就是,再也没有老师在你屁股后面推着你学了。
同样,你想要学习觅得良师益友,也不再是件容易的事。在今后职场的拼搏岁月里,你想要学习,只能靠自己了。
很多年轻人刚刚出来历练的时候,其实平台都差不多,基本上都要从零开始。但过个三五年你会发现,他们之间会产生惊人的差距,有的人可能已经成为公司的管理层,有的人依然在最开始的起点转悠。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了。
当今社会是个逼着人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技术、新方法在改变我们的世界。IT从业人员对这点的感受会更明显。
对于职场人而言,学会自我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只有不断修炼自己,获得和职位相匹配的能力,你才能指望老板给你加薪升职,你才有底气去和老板谈这个问题。但和校园里不同的是,这次,再也没有人逼你去提升自己,你得靠自己。
这个道理年轻人都懂,但最终真正能定下心来通过自学提升能力的却没有几个。
来对照看看,下面这些情况有没有在你身上发生?
有的年轻人意识不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在校园里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充盈自己的智库,从来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有的觉得学习这种事总有下一个明天可以安排,在重度拖延症里放弃了曾经做好的自学课程表;有的则是那种急迫而盲目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却不知道从何入手,最后乱学一通,哪个都没有学好。
其实,“闷头学”本领并没有那么难,只是需要你调整好心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内心清净,别让自己陷入无聊而且损耗心力的职场“宫心计”里。
年轻人进入职场,心术要正,升职加薪要靠自己真实的能力。耍手腕也许会一时得意,但最终无法周全自己。把心思扑在提升自己上面,比花时间琢磨怎么钩心斗角更有意义。
心思定下来,就该想想怎么去学习让自己提升得更快。
你要主动一点。虽然优秀的公司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拓展去增强你的软硬实力,也会安排前辈去指点你的工作。但你不能只是指望外部给你的条件和机会,有心的人自己去创造环境来为自己充电。你的工作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但公司不可能为你雇一个全职老师指点你所有的难题。
我以前做过一份行政工作,刚进公司的时候办公软件就是初级水平,可以处理一般文档,但没什么效率。在文件多的时候,我基本上无暇分身,也处理不过来。反而公司的一个前辈,用Excel非常熟练,他处理好5个报表,我才能整理出来一个。
于是那段时间我就成了他的尾巴,不仅主动追着他问处理文档的技巧,也抽空坐他旁边看着他工作,学习他的操作技巧,自己弄一个小本本,学一点记一点。自己下班后就开始疯狂练习,没有多久,我发现自己处理文档和表格的速度提高了很多。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做那份工作,但那段时间掌握的方法我到现在还很受用。
如果我就是坐在座位上等前辈来指导,不仅会耽误工作进度,久而久之,我肯定会被公司淘汰,毕竟没有公司会青睐一个不思进取的人。
还有,你要学会“求教”。其实在职场,肯定有职场大牛在你周边,也不乏扫地僧式的人物时时出没。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取到经,就要看你能不能向“大神”虚心求教,肯不肯放下身段,寻找身边那些深藏功与名的传奇人物。
来说一个朋友给我讲的他自己的故事。
他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公司有一个技术大牛A,技术能力特别强,但就是人不好相处,会骂人,还很固执,所以虽然名气很大,但很少有人拿着问题去请教。
我朋友那个时候刚进入公司,遇到技术上的瓶颈,折磨了他好几天,他眼看项目要黄,没想那么多就一头扎进了那位传奇人物的办公室。
果不其然,挨了一顿骂后垂头丧气地出来了。
如此反复几次,他说:“我当时一见他就发憷。”
但我朋友就有股韧劲,不管A怎么对他冷嘲热讽,他还是会一直虚心请教。因为他发现在A的指点下,自己的技术能力飞速进步。
有一次,他去A的办公室请教,他说明来意后,还等着一顿狂风暴雨的训斥,没想到,A把他叫过来,语气温和,还手把手教他解决了难题。最后跟他说以后有问题就来找他之类的话。我朋友简直受宠若惊。
后来他就成了A的徒弟,他们最后合作开发了一款软件,让我朋友受益匪浅。
朋友说,“是我的好学和执着打动了他。其实A后来还是会骂我笨,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也能独当一面了。”
你看,求教就是这样,你可能会被骂,会委屈,会感觉不公平,但你不能放弃,因为到最终,你会收获你想要的进步。
在职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论是上班的8小时还是业余的时间。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才能有立身的资本。但学习这件事情就像减肥,不要指望着一两天就能看见效果。你要耐住性子,潜心修炼自己,不浮躁不气馁。你得相信,投资自己什么时候都会升值。
给别人台阶下,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中国有句俗话:“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告诉人们,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给别人留有余地,同时也就是给自己留下后路。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我刚毕业的两年里遇见过一个同事,他资历很高,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在我们这批人里脱颖而出,领导也很赏识他的才干。每次只要有机会,他都第一个发言,而且滔滔不绝。但如果别人有一些不同或者不成熟的意见,他就会当面反驳,毫不留情面地直言相向。更不要说有摩擦和他产生冲突了,他肯定会追究到底,直到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为止。
我曾劝他不要得理不饶人,他反而觉得如果对方没有错误,就算他想攻击也没有机会,所以一直没有改掉他的做事方法。到后来,同事基本上都对他避而远之。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辞职离开了公司。后来听说他在别家公司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跳槽的频率很高,一直没有很好的发展。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果你总是像我的前同事一样不给对方留余地,总是在伤害对方的面子,在今后的相处里大家难免会对你记恨在心,最后被孤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职场,不管是进入公司的新人还是久经磨砺的职场前辈,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质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让彼此在相处的过程中能舒服地一起共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顾及对方的尊严。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价值观都不同,大家在一起共事,难免会有分歧和矛盾,人非完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对方台阶下,总是咄咄逼人,表面上你很占理,自己也出了口气,但实际上已经埋下了下次矛盾的祸根。况且职场每日千变万化,你也很有可能被对方揪住小辫子,如果真的这样,你希望对方会怎么做?
作为职场新人,你有更远的路要走,与其自己一时得意而让对方对自己心有芥蒂,不如给对方留有余地,这也是在给自己安全空间,给自己做事留一条进退的出路。
有一家杂志访问了25位杰出的财经界人士,请他们说出影响他们一生的一句话。这些身经百战的大总裁讲出来的话当然字字珠玑,但是最吸引人的却是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柏森斯所说的“不要赶尽杀绝,要留一点退路给别人”。
这些职场大佬都明白,给他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生机。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正是采摘柿子的季节,当地的果农常常会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树上,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果农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他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前几年当果农把树上的柿子全部摘掉,喜鹊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的时候,果园里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泛滥成灾,让果农颗粒无收。后来果农才想到留一些食物给喜鹊,喜鹊会帮助他们避免虫灾的威胁。
把喜鹊赶尽杀绝,还不如为它们留下后路,这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希望啊!
得饶人处且饶人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多多少少需要让渡自己的利益。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自己有多大格局了。
宽容往往考验你的胸怀和对事情长远观察的眼光。职场很多事情不仅要看眼前的结果,更要看长远的发展。大家在同一个环境里竞争,多给对方留一些情面,让对方多欠自己一个人情,看起来自己“受了委屈”,但总有一天你会因此而受益。职场人都明白,谁都不想欠着人情工作,一旦有机会,回报你的往往是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才是真正的职场相处之道。
在职场里,是非和规则很重要,但也有很多无法用制度条款来说明的真空地带,需要你用心来揣摩其中的边界。年轻人的职场路,更需要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计较。
有时候,你太过认真就是矫情
在学校里,很多时候需要你拿出认真仔细的精神来对待学习,有些工科生应该更有体会。做试验的时候一个数据、一毫升溶液都马虎不得。老师也会鼓励你和同学们多辩论去开拓思维,在学校辩论协会锻炼过的人也知道,辩出个黑白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学校里你可以这样,还会给你带来更高的学习成绩,但进入职场,你要分清仔细做事和较真儿的界限,不要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真“矫情”。
你若一定要拿学校那套认真劲来打破砂锅问到底,凡事锱铢必较,一旦过了度,最后就会被对方觉得“你这个人真没劲”。
职场新人时常在他们毫无意识、毫无察觉的状态下,为一时之气和上司、同事争执对错,而忘了从公司、团队的角度来整体考虑事情。作为新人,刚进入一个团队时,最要紧的是及时了解团队既有工作流程和模式,多观察同事待人处世的作风,争取尽早融入其中。
在个人对错上较真,你就真的输了。
我刚毕业那会儿,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碰见过一个同事小周,他戴一副黑框眼镜,做事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一次主管开会商讨一个项目的推广方案,一个同事的方案大体上不错,但细节处仍需打磨,因为创意新鲜,最终主管决定采用他的方案。但小周却觉得这个方案有很多瑕疵,所以发表了有很多意见。在后来的讨论会上,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为项目进程的关系,主管否定了他的意见,定稿还是选用了那一个同事的方案。
散会后他觉得很委屈,认为明明自己说得很在理,为什么坚持自己的意见还得罪了大家?
为什么?刚进入职场的你是不是和小周一样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我的想法正确,我说出来还成了我的错?明明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我帮他理顺了,他还怪我多嘴?明明就是对方什么都不懂,我帮他说说清楚,怎么还是我较真了?
你一脑门子问号,最后有没有问过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考虑没考虑过对方的感受?
如果你从来都没考虑过对方是怎么想的,只是一门心思迫切地表达自己的“正确看法”,那这只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在校园里认真仔细是一个良好的品质,也带着这股仔细劲儿进了公司,凡事不分大小,不分场合,都要是非分明地说清楚,弄明白,分出个是非,让对方心服口服才算罢休,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和对方讲道理,不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招人讨厌。
职场上,有人和你意见相左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走到职场,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想法,也许还会和你的三观冲突,但如果对方的想法得到了团队的认可,能够促进工作的开展,你就不应该去和对方辩白。如果你一定要争个红赤白脸,到最后只能是让他人认为你心胸狭隘,无法包容别人的观点还觉得你钻牛角尖儿。
不是所有人都有和你一样看待问题的思维,你认为重要的事对他人而言也不一定是大事,对于他们而言,非要去探究原因才是浪费时间。职场不是校园,同事也不是你的同学,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意见,不需要你故作高深给他们普及专业知识,你非要去给他们“扫盲”,只能吃力不讨好。
不强迫别人接受你的三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如果非要较真,那就先跟自己来。使劲儿要求自己,敦促着自己不断进步,少去苛责别人,反而会让你在职场更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