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立春

乍暖还寒时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时间为每年的2月4日或2月5日。俗语说“春打六九头”,指立春日在“六九”的第一天,因此“立春”又叫打春。明代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建”就是“开始”的意思,意味着春天的气息来临。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把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气候变化

立春时节,“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此时的阳光不像之前那样清冷了,而逐渐变得温暖,让人觉得“春日烘烘”,俗语即有“立春一日,水热三分”之说。

春天的前奏。立春并不意味着春天真正到来,春的气息还不算浓厚。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从现代气候学标准看,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不能和当时全国各地的自然物候现象吻合。常年来看,2月上旬,真正进入花红柳绿的春季只有华南地区,华北大地却仍是大雪纷飞。现在比较科学的划分,是把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始日,作为春季开始。

气温仍寒。立春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频出现,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也大,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力敌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而在北方,冷空气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此时,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开始减弱,隆冬严寒天气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因此这一时节的天气总是乍暖还寒,忽冷忽热,让人摸不着头脑,俗话说“早春孩儿面,一日两三变”。

春雷、春雨。由于气流影响,这一季节全国各地会普遍出现雷电现象,温度在0℃以上时则会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古谚语中就有“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等。

农事活动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就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了。农作物长势加快,油菜和小麦生长需水量增加,应及时灌溉,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促进作物生长。

防寒、防冻、防虫害。冬小麦除草也要适时而行,同时仍要做好防冻工作,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谨防“倒春寒”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做好防冻保苗的工作。可采取放烟雾避冻、冻害发生后及早水肥齐攻等措施补救,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也要加强小麦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预防春季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农耕。南方地区则要抓紧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选种、晒种,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春耕春种要全面展开了,“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南方早稻将陆续播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下种。

传统习俗

占春。古时立春日有占春的习俗。占春就是在立春这一天依照一定的事物占验全年的天气和收成。据说古时立春前几日,县令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等重量较轻的东西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当这个时刻到来时就开始放鞭炮庆祝,祈求此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迎春。在我国,立春之日迎春的习俗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周代,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并有祭祀太皞、青帝句芒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立春之日祭祀二神表达了人们渴望美好春天的强烈愿望,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游春、探春。立春节气民间有游春、探春的活动。此时,人们纷纷装扮起来,组成长长的队伍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

送春牛帖。古时立春日还有送春牛帖、送春牛图的习俗。古时县里立春前一日要派发报春的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春吏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此日,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吏都要作揖礼谒。

吊春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的吊春穗也是一种立春习俗。每年立春日,当地妇女用各色布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借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躲春、禁戊。立春日不仅要迎太岁,而且还不能冲犯岁君。《宁乡县志》载:“立春……多按时刻燃香烛,奉迎太岁。间有听星士言年命冲犯岁君,或行运冲犯者,是日杜门不出,谓之‘躲春’。”此外还有“禁戊”之俗,立春以后的一连五个戊日都不能动土。《宁乡县志》载:“自后逢戊日,家家辍土锄不动土,谓之‘禁戊’,五戊皆然。或谓戊为阳,土其数为五,木主事则土休囚,故于春首禁五戊以培之,亦通。”

“躲春”和“禁戊”的禁忌与民间的太岁信仰和择日习俗有关,但是也说明人们对于春神和春阳的重视。

鞭春牛。古时立春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诗写道:“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在幽默诙谐的笔调中劝课农桑。

民间立春日要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并设春官,然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鞭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这些习俗意在催促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吃春饼。春饼是立春时节的一大美食。《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饼。”如今我国南北方都有吃春饼的食俗,但也有所区别。

南方地区通常将面粉搓揉成面皮,包入馅心做成团状的薄饼,用油两面煎至金黄。

北方吃法则比较讲究,将面团擀成圆形的非常薄的面皮,然后放入平底锅内摊熟,成薄圆片备用。另用豆芽菜、胡萝卜丝、干粉丝、火腿丝、韭菜芽、鸡蛋丝、肉丝等和在一起炒熟(所有的馅心原料均要切成丝状,并且不得少于7种),然后将炒好的馅心放入面皮中卷而食之,另备一锅汤作辅食。

也可以把各种果品、糖果、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等摆在盘子里拼成“春盘”,好吃又好看。

祭春神。民间立春要祭祀春神。相传太皞,即伏羲氏,是司春之神;句芒是木神,他的形象是人面鸟身,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在江南一些地区,每家每户都于立春日在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贴着写有“迎春接福”四个字的红纸,桌子中间放一个饭甑,饭盛得极满,以“饭饭年”表示“春神万万年”。在饭甑的左右两边各放些新鲜青菜和豆腐,豆腐上插有梅花、松柏和竹枝,象征洁净、长青和富足,也有的在大碗中栽白菜和插小旗。等立春时刻一到,鸣放爆竹,行礼祭拜,然后把青菜移栽到菜地或者大花盆中,以示春到。

饮食养生

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新陈代谢增强,如能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春护肝。立春时节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春属木,与肝相应。木的物性是生发,肝脏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在生理特点上,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肝阳亢盛,人的情绪易急躁。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气的疏泄,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除了进食护肝养肝的食物外,还要注意保持心胸开阔,心境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宜食辛甘,不宜食酸。饮食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为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这一时节要忌食酸收之味,适当多吃补肝养肝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宜食生发食物。饮食调养应从进食清爽绿色蔬菜、提升阳气出发,进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可适当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葱、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胡萝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可多吃。

萝卜和芽菜是春季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适当吃些这样的食物来帮助发散。

宜清淡,勿干辣。立春时,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子等食物。

立春时节正临近新春佳节,人们的膳食结构多以高脂肪和高蛋白为主,这对大脑和心脏的保健都是有害的。所以此时要合理地调节饮食结构,应以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食品为主。

特殊的立春日

撞春。在民间,如果立春和一些特殊的日子重合,则被赋予特殊的寓意。例如江苏《黄埭志》载:“元旦立春最佳。”《饶阳县志》载:“元旦立春,人民安,蚕麦十倍。”古资料载:“百年难遇岁朝春。”意思就是说正月初一能与立春日撞在一天是百年难遇的,所以是吉祥的象征。

无春年。年年有春天,但并不是每年都有立春这一日。“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如2005年的鸡年、2008年的鼠年、2010年的虎年、2013年的蛇年都没有立春这一日。没有立春是正常的历法现象,其实是完全和凶吉无关的。

古时人们又把无春年叫作“寡妇年”,被视为有凶煞。民间盛传寡妇年无春“不宜结婚”,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之所以会出现“无春年”,这是因为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这就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而农历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农历有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长长于回归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两头春”;无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长短于回归年,“无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约各占一半。

这种规律以19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个别年份稍有出入。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呈现出4种情况:年初、年末、年初年末两头春、全年无立春日。

双立春。双立春指一年有两个立春日。如果年前立春,也就是说,一年两个立春,那么也主吉利。吉林《磐石县乡土志》载:“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认为一年两春,预示农业丰收。在河北则认为牲畜会涨价,河北《昌黎县志》载:“春见春,四蹄贵如金。”并解释说:“凡一年节气有二立春,六畜多昂贵。”河南也有类似的传统,河南《淮阳乡村风土记》载:“一年打两春,黄牛贵似金。”浙江有的地方认为一年两春主冬春气候温暖,《云和县志》载:“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在这些民间传统中,都视春为吉祥,春为温暖。而在中国古老的象征系统中,春为阳,而阳主生,主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