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知神经学视角下的睡眠与梦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毫无疑问,睡眠中最重要的精神现象便是梦了。睡眠与梦相伴相生,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着人类睡眠世界中的精彩华章。
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状态中,大脑皮层会产生一种弥散性的抑制,这种抑制会使人的感知能力、运动能力、意识等逐渐减退、降低或休止。不过,这种抑制经常是不平衡的,一些神经细胞会完全处在一种抑制状态中,另一些神经细胞则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得一些清醒状态下存储在大脑中的表象被激活。由于睡眠状态下,大脑缺乏意识的控制与调节,被激活的表象就会形成离奇的组合,于是就形成了与现实大相径庭的梦境。
梦境虽然是在睡眠中出现的,但人并不是一闭上眼睛就有梦,也不是在整个睡眠过程都伴随着梦。梦境多半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脑电波频率会变快、振幅会变低,同时心率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肌肉会变得松弛,最关键的是此时眼球会不停地左右摆动,所以科学家称其为快速眼动睡眠(英文缩写为REM),又叫做异相睡眠,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作积极睡眠。
与快速眼动睡眠对应并且密切关联是非快速眼动睡眠,也叫慢波睡眠。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脑电波呈睡眠表现,肌肉活动较清醒时减弱,没有明显的眼球运动现象出现。
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将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入睡期。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中的α波又逐渐消失,出现一些不规则波形并混有小振幅波,脑电波变成了3.5到7.5赫兹之间的θ波。这个时期相当于平常的瞌睡期或迷糊期,也有研究者称其为清醒和睡眠的过渡期。这个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5分钟左右,长则10分钟左右,心理学中,这个时期又叫I期非快眼动睡眠。
第二阶段为浅睡眠期,即II期非快速眼动睡眠。这个阶段的脑电波很不规则,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时地出现一种特殊的纺锤波,波幅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似纺锤,频率为每秒13~16次。这个阶段约为20分钟左右。在这个阶段,其实我们已经睡着了,但我们可能认为自己还没有真正地睡着。如果此时有人把你叫醒,说你正在打呼噜,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并没睡着。
第三阶段为中度睡眠期,即III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频率明显变慢,每秒4~7次,波幅逐渐增高,脑电会出现K-复合波和少量δ波,这个阶段睡眠时间约为4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人们的睡眠逐渐加深,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进入全面休整状态。
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期,即IV期非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人的睡眠是最深的,脑电波全为高振幅的δ波,时间约为90分钟。
紧接着IV期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就是快速眼动睡眠。绝大多数的梦都是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的,如果此时被叫醒,绝大多数的人会说自己正在做梦,并能比较清晰地记住醒来之前做的梦的具体内容。
正常人一般先从非快速眼动睡眠开始,在入睡60~90分钟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此期持续10~15分钟,占总睡眠时间的20%~25%。之后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交替出现,每夜睡眠中反复出现4~5次。一般人每天晚上大约会用90分钟的时间来做梦,一般会做4~6个梦,每一个梦持续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图1-1 睡眠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